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08年 第27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08-08-05
    进展与述评
    我国应用生物技术资源化利用城市剩余污泥的研究进展
    刘 和,堵国成,陈 坚
    化工进展. 2008, 27(8):  1137. 
    摘要 ( 20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我国近年来应用生物技术对城市剩余污泥进行厌氧发酵产沼气、厌氧发酵产氢气、厌氧发酵产生化产品以及污泥堆肥农用等四个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发现,厌氧发酵产沼气和堆肥技术比较成熟,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而污泥产氢气还处于试验室和中试研究阶段,污泥产生化产品和微生物燃料电池则刚处于起步阶段,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换热网络控制分析与设计研究进展
    孙 琳,罗雄麟
    化工进展. 2008, 27(8):  1143. 
    摘要 ( 17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回顾了近年来对换热网络可控性方面的研究,即分析了当前换热网络的两种控制策略:控制性能指数法和旁路优化控制方法。阐述了这些方法的优点和尚待改进的问题,并指出换热网络的设计应同时考虑工艺与控制两方面。提出了工艺与控制集成的设计方法的具体研究思路,并指出换热网络工艺与控制集成设计的方法将成为今后换热网络设计与控制方面研究的发展方向。
    生物膜颗粒流态化与有机质降解行为
    陈小光,郑 平,余 燚,汪彩华
    化工进展. 2008, 27(8):  1149. 
    摘要 ( 19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膜颗粒的流态化行为与有机质降解行为对提升生物流化床反应器的高效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探讨了好氧三相流化床反应器的颗粒流型、颗粒混合、颗粒团聚、生物膜颗粒化、生物膜颗粒对有机质的吸附氧化以及生物膜颗粒的传质-反应等行为特征,提出了通过合理选用载体、合理设置反应器内构件以及采用细胞固定化技术等强化生物膜颗粒行为的措施。
    含油废水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张 翼,于 婷,毕永慧,张玉洁
    化工进展. 2008, 27(8):  1155. 
    摘要 ( 19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概述了含油废水的特征,对比分析了气浮法、絮凝法、膜分离法、生物法等处理含油废水的方法及其相应的优势和不足。重点评述了几种处理含油废水的新方法(如电化学法等)及几种联合工艺的特性,对电催化技术用于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作出预测。最后分析了电催化法等高级氧化技术处理含油废水的潜力,指出电催化法处理含油废水的工业应用尚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聚合物共混材料中氢键的研究进展
    李中皇,辛梅华,李明春
    化工进展. 2008, 27(8):  1162. 
    摘要 ( 18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聚合物共混材料中氢键的研究现状,着重对影响聚合物共混材料氢键强弱的因素、氢键的研究方法、氢键对聚合物共混材料性能的影响以及基于氢键作用制备相容性聚合物共混材料的方法进行总结。指出进一步研究多组分聚合物材料的氢键相互作用,可为制备可控性聚合物共混相容材料、实现功能化材料的构筑提供理论指导。
    丙烷直接氧化制丙烯酸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王 鉴,郭 丽,孟祥龙,王登飞,孙怀志
    化工进展. 2008, 27(8):  1170. 
    摘要 ( 18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丙烷直接氧化制丙烯酸是近年来烃类催化氧化的热点课题。MoVTeNbOx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被认为是目前对于该反应催化性能最好的一类催化剂。作者针对在丙烷直接氧化制丙烯酸领域中影响MoVTeNbOx系列金属氧化物催化性能的因素及将来可能开发的烃类选择氧化反应新工艺两方面进行综述。
    聚亚芳基有机硅氧烷的研究进展
    吴超波,李 伟,高大海,贾梦秋
    化工进展. 2008, 27(8):  1175. 
    摘要 ( 17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聚亚芳基有机硅氧烷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聚亚芳基有机硅氧烷的结构及表征、合成方法、性能和应用等。众多研究表明:聚亚芳基有机硅氧烷作为一种新型的高分子材料,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耐辐照性和力学性能。最后分析了目前聚亚芳基有机硅氧烷的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它未来的发展方向。
    聚亚苯基乙烯衍生物作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朱小雪,张 青,薛敏钊,盛巧蓉,刘燕刚
    化工进展. 2008, 27(8):  1181. 
    摘要 ( 19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含有大共轭体系的聚亚苯基乙烯衍生物具有柔性好、驱动电压低和能带结构可调性等优点,一直是聚合物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重点。聚亚苯基乙烯衍生物的结构具有多重性,可以通过不同的合成方法获得,材料的设计较为便利。本文主要综述了最近几年来PPV衍生物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进行评述。
    纳米氟碳涂料研究进展
    王博赟,吕维华,王荣民,何玉凤
    化工进展. 2008, 27(8):  1191. 
    摘要 ( 16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氟碳树脂的合成,介绍了氟碳涂料的制备、性能和应用,指出了氟碳涂料的发展方向。
    NOx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剂研究进展
    刘杨先,张 军,盛昌栋,张永春,陈 洁,谢 芳
    化工进展. 2008, 27(8):  1198. 
    摘要 ( 16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催化剂是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的核心,其催化性能直接关系到脱硝效果的好坏。本文介绍了该领域新开发的贵金属、金属氧化物、分子筛、碳基催化剂等低温脱硝体系及其最新研究进展。对碳纳米材料催化剂和新型杂多酸催化剂等新成果作了介绍,并且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活性污泥中功能性优势未培养微生物的强化与检测研究进展
    周 盛,韦朝海
    化工进展. 2008, 27(8):  1204. 
    摘要 ( 17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阐述功能性未培养微生物强化研究的重要性,介绍了主要包括营养补充法、Biolog法、分子生态学技术的功能性未培养微生物的强化手段,以及主要包括分子生物学技术(DGGE、T-RFLP、RFLP、ARDRA、T-RFLP)、生物标记物法(脂肪酸图谱分析术、醌类图谱分析术)的功能性优势未培养微生物强化后的检测策略。通过这些方法对激活前后的活性污泥中功能性未培养微生物的代谢活性、降解COD能力提高与否进行检测。其目的是优化筛选出能激活功能性优势未培养微生物的激活剂,最终达到提高活性污泥对废(污)水的处理能力。
    微生物发酵过程优化控制技术进展
    王建林,冯絮影,于 涛,薛尧予
    化工进展. 2008, 27(8):  1210. 
    摘要 ( 21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微生物发酵过程优化控制技术是发酵工程的重要技术。综述了近年来微生物发酵过程优化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讨论了机理分析建模、黑箱建模、混合建模等发酵过程建模方法,对基于模型的优化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基于混合模型和多目标优化策略建立动态优化控制器,是微生物发酵过程优化控制的有效方法,并给出了实现优化控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我国增产三苯的工艺路线评述
    邱纯书
    化工进展. 2008, 27(8):  1215. 
    摘要 ( 17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中国未来的三苯(BTX)市场供求形势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传统的芳烃生产工艺(石脑油铂重整、蒸气裂解制乙烯)以及新开发的芳烃生产工艺(链烷烃沸石重整、轻烃芳构化)进行了详细介绍。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增产芳烃提出了建议。
    研究开发
    茂金属聚乙烯交联反应挤出流动模型分析
    杨军忠,崔跃飞,景振华,刘 伟
    化工进展. 2008, 27(8):  1222. 
    摘要 ( 17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研究茂金属聚乙烯在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的复合交联反应挤出过程流动模型时,在三参数关联流动模型中引入了第4个参数,获得了更好的停留时间分布曲线拟合效果。但是,其物理意义难以确定。为此,根据双螺杆挤出机的结构特点提出了RDBFC模型,获得了较好的拟合效果,物理意义更加合理。
    裂解碳九加氢工艺
    张 媛,吴卫忠,贡宝仁,裘兆蓉
    化工进展. 2008, 27(8):  1227. 
    摘要 ( 23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乙烯裂解碳九为原料,γ-Al2O3为载体,镍为活性组分(40%)的催化剂A,采用一段加氢,在小型固定床反应器装置上进行实验。实验表明,裂解碳九通过加氢得到了溴价为714.3 mgBr/100g的无色透明的溶剂油或高辛烷值汽油调和原料。通过测定油的溴价和吸光度等质量指标,考察了裂解碳九在不同空速、压力和温度下对加氢效果的影响。最终得出加氢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空速0.3 h-1,压力0.9 MPa,反应温度235 ℃。
    原位乳液聚合聚苯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物及其表征
    刘 兰,钟发春,王晓川,肖丁铭
    化工进展. 2008, 27(8):  1230. 
    摘要 ( 22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DBSA为乳化剂和掺杂剂,在水介质中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制备出了聚苯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ANI/PMMA)复合物。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分析、紫外光谱分析、热失重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对PANI/PMMA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物产物粒径在80~120 nm;电导率可达到10-2 S/cm,接近于乳液聚合得到的DBSA掺杂态PANI;乳化剂DBSA以掺杂剂和稳定剂两种状态存在于复合物中。
    Mg-Al水滑石催化合成立体受阻胺类氮氧自由基
    刘 玲,赵月昌,刘彩华,梁学正,杨建国,何鸣元
    化工进展. 2008, 27(8):  1234. 
    摘要 ( 16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Mg-Al水滑石为催化剂,在过氧化氢(30%)氧化体系中氧化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制备4-羟基- 2,2,6,6-四甲基哌啶氮氧自由基。合成的氮氧自由基通过元素分析、IR、GC-MS等手段进行表征。通过考察不同Mg/Al摩尔比的水滑石的催化性能及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与双氧水的配比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得到了适宜的反应条件:以n(Mg)/n(Al)=3的水滑石为催化剂,n(过氧化氢)/n(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3,催化剂量为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质量的2.5 %[n(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0.025mol],反应温度为70 ℃,反应时间为2.5 h,收率在97%以上。催化剂有良好的循环使用性能。
    新型材料六铝酸盐LaMAl11O19-δ的合成及催化性能
    赵丽娜,崔运成,王庆伟
    化工进展. 2008, 27(8):  1240. 
    摘要 ( 17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高温分解法,通过过渡金属M(M=Fe、Co、Ni、Mn和Cu)的晶格取代,制备了一系列新型六铝酸盐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并通过XRD、XPS、TPR、SAA、TGA等测试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的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相同M取代系列六铝酸盐中过渡金属活性顺序均为Cu
    聚亚苯基硅氧烷交联网络的热性能
    陈循军,崔英德,尹国强,胡文斌
    化工进展. 2008, 27(8):  1246. 
    摘要 ( 18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Si—H/Si—OR缩聚的方法制备了含可交联乙烯基的聚亚苯基硅氧烷-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PTMPS-DMS),用硅氢加成、BPO热交联两种方法进行交联得到交联网络,并用热重分析(TG)、300 ℃恒温热分析和DSC等方法对其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交联方法对PTMPS-DMS交联网络的热稳定性影响很大,BPO热交联网络的热稳定性远远高于硅氢加成交联网络,两种交联网络在空气中的5%热失重温度分别是480℃和368℃,Tg则没有显著差异,分别是-55 ℃和-49 ℃。H2PtCl6能显著降低PTMPS-DMS及其交联网络在空气中的热稳定性。
    氧化还原电位调控对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厌氧发酵产丁二酸的影响
    姜 岷,李 建,陈可泉,王益娜,马江锋,韦 萍
    化工进展. 2008, 27(8):  1250. 
    摘要 ( 19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氧化还原电位调控在产琥珀酸放线杆菌厌氧发酵产丁二酸过程中的代谢产物分布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在血清瓶发酵培养过程中,筛选出对发酵过程无抑制作用的氧化剂铁氰化钾和还原剂二硫苏糖醇作为发酵体系的氧化还原电位调节剂。在3 L发酵罐上利用铁氰化钾和二硫苏糖醇调节发酵体系氧化还原电位值在-100~-450 mV,结果表明-350 mV为菌体生长和产丁二酸的最佳电位,丁二酸生产速率由0.75 g/(L·h)提高到1.18 g/(L·h),产物丁二酸与副产物乙酸的质量浓度比由2.5提高到3.9。
    1,4-二棕榈酰羟脯氨酸的合成工艺
    蒋惠亮,俞晓峰,方银军
    化工进展. 2008, 27(8):  1254. 
    摘要 ( 20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化妆品用皮肤抗衰老剂1,4-二棕榈酰羟脯氨酸的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重点对棕榈酰氯与羟脯氨酸缩合反应的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介质、pH值等因素进行了考察。得到的适宜的反应条件为:丙酮体积分数为50%、n(羟脯氨酸)∶n(棕榈酰氯)=1∶2.5、pH=9~10、反应温度15 ℃、反应时间4 h。产物经纯化后得到熔点为81~85 ℃的白色固体粉末。
    磷钨钼杂多酸催化氧化环己醇清洁合成己二酸
    曹小华,徐常龙,赵新萍,柳闽生, 严 平
    化工进展. 2008, 27(8):  1258. 
    摘要 ( 17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自制H3PW6Mo6O40·nH2O为催化剂,在无有机溶剂、相转移催化剂的情况下,用过氧化氢氧化环己醇合成己二酸。探讨了催化剂用量、过氧化氢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即n(环己醇)∶n(磷钼钨杂多酸)∶n(过氧化氢)=100∶0.15∶500,在120 ℃反应8 h,己二酸的分离收率达82%。
    2-(3-羟基苯基)[60]富勒烯吡咯烷衍生物的合成及热稳定性
    马冬梅,彭汝芳,蔡艳华,俞海军,朱根华,王金刚,楚士晋
    化工进展. 2008, 27(8):  1262. 
    摘要 ( 21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甘氨酸和3-羟基苯甲醛与C60发生1, 3-偶极环加成反应,合成分离得到了2-(3-羟基苯基)[60]富勒烯吡咯烷,用UV-Vis、1H-NMR、FT-IR、MS等测试手段表征了产物的结构,并通过单因素方法,探讨了反应条件对产物产率的影响,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反应物摩尔比1∶3∶6, 温度95 ℃,反应时间18 h,产物的产率可达75%(以消耗的C60计)。利用差热分析仪测试了产物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产物在空气中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生物滴滤塔处理低浓度氮氧化物
    叶蔚君,魏在山,郑期展
    化工进展. 2008, 27(8):  1265. 
    摘要 ( 18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活性炭填料挂膜的生物滴滤塔净化低浓度氮氧化物废气,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净化效率可达99%。适宜的喷淋量为3 L/h,适宜的气体流量为0.4~0.5 m3/h。当气体流量在 0.56 m3/h,入口气体氮氧化物浓度为 480 mg/m3,停留时间18.4 s 时,氮氧化物的净化效率可达到 96.67%。净化氮氧化物的反硝化菌大部分为副球菌属(Paracoccus)中的细菌,也有小部分硫杆菌属(Thiobacillus)中的细菌。活性炭生物净化氮氧化物废气主要发生在活性炭外表面,而活性炭内表面发生的生化反应很少。
    应用沉浸式膜生物反应器连续培养虫草
    宁尚勇,刘苗苗,许志强,李十中
    化工进展. 2008, 27(8):  1269. 
    摘要 ( 18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设计了一种新型沉浸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并首次将SMBR应用于虫草连续培养过程中。实验表明,间歇发酵7天后转为连续发酵;持续进行6天后,发酵液内菌丝体干重达到33.2g/L,多糖浓度5.4g/L,多糖产率为312mg/(L·h),是间歇发酵的10倍。由此表明,利用本课题组设计的膜生物反应器系统有利于胞外多糖和菌丝体的分离,是生产分离胞外虫草多糖的一条有效途径。
    黄铜矿物表面吸附细菌的研究
    朱 莉,张德诚,罗学刚
    化工进展. 2008, 27(8):  1272. 
    摘要 ( 17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黄铜矿表面吸附细菌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氧化亚铁硫杆菌在黄铜矿表面的的吸附平衡符合Freundlich方程。在研究范围内,菌龄为对数生长后期、pH值1.5~3.0、离子强度50~100 mg/mL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在0.005%~0.1%时更有利于细菌在矿物表面的吸附,但温度对吸附影响不大。采用拟二阶反应模型考察了吸附动力学,并计算了此动力学模型的速率常数。进一步研究表明,二级反应模型和实验数据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
    ZnO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赵跃智,周思凯,张 俊
    化工进展. 2008, 27(8):  1277. 
    摘要 ( 19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脉冲激光沉积(PLD)法在SiO2基片上制备了ZnO薄膜和Zn1-xMnxO薄膜。X射线衍射、原子力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ZnO薄膜的测试结果表明:薄膜具有(103)面的择优取向,表面比较平坦;SiO2基片上制备的薄膜在387 nm附近存在明显的吸收边,且薄膜的吸收对基片温度变化不明显。通过对Zn1-xMnxO薄膜的吸收光谱分析得出:Mn离子的掺杂改变了ZnO薄膜的禁带宽度,随Mn离子的掺杂量的增加,薄膜禁带宽度增加;薄膜的光吸收也从直接跃迁过渡为间接跃迁过程。
    高亮度钒磷酸钇铕荧光粉的制备
    王 涛,张瑞西,井艳军,朱月华,王 苏,王海波
    化工进展. 2008, 27(8):  1280. 
    摘要 ( 20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氧化钇、氧化铕为原料,以偏钒酸铵、磷酸氢二铵作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得 Y(VxP1-x)O4:Eu3+。通过扫描电镜XRD、发射和激光光谱以及发光亮度测试,与高温固相法相比,共沉淀法合成的钒磷酸钇铕粒度更小、分布更均匀,且发光亮度更佳。改变样品中V/P的物质的量之比,可以调节其发光效果。
    304不锈钢应力腐蚀的临界氯离子浓度
    吕国诚,许淳淳,程海东
    化工进展. 2008, 27(8):  1284. 
    摘要 ( 29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慢拉伸实验得出了304不锈钢应力腐蚀敏感性与溶液中Cl-浓度的关系,用扫描电镜对拉伸试样的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得出了304不锈钢发生应力腐蚀的临界氯离子浓度。采用自行设计的装置对304不锈钢试样施加拉应力,通过恒应变条件下的电化学原位测试研究了304不锈钢钝化膜破裂电位与氯离子浓度的关系。得出导致钝化膜破裂电位突变的Cl-浓度与发生应力腐蚀破裂的临界Cl-浓度是基本一致的结论。
    应用技术
    过程能量综合技术在味精生产企业能量优化中的应用(Ⅱ)
    ——味精生产过程“三环节”能量系统改进措施
    解新安,林静仪,丁年平,刘华敏
    化工进展. 2008, 27(8):  1288. 
    摘要 ( 17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某味精生产企业能量系统为研究背景,提出了该企业能量系统改进的方向;并以“三环节”模型为研究思路,根据该企业的工艺流程和设备运行状况,提出了一系列能量系统改进措施,通过热力学分析,这些改进措施预计可使该企业的净能耗减少18.59%,热量回收率提高20.34%,火用 回收率提高10.37%,表明本研究提出的能量改进方案是可行的,模型是可靠的。
    基于神经网络-遗传算法优化生物柴油制备工艺
    尹芳华,李为民,姚 超
    化工进展. 2008, 27(8):  1293. 
    摘要 ( 21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生物柴油制备的实验数据,用人工神经网络(ANN)的反向传播(BP)算法建立了生物柴油转化率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提出了适宜的人工神经网络拓扑结构,讨论了BP算法中学习速率、动量系数及过拟合现象对网络的影响。实验数据检验表明,ANN方法能准确地关联生物柴油制备工艺条件与转化率的关系,转化率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1.917%,复相关系数R为0.9996;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用遗传算法优化,得到了最佳生物柴油制备条件。
    带旋流口的椭圆齿平带传热管内自动清洗及其强化传热
    李群松,俞天兰,向寓华,彭德其
    化工进展. 2008, 27(8):  1298. 
    摘要 ( 20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较低流速下传热管内容易生长污垢和低传热系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具有旋流口椭圆齿的新型平带。在平带的椭圆齿前两侧设计交错排布的旋流口,使传热管内的液体形成类似斜齿螺旋扭带那样的螺旋线液流,从而使旋流口椭圆齿平带同样具有斜齿螺旋扭带能够在较低流速下可靠自转清洗防垢的功能。由于平带上轴向等距离排布的椭圆齿齿后产生大量强烈的涡流,使管内的对流传热得以非常有效的强化,管内侧传热膜系数比空管时提高近一倍,其强化幅度达到光滑扭带的6倍以上。虽然流体阻力远高于光滑扭带,但是设备阻力仍然在一般工程容许的范围内。这种新型结构的旋流口椭圆齿平带可以注塑成型,制造费用低、制品质量好,便于大批量生产和推广应用。
    平板膜生物反应器应用于化工园综合废水处理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方焘育,梅 凯,文 井,姚 昆
    化工进展. 2008, 27(8):  1302. 
    摘要 ( 16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平板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某化工园区的综合废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COD去除率达到95%以上,氨氮去除率达到99%以上,反应器内MLSS稳定在8200 mg/L左右,出水SS几乎为0,出水达到中水回用标准(GB/T 18920—2002)。试验结果表明,平板膜生物反应器具有工艺简单、占地少、效率高、出水水质好等优点,通过经济性分析,其单位处理成本仅略高于现有CASS工艺,且出水可以实现回用,是实现化工园区废水资源化和节能减排的一个良好途径。
京ICP备12046843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994号
版权所有 © 《化工进展》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邮编:100011
电子信箱:hgjz@cip.com.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