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08年 第27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08-09-05
    进展与述评
    裂解碳九加氢利用技术进展
    王建强,赵 多,刘仲能,谢在库
    化工进展. 2008, 27(9):  1311. 
    摘要 ( 25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系统总结了裂解碳九(C9)来源、组成及其综合利用情况;指出裂解碳九加氢技术是裂解碳九综合利用的核心和关键技术;详述了裂解碳九加氢生产高品质芳烃溶剂油或调和油、裂解碳九闪蒸油加氢生产溶剂油及全加氢裂解碳九加氢轻质化增产BTX;重点分析了裂解碳九加氢工艺和催化剂技术,强调了原料预处理、反应工艺和催化剂设计等要点。
    催化裂化制乙烯、丙烯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李晓红, 钟思青,周兴贵,谢在库
    化工进展. 2008, 27(9):  1316. 
    摘要 ( 19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催化裂化多产乙烯、丙烯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分析了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和分子筛催化剂的反应特性、研发依据及应用情况。并展望了多产乙烯、丙烯催化剂的发展方向。
    氨选择性非催化还原烟气脱硝研究进展
    沈伯雄,韩永富,刘 亭
    化工进展. 2008, 27(9):  1323. 
    摘要 ( 19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以氨为还原剂的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系统进行综述,分析了SNCR工艺基本原理,总结了SNCR脱硝过程的各影响因素,指出了SNCR运行中的一些问题,最后对SNCR系统的应用给予建议。
    旋流技术在强化多相流反应过程中的应用
    洪彩霞,袁惠新
    化工进展. 2008, 27(9):  1328. 
    摘要 ( 21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多相流反应过程及其本质以及多相流反应过程强化的方法,分析讨论了旋流器内的流动特征和气液反应动力学,指出了多相流反应过程旋流强化的应用前景。
    甲醇制烯烃分离技术进展及评述
    李立新,倪进方,李延生
    化工进展. 2008, 27(9):  1332. 
    摘要 ( 18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甲醇制烯烃产物分布特点,提出了分离流程设计原则和目标,介绍了典型的甲醇制烯烃反应产物分离技术和DME脱除方法,并对流程特点进行了评述。
    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在乙醇水蒸气重整制氢中的应用
    刘承伟,石秋杰, 李 彬
    化工进展. 2008, 27(9):  1336. 
    摘要 ( 18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系统地阐述了近年来对乙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对影响催化剂性能的因素及对策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展望了乙醇水蒸气制氢催化剂的研究方向。
    化工多采样率数字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吴 瑶,罗雄麟
    化工进展. 2008, 27(9):  1342. 
    摘要 ( 18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于多采样率数字控制技术具有提高控制效果、适应多种复杂实际情况等诸多优势,近年来受到了化工领域的广泛关注。简要回顾了多采样率数字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并分类介绍了多采样率数字控制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现状;详细讨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数据缺失、延时等热点问题,并对其当前主要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入讨论;最后对多采样率数字控制技术的发展前景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总体展望。
    基于胶束强化超滤的金属离子去除技术研究进展
    姚青旭,贾铭椿,王晓伟
    化工进展. 2008, 27(9):  1348. 
    摘要 ( 17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胶束强化超滤技术(MEUF)作为一种新兴的含金属废水处理技术,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结果,综合讨论了影响金属离子截留效果的各个因素,为优化MEUF提出了一些建议。并就当前采用胶束强化超滤法处理金属离子技术的最新发展与表面活性剂的循环再利用作了简要的介绍。
    流化床内静电的产生与控制
    孙德帅,郭庆杰
    化工进展. 2008, 27(9):  1353. 
    摘要 ( 19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流化床静电产生的机理及流化床静电控制的方法。静电控制方法包括设置静电消除装置,流化床内表面处理,加入微粒、抗静电剂和静电诱导剂。指出流化床静电问题的实验研究、静电的测试设备及静电控制方法尚需进一步完善的方向。
    计算流体力学在反渗透膜分离中的应用
    员文权,杨庆峰
    化工进展. 2008, 27(9):  1357. 
    摘要 ( 16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计算流体力学(CFD)在反渗透膜分离中的应用情况及研究成果。阐述了CFD技术由于精确、效率高、成本低、不受实验条件限制等优势而得到的广泛应用,为研究流体流动提供了新的手段。指出浓差极化和膜污染限制了反渗透技术的进一步广泛应用,而CFD技术则为研究该问题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工具。
    功能化离子液体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庞艳玲
    化工进展. 2008, 27(9):  1363. 
    摘要 ( 21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制备,综述了功能化离子液体在食品工业领域的最新应用进展,重点讨论了功能化离子液体在食品工业的原料合成、分析提纯和生物技术方面的应用进展,分析了功能化离子液体在食品工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功能化离子液体在食品工业中的发展方向。
    农药残留检测新方法研究进展
    王兆守,刘丽花,邵宗泽,陈小兰,黄加扬
    化工进展. 2008, 27(9):  1370. 
    摘要 ( 16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农药残留检测的步骤与方法。农药残留检测主要分为4个步骤:样品的提取、净化、浓缩和检测。提取方法主要有震荡法、索式提取法、固相微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快速溶剂萃取法等。净化方法主要有:液-液分配净化法、柱层析法、磺化法等。浓缩方法主要有:蒸发浓缩、反渗透浓缩、K-D浓缩仪浓缩等。检测方法主要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荧光分析法、酶抑制法、免疫分析法、生物传感器检测法、红外光谱法、拉曼光谱法等。评述了这些方法的优点与缺陷,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基于磷酰胆碱有效基团的功能材料的结构及生化特性
    吴 雪,辛 忠,袁渭康
    化工进展. 2008, 27(9):  1375. 
    摘要 ( 17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磷酰胆碱类功能材料,包括磷酰胆碱有效基团分别在侧链和主链的聚合物,其包含季铵基和磷酸根结构而同时带有正负两种电荷,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和强吸湿特性,对其在生物医学、生物化学以及化妆品领域的应用研究进行了介绍,包括作为抗凝血仿生材料、药用载体材料、基因运载体系材料、生物传感器基材和人造器官等。
    聚醚型聚硅氧烷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安秋凤,李 歌,杨 刚
    化工进展. 2008, 27(9):  1384. 
    摘要 ( 17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子中含有聚醚基团的聚硅氧烷作为重要的功能性有机硅之一,在织物的亲水性抗静电整理、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匀泡、消泡、个人护肤品等方面有广泛应用。简要综述了聚醚型聚硅氧烷的分类、合成方法,对近年来新开发的聚醚基聚硅氧烷在生物医学材料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概述,重点介绍了氨基、糖基、聚氨酯、二苯甲酮衍生物、羧基等化学改性以及碱金属络合改性的新型聚醚聚硅氧烷在农药助剂、高能电池电解液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羽毛角蛋白综合开发利用新进展
    陈循军,尹国强,崔英德
    化工进展. 2008, 27(9):  1390. 
    摘要 ( 21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羽毛角蛋白是家禽加工企业产生的废弃物,直接丢弃不仅浪费了蛋白质资源同时也污染了环境。羽毛角蛋白的开发利用近年来引起了普遍兴趣。本文对羽毛角蛋白的提取及其应用开发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评述,指出羽毛角蛋白主要用于动物饲料、可食性包装材料和制备复合材料,也可以与其它单体共聚改性,提高材料的可生物降解性。开发非饲料用高性能羽毛蛋白复合材料和改性材料是今后这方面研究的主要方向。
    环境友好防锈涂料的研究进展
    俎喜红,胡剑青,王 锋,涂伟萍
    化工进展. 2008, 27(9):  1394. 
    摘要 ( 17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国内外环境友好防锈涂料的最新研究进展。详述了水性环氧树脂、水性丙烯酸树脂、水性聚苯胺树脂、水性无机富锌树脂等基料及其改性,并介绍了纳米复合铁钛粉、光催化型、磷酸盐、三聚磷酸铝等无毒防锈颜料及其防锈机理,指出了现今防锈涂料的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研究开发
    间歇萃取精馏分离碳酸二甲酯与甲醇恒沸物
    李 扬,袁苏霞,吕效平
    化工进展. 2008, 27(9):  1400. 
    摘要 ( 24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过程模拟与实验结合的方法,选用碳酸乙烯酯作萃取剂,采取间歇萃取精馏的方法研究回流比、萃取剂进料温度等对分离甲醇-碳酸二甲酯恒沸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比,优化了最佳操作条件。萃取精馏段回流比为0.8~1.2;最佳溶剂进料温度为64.5℃,溶剂进料量与共沸物的最佳摩尔比在1.85~1.95。优化的结果可以为工业放大研究提供基础,指导实验的进一步操作。
    超重力法脱除气体中硫化氢
    祁贵生,刘有智,焦纬洲
    化工进展. 2008, 27(9):  1404. 
    摘要 ( 18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超重力设备——旋转填料床替代传统湿法脱硫工艺中的脱硫塔,以PDS为脱硫催化剂,对工业过程中产生的含硫化氢气体进行了脱硫实验研究,考察了气液比、转速、碱度、温度、PDS含量等对脱硫率的影响规律。在适宜的条件下,获得了99.0%以上的脱硫率。与塔式脱硫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脱硫效率高、液气比小、脱硫设备体积小等优点。
    L-丝氨酸高产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
    左爱连,张伟国
    化工进展. 2008, 27(9):  1408. 
    摘要 ( 17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一株黄假单胞属(Pseudomonas flava)菌株LJW-01为出发菌株,经过亚硝基胍(NTG)诱变处理,选育出一株蛋氨酸营养缺陷型(Met-)菌株ZC8。研究发现,发酵33 h后向发酵液中添加1 g/L的Mg3(PO4)2,菌株的L-丝氨酸产量明显提高,并且该缺陷型菌株在35 g/L甘氨酸的条件下,发酵3 天后L-丝氨酸产量为7.5 g/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50%。该菌具有较好的传代稳定性。
    反应结晶法制备琥珀酸舒马普坦干粉吸入剂及其评价
    杨宗阳,胡婷婷,乐 园,刘 淼,沈志刚,陈建峰
    化工进展. 2008, 27(9):  1412. 
    摘要 ( 16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四氢呋喃体系中以舒马普坦(碱)和丁二酸为反应物,采用反应结晶法制备琥珀酸舒马普坦干粉吸入剂。对影响产物粒径和形貌的因素,如反应物的配比、反应温度、搅拌速度等进行了考察,并对最优条件下所得的干粉进行了相关的物化性质表征。结果表明,当反应物的配比nST∶n丁二酸为1∶2、反应温度范围为0~15℃、搅拌速度为10000 r/min时,可以得到平均粒径大约为1 μm、且粒度分布窄的琥珀酸舒马普坦颗粒,其体外沉积实验结果明显优于现有市售琥珀酸舒马普坦产品,肺部沉积值大约提高了5倍。
    具有吸水保水功能的缓释尿素的制备及其性能
    梁 蕊,原洪波
    化工进展. 2008, 27(9):  1417. 
    摘要 ( 18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丙烯酸、丙烯酰胺、氨水、尿素、磷酸镁铵和腐殖酸钠等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一种既具有缓释性又可吸水保水的双层包膜尿素。对其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得产品含氮量为26.3%,常压下吸自来水95倍;研究了产品在土壤中的吸水保水性和缓释性,推测了其释放过程机理;并通过扫描电镜检测了包膜尿素和膜层的形貌特征。结果表明:试验土壤中加入1%本产品,最大持水率提高14.3%,水分蒸发率明显降低,土壤具有很好的吸水保水性能,养分释放率在一个月内不超过80%。
    树脂原位吸附促进高浓度底物不对称氧化还原合成(S)-苯基乙二醇
    刘荣仕,穆晓清,徐 岩,聂 尧
    化工进展. 2008, 27(9):  1424. 
    摘要 ( 16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近平滑假丝酵母(Candida parapsilosis)全细胞为催化剂,考察了添加吸附树脂对不对称氧化还原外消旋苯基乙二醇制备(S)-苯基乙二醇(S-PED)的影响。通过树脂吸附性能考察,筛选出一种对底物有较快吸附速率和较大吸附量的树脂NKAⅡ,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一定量NKAⅡ树脂,可以显著降低底物和产物对反应过程的抑制,提高反应的初始底物浓度。结合树脂对底物的吸附量和菌体反应的最适底物浓度,建立了树脂添加量随底物浓度变化的关系式,通过此公式添加树脂将溶液中底物产物总浓度控制在最适水平,从而实现高初始浓度底物、快速度反应。在40 g/L初始底物浓度转化体系中加入0.74 g树脂,平衡2 h后,反应108 h,产物S-PED的ee值和产率分别为98.1%和88.5%,产物浓度达到35.4 g/L。
    投加粉末活性炭对膜生物反应器性能的影响
    曹占平,张景丽,张宏伟
    化工进展. 2008, 27(9):  1429. 
    摘要 ( 22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两组膜生物反应器(反应器1未投加粉末活性炭,反应器2投加粉末活性炭量为500 mg/L)研究了在相同的进水和运行条件下其混合液特性和膜过滤阻力的变化。研究发现:加入活性炭可有效延缓混合液的黏度、胞外聚合物(EPS)含量、微细颗粒的含量和膜过滤阻力的增加,而且黏度和EPS含量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分析认为膜孔堵塞仅在很短的时间内(≤1 min)起作用,因此膜孔堵塞模型可并入膜本身阻力模型;大于膜孔径而小于1 μm的颗粒物是形成沉积层的主要物质,而沉积层阻力是膜过滤的主要阻力。
    SiO2超疏水薄膜的制备和性能表征
    田 辉,杨泰生,陈玉清
    化工进展. 2008, 27(9):  1435. 
    摘要 ( 27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溶胶-凝胶法、相分离及自组装技术,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前体,在硅溶胶中添加聚丙烯酸(PAA)引发相分离,通过控制PAA的含量来控制相分离的程度,从而制备出表面微结构可控制的SiO2薄膜。研究了聚丙烯酸含量对薄膜表面微结构及接触角的影响。用扫描电镜(SEM)对薄膜表面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iO2薄膜表面粗糙度随着聚丙烯酸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最后用三甲基氯硅烷(TMCS)进行化学气相修饰,形成TMCS自组装单分子层,制备出接触角达158°的超疏水SiO2薄膜。
    MoO3/γ-Al2O3催化剂中钼含量对草酸二甲酯与苯酚酯交换
    反应催化活性的影响
    温守东,胡兴兰,巩金龙,马新宾
    化工进展. 2008, 27(9):  1439. 
    摘要 ( 17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使用催化剂MoO3/γ-Al2O3时钼含量对草酸二甲酯(DMO)与苯酚酯交换生成甲基苯基草酸酯(MPO)和草酸二苯酯(DPO)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钼含量为14%(质量分数)时,DPO达到最大收率6.1%,DMO达到最大转化率75.1%。并对MoO3/γ-Al2O3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和相态采用比表面积测定、X射线衍射、吡啶吸附IR光谱分析、NH3-TPD测试等方法进行了表征。
    MnO-Ag/CaAl2O4乙烯脱氧剂性能
    吕顺丰,黄凤兴,秦燕璜,吴秀香
    化工进展. 2008, 27(9):  1442. 
    摘要 ( 16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比较了还原温度对MnO/CaAl2O4和MnO-Ag/CaAl2O4乙烯脱氧剂脱氧容量的影响;考察了反应温度、 反应压力、乙烯空速、乙烯中氧含量对MnO-Ag/CaAl2O4脱氧容量和脱氧后乙烯中残余氧含量的影响以及该脱氧剂重复再生使用时脱氧容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MnO-Ag/CaAl2O4脱氧剂的还原再生温度比MnO/CaAl2O4低 180 ℃;MnO-Ag/CaAl2O4脱氧剂在温度25~150 ℃,压力0.50~3.0 MPa,空速1200~8000 h-1反应条件下,可以将乙烯中氧含量从50~1000 μL/L净化至小于0.050 μL/L;脱氧容量与反应温度呈正比例关系,在25 ℃和80 ℃其脱氧容量分别大于7.0 mL氧/g脱氧剂和11.0 mL氧/g脱氧剂;MnO-Ag/CaAl2O4脱氧剂能够反复再生使用,不会引起乙烯发生聚合、氧化等副反应。
    疏水微/介孔材料的合成及其对苯及其同系物的吸附
    管莲秀,李军平,魏 伟,孙予罕
    化工进展. 2008, 27(9):  1446. 
    摘要 ( 19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含氢聚甲基硅氧烷(PMHS)、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在室温、无模板剂条件下合成了一种疏水微孔/介孔材料,通过调节PMHS/TEOS的比例,获得了3种具有不同微孔、介孔比例的多孔材料。并通过N2吸附/脱附、HRTEM、热重等手段对上述3种材料的结构特征及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所得材料均具有微孔和介孔两种孔隙结构,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疏水性,在500 ℃以下不会发生热分解。进一步利用脉冲色谱技术研究了上述3种材料对苯及其同系物的热力学吸附行为。结果表明,上述3种材料均能够实现苯及其同系物的完全分离,相应的亨利常数、吸附热、分离因子的大小顺序为:正丁基苯>正丙基苯>乙苯>甲苯>苯,且随着PMHS/TEOS比例的增加,亨利常数、吸附热以及分离因子都增加。
    注蒸汽条件下供氢催化改质稠油及其沥青质热分解性质
    赵法军,刘永建,赵 国,胡绍彬
    化工进展. 2008, 27(9):  1453. 
    摘要 ( 19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CWYF-Ⅰ型高压反应釜模拟热采条件下,以甲酸作为供氢体、以自制的油溶性有机镍盐为催化剂进行的稠油水热裂解反应。考察了供氢体的加入对催化水热裂解反应前后稠油黏度、族组成及硫含量的影响,并采用TG-DTA分析法对供氢催化改质反应前后稠油中沥青质的热转化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加入供氢体质量分数增加,供氢催化水热裂解后稠油降黏率增大,饱和烃、芳香烃含量增加,胶质、沥青质含量降低,同时硫含量下降。供氢催化水热裂解反应后的稠油中沥青质TG-DTA曲线分析表明,供氢催化水热裂解反应后稠油中沥青质失重量高于催化水热裂解反应前稠油中含有的沥青质的失重量。经过供氢催化水热裂解反应,稠油中沥青质的稳定性下降。
    N-亚甲基壳聚糖亚磷酸酯的合成和性质
    杜晓辉,耿昆仑,刘晓非
    化工进展. 2008, 27(9):  1460. 
    摘要 ( 22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得到一种新型低密度脂蛋白吸附剂,将具有聚阳离子性质的壳聚糖(CTS)通过改性制备了一种聚阴离子衍生物。利用Mannich反应原理,在壳聚糖的氨基上引入了亚磷酸酯基,制备了新型阴离子型壳聚糖衍生物N-亚甲基壳聚糖亚磷酸酯(NMCP)。对衍生物的化学结构和性质通过FTIR、XRD和动态接触仪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CTS和NMCP对脂蛋白的吸附性能。
    远程氩等离子体处理聚四氟乙烯表面的过氧自由基
    王 琛,陈杰瑢
    化工进展. 2008, 27(9):  1465. 
    摘要 ( 16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聚四氟乙烯膜经远程氩等离子体处理,暴露于空气中,在其表面生成了过氧自由基,研究了等离子体处理条件对生成过氧自由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远程氩等离子体放电时间100 s、放电功率100 W和氩气流量20 cm3/min的条件下,可获得的最大过氧自由基浓度是2.87×10-11 mol/cm2;过氧自由基可作为引发接枝聚合反应的活性点。
    套管结构分离式热管的传热分析
    李菊香,涂善东
    化工进展. 2008, 27(9):  1469. 
    摘要 ( 17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利用套管的间隙作为工作介质蒸发和冷凝空间新型的分离式热管的工作原理,对该新型套管结构的分离式热管的传热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这种新型的分离式热管换热器应用于一个固相粉末换热系统——利用高炉热风炉的废烟气加热高炉喷煤用的空气和煤粉的混合物,实际运行工况与设计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可见利用套管结构的分离式热管作为以固相粉末为换热介质时的传热元件是完全可行的。
    金红石相含量对混晶纳米TiO2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的影响
    张 鹏,贾立山,李清彪,方维平,唐 勇
    化工进展. 2008, 27(9):  1473. 
    摘要 ( 19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了不同金红石相含量的纳米TiO2,并研究了其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的活性。结果表明,未沉积Pt时,纯锐钛矿TiO2活性最高,金红石相含量的增加导致TiO2活性下降并在下降过程中出现波动。沉积Pt后,TiO2产氢速率随金红石相含量的增加先增后减,在金红石相质量分数为9.7%时达到最高,为40.35 mmol/(gcat·h)。首次提出了金红石相含量对混晶纳米TiO2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活性的影响机理。
    应用技术
    异形管蒸发式冷凝器的性能与工业应用
    蒋 翔,朱冬生,张景卫,涂爱民,王长宏
    化工进展. 2008, 27(9):  1477. 
    摘要 ( 18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弹形管和扭曲管提升蒸发式冷凝器性能,测试了冷却水喷淋密度和风速对传热与能耗性能的影响,并与圆管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水喷淋密度和空气流速对蒸发式冷凝器性能均有重要影响,适宜传热的水喷淋密度为0.05~0.065 kg/(m·s),适宜的风速为2.6~3.4 m/s;弹形管比圆管的传热系数高9.2%~19.0%而能耗低2.6%~4.9%,扭曲管比圆管的传热系数高18.0%~33.1%同时能耗高2.6%~4.9%。以实验结果为基础,将蒸发式冷凝器在工业中应用,起到良好的节能节水效果。
京ICP备12046843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994号
版权所有 © 《化工进展》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邮编:100011
电子信箱:hgjz@cip.com.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