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08年 第27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8-05-05
    进展与述评
    膜吸收法分离烟气二氧化碳的研究进展
    张卫风,王秋华,方梦祥,骆仲泱,岑可法
    化工进展. 2008, 27(5):  635. 
    摘要 ( 15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介绍膜吸收法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主要从系统工艺、吸收液以及所采用的膜接触器结构和膜材料等3个方面对膜吸收法分离烟气中二氧化碳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膜吸收法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离子液体固定化利用CO2研究进展
    姚淑梅,王晓刚,张 辉,刘宗耀
    化工进展. 2008, 27(5):  640. 
    摘要 ( 18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近几十年来离子液体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阐述了CO2在离子液体中高溶度机制,对CO2 在离子液体中吸收的原子力场进行了计算机模拟预测。评述分析了离子液体作为吸收剂或助剂或催化剂,在有机反应、催化反应、电化学反应、支撑液膜中固定化利用CO2时,与传统吸收剂和没有离子液体的催化体系相比具有诸多优点,并对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并对前景做了展望。
    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刘景允,孙宝盛,张海丰
    化工进展. 2008, 27(5):  648. 
    摘要 ( 18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技术上的研究进展,对膜萃取气相色谱、质子转移反应质谱、飞行时间质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以及激光光谱等在线监测技术进行了介绍和对比,重点讨论了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在线监测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固体吸附剂在FCC汽油深度脱硫中的研究进展
    董 群,王德秋,张广源,冉玉霞
    化工进展. 2008, 27(5):  654. 
    摘要 ( 16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固体吸附材料方面阐述了活性炭﹑分子筛﹑金属氧化物和黏土等脱硫吸附剂在制备、吸附机理、改性、脱硫效果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表明了改性对吸附剂的脱硫效果有很大影响,特别指出了各类吸附剂的改性方法和改性后的脱硫效果,并对以后固体脱硫吸附剂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Fenton法的氧化机理及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包木太,王 娜,陈庆国,郭省学,李希明
    化工进展. 2008, 27(5):  660. 
    摘要 ( 22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阐述了普通Fenton法、光-Fenton法和电-Fenton法的原理及应用,并对各种类型的Fenton法的优势、问题及发展趋势作了评述,尤其介绍了它和其它技术(生物法、混凝法、吸附法)联用的优势及应用情况。
    透明质酸分离纯化研究进展
    陈永浩,王 强
    化工进展. 2008, 27(5):  666. 
    摘要 ( 15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微生物发酵法是生产透明质酸的主要方法,分离纯化是发酵法制备高分子量、高纯度透明质酸的关键环节。本文探讨了透明质酸发酵液的特性和分离纯化过程中工艺条件对透明质酸分子量和结构的影响,对预处理、分离、纯化各阶段的工艺方法进行了系统比较和分析,指出了透明质酸分离纯化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分离纯化研究的重点。
    超音速气流粉碎技术应用研究新进展
    蔡艳华,马冬梅,彭汝芳,俞海军,楚士晋,左 金
    化工进展. 2008, 27(5):  671. 
    摘要 ( 16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超音速气流粉碎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材料深加工技术,具有无污染、耐热敏性、精度高等工艺特点,这使得其应用研究领域不断拓宽。为此综述了超音速气流粉碎技术应用研究进展,概述了超音速气流粉碎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工艺特点;重点阐述了超音速气流粉碎技术在物料细化、食品加工、中药加工尤其是化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及其优势,最后对今后的应用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开孔泡沫金属用于紧凑型热交换器的研究进展
    汪双凤,李 炅,张伟保
    化工进展. 2008, 27(5):  675. 
    摘要 ( 16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开孔泡沫金属的结构特点及其强化传热的原理,重点总结了国内外开孔泡沫金属用于紧凑型热交换器换热的研究进展,从阻力特性和传热特性两方面分析了其性能的影响因素;并且提到了泡沫金属模型的研究,指出了今后开孔泡沫金属用于紧凑型热交换器的研究方向。
    壳聚糖季铵盐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周景润,辛梅华,李明春
    化工进展. 2008, 27(5):  679. 
    摘要 ( 20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壳聚糖季铵盐是一类重要的壳聚糖衍生物,以其良好的水溶性、保湿性、抑菌性和絮凝性,在医药、化妆品和环保等方面的应用日趋广泛。简要评述了近年来季铵化壳聚糖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Pd/C在Sonogashira反应中的应用
    陈丽萍,候豪情,洪三国
    化工进展. 2008, 27(5):  687. 
    摘要 ( 17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异相催化剂Pd/C应用于Sonogashira反应的研究现状。Pd/C作为催化剂在Sonogashira反应中表现出超常的催化活性,能催化许多均相催化剂不能催化的反应,并通过改变反应的条件可实现无铜、无配体、水介质、有氧条件下的Sonogashira反应,扩大了反应底物范围,使反应能在环境友好的条件下进行,进而实现其工业生产成为可能。
    乙烯选择性四聚制1-辛烯催化剂及工艺技术研究进展
    宋宪凤,宁英男,姜 涛,吴宪倍,毕四勇
    化工进展. 2008, 27(5):  693. 
    摘要 ( 17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近年来乙烯选择性四聚制1-辛烯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了乙烯选择性四聚制1-辛烯催化剂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重点阐述了影响乙烯选择性四聚制1-辛烯催化体系中的两个重要组分,即助催化剂和配体;从技术和经济方面对比了现有技术制1-辛烯的可行性。
    PS/PA6共混体系的研究进展
    丁雪佳,唐 斌,薛海蛟,李洪波,吴恒澜
    化工进展. 2008, 27(5):  697. 
    摘要 ( 19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国内外聚苯乙烯与尼龙6共混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共混物的相容性、相形态、结晶性能和流变性能。重点介绍了增容剂对聚苯乙烯与尼龙6共混的增容作用和共混物相形态的变化。
    5-羟甲基糠醛制备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王 军,张春鹏,欧阳平凯
    化工进展. 2008, 27(5):  702. 
    摘要 ( 18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利用可再生资源制备羟甲基糠醛的方法及研究进展,讨论了其重要衍生物及其应用:2,5-呋喃二甲醛可用于合成许多新化合物;呋喃二甲酸可以作为合成聚酯类材料的初始原料,还可应用于药理学的研究;乙酰丙酸制取各种产品,包括树脂、医药、香料、溶剂、涂料和油墨、橡胶和塑料助剂、润滑油添加剂、表面活性剂等,还可以作为农药、染料的中间体。分析了目前利用生物质制备羟甲基糠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其今后的研究发展提出了建议。
    N-甲酰吗啉的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刘瑞江,张业旺,于小凤
    化工进展. 2008, 27(5):  708. 
    摘要 ( 21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简要介绍了N-甲酰吗啉的性质和应用;详细综述了N-甲酰吗啉的合成工艺方法:甲酸法、甲酸酯法、甲酰氯法、CO和超临界CO2羰基化法、吗啉烯胺氧化法,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工艺特点;指出了N-甲酰吗啉合成工艺研究的趋势。
    研究开发
    氯乙酰化聚苯乙烯树脂的胺基化反应
    张晓晓,魏荣卿,刘晓宁,方 硕,陈 晓
    化工进展. 2008, 27(5):  715. 
    摘要 ( 20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氯乙酰化聚苯乙烯(PS-Acyl-Cl)代替氯甲基化聚苯乙烯作为载体,引入乙二胺(EDA)和己二胺(HMD)得到2种胺基树脂。考察了反应时间、油浴温度、物料比、溶剂体系等对胺化反应的影响,在最佳反应条件下,乙二胺和己二胺树脂的担载量分别达到1.60 mmol/g和2.6 mmol/g。将2种胺基树脂进行比较:在相同条件下,制备的己二胺树脂的担载量明显高于乙二胺树脂。该方法避免了氯甲基化法存在的弊端,并消除了烷基化引起的二次交联及多取代等副反应。制备的胺基树脂可以作为一个活性中间体,进一步衍生化制备多种功能介质。
    叔十二碳硫醇的合成方法
    胡永玲,张春荣,田 勇,韩大维
    化工进展. 2008, 27(5):  720. 
    摘要 ( 21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硫化氢和十二烯为反应原料,以酸性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一步合成叔十二碳硫醇。通过考察温度、压力、空速、进料比等因素,确定最佳工艺条件。此合成工艺流程简单、污染小,产品收率大于80%,提纯后的产品纯度大于99%。
    MgO助剂对CH4/CO2重整反应Ni/BaTiO3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廖卫兵,曹小华
    化工进展. 2008, 27(5):  724. 
    摘要 ( 15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分步浸渍法制备了MgO改性的Mg-Ni/ BaTiO3催化剂,考察了MgO助剂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运用H2-TPR、XRD、BET等测试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与催化剂Ni/ BaTiO3、Ni/γ-Al2O3比较。发现MgO的添加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抗积炭性能;适量的MgO助剂可以改善催化剂的性能,但过量的MgO却会对催化剂的性能产生不良影响,随着MgO含量的增加,反应活性基本呈下降趋势。同时研究了不同的制备方法对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
    AA/AMPS共聚物水凝胶的吸液性能
    廖列文,刘正堂,黎新明,崔英德
    化工进展. 2008, 27(5):  729. 
    摘要 ( 18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的AA/AMPS共聚物Poly(AA-co-AMPS)水凝胶的吸液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凝胶材料在0.9%生理盐水中的吸液能力达到125 g/g以上;在溶液的pH值5~9时,水凝胶的吸水倍率与最大吸液率的比值(Q/Qmax)最大;水凝胶对NaBr溶液的吸收能力要好于对NaCl溶液的吸收能力;水凝胶对乙醇、氨水溶液的吸收能力随溶液浓度的增高而增大,对尿素水溶液的吸收能力随溶液浓度的增高而减小。
    聚醚侧链聚羧酸类减水剂的结构及应用性能
    姜 玉,庞 浩,廖 兵
    化工进展. 2008, 27(5):  733. 
    摘要 ( 17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 要:通过大分子反应,合成了一类主链带羧基、磺酸基,支链带聚氧乙烯基醚的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利用IR和1H NMR表征了其结构,并通过对减水剂溶液表面张力、水泥颗粒表面吸附量以及溶液的电导率的测定,发现研制的减水剂能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并被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从而降低了水泥颗粒的表面能,使得水泥净浆有较好的分散作用,实验表明本研究制备的聚羧酸系减水剂对水泥颗粒有较好的分散作用。
    聚羧酸类减水剂中间大分子单体的合成工艺
    张新民,冯恩娟,徐正华,严 生
    化工进展. 2008, 27(5):  736. 
    摘要 ( 17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丙烯酸和甲氧基聚乙二醇的酯化,生成了一种具有反应活性的聚羧酸类减水剂中间大分子单体——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探讨了各种实验条件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得出了合成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的最佳工艺条件。
    均相共沉淀法制备草酸铈固溶体
    杨春娟,董如林,陈智栋
    化工进展. 2008, 27(5):  740. 
    摘要 ( 15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草酸二乙酯、Ce(NO3)3·6H2O、Y(NO3)3·6H2O为初始原料,以尿素为pH值调节剂,实现了Ce3+、Y3+的均相共沉淀。利用热重分析(TG-DTA)从多方面证实了n=0~35.5(n为尿素与草酸二乙酯的摩尔比)范围内得到的沉淀物为草酸铈的固溶体。经扫描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生成的草酸盐固溶体沉淀颗粒尺寸随着n值的增大而减小,由n=0时约10 μm下降到n=35.5时约0.5 μm,沉淀物热分解后得到的氧化物经X射线衍射分析及晶格常数计算表明了为Y固溶CeO2,其结晶粒径约10 nm。
    6-(4-苯磺酰基-3-甲基-2-丁烯)-基-2,3-二甲氧基-5-甲基氢醌
    双苄醚的合成
    陈 田,杨运泉,刘文英,王威燕,周国平
    化工进展. 2008, 27(5):  745. 
    摘要 ( 16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异戊二烯为原料,经与苯磺酰氯加成、水解乙酰化、皂化3步反应,制得末端羟基取代的异戊二烯短侧链——(E)-1-苯磺酰基-2-甲基-4-羟基-2-丁烯(简称产物A),并用乙酸乙酯-乙醚混合溶剂对产物A进行提纯精制。以还原型辅酶Q0(氢醌)为母环,杂多酸为催化剂,与产物A进行偶联反应,然后采用溴化苄对母环羟基进行保护,用乙醚-异丙醚的混合溶剂进行提纯精制,选择性结晶得到了侧链延长法合成辅酶Q10的关键中间体辅酶Q1前体,即6-(4-苯磺酰基-3-甲基-2-丁烯)-基-2,3-二甲氧基-5-甲基氢醌双苄醚(简称产物B)。探讨了各主要影响因素对合成反应过程及结果的影响,目标产物B收率达75%(以产物A为基准)。产物A与目标产物B经测熔点、1H NMR分析和FTIR分析鉴定,确证其为(E)-异构体。
    不同茶多酚中儿茶素的测定及柱层析法提取EGCG的比较
    卢 涛,兰先秋,朱 斌,罗安林,宋 航
    化工进展. 2008, 27(5):  749. 
    摘要 ( 18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产地和不同纯度茶多酚中儿茶素的组成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硅胶柱层析法对不同规格茶多酚中EGCG的分离纯化效果。实验表明,茶多酚中各儿茶素单体的含量不随茶多酚纯度的升高而增加,茶多酚中各儿茶素单体的相对含量与茶多酚的产地和生产工艺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针对茶多酚中不同儿茶素单体的分离纯化,应选择适当的茶多酚为原料。
    无硫酸环境环氧化大豆油合成条件优化
    施赛泉,蒋平平,史润萍,卢 云
    化工进展. 2008, 27(5):  753. 
    摘要 ( 19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无溶剂无硫酸条件下合成了环氧大豆油,对环氧化合成体系中的羧酸类型、用量及双氧水浓度等影响环氧值的若干因素进行了研究。甲酸的环氧化活性比乙酸和丙烯酸高。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m(大豆油)︰m(甲酸)︰m(双氧水)为1︰0.15︰1.0,反应温度60 ℃,反应时间5~6 h。产品环氧值≥6.20%,残留碘值< 6.0%。产品经红外分析表明,在3008 cm-1处的原料C=C 双键结构峰消失,在820 cm-1、787 cm-1处呈现出环氧键的伸缩振动的特征吸收峰。
    不同粉体制备工艺对Ca3Co4O9陶瓷性能的影响
    黄 凯,苟 立,冉均国
    化工进展. 2008, 27(5):  757. 
    摘要 ( 18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Ca3Co4O9粉体,并烧结为纯相Ca3Co4O9陶瓷。利用XRD、SEM等方法对陶瓷样品的物相以及断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四探针法测量了Ca3Co4O9陶瓷的电导率。试验结果表明化学共沉淀法与溶胶凝胶法粉体相比,制得的Ca3Co4O9陶瓷不仅具有更低的气孔率、线收缩率,而且具有更高的电导率,也是一种制备高性能热电材料粉体的有效方法。
    热分析在磷石膏制酸反应研究中的应用
    刘少文,张 茜,吴元欣,包传平
    化工进展. 2008, 27(5):  761. 
    摘要 ( 21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热分析方法研究磷石膏制酸过程中CaSO4与焦炭的反应进程。在TG-DTA热分析仪上研究原料配比(C与CaSO4摩尔比)对反应进程及反应温度的影响。通过比较化学反应的实际失重量与理论失重量,发现原料配比为0.4和0.5时,反应先生成CaS,且反应温度随原料配比增加而降低。当原料配比增至0.6时,反应先生成CaO、CO。反应产物的XRD表征也进一步证实分别生成了CaS和CaO,因此可以认为热分析方法用于磷石膏制酸反应研究是可行的。最后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基于膜电极的质子交换膜微生物燃料电池
    张 波,陈 君,卢启威,杨 晖
    化工进展. 2008, 27(5):  765. 
    摘要 ( 22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采用传统电化学燃料电池的技术和材料,以寻求提高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电流密度,制作基于膜电极的微生物燃料电池。通过构建温控压力机,制作了一系列膜电极(MEA),并对作为正极的多种碳材料进行了筛选。使用定制的玻璃微生物燃料电池来放置膜电极和培养Geobacter sulfurreducens,对产生的电流进行评价。细胞的生长以乙醇为唯一碳源,因而代表了一种新型的乙醇/氧气燃料电池。相比以前的设计,基于膜电极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电极表面每个单位会多产生出100倍的电流,并且可以被长久使用。
    充电截止电压对锂离子电池化学性能的影响
    董 琪,康红欣,闫艳波
    化工进展. 2008, 27(5):  770. 
    摘要 ( 18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主要研究了不同截止电压对锰酸锂离子电池的放电容量性能、工作电压和恒流/恒压充电容量等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锰酸锂材料锂离子电池,放电容量、中值电压和稳定电压都随着充电截止电压的升高而提高,电池的充电截止电压只要不低于4.15 V,电池放电容量损失就不会超过6%;当充电截止电压为4.15 V时,电池的恒流充电容量占总充电容量的85%以上,与4.20 V相比变化不大。这一结论为牺牲小部分容量、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设计提供了实验依据。
    臭氧氧化对活性污泥特性的影响
    王 嵘,万金保,吴声东,曾海燕
    化工进展. 2008, 27(5):  773. 
    摘要 ( 17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对活性污泥采用臭氧处理,以考察污泥的减量效果及其对污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臭氧投加量0.01~0.15gO3/gVSS范围内,污泥浓度显著下降、SCOD浓度迅速升高,活性污泥总悬浮固体(TSS)最大可以减少39.6%,SCOD浓度可提高60.6倍,污泥的SCOD产率为0.6739gSCOD/gVSS,同时发现,破解后的污泥活性和体积指数SVI下降;试验确定最佳臭氧投加量在0.03gO3/gVSS左右。试验结果对今后污泥减量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新型气体分布器对非牛顿流体中氧传质的影响
    苏红军,唐中山,徐世艾
    化工进展. 2008, 27(5):  777. 
    摘要 ( 17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环状气体分布器、微孔型气体分布器一号、微孔型气体分布器二号3种型式的气体分布器对非牛顿流体中氧传质的影响。着重考察了微孔型分布器对同一组合桨的功耗、气含率ε、氧传质系数KLα以及比功耗传氧系数Eo2的影响,并与传统的环状气体分布器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微孔型气体分布器条件下所得KLα和Eo2均高于环状气体分布器的对应值,可以取得较好的传质混合效果,有利于提高非牛顿流体中的溶氧水平。
    应用技术
    碳二加氢催化剂的工业应用
    肖 江;赵育榕;车春霞;谭都平;景喜林;颉 伟;辛国萍;韩 伟;贾慧清
    化工进展. 2008, 27(5):  782. 
    摘要 ( 22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对进口G-58 C和国产LY-C2-02催化剂在兰州石化乙烯装置碳二加氢单元二段反应器的工业应用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考察了改进型LY-C2-02催化剂的工业应用性能。结果表明:与G-58C催化剂相比,改进型LY-C2-02催化剂具有活性和选择性比较高、操作弹性范围宽、操作稳定等特点,完全适应6000 h-1空速的工艺条件,综合性能与G-58C催化剂水平相当;LY-C2-02催化剂具备替代进口G-58C型催化剂的能力,对实现碳二加氢催化剂国产化、降低乙烯装置成本、增加效益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Fenton 氧化与SBMBR组合工艺处理腈纶废水
    张荣明,姜丽君,秦 博
    化工进展. 2008, 27(5):  786. 
    摘要 ( 19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腈纶废水进行Fenton氧化预处理后,运用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进行处理。腈纶废水进水COD平均为1259 mg/L;NH4+-N质量浓度平均为57.67 mg/L,经过本工艺处理后,最终出水COD平均仅为76.88 mg/L,其去除率平均达93.89%;出水NH4+-N质量浓度平均为2.57 mg/L,其平均去除率95.54%;出水SS、氰化物、硫氰化物、硫化物等有毒有害物质均低于国家排放标准。再用高浓度腈纶聚合废水对本套工艺进行冲击试验,发现对难降解的腈纶聚合废水也具有很好的处理效果,出水的COD与NH4+-N质量浓度平均为160.66 mg/L和3.16 mg/L,去除率平均达91.86%与92.03%。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小区污水条件的优化
    谢付兵,买文宁,杨 峥
    化工进展. 2008, 27(5):  791. 
    摘要 ( 16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于膜污染是限制膜生物反应器(MBR)应用与推广的主要因素。为此,本研究以MBR处理某小区污水为例,选择粉末活性炭投加量、活性污泥浓度及曝气量进行L12(43)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操作条件分别为2 g/L、7 g/L、6 m3/h;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平行对比试验,其膜阻的最大差值达21.05 kPa,导致膜污染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物质蛋白质/多糖值与膜压差上升速率存在线性关系。
京ICP备12046843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994号
版权所有 © 《化工进展》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邮编:100011
电子信箱:hgjz@cip.com.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