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09年 第28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9-04-05
    特约评述
    节能减排的全局过程集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杨 友 麒
    化工进展. 2009, 28(4):  541. 
    摘要 ( 22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20世纪末至今全局过程集成技术的研究进展做了评述,从全局温焓曲线、顶层分析法、热电联产优化的R—曲线到跨装置热集成原理进行了比较系统地介绍。在此基础上,描述了综合使用这些基本方法的策略和现有的工具软件。最后将国外和国内在炼油和化工中应用全局过程集成技术的情况及经济效益分别做了归纳总结。
    化工过程与装备
    变压吸附气体分离用煤基炭分子筛的制备研究进展
    姚伟静,辜 敏,鲜学福,林文胜
    化工进展. 2009, 28(4):  549. 
    摘要 ( 19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阐述了国内外应用于变压吸附分离气体的煤基炭分子筛吸附剂制备研究进展,总结了以褐煤、烟煤、无烟煤为原料,制备炭分子筛所采用的不同工艺方法及其特点;详细讨论了主要的制备工艺条件对煤基炭分子筛结构和分离性能的影响。
    相变微粒乳液自然对流强化传热与稳定性研究进展
    戴传山,张 亮
    化工进展. 2009, 28(4):  554. 
    摘要 ( 20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人工合成的潜热型功能性热流体同时具有流动性与高的蓄热或蓄冷能力,在自然对流的流动与传热中表现有复杂的非线性传热和流动现象。本文总结了该类流体在自然对流传热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自然对流的强化传热及其稳定性,乳液中微粒的粒径及其乳液热物性的影响,对该方面将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微纳米流体多尺度混合现象的研究与展望
    周学林,刘新民,赵亮亮,郭庆杰,曹长青
    化工进展. 2009, 28(4):  559. 
    摘要 ( 25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合概述了微纳米流体多尺度混合现象的发展和研究现状,探讨了微纳米流体多尺度混合现象的表征方法,指出了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可行的研究方法。最后给出了微纳米尺度混合现象的一些典型应用及展望,如组合反应、电化学反应及新型DNA分离。
    管道内油水两相流动研究进展
    钱益斌,杨利民
    化工进展. 2009, 28(4):  566. 
    摘要 ( 21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圆管中油水两相流动过程中的流型、相转换的研究现状,并重点介绍了油水垂直两相流中液滴粒径及分布、持液率、压力降计算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分析了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开展油水两相流研究提供相关参考。
    气源温度与解吸过程对变压吸附制氧效果的影响
    张 辉,刘应书,翟 晖,刘文海,曹红程
    化工进展. 2009, 28(4):  574. 
    摘要 ( 15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气源温度和解吸条件对制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细长解吸管路会导致吸附塔内氧浓度波前沿在吸附周期内极易穿透床层,在产氧期及间歇期都会有低浓度氧流入储氧罐,造成氧浓度和流量下降;较高的气源温度有利于分子筛解吸再生,在1565 ℃内,平均每升高10 ℃,产氧体积分数可以提高1.2%
    进料性质对立式隔板塔操作特性的影响
    朱怀工,王 燕,张敏卿
    化工进展. 2009, 28(4):  579. 
    摘要 ( 17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正戊烷、正己烷和正庚烷为分离物系,在简捷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利用商业模拟软件HYSYS研究了进料热状态、进料组成和相对挥发度等进料性质对立式隔板塔操作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料热状态对于立式隔板塔的操作稳定性和优化操作区的影响较大;进料中轻组分的含量增加不利于立式隔板塔的稳定操作。不同分离难度的物系采用立式隔板塔时的节能效果和操作特性有较大不同,分离难度越大,立式隔板塔的节能效果越明显,但优化操作区间则越窄,且操作稳定性较差。
    基于差分进化算法的多变量预测控制在蒸馏装置上的应用
    李华杰,吕文祥,黄德先
    化工进展. 2009, 28(4):  584. 
    摘要 ( 19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差分进化算法(DE)具有全局寻优、搜索效率高等优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DE的多变量预测控制算法,利用DE求解最优控制律,与对象的模型类型无关,能通用于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采用单值预测减小计算量,并对传统的性能指标函数加以改进,使动态控制和优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在蒸馏装置常压部分上的仿真验证,实现了整个蒸馏装置的产品质量闭环控制,并实现了卡边优化,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乙苯催化脱氢转化率的软测量应用
    张 彬,杨为民,吴智勇,何文军,钱 锋
    化工进展. 2009, 28(4):  588. 
    摘要 ( 20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乙苯催化脱氢过程的特点,选用历史生产数据即乙苯进料、一反温度、二反温度、二反出口压力、水比、脱氢选择性,利用改进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NN)来构建乙苯催化脱氢过程模型,通过企业实际生产数据对该网络进行测试,其结果表明该模型可真实模拟实际乙苯脱氢生产过程,为后续乙苯催化脱氢系统实施先进控制优化技术奠定了基础.
    氯乙烯生产过程的节能
    韦海鸥,李 尤,李忠杰,项曙光
    化工进展. 2009, 28(4):  592. 
    摘要 ( 19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ASPEN PLUS 软件对某氯乙烯装置进行了严格的数学模拟,并进行了全过程的节能研究。通过减小VC1#塔的回流比,节省了高压蒸汽;通过提高EDC2#塔压,获得了高品位的热源,分别为EDC1#塔、脱水塔、EDC回收塔及HCl塔的再沸器供热,并为EDC2#塔的进料预热。提出的方案可节省低压蒸汽11 450.75 kg/h,中压蒸汽4738.07 kg/h,高压蒸汽6153.51 kg/h,冷却水11 746 343.9 kg/h,年节省费用为2566.0万元。
    能源加工与技术
    中国直接液化油煤浆及液化残渣流变特性研究进展
    熊楚安,王永刚,许德平
    化工进展. 2009, 28(4):  597. 
    摘要 ( 20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煤直接液化工艺中,油煤浆和液化残渣的流变特性参数是工艺设计的重要基础数据之一。本文总结了我国液化油煤浆在常压常温、常压升温和加压升温条件下流变特性的研究进展和相应的流变模型,介绍了溶剂的性质、煤在溶剂中的溶胀、煤的热溶产物或初始液化反应产物等对煤浆体系黏度变化的影响,对开展我国液化油煤浆和液化残渣的流变特性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过氧化氢用于油品氧化脱硫的研究进展
    路文娟,杨延钊
    化工进展. 2009, 28(4):  605. 
    摘要 ( 17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氧化脱硫技术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脱硫技术,过氧化氢是油品氧化脱硫技术中研究最普遍的氧化剂。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的燃料油氧化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在不同的催化剂如有机酸、杂多酸、分子筛、离子液体等作用下过氧化氢氧化脱硫的效果及其机理,同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炼油厂产品深度脱硫工艺的研究进展
    孙学文
    化工进展. 2009, 28(4):  610. 
    摘要 ( 19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国内外开发和应用的脱硫技术,通过一系列实例阐述了近年来催化加氢脱硫及非加氢脱硫的工艺进展。该技术主要有催化加氢脱硫(改进催化剂的合成、先进的反应器设计、蒸馏与加氢脱硫组合等)及非加氢脱硫技术(烷基化脱硫、溶剂萃取脱硫、沉淀脱硫、吸附脱硫、氧化脱硫和膜分离脱硫等);评述了催化加氢脱硫、烷基化脱硫、吸附脱硫和氧化脱硫等脱硫技术的特点和研究应用前景。
    生物质催化气化实验研究
    许庆利,张素平,王 复,李洪宇,亓 伟,蓝 平,颜涌捷
    化工进展. 2009, 28(4):  622. 
    摘要 ( 19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常压流化床上进行了生物质在水蒸气条件下的实验研究。实验装置主体由常压流化床反应器和固定床催化裂解反应器组合而成。生物质原料为木屑,焦油裂解催化剂分别选用煅烧白云石和镍基重整催化剂。实验结果表明,H2/CO(H/C)的摩尔比随着气化温度、水蒸气质量/生物质质量(S/B)的升高迅速增加,但催化裂解温度变化对H/C的影响较小。另外,在催化裂解反应器中使用催化剂种类不同,H/C也不同。本文采用两段催化裂解,一段催化剂采用煅烧白云石,二段采用镍基催化剂,焦油裂解率达到96.70%。采用两段催化裂解,不但可以提高焦油的裂解率,增加了H2和CO收率,净化生物质裂解气,而且可以防止镍基重整催化剂失活,延长其使用寿命。
    麻疯树籽油生物柴油与0#柴油的混配性质
    陈明艳,蒋 炜,鲁厚芳,梁 斌
    化工进展. 2009, 28(4):  629. 
    摘要 ( 16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前,生物柴油主要用于与石化柴油制成混配物使用。混配物的性质对储运、使用产生重要影响。研究了两种来源的麻疯树籽油与甲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备得到的生物柴油0#柴油混配物的密度、硫含量、运动黏度、冷滤点和闪点等性质。结果表明,混配物的密度随生物柴油体积分数增加呈线性增加;硫含量随生物柴油体积分数增加而线性减小;混配物的运动黏度可以根据生物柴油与石化柴油的密度、黏度及体积分数预测;混配物的闪点在生物柴油体积分数小于40%时随着生物柴油体积分数增加缓慢,在大于40%,特别是大于70%以后增加迅速。混配物的冷滤点相对麻疯树籽油生物柴油和0#柴油的冷滤点无明显变化。

    工业催化

    苯加氢制备环己烷的催化剂研究进展

    <SPAN style=
    化工进展. 2009, 28(4):  634. 
    摘要 ( 20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苯加氢制备环己烷的一般工艺,对苯加氢制备环己烷催化剂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包括镍系、铂系、钌系等,且对今后催化剂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CO2氛围中低碳烷烃制烯烃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杨朋坤,陆江银,胥月兵
    化工进展. 2009, 28(4):  639. 
    摘要 ( 20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CO2作为温和的氧化剂有效抑制了低碳烷烃催化转化过程中深度氧化的发生,然而其广泛应用还依赖于高效、高稳定性催化剂的研究与开发。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利用CO2作为氧化剂在低碳烷烃催化转化反应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主要涉及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和乙烷催化剂;乙烷氧化脱氢制乙烯催化剂、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催化剂和丁烷氧化脱氢制丁烯催化剂,分析讨论了CO2作为氧化剂的作用和作用机制,并提出了研究展望。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鞠剑峰,吴东辉
    化工进展. 2009, 28(4):  646. 
    摘要 ( 24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阳极催化剂是影响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性能及成本的主要因素之一,从催化剂载体选择、复合催化剂的制备、非贵金属催化剂研究三方面综述了DMFC阳极催化剂国内外研究现状,并进行了简要分析,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材料科学与技术
    可聚合乳化剂合成含氟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及其性能
    肖新颜,王 叶,徐 蕊,万彩霞
    化工进展. 2009, 28(4):  650. 
    摘要 ( 25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HFMA)等为主要原料,采用预乳化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含氟丙烯酸酯无皂乳液,考察了可聚合乳化剂烯丙氧基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硫酸铵(DNS-86)和HFMA的用量对无皂乳液的电解质稳定性和涂膜耐水性的影响。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差示量热扫描仪及热重分析对氟丙乳液涂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传统乳液聚合得到的乳液及相应的涂膜相比,无皂乳液的耐电解质性能和涂膜的耐水性都有一定的提高,含氟单体有效地参与了聚合,涂膜的疏水性大大增强,耐热性显著提高。
    MCM-48分子筛催化剂上正庚烷的临氢异构化
    汪颖军,孙 博,张海菊
    化工进展. 2009, 28(4):  656. 
    摘要 ( 17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制备了Ni-PMo12/MCM-48中孔分子筛催化剂并用于正庚烷异构化反应研究。采用XRDBET吸附、红外吡啶吸附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研究了反应温度、还原温度、 还原时间和还原氢气流速对异构化催化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催化性能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当镍(Ni)和磷钼酸(PMo)质量分数分别为3%30%Ni-PMo/MCM-48对正庚烷异构化反应具有较好的异构化性能,还原温度400℃、还原4h、氢气流速为30 mL/min、反应温度300 ℃时,催化剂性能最好,转化率为14.2%时,异构化选择性达到65.6%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海藻酸钠/黏土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其性能
    代旭明,刘 鑫,马敬红
    化工进展. 2009, 28(4):  661. 
    摘要 ( 28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无机黏土为交联剂制备了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海藻酸钠/黏土(PINPA/SA/clay)复合水凝胶,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SEM对凝胶的结构和形态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凝胶的溶胀动力学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黏土的结晶结构已被破坏,黏土规整的片层被剥离并在凝胶中无序分布,起到交联剂的作用;随黏土含量的增加,凝胶网络交联密度增加,孔洞的孔径减小,溶胀速度下降。另外,PINPA/SA/clay凝胶显示了良好的力学性能,断裂伸长率超过1000%
    微胶囊间苯二酚双磷酸二苯酯的制备
    张 翼,毕永慧,于 婷,王 建,马淑娟
    化工进展. 2009, 28(4):  665. 
    摘要 ( 18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通过缩聚反应对间苯二酚双磷酸二苯酯(RDP)进行微胶囊包覆。以RDP为囊心,MF为囊材,合成了微胶囊RDP。并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种类及预聚体用量对微胶囊合成工艺的影响。利用电子能谱分析检测了微胶囊化学结构,采用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对其表面形貌及热稳定性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发现,复合型活性剂对微胶囊具有很好的分散作用,制备出的微胶囊颗粒均匀,粒径经检测在4080 μm;预聚体与RDP的质量比为11时,微胶囊的粒径最小,且只有少量蜜胺树脂沉积在微胶囊表面上。通过微胶囊包覆的RDP热稳定性能明显提高,由原来的400 ℃完全分解提高到800 ℃
    聚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纳米纤维支架的制备与表征
    汪学军,宋国君,楼 涛,彭文娟
    化工进展. 2009, 28(4):  669. 
    摘要 ( 20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了纳米羟基磷灰石增强型聚乳酸纳米复合支架,研究了该支架的微观形貌、孔隙率、力学性能和体外降解等特性。扫描电镜显示该复合支架具有纳米纤维状三维网络空间结构。聚乳酸与纳米羟基磷灰石的质量配比为8020时,复合支架的压缩模量最高,比纯聚乳酸纳米支架高215%。制备得到的复合支架的孔隙率都大于88%。体外降解结果表明加入纳米羟基磷灰石可有效减缓聚乳酸纳米复合支架的降解速度。
    乳化法制备海藻酸钙/聚组氨酸微胶囊
    吴文果,黄晓楠,王士斌,妮 莎,刘源岗
    化工进展. 2009, 28(4):  673. 
    摘要 ( 17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乳化法制备海藻酸钙微球及海藻酸钙/聚组氨酸载药微胶囊,并考察不同海藻酸钠浓度、氯化钙浓度对微球表面形态、粒径分布、载药性能及微胶囊控制释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浓度主要影响微球的粒径大小,氯化钙浓度主要影响微球的分散程度及粒径分布,微球载药量均随海藻酸钠浓度及氯化钙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所制备的微胶囊均无明显的突释现象。
    生物化工
    单糖荧光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王建涛,杨 君,杨 青,谢
    化工进展. 2009, 28(4):  678. 
    摘要 ( 17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糖既是维持生命正常运转的重要物质基础,又是重要的生物信息分子。荧光传感器对单糖的特异性识别或标记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兴趣。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出现的葡萄糖、N-乙酰葡萄糖胺、果糖、岩藻糖以及N-乙酰甘露糖胺和N-乙酰半乳糖胺等6种单糖的荧光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对每种单糖对应的荧光传感器的荧光强度变化机理及其检测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单糖荧光传感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酿酒酵母细胞壁多糖改性研究进展
    刘媛媛,王 强,刘红芝
    化工进展. 2009, 28(4):  686. 
    摘要 ( 29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酿酒酵母细胞壁多糖主要由β-葡聚糖和甘露聚糖组成。本文详细介绍了这两种酿酒酵母细胞壁多糖的组成和结构特点,并全面综述了其物理、化学以及生物改性方法和衍生物的性质和用途,深入分析了目前在酵母细胞壁多糖改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了展望。
    资源与环境工程

    络合吸收结合生物还原法脱除NOx研究进展

    周作明,孙 亮,荆国华
    化工进展. 2009, 28(4):  692. 
    摘要 ( 22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络合吸收结合生物还原法(BioDeNOx)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烟气脱氮新技术。本文介绍了该法脱除NOx的原理,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该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亚铁螯合剂对NO的吸收、络合吸收剂的生物再生、工艺过程及其改进技术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并对该法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非平衡等离子体消除乙硫醇
    李战国,胡 真,李 颖,罗伟清
    化工进展. 2009, 28(4):  698. 
    摘要 ( 24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脉冲电晕放电等离子体对乙硫醇进行消除实验,探索了气体流量(停留时间)、气流中水分含量对消除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气体流量的增大,乙硫醇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减小,能量密度减小,消除率降低;消除率随水分含量的变化并非呈单方向增大或减小,而是存在一个最佳范围,从实验结果来看,水分含量为3.2~3.5 g/m3,消除率明显高于水分含量低于3.2 g/m3或高于3.5 g/m3时的消除率。采用GC-MS、FTIR和SGA94-SO2型单项气体分析仪等仪器对乙硫醇的消除产物进行了分析,主要产物为CO2、H2O和SO2,未检测到有机产物。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了乙硫醇的反应动力学特征,发现乙硫醇在脉冲电晕等离子体体系中的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反应速率常数为0.0729 s-1。
    LK-C2萃取分离废线路板酸浸液中的铁和镍
    张小娟,李鑫钢,曹宏斌
    化工进展. 2009, 28(4):  703. 
    摘要 ( 18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废线路板酸浸液的硝酸介质体系,探讨了用LK-C2分离铁(Ⅲ)和镍的萃取及反萃条件。pH值为3.0010.00时分步采用20%LK-C2-煤油二级逆流萃取铁(Ⅲ)和镍,萃取率分别为96.14%99.35%。分别采用2.00 mol/LHCl二级逆流反萃回收铁和3.00 mol/LH2SO4三级逆流反萃回收镍,反萃率分别为99.18%98.32%
    磷铵尾气减排与节能的过程分析与实验
    马空军,黄玉代,贾殿赠,朱家骅
    化工进展. 2009, 28(4):  708. 
    摘要 ( 17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析了60万吨/年磷酸二铵(DAP)生产装置尾气形成“磷铵雨”的热力学机理,提出尾气部分冷凝- 磷酸降膜蒸发过程耦合技术,现场实验证明了该技术的可行性,现场实验获得的P2O5质量分数27.1%41.7%范围内磷酸蒸发浓缩数据,该工艺使尾气湿含量减少至0.065 kg H2O/kg air研究了磷酸液膜雷诺数以及磷酸液膜过冷度对磷酸降膜蒸发过程的影响,揭示了在55以下低温浓缩湿法磷酸的可能性。这对磷酸浓缩技术很有参考价值。
    应用技术
    从裂解碳五分离聚合级异戊二烯的一段萃取工艺
    田保亮,唐国旗,张 齐,杜春鹏,戴
    化工进展. 2009, 28(4):  714. 
    摘要 ( 26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裂解碳五两段萃取精馏工艺存在流程长等问题。本文研究了采用反应精馏的一段萃取工艺,确定了二聚过程中的主要反应及其Arrhenius方程。Aspen Plus软件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反应精馏过程与90 ℃下停留3.5 h的热二聚过程相比,异戊二烯聚合损失率减少40.68%,生成的共二聚体降低35.41%,异戊二烯和间戊二烯的自二聚体降低72.29%,环戊二烯二聚的选择性提高。先反应精馏脱除重组分再脱除炔烃可使进入萃取单元的炔烃降低,满足异戊二烯产品中炔烃质量分数小于50×106,在萃取和解析过程后通过精馏使环戊二烯质量分数小于1×106,得到聚合级异戊二烯产品。本研究提出的一段萃取分离流程短,投资和操作费用低,异戊二烯损失少,再生溶剂要求低。
    双氧水生产节能减排的技术措施
    刘 向 来
    化工进展. 2009, 28(4):  721. 
    摘要 ( 18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结合作者的生产实践,对近年来双氧水生产方面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排放等采取的技术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主要有增设氢化液/工作液换热器,省略氧化液泵和磷酸泵,提高空气和氢气的利用率,合理处置氧化残液,氧化尾气节能回收,浓缩装置塔顶冷凝液回收利用等,对双氧水生产和装置设计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京ICP备12046843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994号
版权所有 © 《化工进展》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邮编:100011
电子信箱:hgjz@cip.com.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