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Rss服务
Email Alert
首页
关于本刊
投稿须知
期刊目录
期刊订阅
会议活动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English
关于本刊
本刊荣誉
编委会
理事会
征稿简则
重点栏目介绍
稿件处理流程
收付费情况
论文模板
出版伦理
本杂志发行版块分析
媒体介绍
广告报价
广告要求
本期目录
2007年 第26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07-07-25
上一期
下一期
进展与述评
我国生物能源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思考
曹 湘 洪
化工进展. 2007, 26(7): 905.
摘要
(
17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发展生物能源产业有利于缓解我国对国际石油资源的过度依赖,减排CO2,减少白色污染,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述了我国有发展生物能源产业的巨大资源潜力。分析了发展生物能源产业必须具备相应的资源条件、技术条件和体制条件,目前我国这些条件均不成熟。提出了实现生物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应注意:生物能源资源是唯一可再生的含碳能源,生产运输燃料及生物化工产品是其最佳利用途径;重视培育生物油藻及选育其他优质高产生物质品种,夯实发展生物能源产业的资源基础;坚持生物反应和化学反应、生物过程和化工过程、技术开发与装备开发结合,加强生物质工业转化技术开发;通用的规模经济的概念不适合生物能源产业,要探索建立“适度规模、就近转化、统筹规划、模块建设、分散生产、集中营销”的产业发展模式。
分子筛构-效关系的分子模拟研究进展
陈汇勇,奚红霞,李 忠,夏启斌
化工进展. 2007, 26(7): 914.
摘要
(
15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分子模拟技术在探索分子筛(包括微孔分子筛、介孔分子筛、中微双孔分子筛等)的微观结构及构-效关系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而合理分析和预测了分子模拟技术在研究具有中孔孔道优势、大的比表面积、强酸性和高水热稳定性的新型中微双孔分子筛的微观结构及构-效关系中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ZSM-12分子筛研究进展
吴 伟,黄 娟,吴维果
化工进展. 2007, 26(7): 921.
摘要
(
18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水热合成法制备ZSM-12分子筛的影响因素、改性方法及其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众多研究表明,模板剂种类影响ZSM-12分子筛晶粒的尺寸、形状以及酸性,硅铝比和碱度是影响ZSM-12分子筛合成的主要因素,硅凝胶是合成ZSM-12的适宜硅源。Ga、Fe 、B、P等适宜的杂原子对ZSM-12进行同晶置换改性可以调节其酸性,酸脱铝改性可以使其总酸量减少、Lewis酸消失。ZSM-12可作为芳烃烷基化、异构化、裂化、重整等诸多反应的催化剂,在反应中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及对目标产物的高选择性,是目前用于择形催化一步法合成2,6-二甲基萘最适宜的分子筛催化剂。
Fischer-Tropsch合成钴基催化剂研究进展
纪玉国,赵 震,余长春,段爱军,姜桂元
化工进展. 2007, 26(7): 927.
摘要
(
17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近年来钴基催化剂在费托合成反应中的研究进展。重点评述了钴源、负载量、载体、助剂、制备方法、焙烧和还原条件等因素在负载型钴基催化剂制备过程中对催化剂活性、选择性控制等方面的影响,概述了钴基催化剂在费托合成反应中的催化机理,并对今后催化剂的研究提出了一点建议。
烷基化油生产技术的进展
毕建国
化工进展. 2007, 26(7): 934.
摘要
(
19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直接烷基化技术的FBA工艺、Alkylene工艺、Eurofuel工艺、ExSact工艺等固体酸烷基化工艺以及改进的液体酸烷基化技术和间接烷基化技术的InAlk工艺、CDIsoether工艺、NExOCTANE工艺、Alkylate 100SM工艺以及叠合–醚化技术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在我国发展烷基化油生产技术的建议。
乙醇胺及其下游产品的研究现状
杨建明,赵锋伟,吕 剑
化工进展. 2007, 26(7): 940.
摘要
(
16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乙醇胺及其下游产品中乙二胺、二乙烯三胺、1,2–亚乙基亚胺等的研究现状,揭示了还原胺化和缩合胺化反应合成乙二胺中催化剂的特点,以及催化剂载体、助剂组分对胺化反应的影响,介绍了二乙烯三胺、1,2–亚乙基亚胺的生产技术路线,指出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开发具有高效、高选择性催化剂和环境友好合成工艺。
功率超声在中药提取过程中的应用
姜 峰,赵燕禹,姜梅兰,李修伦
化工进展. 2007, 26(7): 944.
摘要
(
16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功率超声本身适用于强化中药提取过程的特点,分析了中药超声提取过程的研究内容,综述了近年来中药超声提取过程的研究进展,并在最后指出了中药超声提取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支撑液膜稳定性研究进展
王彩玲,张立志
化工进展. 2007, 26(7): 949.
摘要
(
16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析了导致支撑液膜不稳定的因素及其机理。主要提出了近年来各国学者在改进支撑液膜稳定性方面所作的努力,包括对支撑液膜的结构、液膜相组成和制备工艺、膜支撑体以及膜组件改进等方面的工作。最后对支撑液膜的工业化前景进行了展望。
非平衡等离子体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张延宗,郑经堂,陈宏刚
化工进展. 2007, 26(7): 957.
摘要
(
16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回顾了高压脉冲电源的发展概况,对现行研究中使用的非平衡等离子体水处理反应器进行了分类,系统总结了液相、气相和气液两相放电反应器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待改进之处和发展趋势。归纳了脉冲放电过程中催化剂的使用状况,分析了催化剂在脉冲放电过程中的作用,指出了不同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乙烯装置中气相冷剂过热度的设定及其影响评述
赵百仁,李广华,王建民
化工进展. 2007, 26(7): 964.
摘要
(
16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乙烯装置上传统的丙烯、乙烯和甲烷单组分制冷以及近年出现的混合制冷中,返回压缩的气相冷剂过热度设定情况。评述了它们跟所使用换热设备的型号、出口温度的控制方式与中间冷却器的设置等实施要素的相互制约关系;并就过热度对段间吸入罐的引入、淬冷线和排液系统的优化设计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对燃料乙醇的生产过程能量效率的估算
段黎萍
化工进展. 2007, 26(7): 970.
摘要
(
16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美国国家可再生实验室对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生产燃料乙醇的能量效率的模拟结果,并应用该模拟结果,估算了不同的原料、不同的生产工艺(如糖化发酵时间和精馏方式),各个生产单元的过程能耗。这些估算结果有助于选择较为合适的原料和生产工艺。
研究开发
聚丙烯腈/二氧化钛杂化纳米活性碳纤维制备与结构变化规律
沈 翔,于运花,李 鹏,杨小平,刘承坤
化工进展. 2007, 26(7): 974.
摘要
(
16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聚丙烯腈(PAN)溶液中掺入二氧化钛(TiO2)为纺丝液,用静电纺丝法通过滚筒接收得到PAN/TiO2平行排布的纳米纤维,对该纳米纤维进行预氧化和活化以期得到一种兼具吸附-光催化的掺杂TiO2的活性纳米碳纤维。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红外光谱分析(IR)、扫描电镜分析(SEM)等手段进行表征。通过磷酸活化,最终制得了一种新型的PAN-ACF/TiO2纳米纤维,其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400 nm,孔洞平均直径为37 nm。
TiO
2
/SiO
2
/NiFe
2
O
4
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光催化性能
刘 红,孙 旋,刘 潘,陈进军,南 昊
化工进展. 2007, 26(7): 980.
摘要
(
17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均匀沉淀法在表面包覆了SiO2的磁基体NiFe2O4上负载TiO2,从而制备出一种新型磁性纳米光催化材料TiO2/SiO2/NiFe2O4,并通过改变pH值、水浴时间、水浴温度、煅烧温度及Ti/Ni摩尔比n(Ti):n(Ni)等得到材料的最佳制备条件。用XRD、TEM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形态结构及包覆情况,结果显示TiO2均匀地包覆在SiO2/NiFe2O4表面,复合材料粒径范围为50~70 nm;UV-vis吸收曲线表明,复合材料对光的吸收带出现红移。VSM测试表明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磁性,易于通过磁场进行回收。以甲基橙的水溶液为模拟污染物,评价了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该材料对甲基橙的脱色率达98.6%。
MEMO改性硅溶胶增强甲基硅树脂薄膜结构及性能
陆静娟,郭兴忠,杨 辉
化工进展. 2007, 26(7): 985.
摘要
(
21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水解聚合产物作为成膜材料,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EMO)改性硅溶胶为无机增强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在聚碳酸酯(PC)表面制备透明硅溶胶增强甲基硅树脂薄膜;探讨了MEMO改性硅溶胶前后涂膜液的稳定特征及薄膜特性,采用envelope方法计算了薄膜厚度。研究结果表明,MEMO改性硅溶胶增强硅树脂涂膜液与未经MEMO改性的涂膜液相比,凝胶时间延长,稳定性提高,易制备厚膜而不开裂;薄膜对PC片有增透作用,MEMO改性对薄膜增透性能及硬度影响不大;薄膜厚度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理论计算所得的膜厚与SEM实测结果相近。
表面带磺酸基团的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及其对蛋白质的吸附
贺 锐,曹光群,陈明清,杨 成,杨 吉
化工进展. 2007, 26(7): 991.
摘要
(
16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运用分散聚合法,在乙醇/水混合介质中,制备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与苯乙烯(St)的共聚微球。运用红外、核磁共振、激光光散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功能微球进行表征。阐述了该微球对牛血清蛋白(BSA)的吸附量与吸附时间和pH值的关系。结果表明:功能微球对BSA的吸附先随时间的增长而增大,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吸附。当pH值接近BSA等电点(pI=4.7)时,BSA的吸附量达到最大值。
高活性木炭的制备与孔结构表征
林冠烽,程 捷,黄 彪,杨建华,吴新华
化工进展. 2007, 26(7): 995.
摘要
(
15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二步炭化法制备高活性木炭工艺。研究了保温时间和温度对活性木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并通过ESEM和HRTEM等对其孔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二步炭化法可很好地提高木炭的性能,可制得孔径主要集中在0.6~2.0 nm的活性木炭;随着保温时间延长,活性木炭的比表面积、孔容积均增大。在较佳实验条件下,所制高活性木炭的比表面积、总孔容积和微孔容积分别为1 288.4 m2/g、0.784 mL/g、0.407 mL/g。
A
2
/O厌氧池污泥同步反硝化聚磷菌增殖、特性诱导及单菌株研究
周康群,刘 晖,崔英德,孙彦富,周遗品
化工进展. 2007, 26(7): 999.
摘要
(
17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A
2
/O厌氧池中具有同步反硝化聚磷功能菌的增殖及诱导前后种群和功能变化。结果表明:经过增殖,设备中反硝化聚磷菌的数量由4.1×103个/mL增加为2.7×106个/mL,磷酸盐的去除率也由38.5%提高到95.1%;诱导后分离到4株假单胞菌属、2株肠杆菌科、1株气单胞菌属、1株葡萄球菌属和1株土壤杆菌属;假单胞菌属、肠杆菌科和葡萄球菌属都是DPB菌,但假单胞菌属的反硝化聚磷功能最强,肠杆菌科的聚磷功能较强,而葡萄球菌属最弱,气单胞菌属和土壤杆菌属既是聚磷菌又是反硝化菌,但不是DPB菌;作为DPB菌应同步具有硝酸盐还原和聚磷的双重生化特性。
油田含油污泥处理技术
于海燕,闫光绪,郭绍辉
化工进展. 2007, 26(7): 1007.
摘要
(
21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析了辽河油田石油炼制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泥。根据该种油污泥老化严重、生物毒性高等特点,本着无害化的处理要求制定出如下处理工艺:加水稀释–加热均化–加药除油–混凝沉淀–上清液回用。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该种含油污泥可以有效的回收原油,并且降低了污染物含量。最后对该工艺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表明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
聚酰亚胺膜的制备及对有机物系的纳滤分离
李 韦华,张 慧,张金利,丁 涛,王 霖
化工进展. 2007, 26(7): 1012.
摘要
(
19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以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和4, 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原料合成聚酰亚胺的过程,研究了亚胺化方法、凝胶浴组成与温度等条件对膜的结构和分离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聚酰胺酸铸膜液质量分数为15%、凝胶浴为30%乙醇(质量)的醇水溶液时,所制得的聚酰亚胺纳滤膜具有最佳的分离性能。操作压力为2 MPa下稳态操作时,该膜对酮苯脱蜡工艺后的溶剂与润滑油基础油混合物的截留率达66%,通量为4.26 L/(m2·h),为有机溶剂体系的纳滤膜分离技术的工业应用提供了基础。
熔融盐斜温层混合蓄热单罐系统及其实验研究
左远志,李熙亚
化工进展. 2007, 26(7): 1018.
摘要
(
22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经济型的蓄热系统设计对聚焦式太阳能热发电的市场竞争力影响效果非常明显,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斜温层蓄热。在斜温层蓄热单罐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熔融盐斜温层混合蓄热单罐系统,该单罐的中段为斜温层显热蓄热,上部为高温壳管式相变换热器,下部为低温壳管式相变换热器。斜温层保障高低温熔融盐液在同一单罐内上下隔开,而高、低温壳管式相变换热器既增加了蓄热容量,又简化了熔融盐液的注入和出料结构。初步实验测定了该混合蓄热单罐系统的有效蓄热量,证实了其斜温层在放热与吸热循环运行中能稳定保持,并表明了该系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超重力氧化还原法用于天然气脱硫的探索性研究
冷继斌,于召洋,李振虎,曾 冬,戴 伟,郭 锴
化工进展. 2007, 26(7): 1023.
摘要
(
16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报道了用氮气和硫化氢的混合气模拟含硫天然气,在超重机中应用配合铁氧化还原法进行脱硫实验,研究了原料气中硫化氢浓度、原料气中气体流量、脱硫液流量、超重机转子转速和脱硫液pH值对H2S脱除率和气相传质系数的影响,确定了配合铁体系在超重机中适宜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H2S脱除率稳定在99.9%左右。实验设备体积小,硫化氢脱除率稳定且高效。
棉籽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多组分体系的溶解度
陈正中,邹立壮,袁 鉴,吴启才,郭亦欣
化工进展. 2007, 26(7): 1028.
摘要
(
16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以棉籽油为原料制备生物柴油过程中,多组分体系之间的溶解度关系。分别测得在20℃、40℃、60℃下,甲醇+甲酯+棉籽油、甲醇+四氢呋喃+棉籽油、甲醇+甘油+棉籽油、甲醇+甲酯+甘油、棉籽油+甲酯+甘油5个三组分体系的相图。结果表明,生成的甲酯和加入的四氢呋喃都可促使甲醇和棉籽油互溶,使反应均相进行。副产物甘油在反应相中的溶解度小,有利于提高转化率。
改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双酚F
张文雯,李运山,何明阳,陈 群
化工进展. 2007, 26(7): 1032.
摘要
(
18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筛选了可用于催化苯酚、甲醛缩合合成双酚F的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研究了以负载AlCl3的大孔型低交联度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催化合成双酚F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苯酚与甲醛的物质的量比为5/1,75 ℃反应2.5 h,双酚F的收率可达80%以上,催化剂可以重复使用。
离子液体复配溶剂体系改进壬二酸的合成工艺
阿依夏木古丽·努尔艾买提,吾满江·艾力
化工进展. 2007, 26(7): 1036.
摘要
(
18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油酸为原料,50%的H
2
O
2
为氧化剂,在离子液体作为主要溶剂的条件下,采用钨酸为催化剂所得中间产物用自制的过氧乙酸继续氧化裂解合成了高纯度壬二酸。其中分别对异丙醇、离子液体(BMIMPF6和BMIMBF4)单独作溶剂以及二者复配作溶剂的各种情况作了详细比较。最终经过收率、熔点、FT-IR及HPGC等手段将对上述各产物品质进行了表征与分析,从而得出了合成壬二酸的最佳条件为n(C
18
H
34
O
2
)∶n(H
2
O
2
)∶n(H
2
WO
4
)= 1.0∶3.0∶0.04,V(BMIMPF
6
) ∶V(isopropanol)=1∶0.7,所得中间产物中加入300 mL含量为25%的过乙酸在90℃氧化裂解3 h。最终壬二酸收率可达46%,纯度高于95%。
复合固体超强酸SO
4
2-
/ZrO
2
-TiO
2
催化合成三乙酸甘油酯
吴洪特,于兵川,葛胜祥
化工进展. 2007, 26(7): 1041.
摘要
(
17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复合固体超强酸SO42-/ZrO2-TiO2催化合成三乙酸甘油酯。考察了合成三乙酸甘油酯的适宜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2.5%~3.0%(占总投料量质量分数),投料比为n(甘油)∶ n(乙酸)= 1∶5.5,反应温度130 ℃,反应时间3.0 h。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产品收率达92.6%,催化剂可重复使用6次,易再生。
序批式IAL-CHS反应器去除氨氮和总磷的试验研究
曹文平,肖晓存,张永明
化工进展. 2007, 26(7): 1044.
摘要
(
16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序批式IAL-CHS反应器处理去除总磷(TP)和氨氮的特性,用模拟废水进行小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进水氨氮为12.35~20.22 mg/L,出水氨氮为0.79~9.52 mg/L,去除率为41.85%~96.09%,平均去除率为76.3%;进水TP为1.89~3.33 mg/L,出水TP为1.55~3.12 mg/L,去除率为3.05%~24.32%,平均去除率为11.31%;该生物反应器具有良好的耐氨氮冲击负荷能力,而且丝状菌大量繁殖对氨氮和TP去除率的影响不明显。
应用技术
甲苯二异氰酸酯精制塔的扩产优化改造
毕荣山,谭心舜,杨 霞,郑世清,马连湘
化工进展. 2007, 26(7): 1049.
摘要
(
17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对原年产20 kt TDI的流程进行扩产改造,使其能满足年产75 kt TDI的能力,对重溶剂法生产工艺中TDI精制塔进行了模拟分析,认为原塔板数太少,造成需要很大的回流量来保证塔的分离要求,另外,此塔上下负荷相差较大,可以将原来塔分成为两段操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塔流程的改造方案,并对双塔流程进行了模拟优化,找到了最优的设备参数和操作参数,即新增一塔径3 m、理论板数25块的塔与原有旧塔组成双塔流程,即可满足年产75 ktTDI的能力。两塔循环量为14 000 kg/h时,既可保证系统耗能不太高,又能够利用原有设备,达到了优化流程、节省投资的目的。
泡沫分离技术和三维电极反应器联用处理淀粉废水
王立章,乔启成,赵跃民
化工进展. 2007, 26(7): 1053.
摘要
(
19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泡沫分离和三维电极法作为主体工艺,对淀粉废水进行的两个月的现场中试结果表明:气水比为10时,泡沫分离工艺对废水COD去除率高达51.2%,植物蛋白回收量为2.5 kg/t(原水);三维电极反应器在反应时间、输入电压和极板间距分别为70 min、10 V和15 cm时能获得96.9%的COD去除率,吨水能耗仅为1.78 kW·h。
超重力法处理高浓度氮氧化物废气中试研究
刘有智,李 鹏,李 裕,康荣灿,刁金祥
化工进展. 2007, 26(7): 1058.
摘要
(
14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超重力旋转填料床治理某厂硝化尾气,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中试试验重点考察操作参数及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考察了进气量、液气比、超重力因子、吸收剂的浓度等因素对吸收率的影响,确定了治理氮氧化物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在进气量100 m3·h-1、液气比20 L·m-3、超重力因子90和尿素浓度20%的条件下,单级吸收率达到了85.4%,采用两级串联吸收,连续稳定运行30天,平均吸收率达到了96%以上。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登录
专家审稿
编委终审
编辑登录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
被引用排行
RSS
E-mail Alert
作者中心
论文模板
论文摘要写法
标准关键词库
中图分类号查询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论文著作权授权声明书
《化工进展》编辑部与北京进展期刊社有限公...
更多>>
专家中心
专家审稿须知
综述性文章评审意见表
研究性文章评审意见表
《化工进展》第十一届编委会
《化工进展》第十届编委会
《化工进展》第九届编委会
《化工进展》第八届编委会
更多>>
编辑部公告
“多相流测试”专刊开放投稿啦!
乘风破浪 直挂云帆 ——《化工进展》主编谭天伟...
致谢:《化工进展》2023年度审稿专家
关于表彰中国化工学会会刊 2023 年度高被引...
关于表彰中国化工学会会刊 2023 年度优秀审...
“热化学反应工程技术”专刊开放投稿啦!
“碳氢资源清洁高效利用”专刊开放投稿啦!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化工学会
化学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科学网
更多...
京ICP备12046843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994号
版权所有 © 《化工进展》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邮编:100011
电子信箱:hgjz@cip.com.cn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