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1年 第3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1-01-05
    化工过程与装备
    我国化工过程强化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进展
    孙宏伟1,陈建峰2
    化工进展. 2011, 30(1):  1. 
    摘要 ( 29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化工过程强化技术被认为是解决化学工业“高能耗、高污染和高物耗”问题的有效技术手段,可望从根本上变革化学工业的面貌。经过多年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我国在化工过程强化技术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优势。本文综述了我国在超重力技术、膜过程耦合技术、微化工技术、磁稳定床技术、等离子体技术、离子液体技术、超临界流体技术、微波辐射技术等典型化工过程强化技术方面的进展

    芳烃生产技术进展
    孔德金,杨为民
    化工进展. 2011, 30(1):  16. 
    摘要 ( 26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概述了近年来催化重整、芳烃抽提、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二甲苯异构化及对二甲苯(PX)分离等芳烃生产技术的进展,介绍了组合反应工艺、组合分离工艺、甲苯甲基化和轻循环油制芳烃等芳烃生产新途径与新工艺的技术特点和应用前景,展望了未来芳烃生产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我国在化工、生物与热动力微系统领域的研究进展
    李宏亮,文振中,林 莹,解 楠,于新海,栾伟玲,涂善东
    化工进展. 2011, 30(1):  26. 
    摘要 ( 18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简述了我国在化工、生物与热动力微系统及相关微制造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由于具有小型化、强化传质、传热的优点,微反应器被广泛应用在化学反应中,这些反应主要包括液相、气相反应和纳米颗粒合成。微反应技术适用于一些高危反应或利用传统方法合成较困难或成本和价值非常高的反应。微流控技术应用于生物分析与测试领域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分析仪器的体积仍未有多少改变,如何将相关仪器小型化对于将来的实际应用至关重要。在微热动力系统领域我国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是对微尺度下传热和传质的基础研究仍需加强。文中总结指出微技术如要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还需要在微制造技术方面建立相应的标准。将微技术和高新技术产品结合起来,有望能成为新的产业生长点

    纳米技术在强化传热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张正国,燕志鹏,方晓明,方玉堂,高学农
    化工进展. 2011, 30(1):  34. 
    摘要 ( 27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纳米技术,通过改变传热流体的物性和流动特征以及传热表面的特性,能有效地强化传热。本文综述了纳米流体、纳米胶囊粒子潜热型热流体以及纳米涂层表面在强化传热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纳米技术的强化传热机理,指出了现有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精馏过程大型化集成技术
    李鑫钢1,2,谢宝国3,吴 巍2,4,隋 红1,2,姜 斌1,2
    化工进展. 2011, 30(1):  40. 
    摘要 ( 17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精馏是重要的化工分离单元操作过程。现代精馏技术要求通过关键设备的大型化实现规模效应。本文介绍了天津大学针对塔器大型化存在的液面梯度、流体分布、大型内构件的变形和长周期运行等问题,采用计算流体力学、力学分析和过程模拟与分析技术,进行了塔器大型化方面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形成多项大型化关键技术,并在千万吨级炼油和百万吨级乙烯等项目上成功应用,取得了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还结合工业实例,介绍了塔器大型化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国内塔内件行业分析
    谢 润 兴
    化工进展. 2011, 30(1):  47. 
    摘要 ( 19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塔内件行业是流程工业的配套产业,和流程工业的产品质量、能源消耗、生产安全、环保指标等密切相关;最近二十年,国内塔内件行业发展迅速,设计水平逐步提高,技术力量日益强大,但也面临着困难和挫折。从行业特点来看,世界塔内件行业的重心将会逐渐向中国转移。本文尝试从技术和市场两个方面对国内塔内件行业进行剖析,提出了塔内件行业的发展趋势,希望对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反应循环气中二氧化碳脱除技术的进展
    王 祥 云
    化工进展. 2011, 30(1):  52. 
    摘要 ( 17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反应循环气脱碳技术研究开发进展及各种最新应用。由于反应后的气体组成复杂,选择脱碳技术也有特殊要求,不仅要求有用气体损耗少、同时溶液不会因与气体成分接触发生降解,而且溶液再生热耗应尽可能降低。南化集团研究院研究开发的循环气脱碳技术的应用结果表明,其具有“有机组分损失低”、“溶液稳定性好”的优点,溶液再生热耗比常规的碳酸钾脱碳工艺降低30%以上。

    流态化过程模拟的研究进展
    王伟文,周忠涛,陈光辉,李建隆
    化工进展. 2011, 30(1):  58. 
    摘要 ( 20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欧拉-欧拉模型和欧拉-拉格朗日模型流态化过程的CFD数值模拟,并对流态化模型做了简单评价。同时介绍了青岛科技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对自由流化床、沉浸管流化床进行的数值模拟及应用实例。并且依据模拟结果对流化床内部结构进行了改进,增强了流化床内的传质及传热效果。

    正渗透膜分离的研究进展
    施人莉,杨庆峰
    化工进展. 2011, 30(1):  66. 
    摘要 ( 44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正渗透是浓度驱动的膜技术,是指水通过选择性渗透膜从高水化学势区域向低水化学势区域的传递过程。本文介绍了正渗透的基本构成(驱动力、汲取液和正渗透膜材料),指出膜两侧的浓差极化是水通量性能的最大障碍,采用通量模型说明了膜在两种放置方向下存在的内浓差极化和外浓差极化,内浓差极化对驱动力的减小起着重要的作用;论述了膜材料、原料液浓度、汲取液浓度对正渗透和压力延迟渗透水通量的影响;此外,评述了正渗透过程的膜污染和能耗。

    气体水合物快速生成强化技术与方法研究进展
    吕秋楠,陈朝阳,李小森
    化工进展. 2011, 30(1):  74. 
    摘要 ( 18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合物技术可应用于天然气储运、污水处理、海水淡化、混合气体分离、水溶液浓缩以及水合物蓄冷等领域,而该技术成功应用的关键在于如何强化水合物快速生成本文介绍了水合物的生成机理,综述了气体水合物快速生成强化技术与方法研究进展,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并对气体水合物快速生成技术进行了展望。

    能源加工与技术
    实现我国煤化工、煤制油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思考
    曹 湘 洪
    化工进展. 2011, 30(1):  80. 
    摘要 ( 22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我国目前出现的盲目发展煤化工、煤制油的状况提出了实现我国煤化工、煤制油产业科学发展的建议。一是发展煤化工、煤制油必须坚持“适度、有序”原则;二是综合考虑社会投入,发展煤基车用替代燃料应定位在煤制油上,不宜发展“醇醚燃料”;三是发展煤化工、煤制油要高度关注国际原油和石化产品市场,认真分析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四是发展煤化工、煤制油要积极推动煤炭生产企业与石油化工企业的以资本为纽带的强强联合。

    煤分级利用多联产技术及其发展前景
    岑建孟,方梦祥,王勤辉,骆仲泱,岑可法
    化工进展. 2011, 30(1):  88. 
    摘要 ( 33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世纪末期以来,面对我国一次能源以煤为主、能源需求日益增长以及世界环境恶化的现实,构建资源、能源、环境整体化的可持续发展能源系统是我国能源战略方向。煤分级利用多联产系统是实现整体最优、跨越行业的资源、能源、环境一体化系统。本文介绍了煤多联产技术的主要技术类型,包括煤热解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技术、煤部分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技术及煤完全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技术。重点介绍了煤热解气化为核心的热电气焦油多联产技术,详细阐述了该多联产装置的工艺流程和运行特性。最后,基于煤分级利用联合循环发电系统,从节能减排等方面对多联产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用煤分级利用联合循环发电系统来改造老电厂,可以提高现有电厂运行经济性及节能特性。

    国内外渣油加氢处理技术发展现状及分析
    方 向 晨
    化工进展. 2011, 30(1):  95. 
    摘要 ( 37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渣油加氢技术在原油劣质化和产品清洁化交互推动下,正逐步成为炼厂最主要的渣油加工技术手段,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重点分析了几类主要的渣油加氢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用特点,探讨了这些技术的发展趋势。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认为固定床渣油加氢工艺仍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重点,但技术上要突破加工更劣质渣油和延长运行周期的瓶颈;沸腾床渣油加氢工艺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在解决了投资高和操作复杂的限制后,可以成为与固定床渣油加氢相互结合的渣油加工技术方案;悬浮床渣油加氢工艺对于处理非常劣质的超重稠油将有着明显的应用优势。

    我国原油供应战略安全分析
    李秀喜,吉世明,黄亚才,钱 宇
    化工进展. 2011, 30(1):  105. 
    摘要 ( 21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石油是国家的重要资源,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原油供应安全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7个比较重要和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方面详细分析了我国原油供应安全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经过分析发现我国原油的供应状况正处于极度危险的状况。

    合成天然气技术进展
    杨伯伦1,李星星1,伊春海1,蒋雪冬1,张 勇2,周晓奇2
    化工进展. 2011, 30(1):  110. 
    摘要 ( 31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析了合成天然气的技术发展现状,重点讨论了煤直接合成天然气、煤经合成气制取天然气、CO2甲烷化合成天然气、生物质合成天然气、焦炉气合成天然气的技术特点、工艺流程以及相应设备。综合比较了各种合成天然气技术的经济性和适用性,展望了合成天然气技术的工业开发前景。

    生物炼制技术研究新进展
    谭天伟,俞建良,张 栩
    化工进展. 2011, 30(1):  117. 
    摘要 ( 24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炼制是以可再生生物质资源为原料,替代化石资源,生产能源、化工产品和生物材料的低碳型工业模式,是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随着全世界对生物炼制的深入研究,新的技术和产品不断涌现,各种生物技术平台和经济技术评价体系不断建立和完善,促进了生物炼制过程的健康飞速发展。本文从生物质原料、生物转化技术和热化学转化技术等多个方面,介绍了目前世界各国在生物炼制领域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展望了生物炼制发展前景。

    生物柴油生产及性质研究进展
    鲁厚芳1,史国强2,刘颖颖1,梁 斌 1
    化工进展. 2011, 30(1):  126. 
    摘要 ( 25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近年来生物柴油生产及应用等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针对不同的原料油及其相对应的生产技术和应用性质进行了评述,重点介绍了近几年中在降低加工成本、开发环境友好加工工艺方面的研究情况。采用非食用油资源、开发能够直接利用毛油和废油的工艺是目前研究的方向,固体催化剂、超临界工艺、亚临界催化酯交换过程都是今后开发的重点。提出为了有利于生物柴油进入车用市场,必须建立完整的生物柴油理化性质、储存、运输性质,及生物柴油、生物柴油/石油柴油混配燃料的燃烧性能、材料兼容性能等基础性质的数据库。

    纤维素乙醇研究开发进展
    胡 徐 腾
    化工进展. 2011, 30(1):  137. 
    摘要 ( 20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纤维素乙醇是当今的研究热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将成为未来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本文介绍了纤维素乙醇的研发概况,综述了国内外研究开发历程与最新进展,分析了目前纤维素乙醇燃料产业化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指出了当前和今后的研发方向。

    燃料乙醇工艺的化学工程分析
    岳国君1,董红星2,刘文信3,杨晓光2,张 进2,汤金勇2
    化工进展. 2011, 30(1):  144. 
    摘要 ( 21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乙醇发酵动力学以及乙醇分离过程的研究进展,并从化学工程的角度讨论了燃料乙醇生产中的发酵过程和分离过程,指出贯穿于燃料乙醇生产过程的流体流动、热量传递、质量传递问题与发酵生化反应交织在一起,对燃料乙醇过程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提出利用化学工程学的理论及方法研究燃料乙醇生物反应工程的规律、工程放大及流程创新将是一种主要趋势

    工业催化
    低温燃料电池用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研究进展
    马紫峰,张慧娟,原鲜霞,蒋淇忠
    化工进展. 2011, 30(1):  150. 
    摘要 ( 28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是近年来低温燃料电池最受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回顾了作者课题组在低温燃料电池用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提高催化活性和稳定性、降低催化剂制备成本、催化剂制备工艺和新型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设计等方面所取得的研究结果。对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提出自己的看法。

    镁醇体系聚丙烯催化剂制备技术进展
    徐秀东1,2,毛炳权2,谭 忠2,夏先知2
    化工进展. 2011, 30(1):  155. 
    摘要 ( 22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简述了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发展概况,并指出镁醇体系催化剂颗粒形态优良,活性高、等规度高、氢调敏感,催化剂的制备成本较低,且适用于气相法、环管法等多种工艺,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深入调研了国内外相关单位的研究动向,从催化剂的活性,聚合物的堆积密度、立体定向性、颗粒形态等多个研究方向,阐述了当前镁醇体系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提出应该从载体的制备、给电子体的种类和制备工艺三方面来改进催化剂的性能。

    合成气制低碳醇用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士丽敏1,储 伟2,刘增超1
    化工进展. 2011, 30(1):  162. 
    摘要 ( 22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气选择催化合成低碳混合醇等清洁燃料是能源化工领域的研究热点,高选择性、高活性并具有优良稳定性的催化剂的设计与开发是低碳醇合成技术的关键。本文对目前研究相对集中的改性甲醇合成催化剂、Cu-Co基以及MoS2基低碳醇合成催化剂进行了综合评述,系统总结了不同催化剂体系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当前合成低碳醇用催化剂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并指出了低碳醇合成催化剂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方向。

    材料科学与技术
    智能膜材料研究新进展
    褚良银,谢 锐,巨晓洁
    化工进展. 2011, 30(1):  167. 
    摘要 ( 20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能感知和响应外界物理和化学信号的智能膜是仿生功能膜领域的重要技术进展之一,已成为国际上膜科学领域研究的新热点。本文综述了智能膜材料方面的研究新进展,重点介绍了温度响应型、pH响应型、光响应型、葡萄糖浓度响应型以及分子识别响应型等环境刺激响应型智能膜的研究进展。

    煤基聚乙醇酸技术进展
    陈 群,许 平,崔爱军
    化工进展. 2011, 30(1):  172. 
    摘要 ( 21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煤化工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开发聚乙醇酸产品的重要性,介绍了聚乙醇酸优异的阻隔性能、机械加工性能、生物可降解性、广泛用途以及工业化进展状况。比较了国内外聚乙醇酸树脂的各种制备方法与工艺,重点论述了直接缩聚法和乙交酯开环缩聚法两种工艺路线中催化剂的选择以及聚合条件的控制,并介绍了聚乙醇酸树脂的多种改性应用方法。此外,结合我国聚乙醇酸发展状况,讨论了开发聚乙醇酸新材料的紧迫性,同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星形聚合物的最新研究进展
    宋文琦,刘郁杨
    化工进展. 2011, 30(1):  181. 
    摘要 ( 22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星形聚合物作为一种非线性聚合物,具有广阔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工业应用前景,其结构、形态、合成与功能都是高分子科学领域中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综述了均臂星形聚合物、杂臂星形聚合物、树状或支化结构星形聚合物的最新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Li1+xV3O8研究进展
    刘 黎1,焦丽芳2,袁华堂2,王先友1
    化工进展. 2011, 30(1):  189. 
    摘要 ( 23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钒酸锂(Li1+xV3O8)具有比容量大的优点,可用作传统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水溶液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是一种重要的锂离子电池活性材料。Li1+xV3O8作为传统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已被广泛研究,近年来Li1+xV3O8作为水溶液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备受瞩目,成为了锂离子电池研究领域的热点与前沿。本文综述了Li1+xV3O8作为传统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从结构与充放电机理、合成方法及改性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此外,综述了Li1+xV3O8作为水溶液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其发展趋势。

    生物化工
    聚磷菌和聚糖菌对碳源竞争及调控的研究进展
    冯翠杰,王淑梅,陈少华
    化工进展. 2011, 30(1):  196. 
    摘要 ( 23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生物强化除磷原理以及聚磷菌(PAOs)和聚糖菌(GAOs)的代谢机理,阐述了不同碳源对GAOsPAOs的影响,不同碳源下的除磷效果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提出了抑制生物强化除磷系统中GAOs竞争的措施。

    精细化工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抗菌活性研究进展
    李明春,许 涛,辛梅华
    化工进展. 2011, 30(1):  203. 
    摘要 ( 21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具有无毒、可生物降解、生物相容和抗菌性等许多优点,作为新型抗菌剂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壳聚糖的溶解性差限制了其应用。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通过化学改性提高其水溶性和抗菌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抗菌活性的研究情况,并就其可能的抗菌机理及其影响抗菌活性的因素进行讨论。

    我国有机磷阻燃剂产业的分析与展望
    欧 育 湘
    化工进展. 2011, 30(1):  210. 
    摘要 ( 30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回顾和展望了阻燃无卤化进程,预测了未来5年阻燃剂(FR)市场的前景,对比了溴系阻燃剂(BFR)和磷系阻燃剂(PFR)的优劣,综述了有机磷系阻燃剂(OPFR)产业的近期发展,讨论了发展OPFR的机遇,分析了在我国发展OPFR产业的优势,并就此提出了作者的几点浅见。

    资源与环境工程
    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机遇与挑战
    魏 伟1,孙予罕1,3,闻 霞1,孙楠楠1,2
    化工进展. 2011, 30(1):  216. 
    摘要 ( 25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现代社会对石化资源的日益依赖,不断增加的CO2排放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环境问题,更是已经上升到了国际关系和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高度。通过资源化利用的方式将CO2转化成为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产品,无疑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减排方式。本文基于作者课题组在CO2催化转化方面的研究工作,对目前CO2化学利用的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

    焦化行业废水水质变化影响因素及污染控制
    韦朝海1,朱家亮1,吴超飞1,吴海珍2,卢 彬3,李国宝4,陈金贵4
    化工进展. 2011, 30(1):  225. 
    摘要 ( 25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对国内38家焦化厂资料及部分厂家现场的调查,从炼焦方法和行业管理方面介绍了炼焦的工艺发展,从焦炉炉型与大小和熄焦工艺等方面比较了焦化废水的产生量,从炼焦化学产品的回收工艺、地域不同引起的煤质差别以及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分析了焦化废水组成的变化,综合上述指出影响废水水质变化的因素。考虑炼焦新技术的开发,结合焦化废水处理过程单元工艺强化与多种技术的集成,以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为目标,可以成为解决行业污染的发展思路。

    海水淡化浓盐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与零排放技术研究进展
    马学虎,兰 忠,王四芳,李 璐
    化工进展. 2011, 30(1):  233. 
    摘要 ( 27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回顾了目前常用的海水淡化技术及其应用现状,重点综述了海水淡化浓盐水排放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分析了排放盐水的组分、盐度、热污染、腐蚀产物、化学清洗剂等对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的潜在影响,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与解决方法,说明浓盐水零排放技术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京ICP备12046843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994号
版权所有 © 《化工进展》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邮编:100011
电子信箱:hgjz@cip.com.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