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0年 第29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0-06-05
    化工过程与装备
    载气汽油在水平螺旋扁管管束外的沸腾换热
    徐秋玉,李 维
    化工进展. 2010, 29(6):  911. 
    摘要 ( 21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汽油-空气为介质,在不凝性气体质量含量不超过5%时,分别对导程为200 mm、300 mm和400 mm的螺旋扁管管束外的沸腾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沸腾换热系数随两相质量流量和导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汽油质量流量下,沸腾换热系数随质量含气率的增大而降低,而随汽油质量流量的不同,沸腾换热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所不同。并且拟合得到了相关条件下,载气汽油在3种不同导程的螺旋扁管管束外的沸腾强化换热实验关联式。
    特约评述
    发展二氧化碳的绿色高新精细化工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节能减排
    田恒水,李 峰,陆文龙,何国锋,丁同梅,赵贺猛,王旭涛,魏永梅,朱云峰,王贺玲
    化工进展. 2010, 29(6):  977. 
    摘要 ( 21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华东理工大学从烯烃生产环氧烷烃,二氧化碳合成碳酸二甲酯联产二元醇,以绿色化学原料碳酸二甲酯代替剧毒的光气,开发了碳酸甲乙酯、二乙酯、二丙酯、二丁酯、二苯酯、呋喃唑酮、碳酰肼、苯胺基甲酸甲酯、苄胺基甲酸甲酯、对苯二胺二甲酸甲酯、间羟苯胺基甲酸甲酯、间甲苯胺基甲酸甲酯、二胺基甲酸甲酯二苯甲烷、己二胺二甲酸甲酯、烷基胺甲酸甲酯、肼基甲酸甲酯、异氰酸酯、聚氨酯、聚碳酸酯、嘧黄隆、甲黄隆、氯黄隆等一系列绿色清洁生产新工艺。华东理工大学开发的新成果间接实现了二氧化碳替代剧毒的光气,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二氧化碳的绿色高新精细化工产业链,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节能减排。
    化工过程与装备
    超临界CO2在有机合成中的资源化利用
    胡斯翰1,徐明仙2,丁春晓1,李 雲3,林春绵1
    化工进展. 2010, 29(6):  984. 
    摘要 ( 18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二氧化碳(CO2)因无毒、不燃、价格低廉、临界点条件温和等优点而成为超临界流体中研究最多的介质,广泛应用于萃取分离、化学反应、材料制备等领域,是常规溶剂的理想替代者。同时,CO2的固定和利用也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超临界二氧化碳同时作为反应物和反应介质在有机合成中的一些应用,着重介绍了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原料,制备有机碳酸酯、有机酚酸、甲酸及其衍生物等的反应。
    纯溶剂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膜中的渗透汽化
    邹 昀1,刘 琨1,童张法1,冯献社2
    化工进展. 2010, 29(6):  995. 
    摘要 ( 23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渗透汽化实验装置测定了5种常用化工溶剂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材料中的渗透性能,考察不同温度对于5种溶剂的渗透通量的影响。通过渗透通量与温度的Arrhenius关系,回归拟合得到各种溶剂的渗透活化能;并采用吸附溶胀实验测定了5种纯溶剂在该膜材料中的平衡吸附量,以此推算出25 ℃条件下5种溶剂在膜材料内部的扩散系数。结果表明,5种溶剂的渗透通量的顺序为正己烷>正庚烷>环己烷>丙酮>甲基吡咯烷酮,吸附量大小顺序为甲基吡咯烷酮>环己烷>正己烷>正庚烷>丙酮。
    超声波-机械搅拌联合乳化重油分散度实验
    李 博1,王 华1,朱道飞1,胡建杭1,王 冲2,熊振昆2
    化工进展. 2010, 29(6):  999. 
    摘要 ( 18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超声波-机械搅拌联合乳化(联合法)重油技术,根据索太尔平均直径(SMD)计算法,研究了超声功率、超声频率、乳化温度、乳化时间对乳化重油中分散相(水)分散度的影响,并比较了以上因素对超声波法与联合法乳化重油分散度影响的差别。结果表明:联合法乳化重油的分散度高于超声波法,分散相(水)的SMD降低4~8 mm;超声功率、乳化温度的增加有利于分散度的提高,但乳化温度不宜超过90 ℃;较低的超声频率有利于水在重油中的微细化;随着乳化时间的增加,乳化重油分散度先提高后降低。本实验得出联合法乳化重油的理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为500~600 W,超声频率为25~40 kHz,乳化温度为70~80 ℃,乳化时间为30 min左右。
    不同工质下流化床气流粉碎机流场数值模拟
    袁书林,陈海焱
    化工进展. 2010, 29(6):  1004. 
    摘要 ( 18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流化床气流粉碎机在不同工质下内部流场的变化,利用FLUENT流体计算软件对流化床气流粉碎分级机进行整体建模。对不同工质的模拟结果表明:不同工质下气流动压相差不大,但分子量越小的工质经过Laval喷嘴得到的喷嘴出口速率越大,同时粉碎腔内的引射气流速率越大,颗粒进入轴心速率区的概率也增大,故分子量小的工质能有效提高粉碎效率。不同进口压力和背压对气流速率影响的模拟结果表明,提高进口压力,气流速率明显提高;增大负压对提高气流速率不明显。
    一体式自生动态膜生物反应器的运行特性
    尹 娟,洪俊明,卢芳芳
    化工进展. 2010, 29(6):  1009. 
    摘要 ( 21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涤纶短纤滤布作为分离介质构成一体式动态膜生物反应器(DMBR)处理模拟生活污水,对反应器处理效果、运行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个运行周期内,分析DMBR的过滤压差和膜通量变化,在运行10 h以后,反应器出水水质趋于稳定,动态膜基本形成,膜通量基本维持在37.9 L/(m2·h)。DMBR对COD、氨氮、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9.00%、82.50%、44.85%,出水浊度维持在1 NTU左右,反应器的反冲洗周期为30 h左右,出水水质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一级A标准(GB 18918—2002),可回用于城镇景观用水等。
    旋转流三管微滤膜强化分离过程
    杨宗伟,王志斌,邢晓林,申 静,高朝祥,周 文
    化工进展. 2010, 29(6):  1013. 
    摘要 ( 21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聚乙烯三管微滤膜在不同浓度、不同操作压力下,分别以切向进料和径向错流进料进行了分离实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浓度为0.25%时三管膜切向进料具有通量大、能耗低的特征;切向进料的渗透通量是径向错流进料的2倍,且在浓度为0.5%时切向进料有一最佳操作压力,为深入研究多管膜过滤提供了依据。
    盐水体系中环戊烷-甲烷水合物的相平衡及分解热
    闫忠元1,陈朝阳1,颜克凤1,李小森1,李清平2,吕秋楠1
    化工进展. 2010, 29(6):  1017. 
    摘要 ( 22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可视化水合物相平衡实验装置,采用恒温压力搜索法,测定了284~303 K内环戊烷 (CP)-甲烷在NaCl溶液中的水合物相平衡数据,并采用Clausius-Clapeyron方程计算了其生成/分解热数据。实验结果表明,CP-甲烷水合物生成条件远低于纯甲烷水合物;采用甲烷辅助气体可使CP在高于其纯水合物四相点的更高温度范围内生成CP-甲烷水合物;CP-甲烷水合物相平衡压力随温度增大而升高;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相平衡压力线性升高,且温度越高,温度和NaCl浓度对相平衡压力的影响越大。CP-甲烷水合物的生成/分解热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玉米化工醇重组分中有机羧酸络合萃取过程
    王晶仪,吴洪发,鲍妮娜,薛冬桦
    化工进展. 2010, 29(6):  1023. 
    摘要 ( 19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络合萃取技术,以磷酸三丁酯(TBP)为络合剂进行玉米化工醇重组分络合萃取有机羧酸过程研究。探讨了萃取剂浓度、稀释剂的选择、萃取时间、油水比(O/W)、釜残液酸度、萃取级数对萃取平衡常数(D)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四级萃取后,玉米化工醇重组分中有机酸萃取率可达90.7%。
    能源加工与技术
    羰基合成碳酸二甲酯的研究进展
    仇 鹏,王保伟
    化工进展. 2010, 29(6):  1027. 
    摘要 ( 19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简述了分别以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甲醇、二甲醚等进行羰基化反应合成碳酸二甲酯(DMC)的研究进展。并分别对各种工艺路线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目前现有几种工艺的不足之处表现在:甲醇氧化羰化中催化剂活性低、易失活、难以再生;催化剂使用时反应物转化率低;催化剂制备工艺复杂;反应工艺条件苛刻;CO2活化困难。最后阐述了碳酸二甲酯合成工艺的研究重点和发展前景。
    生物原油化学法精炼生物质油技术综述
    彭锦星,范志华,陈冠益
    化工进展. 2010, 29(6):  1034. 
    摘要 ( 23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质快速热解制取的生物原油,经过精制提质,具有柴油或汽油的特点,可用于车用燃料。生物原油制取技术发展较快,技术较可控,但其精制提质过程复杂,需要突破的技术障碍明显。本文对国内外的生物原油精制提质研究进展与技术发展进行了系统的综述,认为生物油水相制氢和油相制油的技术路线更具发展前景,并提出了生物原油分级利用的建议。
    CO2加氢制甲醇、二甲醚的研究进展
    张鲁湘,张永春,陈绍云
    化工进展. 2010, 29(6):  1041. 
    摘要 ( 21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CO2催化加氢合成甲醇、二甲醚是解决CO2减排的有效途径之一,具有环保、经济等意义。本文从新的视角综述了CO2催化加氢合成甲醇、二甲醚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和研究特点,并从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沉淀剂的选择、焙烧时间、催化剂载体、助剂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综述。
    离子液体在脂肪酶催化合成生物柴油中的应用发展趋势
    范志华1,2,彭锦星1,陈冠益1,林群慧1,刘广瑞1,孔庆学2
    化工进展. 2010, 29(6):  1047. 
    摘要 ( 22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固定化和非水介质两方面介绍了脂肪酶催化合成生物柴油的现状。简述了离子液体作为绿色溶剂的特性及对脂肪酶催化反应的影响,明确使用离子液体可提高酶的稳定性,维持酶的催化活性。综述了离子液体作为潜在的反应介质应用于脂肪酶催化高产生物柴油的前景。
    催化裂化汽油氧化-萃取脱硫
    徐亚荣1,2,沈本贤1,徐新良2,赵基钢1
    化工进展. 2010, 29(6):  1051. 
    摘要 ( 22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催化裂化(FCC)汽油氧化-萃取深度脱硫工艺,考察了氧化反应条件、萃取剂的种类、萃取剂中的含水量以及剂油比对萃取脱硫效果的影响,并对氧化-萃取前后硫含量及类型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杂多酸/相转移剂/H2O2催化氧化体系是非常有效的氧化脱硫体系;随着油剂比、萃取剂含水量的增加,汽油的脱硫率下降,收率增加,在剂油比1∶1、溶剂的含水量10%条件下,汽油的脱硫率达到80%以上,收率97.5%以上;杂多酸/相转移剂/H2O2催化氧化体系对噻吩环被破坏电子效应强的苯并噻吩及甲基苯并噻吩类硫化合物有很好的反应活性,对电子效应弱的噻吩类硫化合物反应活性较低。
    工业催化
    金属纳米簇催化剂的稳定化方法研究进展
    骆益鸣,刘迎新,严 巍
    化工进展. 2010, 29(6):  1056. 
    摘要 ( 19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的金属纳米簇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但纳米粒子不稳定,容易团聚。本文对金属纳米簇的多种稳定化研究方法,如采用有机配体稳定、表面活性剂稳定、高分子聚合物稳定、离子液体稳定、生物质稳定等进行了综述,总结了载体对金属纳米簇的分散固定作用,并对如何开展金属纳米簇催化剂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
    合成松油醇的催化剂研究进展
    杨高东,刘 勇,周 政,张志炳
    化工进展. 2010, 29(6):  1061. 
    摘要 ( 17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催化剂种类的不同,综述了松油醇的各种合成方法及其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无机酸催化法、有机酸催化法、固体超强酸催化法、离子交换树脂催化法、分子筛催化法、混合体系催化法、相转移催化法、离子液体催化法及膜催化法等。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炼厂加氢废催化剂的综合利用
    刘勇军,刘晨光
    化工进展. 2010, 29(6):  1066. 
    摘要 ( 18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炼厂加氢处理废催化剂每年产生量巨大、增长迅速,且污染环境,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综合利用在近年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炼厂加氢处理催化剂失活后的再生、低活性废催化剂在其它装置上的再利用以及从废催化剂中回收或生产有价材料等方面阐述了炼厂加氢处理废催化剂的综合利用方法,并对其目前存在的不足和将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锰掺杂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
    张 霞,胡 芸,龚 倩,韦朝海
    化工进展. 2010, 29(6):  1071. 
    摘要 ( 23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别以MnSO4·H2O和MnC2O4·4H2O为锰源,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锰掺杂的Mn-TiO2光催化剂,并采用X射线衍射 、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等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以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为模型反应,考察了不同锰源、锰掺杂量对催化剂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制备的Mn-TiO2均表现为锐钛矿相,Mn的掺杂抑制了TiO2晶粒生长,且以MnSO4·H2O为锰源制备的Mn-TiO2粒径略小于以MnC2O4·4H2O为锰源制备的样品,所有Mn-TiO2催化剂的光响应范围拓宽至可见光区域,对罗丹明B具有明显的可见光降解效果,并且以MnSO4·H2O为锰源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
    炉渣制光催化剂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机理
    刘 潘1,3,郭晓宁2,南 昊2,刘 红2,李圣楠1
    化工进展. 2010, 29(6):  1075. 
    摘要 ( 28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废弃炉渣为原料制备了光催化剂GN,通过催化降解不同浓度的罗丹明B模拟废水,考察了该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通过GN的红外吸收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拟合了GN催化降解不同浓度模拟废水的反应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光催化剂GN对罗丹明B模拟废水有很高的降解效率,能将罗丹明B分子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光催化氧化降解的不同阶段可以用不同的动力学方程表征,并且随着模拟废水的初始浓度的不同而不同。
    材料科学与技术
    掺杂剂存在对聚吡咯性能和微观形貌的影响评述
    冯江涛,延 卫,常 青,李晶晶
    化工进展. 2010, 29(6):  1080. 
    摘要 ( 25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通过选择一定的掺杂剂合成具有特殊性能和微观形貌的聚吡咯备受关注。本文详细阐述了聚吡咯的掺杂机理,如质子酸掺杂和氧化还原掺杂机理以及各种掺杂剂对聚吡咯性能和微观形貌的影响;并对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回收技术现状及进展
    欧育湘1,赵 毅2,韩廷解3
    化工进展. 2010, 29(6):  1086. 
    摘要 ( 19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国内外废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回收技术的现状及最近进展。包括熔融再加工(直接回收利用)法、焚烧(回收能量)法及化学降解法(包括乙二醇解、甲醇解、氨解及氢解),重点阐述化学降解法。回收工艺和技术的选择宜综合废弃PET的纯净程度及性质和回收方法的技术成熟度及经济可行性等各方面因素决定。近年来回收技术中的最新进展主要是酶解聚法及超临界流体解聚法,前者有助实现PET的生态循环。
    超声化学法在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及其进展
    杨 强,黄剑锋
    化工进展. 2010, 29(6):  1091. 
    摘要 ( 20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运用超声化学法制备纳米材料的基本原理及其相对于其它传统的方法所具有的优势,综述了超声化学沉淀法、超声喷雾热分解法和超声电化学法等在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及其进展。最后对超声化学法制备纳米材料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室温离子液体辅助制备纳米TiO2研究进展
    陈中胜1,2,龚伟平1,陈腾飞1,熊国宣2,许文苑2
    化工进展. 2010, 29(6):  1096. 
    摘要 ( 28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评述了离子液体[Bmim][BF4]、[Bmim][PF6]、[C2OHmim]Cl、[C2OHmim][BF4]、[Emim][Tf2N]、[Emim][AcO]、[Acmim]Br等在制备纳米TiO2中的应用。在采用溶胶-凝胶法、水热法、微波辅助法和电化学法制备纳米TiO2时,离子液体可作为溶剂和稳定剂。与其它溶剂相比,在离子液体中制备的纳米TiO2具有更细的粒度以及更好的分散性。指出了离子液体用于制备纳米TiO2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富马海松酸型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合成及性能
    徐 徐,商士斌,宋湛谦
    化工进展. 2010, 29(6):  1102. 
    摘要 ( 57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富马海松酸聚酯多元醇(FAPP)、聚醚N-210及甲苯二异氰酸酯为原料,合成了富马海松酸型松香基水性聚氨酯(RWPU),分别研究了亲水扩链剂二羟甲基丙酸(DMPA)的加入量、NCO/OH摩尔比值(R值)及FAPP加入量对松香基水性聚氨酯乳液及漆膜性能的影响,并对所得产品进行了红外光谱、镜面光泽、摆杆硬度、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附着力、吸水率表征。结果表明当DMPA加入量为5%、R值为1.3、FAPP的加入量为35%时,RWPU的综合性能优良。
    偶联剂处理聚磷酸铵/硬质聚氨酯泡沫
    张晓光1,孟现燕1 ,叶 玲2,唐建华1,李忠明2
    化工进展. 2010, 29(6):  1107. 
    摘要 ( 21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动态热机械分析(DMA)、热重分析(TG)与氧指数测定(LOI)等研究聚磷酸铵(APP)和表面用偶联剂处理过的聚磷酸铵(T-APP)对聚氨酯泡沫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PP与T-APP都提高了聚氨酯泡沫的燃烧氧指数,后者效果更加明显;当聚磷酸铵用偶联剂处理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加入纯的聚磷酸铵对聚氨酯泡沫的压缩强度和模量的破坏行为。
    稀土La掺杂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微波法制备
    李华基,贾志伟
    化工进展. 2010, 29(6):  1112. 
    摘要 ( 16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微波法制备纳米管是利用微波对水的介电作用进行的,它是一种合成纳米管的新型工艺方法。本研究以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掺杂TiO2纳米粉体为前体,利用微波法制备TiO2 纳米管,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以TiO2纳米粉体为前体,利用微波法可以制得形貌比较完整的TiO2纳米管,其外径为8~15 nm,内径为5~10 nm,长50~100 nm。未经HCl酸洗的TiO2纳米管在电镜下结构非常完整,而经过HCl酸洗的TiO2纳米管在电镜下观察则发现其局部遭到破坏。
    紫外光固化光敏涂料的研制
    唐 铭,王 姝
    化工进展. 2010, 29(6):  1116. 
    摘要 ( 20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紫外光固化光敏涂料技术对被固化对象、固化深度和胶黏剂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不能很好地适应高速自动化生产线的要求。本研究以三苯基磷为催化剂、双酚A型环氧树脂和丙烯酸为反应原料制得了环氧丙烯酸光敏树脂,再与活性稀释剂、光敏剂配制成环氧丙烯酸酯光敏涂料。对环氧树脂和丙烯酸的摩尔比、温度、投料方式等因素对合成反应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光敏剂对涂料性能的影响也进行了分析,并且得出了合理的使用条件,为紫外光固化光敏涂料技术的应用发展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生物化工
    乙醛还原酶工程菌的构建以及与葡萄糖脱氢酶工程菌
    偶联还原制备R-CHBE
    金永琴1,徐 娴1,毛 政2,何冰芳1
    化工进展. 2010, 29(6):  1120. 
    摘要 ( 20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R-4-氯-3-羟基丁酸乙酯(R-CHBE)是多种药物的手性中间体,可由4-氯乙酰乙酸乙酯(COBE)立体选择性还原制备,而辅酶高效再生是绝大多数氧化还原酶实际应用的瓶颈。本研究从赭色掷抱酵母细胞ZJU010中克隆出NADPH依赖型乙醛还原酶ARI基因(alr),构建重组大肠杆菌E.coli BL21/pET-alr,并与葡萄糖脱氢酶的基因工程菌(BL21/pET-gdh)进行偶联转化COBE。合理调整双菌双酶比例,当BL21/pET-alr和BL21/pET-gdh的湿菌重比为6∶1时,CHBE的产量达到最高,无需添加辅酶,转化22 h摩尔转化率达到95.88%,产物R-CHBE的对映体过量值ee为96%,较好地实现了双酶偶联制备R-CHBE。
    连续中压硅胶柱层析纯化法夫酵母虾青素
    杨 磊,卫 蔚,刘婷婷,马春慧,刘 芳,王富济,祖元刚
    化工进展. 2010, 29(6):  1125. 
    摘要 ( 29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连续中压硅胶柱层析纯化虾青素,原料为含量高于20%的法夫酵母虾青素。连续中压柱层析分离工艺条件为:不锈钢中压层析柱装填120~160 mm层析硅胶,以石油醚∶1,2-二氯乙烷∶丙酮(体积比)为5∶2.5∶1作洗脱剂,负载量为1∶7,可以得到纯度大于97%的虾青素产品,平均回收率大于60%。回收的洗脱液经校正后可重复使用。使用后的层析柱以丙酮为再生液再生,石油醚为平衡液平衡,平衡后的层析柱可重复使用多次。利用该工艺方法纯化虾青素,与传统方法相比溶剂用量少、层析填料价格低、生产周期短、分离效果好,易于实现连续工业化清洁生产。
    精细化工
    甲缩醛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颜 康1,乔 旭1,陈 群2
    化工进展. 2010, 29(6):  1129. 
    摘要 ( 29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概述了甲缩醛合成工艺的研究进展,根据反应原料和工艺流程复杂程度,对甲醇与甲醛催化缩醛反应制备甲缩醛、甲醇一步氧化法制甲缩醛、二甲醚氧化生成甲缩醛、甲醇与多聚甲醛反应制备甲缩醛等几种工艺进行了比较和评价。
    羟基酪醇的研究进展
    王红亮1,史慧贤2,姜申德1
    化工进展. 2010, 29(6):  1133. 
    摘要 ( 23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羟基酪醇是一种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和药理活性,主要存在于橄榄油和加工橄榄油产生的废水中。本文主要综述了羟基酪醇的主要药理活性,包括抗癌、抗菌、抗炎作用,介绍了羟基酪醇的从生产橄榄油的废渣、废水中的提取、分离方法,化学合成方法以及生物合成方法。
    资源与环境工程
    O3/H2O2高级氧化技术在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中的应用进展
    王俊芳,师 彬,陈建峰,邵 磊
    化工进展. 2010, 29(6):  1138. 
    摘要 ( 21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O3/H2O2高级氧化技术具有氧化能力强和无选择性等优点,被广泛用于高浓度、难降解和有毒有害的有机废水处理,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文介绍了O3/H2O2高级氧化技术的氧化反应机理,综述了O3/H2O2高级氧化法在饮用水、印染废水、造纸废水、农药废水、焦化废水、炸药废水、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指出了处理不同的废水体系,O3与H2O2的合适比例是至关重要的。
    荷电水雾脱除超细颗粒物的研究进展
    李 林,董 勇,崔 琳,张立强,马春元
    化工进展. 2010, 29(6):  1143. 
    摘要 ( 20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荷电水雾脱除超细颗粒物的作用机理和影响因素,分析了荷电水雾脱除燃煤电厂烟气中超细颗粒物及综合脱除其它燃煤污染物的可行性,指出利用荷电水雾对燃煤电厂烟气进行处理能够有效提高传统静电除尘器对超细颗粒物的脱除效率,并能实现燃煤污染物的联合脱除,应用前景广阔。
    新型光电化学协同催化降解结晶紫
    刁增辉,李明玉,宋 琳,曾凡银,王心乐
    化工进展. 2010, 29(6):  1148. 
    摘要 ( 19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TiO2/Ti薄膜电极为阳极、石墨电极为阴极,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双槽光电化学协同催化反应器,用该反应器对结晶紫溶液进行了降解研究。考察了结晶紫溶液的浓度、pH值、阴极电位等因素对结晶紫降解脱色效率的影响,对结晶紫的脱色与矿化过程进行了初步讨论,并根据结晶紫在降解反应前后GC-MS中间产物分析和紫外-可见光谱的变化,探讨了其催化降解过程。结果表明,在光电化学协同催化反应器中,当结晶紫溶液初始浓度为30 mg/L和溶液初始pH值为3时,经过120 min的催化降解,其降解脱色率高达98.3%,而矿化率相对较低,约在20%~30%,相对于结晶紫的脱色反应速率而言,其矿化过程相对缓慢。
    飞灰在热处理过程中汞的逸出特性
    刘 青,石 林
    化工进展. 2010, 29(6):  1154. 
    摘要 ( 19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安大略水法(OHM)对采自广州珠江电厂(1#)和广州石化总厂第一电场、第二电场(2#、3#)的燃煤飞灰在热处理过程中逸出的零价汞(Hg0)和二价汞(Hg2+)进行分析,选取不同温度(200 ℃、400 ℃、600 ℃、800 ℃、1000℃)、时间(30 min、60 min、90 min、160 min)测定Hg2+和Hg0的逸出量。结果表明:每克飞灰在加热过程中Hg2+的逸出量为1.955~669.87 ng,Hg0的逸出量为14.53~3501.15 ng。在加热60 min后,两种形态的汞几乎完全逸出,Hg2+在600 ℃时逸出量达到最大(3#除外),Hg0在400 ℃时逸出量达到最大。在飞灰热处理过程中,汞的逸出量与飞灰所含的未燃尽炭量成正比关系。
    溶剂萃取磷尾矿酸解液中的H3PO4
    李军旗,金会心,黄 芳,吴复忠
    化工进展. 2010, 29(6):  1159. 
    摘要 ( 18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硫酸和盐酸的混合酸分解高镁磷尾矿获得的酸解液为原料,研究不同萃取条件和反萃条件对磷酸萃取率和反萃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蒸发结晶除杂后的酸解液采用正丁醇进行萃取时,当萃取温度为室温、萃取原液P2O5浓度为48%、萃取相比为3︰1、萃取时间为10 min时,可达到较好的萃取效果。在此条件下, P2O5的萃取率可达68%以上。从有机相中进行H3PO4反萃时,反萃剂采用水,加入量为反萃前有机相体积的30%,反萃时间为5 min,常温下进行反萃,P2O5的反萃率可达90%以上。反萃后获得的溶液H3PO4浓度达到50.49%,其它杂质含量均较低,说明采用溶剂萃取法从高镁磷尾矿酸解液中萃取磷酸是可行的。
    应用技术
    刮板薄膜蒸发器在己内酰胺生产中的应用
    邢小霞,桑欣欣,谢 慧
    化工进展. 2010, 29(6):  1164. 
    摘要 ( 25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Komori分析模型和基本的传热模型,结合设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相关物性参数和运行参数,对己内酰胺生产中已国产化的15 m2刮板薄膜蒸发器进行核算。将理论模型核算结果与实际运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理论模型与实际生产产生偏差的原因,其中包括生产过程中的进料量、进料温度等操作原因形成的偏差及设备在加工生产中形成的偏差。
    新型镍基裂解汽油一段加氢催化剂LY-2008侧线评价
    钱 颖1,2,3,康宏敏3,王宗宝3,柏介军3,马好文3,梁顺琴3,常晓昕3
    化工进展. 2010, 29(6):  1168. 
    摘要 ( 17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大庆石化公司化工一厂C6~C8馏分裂解汽油为原料,模拟大庆石化工业装置工况,在500 mL绝热评价装置上对LY-2008与HTC-200进行了1500 h活性及稳定性对比考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LY-2008加氢活性及稳定性明显优于HTC-200;在达到相同产品指标的条件下,LY-2008入口温度比HTC-200低10~15 ℃。LY-2008综合性能优于HTC-200,具有十分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京ICP备12046843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994号
版权所有 © 《化工进展》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邮编:100011
电子信箱:hgjz@cip.com.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