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Rss服务
Email Alert
首页
关于本刊
投稿须知
期刊目录
期刊订阅
会议活动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English
关于本刊
本刊荣誉
编委会
理事会
征稿简则
重点栏目介绍
稿件处理流程
收付费情况
论文模板
出版伦理
本杂志发行版块分析
媒体介绍
广告报价
广告要求
本期目录
2010年 第29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0-05-05
上一期
下一期
特约评述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技术及其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吴作军,卢滇楠,张敏莲,刘 铮
化工进展. 2010, 29(5): 789.
摘要
(
22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概述了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技术的原理及在土壤生物修复中的应用。该技术可以提供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信息,跟踪降解菌株(群)的定植及发挥作用的过程,展现投加菌株与土著菌群相互作用的信息,为生物修复中降解菌的筛选、修复过程的强化及修复结果的评估提供生物学信息。展望了该技术在土壤生物修复中应用的前景。
化工过程与装备
一种新型储氢方法——水合物储氢的研究概况与发展方向
谢应明,龚金明,刘道平,李 刚,刘 妮,祁影霞
化工进展. 2010, 29(5): 796.
摘要
(
20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指出了氢能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储氢方法——采用水合物储存氢气的方法,主要从Ⅰ型、Ⅱ型、H型、半笼形等不同的储氢水合物结构展开论述,介绍了国内外采在水合物储氢方面的研究进展。这门技术还达不到实用的储氢密度,还处于起步研究阶段,不同研究者的研究结果有很大差异,所以为了提高这门技术还有很多工作有待进行。最后,从3个方面指出了今后应该进一步开展研究的重要内容。
离子液体萃取有机物的研究进展
吕廷婷,季金苟,夏之宁,蒋宏贵
化工进展. 2010, 29(5): 801.
摘要
(
24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离子液体具有结构可调控、不挥发以及对目标物具有一定选择性等特点,因而近来在萃取领域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被认为是一种可替代传统溶剂的新型绿色溶剂。本文从液-液萃取、固相萃取、液相微萃取、固相微萃取、超声萃取、微波萃取6个方面综述了离子液体在萃取有机物中的应用。
超重力反应器用于产物为气-液-固三相的催化剂制备
黄伟莉,侯 晋,王慈林,张帮亮,陈建峰,张鹏远
化工进展. 2010, 29(5): 807.
摘要
(
22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讨论CuO/ZnO/Al2O3催化剂的合成机理研究了超重力旋转床制备产物为气-液-固三相的材料的可行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在超重力旋转床改造意见的指导下建造了年产50 t的CuO/ZnO/Al2O3催化剂的大型超重力机并用于催化剂的制备。催化剂的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催化剂的各项理化性能优于现有的醛加氢催化剂。
络合萃取法分离发酵液中丙酸
冯小海1,陈 飞1,姚 忠1,章 燕2,徐 虹1
化工进展. 2010, 29(5): 812.
摘要
(
22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络合萃取法对模拟溶液和发酵液中的丙酸分离进行研究。络合剂、稀释剂筛选结果表明:选用甲基三辛基氯化胺(MTAC)为络合剂、正辛醇为稀释剂时,萃取受pH值和无机阴离子影响较小,对丙酸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以1.2 mol/L的MTAC为萃取有机相,有机相/水相(体积比)为3的条件下,萃取15 min即能达到平衡;该系统适用于较高浓度丙酸发酵液萃取,经4级萃取丙酸萃取率达86.2%。
水平螺旋扁管内载气汽油蒸气的凝结换热
侯银燕,李 维
化工进展. 2010, 29(5): 817.
摘要
(
23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空气质量含量在2%~13%范围内,汽油蒸气在水平螺旋扁管内的凝结换热,并与同样条件下水平光管内的凝结换热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不凝气体质量含量的增加,螺旋扁管内的凝结换热减弱,在相同条件下,螺旋扁管的平均换热系数高于光管。同时,提出了水平螺旋扁管内凝结换热的实验关联式。
液体管外降膜的实验
骆 超1,2,3,马伟斌1,龚宇烈1,黄远锋1,卜宪标1,邱泽正1,2,3
化工进展. 2010, 29(5): 821.
摘要
(
25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实验的基础上探讨了液体在垂直管外降膜的流动特性,分析了影响液体管外成膜均匀性和润湿性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布膜装置的环隙在0.5~2.0 mm有一最佳值,喷淋密度在250~700 kg/(m·h)之间有一最佳值,布膜装置的进液采用单管沿壁面旋转270°切向流的进液方式,并对液体管外降膜装置的设计提出了建议。
利用稳定性分析仪研究化学破乳过程
黄翔峰,程 航,陆丽君,刘 佳
化工进展. 2010, 29(5): 825.
摘要
(
23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Turbiscan Lab® Expert稳定性分析仪研究了化学破乳过程,揭示了破乳过程中模型乳状液体系的絮集、聚并、沉淀、上浮、分相等现象,并定量分析了上述现象发生的速率以及分散相液滴的粒径变化等。结果表明:W/O型模型乳状液的中部发生的是水滴的絮集和聚并,而O/W型模型乳状液的中部保持稳定。W/O型模型乳状液顶部和O/W型模型乳状液底部分别发生的是油相的上浮和水相的下沉,其它部分相对稳定。随着破乳的进行,W/O型模型乳状液中部的内部水滴平均粒径从29.07 μm(0 h)逐渐增大到73.17 μm(1.8 h),而O/W型模型乳状液中部的内部油滴平均粒径从12.95 μm(0 h)逐渐增大到14.03 μm(1.6 h)。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通道内气泡行为
何健烽,章渊昶,朱菊香,姚克俭
化工进展. 2010, 29(5): 831.
摘要
(
24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阳极催化层表面反应生成的CO2气体能否及时通过扩散层和阳极通道排出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对DMFC的性能及寿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揭示气泡行为机理对DMFC的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DMFC阳极通道内气泡形成过程简化为气体垂直注入恒流液体中形成气泡的过程,利用可视化实验研究了气体垂直注入恒流液体中形成气泡以及气泡脱离的过程,考察了气体流量、液体流量以及浮力对气泡形成、生长及脱离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泡的形成由气体的压力和表面张力产生的毛细压力共同作用,气泡生长和脱离过程相对于孕育过程较快;随着气体流量的增加,产生气泡的时间间隔变短,气泡间聚并的位置逐渐向前推移,气泡的脱离时间先减小后增大;随着液体流量的增加,气泡由弹状流向泡状流渐变,气泡的脱离时间先急剧变小,后趋于平缓;浮力对竖直向下形成气泡的影响较为明显,浮力的作用使竖直向下不易形成气泡且难于脱离孔道口。
能源加工与技术
第二代生物柴油研究进展
熊良军,李为民
化工进展. 2010, 29(5): 839.
摘要
(
26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归纳了第二代生物柴油的优势,叙述了第二代生物柴油的制备原理,概括了3种主要的生产工艺,即油脂直接加氢脱氧工艺、加氢脱氧再异构工艺和柴油掺炼工艺。对制备过程中涉及的加氢脱氧催化剂和加氢异构催化剂进行了总结,指出了第二代生物柴油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向。
磺化聚苯并咪唑/磺化聚醚砜酸碱复合质子交换膜的制备与表征
王迎姿1,2,尚玉明2,冯少广2,董文琦1,2,王要武2,谢晓峰2,吕亚非1
化工进展. 2010, 29(5): 843.
摘要
(
20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膜的尺寸稳定性和阻醇性能,以磺化聚苯并咪唑(S-PBI)与高磺化度聚醚砜(ABPS)两种聚合物为原料,采用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备了系列酸碱复合质子交换膜。研究了复合膜的甲醇溶胀性、吸水率、甲醇渗透系数、质子传导率随S-PBI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随着S-PBI含量的增加,膜的阻醇性能和尺寸稳定性明显提高;同时,复合膜具有较好的质子传导率,有望应用于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工业催化
苯酚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的多相催化剂研究进展
李碧静1,2,葛 鑫1,2,陈 彤1,胡徐腾3,王公应1
化工进展. 2010, 29(5): 847.
摘要
(
24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苯酚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的酯交换法包括苯酚和碳酸二甲酯(DMC)酯交换法及苯酚和草酸二甲酯(DMO)酯交换法。本文介绍了这两种酯交换法的反应原理及特点,综述了以苯酚为原料的酯交换法中多相催化剂的研究现状,并对相应的多相催化剂的特点进行了评述。
稀土β聚丙烯成核剂研究及应用进展
史建公1,2,蒋绍洋2,张敏宏1,2,赵桂良2,刘志坚3,石勤智3,杨万泰4,赵丽梅5
化工进展. 2010, 29(5): 854.
摘要
(
24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稀土单核及多核β晶型成核剂的制备方法、组成,全面评述了以La为代表的稀土成核剂在均聚PP、各种共聚PP及再生PP中的应用,介绍了稀土成核剂与α成核剂、稀土成核剂与稀土偶联剂复合应用的进展。对不同种类的PP,稀土成核剂具有很高的β晶型成核能力,成核PP具有热变形温度高、冲击强度大、耐热稳定性好等优点。指出应重点加强稀土成核剂结构、成核机理及与其它助剂复合规律的研究。
环己烯催化水合制环己醇的研究进展
王碧玉,葛秀秀,吴方棣,吴燕翔,郑辉东,邱 挺
化工进展. 2010, 29(5): 861.
摘要
(
20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环己烯催化水合制备环己醇反应催化剂的研究进展,阳离子交换树脂和沸石催化剂是两类重要的催化剂,对沸石进行改性使之更适合于水合反应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综述了环己烯水合制环己醇的工艺,着重介绍了日本旭化成工艺和反应精馏工艺,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最后,提出了加入助溶剂的环己烯直接水合新型反应精馏方案,有望解决原有工艺存在的问题。
芳樟醇减压精馏残液合成四氢芳樟醇工艺
翁羽飞,郭世卓,朱瑶洁,孙 超,王雅辉,奚 军
化工进展. 2010, 29(5): 866.
摘要
(
19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脱氢芳樟醇选择性加氢合成芳樟醇减压精馏残液为原料,在不同反应温度、氢气压力、催化剂用量等实验条件下,考察Lindlar催化剂、Raney Ni、5%Pd/C对残液中的芳樟醇、二氢芳樟醇加氢反应合成四氢芳樟醇的影响,通过GC/MS、1H NMR确定了反应主要产物。以5%Pd/C为催化剂,反应温度90~92 ℃,氢气压力2.0 MPa,反应时间4 h,m(催化剂)∶m(芳樟醇减压精馏残液)=1.2∶100 ,残液中的芳樟醇、二氢芳樟醇质量分数分别为59.2%、38.3% ,残液合成四氢芳樟醇反应收率96.3%,反应液中的四氢芳樟醇质量分数为96.5% 。
Co2+-NaX催化膜的制备及其催化苯乙烯环氧化性能
张 旭,李 芳,许茂东
化工进展. 2010, 29(5): 871.
摘要
(
18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水热法在α-Al2O3陶瓷管载体外表面原位合成X分子筛膜,再将其与Co(NO3)2·6H2O离子交换制备催化膜,采用XRD、SEM、ICP等手段对催化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催化膜牢固均匀地负载在载体的表面,其厚度约20 μm,催化膜Co2+含量为8.40%。将其制备的催化接触型膜反应器用于苯乙烯氧气环氧化反应,并与相同Co2+含量的颗粒催化剂的性能进行比较,催化膜比颗粒催化剂具有更优的催化活性,其经7次循环使用,活性和稳定性仍比较好,在反应过程中催化膜中的Co2+没有发生流失。
HMCM-22/MCM-41的制备及其在甲苯碳酸二甲酯烷基化
中的催化性能
李永昕,吴润泽,薛 冰
化工进展. 2010, 29(5): 875.
摘要
(
21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自制的HMCM-22作为原料,与中孔分子筛MCM-41的凝胶在水热条件下进行组装得到HMCM-22/MCM-41中微孔复合分子筛,采用XRD、N2吸附-脱附及NH3-TPD等方法对合成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同时具有中孔分子筛MCM-41与微孔分子筛HMCM-22的特点。采用固定床微型连续流反应器对HMCM-22/MCM-41复合分子筛催化甲苯与碳酸二甲酯(DMC)的烷基化反应性能进行了评价,考察了反应温度、甲苯与DMC摩尔配比及空速对烷基化反应的影响。实验发现,HMCM-22/MCM-41催化甲苯DMC烷基化反应的产物中,对二甲苯的选择性远高于间位和邻位异构体的选择性,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制备条件对Ni-P非晶态结构及其对催化硝基苯加氢的影响
刘自力1,2,王燕华1,秦祖赠1,吴嘉恩1,陈胜洲2
化工进展. 2010, 29(5): 880.
摘要
(
19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Ni-P非晶态催化剂,研究了制备过程中pH值及P/Ni摩尔比对催化剂结构及硝基苯催化加氢合成苯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i-P非晶态催化剂的制备过程中,制备液初始pH值和P/Ni摩尔比是影响催化剂物化性质的主要因素。高pH值下制备的Ni-P催化剂为非晶态结构,适宜的制备液初始pH值为11.0,此时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好,比表面积为13.7 m2/g。当P/Ni摩尔比低于4时,Ni-P催化剂中Ni-P非晶态相的含量较少,适宜的P/Ni摩尔比为4。添加P/Ni摩尔比为4,在制备液pH值为11.0条件下制备0.2 g Ni-P非晶态催化剂,反应3 h后硝基苯的转化率及苯胺的收率分别为55.2%和53.8%。
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可控水解制备与研究
孔庆池1,孔祥银1,靳锡鹏2,杨 森1
化工进展. 2010, 29(5): 885.
摘要
(
19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TiCl4为原料,采用可控水解法制备了TiO2光催化剂,探讨了体系的pH值、温度、浓度等对TiO2催化活性的影响,并通过XRD和TEM对优化条件下制备的产品的晶型和形貌做了表征。结果表明:当溶液pH值为6、体系温度在15 ℃、四氯化钛和乙醇的体积比为1︰3时,得到的TiO2为锐钛矿型,平均粒径在13nm左右,且分散性能好、催化活性高。
材料科学与技术
非传统表面活性剂制备硅基介孔材料新进展
武贺娟,翟尚儒,李明慧,陈传东,安庆大,翟 滨,王大挚
化工进展. 2010, 29(5): 890.
摘要
(
22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因无机多孔材料在诸多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其合成路线的研究一直备受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非传统表面活性剂在硅基介孔材料合成中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有机小分子、离子液体和新型硅源等非传统表面活性剂作为模板剂制备硅基介孔材料的现状。与利用传统表面活性剂的合成路线相比,以非传统表面活性剂为模板的制备路线在合成过程中体现了诸多优势,为硅基多孔材料的合成提供了新的思路。
低温相变储能材料研究进展
于永生,井强山,孙雅倩
化工进展. 2010, 29(5): 896.
摘要
(
18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国内外低温相变储能材料及其载体的研究进展,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结果和文献报道,对低温无机相变材料、低温有机相变材料中的一元、二元及多元相变材料和无机-有机相变材料进行了阐述和分析,针对不同储能材料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最后对低温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重点及应用领域作了展望。
聚碳酸亚丙酯共混改性研究进展
刘小文1,潘莉莎1,徐 鼐1,卢凌彬1,庞素娟 1,林 强1,傅送保2
化工进展. 2010, 29(5): 901.
摘要
(
27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聚碳酸亚丙酯(poly propylene carbonate,PPC)是一种新型可完全生物降解的热塑性脂肪族聚碳酸酯。与其它聚合物进行共混改性是改善PPC基材综合性能的有效手段。本文从PPC的合成工艺、性能特点和应用出发,综述了近十年来PPC与可降解聚合物、非降解聚合物、无机粒子等进行溶剂共混和熔融共混改性的研究进展;并对PPC将来的发展作了展望。
纤维表面不同无机酸掺杂聚苯胺的制备及表征
周兆懿1,赵亚萍1,蔡再生1,朱美芳2
化工进展. 2010, 29(5): 909.
摘要
(
25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改进的原位化学聚合法在涤纶纤维表面直接氧化生成聚苯胺薄膜。以盐酸、硫酸以及磷酸作为掺杂剂,过硫酸铵为氧化剂,探讨了掺杂过程中H+浓度对聚苯胺薄膜导电性能的影响,同时还利用衰减全反射法(ATR)以及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不同掺杂条件下的聚苯胺薄膜的红外光谱和形貌进行了分析和观察。
PbO2/SPE复合膜电极电解发生臭氧的性能
陈俏微,赵峰鸣,马淳安
化工进展. 2010, 29(5): 914.
摘要
(
23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化学镀法在Nafion膜上直接沉积制备了PbO2/SPE复合膜电极,结合XRD、SEM分析了复合膜电极上沉积层的晶相结构和形貌特征。结果表明,膜上沉积层为单一的四方结构b型PbO2,且其在Nafion膜上沉积致密,颗粒均匀,尺寸范围为300~500 nm。通过恒电流电解实验研究了b-PbO2/SPE复合膜电极电解发生臭氧的性能。结果表明,b-PbO2/SPE复合膜电极相比于其它两种膜电极更适合作为电解发生臭氧的阳极材料,在所测试的电流密度范围内,当i=1.5 A/cm2时,臭氧产量达到最高为49.64 mg/h,电流效率14.1%,槽压4.33 V,能耗102.7 W·h/(g O3)。
纳米氧化镍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张 煜,邱运仁
化工进展. 2010, 29(5): 918.
摘要
(
20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硫酸镍为原料,碳酸氢铵为沉淀剂,吐温-80作为添加剂,采用液相沉淀法,在水溶液中获得前体,然后经煅烧制备纳米氧化镍粉体。采用XRD和S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系统地研究了硫酸镍与碳酸氢铵的摩尔比、反应时间、热处理温度以及吐温-80用量对纳米氧化镍收率和粒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硫酸镍与碳酸氢铵的摩尔比1∶4、吐温-80与硫酸镍溶液体积比为1.25∶100、反应时间105 min、热处理温度500 ℃和吐温-80用量为硫酸镍溶液体积的1.25%的条件下,可获得粒径为38~60nm的氧化镍,其收率可达79%。
生物化工
生物炼制的挑战与过程系统工程的机遇
覃伟中,朱 兵,李 强,陈丙珍
化工进展. 2010, 29(5): 922.
摘要
(
26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过程系统工程在生物炼制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过程系统工程相关技术在生物炼制工艺开发、企业生产和区域系统设计中的应用情况。针对生物炼制发展过程中的要求,讨论了过程系统工程技术在生物反应过程模拟、企业生产过程优化、生产管理优化等研究方向应用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文章认为,过程系统工程应用于生物炼制领域有两个重要的未来发展方向,一是针对包括农林业生产在内的生物炼制产业链的大系统分析,二是加强同经济学、管理学等其它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
精细化工
溶胶凝胶自蔓延燃烧法制备钴蓝颜料
叶明泉,刘竹波,韩爱军
化工进展. 2010, 29(5): 927.
摘要
(
21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钴蓝前体干凝胶,经自蔓延燃烧及煅烧制备钴蓝颜料,研究了柠檬酸用量、溶胶反应温度、pH值、金属离子浓度、乙二醇等对凝胶的形成、燃烧特性及对制备的钴蓝颜料晶型结构的影响,以及干凝胶热处理方式和煅烧温度对钴蓝颜料晶型的影响。研究表明:柠檬酸用量、溶胶反应温度、乙二醇对制备的钴蓝晶型结构无影响;提高溶胶反应的温度,增加金属离子的浓度(0.01~0.1mol/L),有利于凝胶的较快形成;Co2+、Al3+总浓度低至0.005 mol/L,不能形成完好尖晶石结构;适宜的pH值(约6.5)有利于柠檬酸的电离及与金属离子的络合以及干凝胶的自蔓延燃烧;乙二醇的使用可以改善钴蓝颜料的团聚现象;干凝胶自蔓延燃烧不能形成完好的尖晶石结构,燃烧后再煅烧,有助于改善钴蓝颜料的晶体结构及分散性;干凝胶自蔓延燃烧后再煅烧,随着煅烧温度的提高,制备的钴蓝颜料晶型更加完整,颜色更加鲜亮。
资源与环境工程
生物活性炭技术在水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
王小蓉,郝广平,李文翠
化工进展. 2010, 29(5): 932.
摘要
(
24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生物活性炭技术、生物膜的形成、活性炭的生物再生机理、活性炭的性质、微生物、臭氧以及反冲洗对水处理效果的影响,例举了生物活性炭工艺在工业上的应用,并总结了生物活性炭技术的现存问题及研究方向。
辐射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刘秀华,雷家荣,杨宇川,林 涛
化工进展. 2010, 29(5): 938.
摘要
(
18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辐射技术是新兴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在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辐射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研究和应用情况,包括废水的杀菌、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的去除等,并阐述了国内外废水辐照处理装置的建设现状以及辐射技术与普通废水处理技术联用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基于淤泥综合作用处理实验室Cr(Ⅵ)废水
张 欣,梁贤军,张 丽
化工进展. 2010, 29(5): 944.
摘要
(
17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实验室产生的Cr(Ⅵ)废水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废水的特点,选取鱼塘淤泥、长江回流区纳污淤泥、校园景观池塘淤泥,利用淤泥还原、吸附、络合等综合特性研究其处理Cr(Ⅵ)废水的效果及主要条件。结果表明,鱼塘淤泥是最佳污泥,当pH值为3~4时处理效果强于pH值为弱酸或中性时,对所选废水Cr(Ⅵ)浓度达27 mg/L时,泥水比为15 g/150 mL已经足够;去除率在泥水混合45 h后基本稳定在93%以上。结果表明,淤泥是处理实验室Cr(Ⅵ)废水方便、高效、简便易得的材料。
黄姜皂素残渣PY-GC/MS热裂解
李 玲,罗学刚
化工进展. 2010, 29(5): 948.
摘要
(
17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分析技术,对黄姜皂素生产固体废弃物在400 ℃/S、800 ℃/S、闪速条件下升温至1000 ℃时的裂解产物的主要组分及相对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总离子流图(TIC)上各特征裂解产物的出峰时间趋于分散,且不同速率下裂解产物及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黄姜皂素残渣热裂解产物主要是芳香烃及其衍生物、烷烃及其衍生物,其含量分别占总质量的25.139%~47.542%及5.367%~16.307%。本研究为黄姜皂素残渣的有效利用和黄姜皂素绿色生产工艺的开发奠定了一定基础。
木屑快速热解液化与产品分析
张长森1,2,3,石 文2,3,徐兴敏2,3,张瑞芹2,3
化工进展. 2010, 29(5): 952.
摘要
(
21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木屑为原料,在流化床反应器内发生快速热解反应。对热解实验进行了物料平衡计算;在冷凝器后增加电捕焦油器(ESP),热解油的收率由原来的54%增加到72%,不仅避免了产品热解油的流失,而且净化了热解燃气;调节冷凝器出口压力,维持在100 Pa左右时冷凝效果最好;用电能表对热解过程的能耗进行了检测,分析得出平均每公斤木屑热解耗能约为2.01 MJ;最后对热解油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物理特性分析,并且运用GC/MS对热解油中的主要组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为快速热解实验的放大以及热解油的进一步加工和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离子液体系中原位酶解高效糖化玉米秸秆
李 强1,2,何玉财1,徐 鑫1,咸 漠1,李良智1
化工进展. 2010, 29(5): 958.
摘要
(
18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了14种具有代表性的离子液体,从中筛选了具有较好秸秆溶解能力和环境友好特性的室温离子液[Meim]DMP。该离子液体可以高效处理秸秆,并且可以进行原位酶解糖化,比未处理秸秆的糖化率提高了2.4倍,实现了天然纤维素材料利用的绿色转化工艺。而且,经过原位酶解之后离子液体[Meim]DMP可以有效地回收使用,重复使用5次后仍然保持很好的性能。
应用技术
青霉素钠盐生产中碱化抽提工艺的优化
李春利1,李玉杰1,方 静1,王荣良1,赵素霞2,于秀芹2
化工进展. 2010, 29(5): 963.
摘要
(
24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溶媒萃取工艺生产青霉素钠盐的碱化抽提工序进行改进,采用连续式生产代替传统的间歇式生产。根据萃取原理,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实验数据进行优化处理,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条件:碳酸钠质量分数6%,震荡时间5 min,分相界面积12.1 cm2。在该适宜条件下,进行了工业小试,得到的一次萃取收率均在96%以上,二次萃取收率均在99.9%以上。
承压型盘式连续干燥器在聚磷酸盐中的开发及应用
董贺群,刘松琴,郭雅妹
化工进展. 2010, 29(5): 968.
摘要
(
18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正压盘式连续干燥器在聚磷酸盐中的应用,阐述了其设备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结果表明,正压盘式连续干燥器在聚磷酸盐中的开发是成功的。
产品与市场
国内外丁辛醇市场分析及对策与建议
刘 媛1,薜惠锋1,2
化工进展. 2010, 29(5): 970.
摘要
(
16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丁辛醇国际市场历史数据及现状的分析,预测了未来世界丁辛醇的供需状况。重点对国内近年丁辛醇发展状况、现有生产装置、近年进出口情况以及消费结构现状等进行分析,采用多种预测方法对未来国内市场需求进行了预测,并根据目前在建及拟建丁辛醇装置的项目进展情况,对未来5~7年国内丁辛醇供需态势进行了分析。依据国外丁辛醇发展进程和经验,针对目前国内丁辛醇建设的投资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登录
专家审稿
编委终审
编辑登录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
被引用排行
RSS
E-mail Alert
作者中心
论文模板
论文摘要写法
标准关键词库
中图分类号查询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论文著作权授权声明书
《化工进展》编辑部与北京进展期刊社有限公...
更多>>
专家中心
专家审稿须知
综述性文章评审意见表
研究性文章评审意见表
《化工进展》第十一届编委会
《化工进展》第十届编委会
《化工进展》第九届编委会
《化工进展》第八届编委会
更多>>
编辑部公告
“多相流测试”专刊开放投稿啦!
乘风破浪 直挂云帆 ——《化工进展》主编谭天伟...
致谢:《化工进展》2023年度审稿专家
关于表彰中国化工学会会刊 2023 年度高被引...
关于表彰中国化工学会会刊 2023 年度优秀审...
“热化学反应工程技术”专刊开放投稿啦!
“碳氢资源清洁高效利用”专刊开放投稿啦!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化工学会
化学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科学网
更多...
京ICP备12046843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994号
版权所有 © 《化工进展》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邮编:100011
电子信箱:hgjz@cip.com.cn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