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Rss服务
Email Alert
首页
关于本刊
投稿须知
期刊目录
期刊订阅
会议活动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English
关于本刊
本刊荣誉
编委会
理事会
征稿简则
重点栏目介绍
稿件处理流程
收付费情况
论文模板
出版伦理
本杂志发行版块分析
媒体介绍
广告报价
广告要求
本期目录
2007年 第26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07-09-25
上一期
下一期
进展与述评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可视化研究进展
廖 强,朱小伟,朱 恂,叶丁丁,丁玉栋
化工进展. 2007, 26(9): 1213.
摘要
(
21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包括氢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和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内的两相流动以及相应的水管理、气管理对燃料电池的性能和寿命有很大的影响,而可视化方法是研究流场槽道内两相流动非常重要的方法之一。可视化实验可以真实地展示气泡或液滴在流场槽道内的生成以及发展过程,有利于了解其进化机制,从而进一步优化气管理、水管理并提高电池性能。本文主要综述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两极流场内两相流动的可视化研究进展,讨论了扩散层的润湿性以及扩散层内水的传递机理,还介绍了实现可视化的方法,并提出了可视化研究的不足及发展方向。
太阳能光催化反应器的研究进展
史载锋,张苏敏,吴亚弟,林小明
化工进展. 2007, 26(9): 1223.
摘要
(
16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促进太阳能光催化反应器的研究和开发,从反应器中催化剂的存在形态、反应器的聚光形式以及应用3个方面对太阳能光催化反应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对催化剂悬浮型和固定膜型反应器以及聚光型和非聚光型反应器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反应器在实际废水处理或者大批量处理中应用的可行性。
毛状根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
张 兴,刘晓娟,吕巧玲,辛 婷,王少丽
化工进展. 2007, 26(9): 1228.
摘要
(
16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30年来利用毛状根生产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不断增加,但毛状根商业化生产还受到限制,其主要原因是对毛状根合成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机制了解得还不细致。本文讨论了物理、化学因素对毛状根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的影响机制,提高毛状根合成代谢物产量的调控技术,以及生物反应器中关键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虽然借助于代谢工程将使得毛状根大量表达次生代谢产物成为可能,但由于毛状根的形态和生理特性,深入研究相应的反应器并提高传质效率将为毛状根法工业化提供可靠依据。
马来海松酸及其衍生物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贾卫红,宋湛谦,饶小平
化工进展. 2007, 26(9): 1233.
摘要
(
17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马来海松酸及其衍生物在造纸、微生物、油墨、涂料、橡胶、杀菌、医药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用途。本文对马来海松酸的制备、马来海松酸衍生物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马来海松酸及其衍生物的研究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抗菌剂的研究进展
张昌辉,谢 瑜,徐 旋
化工进展. 2007, 26(9): 1237.
摘要
(
16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国内外有机、无机、复合抗菌剂研究进展,探讨了抗菌剂在今后几年内的发展方向,指出高分子有机抗菌剂、纳米抗菌剂及复合型抗菌剂将是今后研究的热点。
聚噻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李新贵,黄美荣,沈华军
化工进展. 2007, 26(9): 1243.
摘要
(
15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各组分尺寸大小为基础对聚噻吩/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进行了分类,详细阐述了各类材料的制备方法。同时强调了聚噻吩/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除了具有聚噻吩、无机物的原有性能外,还会由于聚噻吩与无机物粒子之间的协同作用而具有优异的电性能、光性能,并从分子角度对这些性能提高的机理进行了阐述。
甲醇气相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研究进展
任 军,李 忠,周 媛,孟凡会,谢克昌
化工进展. 2007, 26(9): 1246.
摘要
(
16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气相直接法和气相间接法的工艺特点,比较了各类活性催化剂的结构特征及其催化性能。分析认为,气相间接法的关键是有效控制第一步反应并确保剧毒NO气体的安全循环使用;气相直接法避免了NO有毒气体的使用。评述了固态离子交换法制备的铜分子筛在气相直接法合成DMC反应中表现出比负载型CuCl2催化剂和Wacker型催化剂更高的稳定性以及较低的腐蚀性,但受分子筛表面酸位的限制,存在交换容量低,残余CuCl难以脱除的不足;而浸渍法制备的无Cl型铜分子筛对DMC的选择性较低;硅基复合氧化物通过改变制备条件可以有效控制表面B酸位的数量、强度及其分布,是基于固态离子交换反应原理制备负载铜催化剂的理想载体材料,值得关注。
超支化聚合物合成方法与应用研究进展
肖文清,胡剑青,涂伟萍
化工进展. 2007, 26(9): 1253.
摘要
(
17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方法:缩聚法、活性聚合法、离子聚合法、开环聚合、可逆加成链转移聚合法和自缩合基团转移聚合等新型合成方法;阐述了目前超支化聚合物在涂料、共混改性、聚合物膜、药物、纳米复合材料、聚电解质、超支化液晶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展望了该类聚合物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钛硅分子筛失活与再生的研究进展
王梅正,林 民,朱 斌
化工进展. 2007, 26(9): 1258.
摘要
(
21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在烯烃环氧化、环己酮氨肟化、苯酚羟基化等催化氧化反应中钛硅分子筛失活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反应副产物堵孔是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同时钛流失或硅溶解也是导致催化剂失活的原因之一。总结了钛硅分子筛目前采用的主要再生方法,简述了不同再生过程对催化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展望了钛硅分子筛再生研究的发展方向。
表面活性剂环境危害性分析
王宝辉,张学佳,纪 巍,匡 丽,韩会君
化工进展. 2007, 26(9): 1263.
摘要
(
20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全面分析了表面活性剂存在时对土壤、水体环境的危害,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对植物、动物、人体以及微生物的影响,同时还探讨了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表明全面了解表面活性剂环境安全性对推动表面活性剂工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CO与CO
2
甲烷化反应研究进展
张成
化工进展. 2007, 26(9): 1269.
摘要
(
18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甲烷化反应的催化剂,尤其是Ni基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助剂、载体以及制备方法对甲烷化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不同催化剂上CO和CO2甲烷化反应过程的机理。
研究开发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G-420的筛选及其絮凝特性
梁 颖,徐立志,黄亚洁,张学欢,张永奎
化工进展. 2007, 26(9): 1274.
摘要
(
17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一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G-420,并对该菌所产絮凝剂MBF-420的絮凝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絮凝剂为微生物胞外产物,絮凝活性成分主要分布在发酵液中;该絮凝剂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于100 ℃水浴中保持30 min,絮凝率仍能达到93 %以上;具有较强的耐酸碱性;当絮凝剂用量为2.4 mg·L-1时,絮凝率高达95.99 %;以金属离子作助凝剂能有效提高絮凝率,最适宜的助凝剂为Ca2+;该絮凝剂对高岭土、土壤悬液、矿石粉等几种常见悬浊液体系均有较好絮凝效果。
高压脉冲介质阻挡放电协同臭氧溶气降解聚丙烯酰胺模拟废水
李天鸣,闫光绪,郭绍辉,左 岩
化工进展. 2007, 26(9): 1278.
摘要
(
15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高压脉冲介质阻挡放电与臭氧联用的上流式反应器,考察了高压脉冲介质阻挡放电、臭氧和二者协同处理聚丙烯酰胺的降解情况以及COD和BOD5/COD的变化趋势;另外研究了反应器内加入TiO2催化剂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停留时间为10 min时,放电协同臭氧溶气对聚丙烯酰胺的降解率可达51%,比单独放电和单独臭氧分别提高了27%和4%。加入TiO2催化剂后,COD去除率达到65%,BOD5/COD提高到0.37。
ACF催化臭氧化降解苯酚的反应参数影响
曲险峰,郑经堂,何小超,张延宗
化工进展. 2007, 26(9): 1283.
摘要
(
16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活性碳纤维(ACF)催化臭氧化降解苯酚过程中各种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ACF能够显著提高臭氧化效率,当ACF为1 g,反应10 min时苯酚的去除率为96.8%,而同样条件下活性炭仅为68%;臭氧化效率在酸性下几乎相同并高于碱性下,而且在碱性下随pH值升高而降低;臭氧化空气流量从0.04 m3/h增加到0.16 m3/h,反应10 min时的效率提高为17%;苯酚初始浓度升高到500 mg/L仅使臭氧化效率下降不到10%。重复实验表明臭氧化过程中ACF的催化性能可以得到原位再生。
新型导向桥阀塔板的雾沫夹带和塔板压降
崔长春,张杰旭,赵 培
化工进展. 2007, 26(9): 1288.
摘要
(
16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φ1000 mm的圆塔内,采用空气–水系统对新型导向桥阀塔板的流体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考察了液流强度、出口堰高等因素对雾沫夹带和塔板压降的影响,并且与标准的F1型浮阀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新型导向桥阀塔板上气体分散均匀,泡沫层高度稳定,气液接触充分,在相同条件下压降比F1浮阀低10%~30%。具有较好的流体力学性能。
超临界CO
2
破碎生姜细胞壁萃取精油
李昶红,李 薇,刘雄祥,银董红
化工进展. 2007, 26(9): 1294.
摘要
(
18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生姜精油,设计了一个突然降压的过程,使生姜块茎的细胞壁破碎,减少过程的传质阻力。通过L18(37)正交试验得出其最优的工艺条件为:破碎压力20.0 MPa,恒压时间30 min,降压速率为10.0 MPa/min,萃取压力16.0 MPa,萃取温度45 ℃。在CO2流量为20.0 m3/h时,萃取60 min可完成操作。与索氏(溶剂)提取法相比,其收率很高(约3.62%);与超临界CO2萃取法相比,该方法的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和操作时间有较大降低,产品收率提高1.32倍;据此设计的150 L中试装置,经过4000 h的试运行证明,该装置用于萃取姜油可完全满足工艺要求。
氨基磺酸单环芳烃型高效减水剂的制备及其在水泥颗粒表面的作用机理
赵 晖,邓 敏,吴晓明,刘冠国
化工进展. 2007, 26(9): 1299.
摘要
(
16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对氨基苯磺酸钠、苯酚和甲醛等为原料合成出了氨基磺酸单环芳烃型(AS)高效减水剂,研究了反应单体的摩尔比以及工艺参数对AS高效减水剂对水泥颗粒分散效果的影响。运用现代测试分析方法(IR、GPC)对合成出的氨基磺酸单环芳烃型(AS)高效减水剂进行了官能团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表征,从氨基磺酸单环芳烃型(AS)高效减水剂的表面张力、起泡能力和ξ电位以及其稳定性等方面研究了AS高效减水剂在水泥颗粒表面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静电斥力和空间位阻效应和润滑作用、润湿作用的共同作用,使AS单环芳烃型高效减水剂对水泥颗粒有更好的分散能力和很好的保持性。
新型含磷酚醛树脂的合成与性能
夏新年,徐伟箭
化工进展. 2007, 26(9): 1307.
摘要
(
21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亚膦酸酯与碳碳双键之间的亲电加成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含磷马来酰亚胺酚醛树脂。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元素分析法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此含磷酚醛树脂作为环氧树脂的固化剂制得了一含磷氮的环氧固化物。采用热分析法、极限氧指数法对相应环氧固化物的耐热性能和阻燃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以该含磷聚合物作为环氧树脂的固化剂,对稳定固化物骨架碳的结构和交联成炭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增强作用;环氧固化物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145.4 ℃)和较高的热稳定性(T5% 308 ℃),极限氧指数显示其具有较好的阻燃性能。
固定化脂肪酶催化菜籽油合成蜡酯
赵晶晶,邓 利,谭天伟,王 芳
化工进展. 2007, 26(9): 1311.
摘要
(
15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菜籽油、鲸蜡醇为原料,采用实验室自制的固定化Candidia sp.99-125脂肪酶分别在有机溶剂和无溶剂体系下合成了蜡酯,在两种体系下对影响蜡酯合成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以正己烷为反应介质,在40 ℃条件下反应12 h,油醇摩尔比1∶2,酶量15%(质量分数,上同),水含量7.5%,蜡酯产率可达85.87%;无溶剂体系中在50 ℃条件下反应20 h,油醇摩尔比1∶1.5,蜡酯产率可达80.68%。通过流加鲸蜡醇可以提高酶的使用寿命。
溶胶凝胶法N,N-二甲基甲酰胺对多孔炭孔隙结构的影响
柳召永,郑经堂,王艳飞,赵玉翠
化工进展. 2007, 26(9): 1316.
摘要
(
17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模板硅源,蔗糖为碳前体,添加N,N-二甲基甲酰胺(DMF)作为控制干燥化学助剂(DCCA),运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多孔炭材料。通过SEM和低温N2等温吸脱附等手段对材料的结构进行了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在优选工艺条件后,成功地制得了无龟裂混合干凝胶,溶硅去模后多孔炭材料孔径主要集中分布在2~7 nm。
不同方法制备K
2
MnAl
11
O
19
六铝酸盐催化剂及其甲烷的燃烧活性
任晓光,郑建东, 宋永吉
化工进展. 2007, 26(9): 1319.
摘要
(
53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共沉淀法和异丙醇盐水解法制备了六铝酸盐催化剂K2MnAl11O19,用XRD、BET、SEM和TG-DTA技术及甲烷燃烧活性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和活性验证。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制备的催化剂经1200 ℃焙烧4 h后均可以形成完整的六铝酸盐晶型,同时都具有高的催化性能和高温稳定性,其中异丙醇盐水解法制备的K2MnAl11O19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甲烷催化燃烧活性。
C
9
馏分制备芳烃溶剂油
杨靖华,曹祖宾,庄 丹
化工进展. 2007, 26(9): 1323.
摘要
(
16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沸程在100~200 ℃乙烯副产C9馏分为原料,进行了以Lewis酸为催化剂的两段聚合法制备芳烃溶剂油工艺的研究。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产品分布及质量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两段合成法,在总催化剂用量为2.5%(一段催化剂BF3
8226;Et2O为1.0%,二段催化剂AlCl3为1.5%)、反应温度60 ℃、反应6 h的条件下得到芳烃溶剂油,总收率为71.1%,其中120#溶剂油为16.3%,200#溶剂油为54.7%。同时还可得到收率20%的石油树脂。后处理过程采用固体碱终止,没有大量废水产生。
钛硅分子筛催化氧化脱除粗苯中的有机硫化物
王 倩,揭 嘉,周国平,谭 勇,杨运泉
化工进展. 2007, 26(9): 1328.
摘要
(
17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以钛硅分子筛(TS-1)为催化剂,双氧水为氧化剂,水为溶剂的反应体系,对粗苯中的噻吩有机硫化物的脱除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时间、温度、氧化剂用量、催化剂用量及溶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各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大小顺序为:TS-1用量>双氧水用量>反应时间>温度;以噻吩的脱除率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得出最佳的反应条件为:n(噻吩)∶n(双氧水) =4∶1,时间8 h,温度75 ℃,TS-1用量为0.15%(质量分数)。在此条件下,噻吩的脱除率达99.58%。实验表明:该法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低温常压下即可进行),低成本费用以及高有机硫脱除率的特点。是一条具有较好应用和推广价值的工业有机硫脱除新途径。
聚(四甲基对硅亚苯基-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的制备及其热性质
陈循军,崔英德,尹国强,贾振宇
化工进展. 2007, 26(9): 1333.
摘要
(
20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对二溴苯为起始原料,在超声辐照下制备得到对二溴苯双格氏试剂,然后与二甲基氢氯硅烷制备得到1,4-双(二甲基硅基)苯)(BDSB)。以B(C6F5)3为催化剂,BDSB与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缩聚制备得到聚(四甲基对硅亚苯基-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PTMPS-DMS),并对催化剂浓度、反应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29Si NMR 表明产物不是严格交替共聚物,具有38%~49%的嵌段结构。PTMPS-DMS的Tg=-56.2℃,起始降解温度氮气、空气中分别为334 ℃、345 ℃。在氮气中PTMPS-DMS出现一步热失重,最大热失重温度是529℃,在空气中则分别在539 ℃、559 ℃、662 ℃出现多步热失重。
双氯螺磷三聚氰胺盐的合成及在PVA非织造布阻燃方面的应用
刘晓飞,喻龙宝
化工进展. 2007, 26(9): 1338.
摘要
(
17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三氯氧磷、季戊四醇和三聚氰胺等为原料,合成了磷-氮类阻燃剂双氯螺磷三聚氰胺盐,探讨了反应温度、物料配比、时间和溶剂等对阻燃剂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体合成较优工艺为:三氯氧磷与季戊四醇的摩尔比为(8~9)∶1,在97 ℃下反应20 h,中间体最高产率为77.38%;阻燃剂合成较优工艺为:中间体与三聚氰胺的摩尔比为1∶(2~3),在70 ℃下及缚酸剂存在条件下反应10 h,阻燃剂最高产率为86.3%。通过红外光谱、DSC和TG测试,表明最终产物是双氯螺磷三聚氰胺盐。阻燃试验表明,合成的阻燃剂双氯螺磷三聚氰胺盐对PVA非织造布具有较好的阻燃配伍性能。
应用技术
碳四抽余液脱除二烯烃催化剂的工业应用
徐立英,朱 警,朱云仙,郭彦来,彭 辉
化工进展. 2007, 26(9): 1343.
摘要
(
18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BC-H-40催化剂用于选择加氢脱除碳四抽余液中的二烯烃,工业应用试验结果表明,BC-H-40催化剂具有活性高、选择性好、再生周期长、抗干扰能力强、操作条件宽泛等特点。可以将碳四抽余液中质量分数1%~2%的二烯烃脱除至小于1 μg/g,丁烯平均收率大于97.5%。
合成革生产废水中DMF的节能回收新工艺
赵舜华,宋锡瑾,张景铸,刘书庆,裴 宁
化工进展. 2007, 26(9): 1347.
摘要
(
19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从聚氨酯合成革生产废水中回收N,N-二甲基甲酰胺的节能新工艺。该工艺充分利用现有的低压蒸汽为热媒,在现有双塔回收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由一级减压浓缩、二级常压浓缩、减压精馏三塔组成,热能循环使用,比现有双塔回收装置综合能耗下降37.7%,废水可以达到零排放,所得DMF 产品的纯度99%以上。该工艺运行稳定,每套装置年收益达496.19万元。
新型塔板技术在1000 kt/a乙烯装置中的应用与实践
蓝春树,鲁卫国,吴俊强
化工进展. 2007, 26(9): 1351.
摘要
(
16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述了新型塔板技术的结构特点、优越性及新型塔板技术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1000 kt/a乙烯装置成功应用与实践。
变压吸附制氮技术及其应用
顾飞龙,张力钧,陈 栋
化工进展. 2007, 26(9): 1356.
摘要
(
15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主要介绍了上海化工研究院变压吸附制氮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工艺特点,并简要介绍了其应用实例。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登录
专家审稿
编委终审
编辑登录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
被引用排行
RSS
E-mail Alert
作者中心
论文模板
论文摘要写法
标准关键词库
中图分类号查询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论文著作权授权声明书
《化工进展》编辑部与北京进展期刊社有限公...
更多>>
专家中心
专家审稿须知
综述性文章评审意见表
研究性文章评审意见表
《化工进展》第十一届编委会
《化工进展》第十届编委会
《化工进展》第九届编委会
《化工进展》第八届编委会
更多>>
编辑部公告
“多相流测试”专刊开放投稿啦!
乘风破浪 直挂云帆 ——《化工进展》主编谭天伟...
致谢:《化工进展》2023年度审稿专家
关于表彰中国化工学会会刊 2023 年度高被引...
关于表彰中国化工学会会刊 2023 年度优秀审...
“热化学反应工程技术”专刊开放投稿啦!
“碳氢资源清洁高效利用”专刊开放投稿啦!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化工学会
化学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科学网
更多...
京ICP备12046843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994号
版权所有 © 《化工进展》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邮编:100011
电子信箱:hgjz@cip.com.cn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