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0年 第2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0-01-05
    特约评述

    模拟自然加快碳循环:水热转化生物质为高附加值产品

    金 放 鸣
    化工进展. 2010, 29(1):  1. 
    摘要 ( 20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作者所在科研组利用水热技术转化生物质成高附加值化工原料的一些最新进展。着重介绍了利用碳水化合物、木质纤维素、纤维素生物质以及生物柴油的副产物甘油产各种有机酸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水热转化的机理和在水热转化中天然碳水化合物各组分之间的相互影响。最后介绍了中试规模连续水热反应系统利用植物源生物质生产乙酸的进展情况。
    化工过程与装备

    超声场作用下的强化传质研究进展

    马空军1,贾殿赠1, 包文忠2,赵文新 2,靳冬民2,孙文磊1

    化工进展. 2010, 29(1):  11. 
    摘要 ( 22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超声波技术在质量传递过程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超声波在强化质量传递过程包括膜分离过程、电化学过程、生化分离过程、非均相化学反应过程以及传质性能中的研究。并对超声波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建议。
    换热网络的柔性识别及基于旁路调节的运行优化
    倪 锦,崔国民,姜 慧,胡向柏
    化工进展. 2010, 29(1):  17. 
    摘要 ( 22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研究换热网络的运行特性和调节特性出发,引入灵敏度理论,建立了基于灵敏度评价指标的柔性识别方法,获得了换热网络的柔性特性和柔性区间。通过柔性分析捕获换热网络中的敏感流体,并将旁路调节应用在此类敏感流体的调节控制,建立了换热器及其网络的旁路调节方法。实例应用表明:针对频繁扰动或对运行性能影响严重的流体设置旁路,抑制了流体扰动作用的传递,保证了换热网络中绝大多数流体出口参数的稳定,在公用工程费用不变的基础上显著地减少了公用工程的数目,优化换热网络结构的同时实现了运行优化。
    人工神经网络用于三苯基丙烯腈衍生物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模型
    杜雨静1,2,范英芳1
    化工进展. 2010, 29(1):  25. 
    摘要 ( 17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NN)BP算法探讨了24个三苯基丙烯睛衍生物的lg1/C(C为半致死浓度)与X位羟基指示数I、分子表面积SA和B环上原子净电荷之和QB之间的关系,以20个样本为训练集建立了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模型,其相关系数和标准偏差分别为R=0.9969和SD=0.0164,其余4个样本为测试集,得到R=0.9913和SD=0.1533;用多元线性回归(MLR)方法建立的QSAR模型R=0.9360,SD=0.3779。结果表明,ANN方法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比MLR方法更精密。
    微通道内表面性质对其内流体流动特性的影响
    余亚兰,周明宇,谢 锐,巨晓洁,褚良银
    化工进展. 2010, 29(1):  29. 
    摘要 ( 26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玻璃微通道内壁表面进行羟基化处理、溶胶-凝胶法纳米SiO2颗粒沉积以及疏水分子自组装等改性处理,制备得到了具有不同内壁表面润湿性和粗糙度的微通道;系统研究了微通道内表面性质对其内流体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微通道内表面浸润性相同(同为亲水或疏水)时,粗糙表面会比光滑表面给微通道内的流体流动带来更大的阻力,而且流体流动推动力越大时其影响越大;当微通道内表面粗糙度相同时,亲水表面会比疏水表面给微通道内的流体流动带来更大的阻力,而且流体流动推动力越大时其影响越显著;相比之下,微通道内表面浸润性对其内流体流动的影响比其粗糙度的影响更大。研究结果可以为微流动系统或微流体机械的设计和应用提供指导。
    改性工艺对电石渣乳液活性的影响
    刘 飞1,2,祝 博2,李 静2,曹建新2,曾令可1
    化工进展. 2010, 29(1):  34. 
    摘要 ( 18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煅烧与超声工艺分别对电石渣乳液进行改性处理。研究了不同改性工艺及条件对电石渣乳液活性的影响,通过采用测定消解速率、沉降体积、酚酞变红时间、粒度分布等手段对电石渣乳液进行了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与未改性电石渣乳液相比,煅烧和超声改性工艺均使电石渣乳液活性度有明显的提高;800 ℃保温2 h煅烧的电石渣经80 ℃、12倍的去离子水消解后搅拌30 min可制得活性高的电石渣乳液;电石渣乳液经超声4 h改性后活性显著提高。
    荷正电聚砜/Al2O3复合纳滤膜的制备及其分离Au(Ⅲ)
    张新丽,胡小玲,管 萍,赵亚梅
    化工进展. 2010, 29(1):  39. 
    摘要 ( 16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含浸法制备聚砜/Al2O3复合荷正电纳滤膜。探讨各种主要工艺条件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通过测定膜流动电位及其对不同无机盐阳离子截留率,分析制膜条件对膜电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分析膜表面及截面形貌,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表面活性层结构及成膜机理。对硫脲浸金液中Au(Ⅲ)进行富集分离研究,Au(Ⅲ)的截留率可达88%~95%,为膜法分离贵金属提供了新的思路。
    能源加工与技术
    超临界水气化生物质技术研究进展
    陈桂芳,马春元,陈守燕,张家明,沈晓芳,张凤鸣
    化工进展. 2010, 29(1):  45. 
    摘要 ( 17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超临界水气化生物质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利用生物质能的方法,由于其较高的能量利用率和环保特性,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于超临界水气化生物质的研究,分析总结了温度、压力、浓度、停留时间、催化剂等因素对反应影响的一般性规律。通过对各国研究者有关超临界水气化生物质技术经济性评价的综合,指出了提高经济性需要努力的方向,并提出了气体产物的利用方式,对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工业催化
    Cr系丙烷脱氢催化剂研究进展
    谭晓林1,马 波1,张喜文2,张海娟2,李江红2
    化工进展. 2010, 29(1):  51. 
    摘要 ( 19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Cr系丙烷脱氢催化剂的研究状况,介绍了使用Cr系丙烷脱氢催化剂的工艺和催化剂脱氢机理,探讨了Cr系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和失活原因,总结了影响铬铝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因素,包括制备、载体、助剂、积炭及工艺条件,对Cr系催化剂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Dawson结构磷钼酸铵催化氧化十八醇清洁合成十八酸
    曹小华1,2,任 杰2,谢宝华1,付 微1,张康华1,徐常龙1
    化工进展. 2010, 29(1):  58. 
    摘要 ( 19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Dawson结构磷钼酸铵为催化剂,用30%H2O2水溶液为氧化剂,研究了十八醇液相选择氧化制十八酸的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H2O2用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催化反应的影响。通过单因素检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催化剂用量为十八醇质量的3.7%,n(H2O2)/n(醇)比值为10∶1,反应温度为95℃,反应时间为4h,收率可达95.3%。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后,十八酸的收率仍可达91.6%。
    二氧化硅接枝黑荆树单宁负载钯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
    王艳平1,黄 鑫1,廖学品1,石 碧2
    化工进展. 2010, 29(1):  62. 
    摘要 ( 26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二氧化硅接枝黑荆树单宁为载体,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负载型钯催化剂,并将其用于硝基苯的液相催化加氢。结果表明,二氧化硅接枝黑荆树单宁负载钯催化剂(SiO2-BT-Pd)对硝基苯的液相加氢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当以甲醇为溶剂,在温度为50 ℃和H2压力1.0 MPa 的条件下进行反应时,SiO2-BT-Pd对硝基苯的初始催化转化频率(TOF)高达2061.5 mol/(mol•h),转化率在80 min达到100%,转化为苯胺的选择性为99.5%。该催化剂重复使用4次后,其催化活性及选择性没有明显降低。这表明SiO2-BT-Pd是一种具有高催化活性和高选择性的负载型催化剂。
    有机胺催化酯交换合成聚碳酸酯树脂工艺
    赵贺猛,田恒水
    化工进展. 2010, 29(1):  67. 
    摘要 ( 24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以碳酸二苯酯(DPC)和双酚A(BPA)为原料,氢氧化四乙基铵(TEAH)为催化剂,熔融酯交换合成聚碳酸酯的工艺。其催化剂用量、原料配比、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对产物分子量等参数有较大的影响。与以氢氧化钠作催化剂相比,在所得的较优条件下以TEAH为催化剂,可得到分子量较高、分子量分散指数低、熔体流动性好、支化重排产物少、基本无色的聚碳酸酯树脂。
    Keggin型多元杂多化合物催化氧化苯甲醇制苯甲醛
    李贵贤,余 华,滕志君,卢有胜,汤 茜
    化工进展. 2010, 29(1):  71. 
    摘要 ( 19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了一系列具有Keggin结构的P-V-Mo-W四元杂多化合物(Cpyr)3+xPVxMoyW12-x-yO40•nH2O [其中,Cpyr=(C16H32C5H4N)+,x=0、1、2和3],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表征了杂多化合物的结构;以磷钒钼钨杂多化合物为相转移催化剂,用m(H2O2)=30%双氧水氧化苯甲醇制备苯甲醛。考察了催化剂的种类、溶剂的类型和反应条件(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H2O2用量)对苯甲醇氧化反应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即苯甲醇0.1 mol、催化剂(Cpyr)5PV2Mo5W5O40 0.04 mmol、m(H2O2)=30%H2O2 0.1 mol、在100 ℃反应8 h、溶剂水10 mL,苯甲醇的转化率达88.51%、苯甲醛的选择性达96.06%。
    活性炭改性对用于甲酸分解的Pd/活性炭催化剂的影响
    方向红1,2,张寅秋2,崔 鹏2
    化工进展. 2010, 29(1):  76. 
    摘要 ( 16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磁力搅拌法和水浴振荡法制备应用于甲酸分解的Pd/活性炭(AC)催化剂,研究了活性炭载体改性和制备方法对催化剂分解甲酸性能的影响。采用恒温水浴振荡装置,在80℃水浴中进行甲酸催化分解反应,以甲酸的催化分解率评价催化剂催化活性。结果表明,以经过不同的酸、碱、盐溶液改性后的活性炭为载体采用不同方法制备的Pd/AC催化剂对甲酸的催化分解效果不同,以Na2CO3改性的活性炭为载体采用磁力搅拌法制备的催化剂活性最好,甲酸水溶液的分解率达85%以上,含甲酸的工业废水的分解率达70%。
    材料科学与技术
    锂离子电池锡基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魏 巍,王久林,杨 军,努丽燕娜
    化工进展. 2010, 29(1):  80. 
    摘要 ( 23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锡基负极材料与碳负极材料相比,具有容量密度高,安全性好等优点,成为动力锂离子电池用新型负极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针对锡基材料首次不可逆容量高、循环性能差等问题所进行的改性研究,分别从材料的制备方法、组成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对锡基负极材料的进一步研究、发展应用予以展望。
    影响胶原结构与性能的因素研究进展
    王 堃,郑学晶,孟卓君,汤克勇
    化工进展. 2010, 29(1):  88. 
    摘要 ( 19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胶原及胶原基材料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用、皮革、食品、日用化学工业等领域。在加工、应用及保存的过程中,胶原常会受到光照、温度及湿度变化、pH值变化、盐溶液浸泡以及细菌和霉菌侵蚀等作用,使材料的结构发生改变,导致性能变化。本文综述了引起胶原结构与性能变化的主要因素,阐述了紫外光照射、酸与碱溶液、盐溶液与有机溶剂及热作用下,胶原的热稳定性能、三股螺旋链结构及聚集态结构的变化。
    模板法制备纳米材料研究进展
    陈彰旭,郑炳云,李先学,傅明连,谢署光,邓 超,胡衍华
    化工进展. 2010, 29(1):  94. 
    摘要 ( 22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模板法可以有效控制所合成纳米材料的形貌、结构和大小,因而成为目前制备纳米材料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主要综述了软、硬模板法制备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几种高分子聚合物为模板制备无机纳米材料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模板法制备纳米材料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Ag@SiO2核壳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叶晓云1,蔡曙光1,周钰明2
    化工进展. 2010, 29(1):  100. 
    摘要 ( 32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NaBH4作还原剂,TEOS为前体,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得粒径50~100 nm的Ag@SiO2核壳纳米粒子,其中Ag核为面心立方结构,壳层为无定形SiO2。考察催化剂加入的先后和微乳液R值(R=n水/n表面活性剂)对Ag@SiO2核壳纳米粒子形成的影响。用TEM、UV-Vis、XRD对纳米粒子的形貌及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若先于TEOS加入,易得到Ag@SiO2核壳纳米粒子,随着R值的增加,Ag核的粒径变大,纳米粒子逐渐由单核变成多核。催化剂若后于TEOS加入,则形成负载型Ag/SiO2复合物。Ag核被SiO2壳包覆后的等离子共振吸收峰发生了微弱红移。而当壳厚>80 nm时,由于SiO2的散射作用,吸收峰会发生蓝移。
    高比表面积三维有序大孔炭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杨卫亚,沈智奇,凌凤香,孙万付
    化工进展. 2010, 29(1):  104. 
    摘要 ( 22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粒径为540 nm的SiO2胶体微球通过自然沉积组装为胶体晶体模板,以葡萄糖的水溶液为前体填充模板间隙,高温炭化后,以HF溶液溶去模板,得到三维有序大孔炭材料。根据SEM检测,大孔以六方有序的方式排列,其孔径及孔径收缩率分别为510 nm和5.6%。大孔之间由小窗口连通,构成内部三维交联的大孔网络。低温N2吸附测试表明,大孔孔壁上存在2~10 nm为主的中孔孔隙,同时由于前体的表面复制作用,使样品BET比表面积达到948 m2/g。XRD表征显示,所制备的3DOM材料由无序石墨结构的炭质组成。
    车灯用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的研制
    叶 青,陆振飞,李 健,何 彬,韩新稳
    化工进展. 2010, 29(1):  108. 
    摘要 ( 20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多元醇、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MDI)为原料,合成了湿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黏剂用于汽车车灯粘接,研究了胶黏剂的黏度、黏度稳定性和初黏力等性能。结果表明,当高结晶性聚酯和热塑性聚酯用量在10%和15%时,胶黏剂剥离强度达到980 N/25 mm,耐热性达到180 ℃,满足了汽车灯具密封与装配的要求。
    远程等离子体处理对聚四氟乙烯表面的功能化改性
    王 琛1,陈杰瑢2
    化工进展. 2010, 29(1):  112. 
    摘要 ( 19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远程氩等离子体对聚四氟乙烯(PTFE)膜进行了表面改性研究,通过接触角测定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 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手段,分析研究了改性后材料表面结构、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PTFE表面经远程氩等离子体处理后,表面微观形态和表面化学成分均发生了变化,且处理效果优于常规氩等离子体。远程氩等离子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电子、离子的刻蚀作用,强化自由基反应,使材料表面获得更好的改性效果。经远程氩等离子体短时间(100 s)处理后,PTFE表面的F/C比例从1.97降至1.44,O/C比例从0.015增至0.086;表面的水接触角从108°减小到53°;表面自由能从22.4×10-5 N•cm-1增加至52.3×10-5 N•cm-1。
    硬段含量对脂肪族阴离子水性聚氨酯性能的影响
    王 柯1,彭 娅1,2,王 燕1
    化工进展. 2010, 29(1):  119. 
    摘要 ( 22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聚酯多元醇为主要原料,用预聚混合法合成了一系列硬段含量不同的脂肪族阴离子水性聚氨酯纳米乳液。通过FTIR、GPC、DSC等,研究了硬段含量对产品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硬段含量增加,乳液平均粒径逐渐增大但仍小于100 nm,粒径分布逐渐变宽;分子结构中成氢键的脲键增多;数均相对分子量略有增加;DSC分析表明软段玻璃化温度向低温漂移,而硬段玻璃化温度向高温漂移,说明两相微相分离程度增加。硬段含量为30%时胶膜拉伸强度最高达52 MPa,而断裂伸长率随硬段含量增加从2250%急剧减小到863%。耐水性在硬段含量最高时最佳。
    生物化工
    ACA液芯微胶囊制备工艺优化
    朱敏莉,薛伟明,赵彬然,刘 博,谢晓环
    化工进展. 2010, 29(1):  124. 
    摘要 ( 18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工艺条件,制备具有较好机械强度的海藻酸盐-壳聚糖-海藻酸盐(ACA)液芯微胶囊。首先,通过Plackett-Burman方法对相关影响因素的效应进行评价,筛选出有显著效应的壳聚糖浓度、壳聚糖溶液pH值和柠檬酸钠溶液pH值3个因素;其次,采用最陡爬坡实验接近具有最好膜强度的中心点区域;最后由中心组合实验和响应面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子的最佳条件。在优化工艺条件下验证膜的机械强度,膨胀率-14.62%与优化结果-15.41%接近,优化结果与实际情况较好吻合。在优化条件基础上进行传质性能和细胞生长特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ACA液芯微胶囊比ACA固芯微胶囊具有更好的传质特性,将ACA液芯微胶囊进行细胞包埋,液芯微胶囊较固芯微胶囊具有更高的细胞密度。
    重组大肠杆菌产胆固醇氧化酶的指数流加策略
    孙 艳,王长城,张 玲,杨海麟,王 武
    化工进展. 2010, 29(1):  130. 
    摘要 ( 20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指数流加策略高密度培养重组大肠杆菌,发酵生产胆固醇氧化酶。通过对比生长速率的分阶段控制使得细胞干重达40.128 g/L。确定了最佳的诱导时机为菌体对数生长期的中期,产酶速率为1287.31 U/(L•h)。菌体产酶水平达6436.56 U/L,生产强度为459.75 U/(L•h),实现了胆固醇氧化酶的高效生产。
    超声-微波交替法提取落叶松二氢槲皮素
    马春慧,孙 震,黄金明,刘婷婷,杨 磊,祖元刚
    化工进展. 2010, 29(1):  134. 
    摘要 ( 24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二氢槲皮素的得率为指标,采用超声-微波交替法从落叶松中提取二氢槲皮素。以体积分数60%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12,浸润3 h,强档功率提取1次,微波提取10 min,超声提取40 min,超声-微波交替提取的条件为超声提取40 min后再微波提取10 min。二氢槲皮素单独超声和微波提取时得率分别为0.034%和0.074%,超声-微波交替提取时得率可达0.12%,明显优于单独超声或微波提取。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超声提取、微波提取和超声-微波交替提取所得的物料,超声-微波交替提取的抽提效果最为明显。
    精细化工
    三相转移催化合成1,2-乙二硫醇
    邢军伟,章亚东,王振兴
    化工进展. 2010, 29(1):  140. 
    摘要 ( 22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制备出了一系列大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PS)接枝季铵盐,并以此为三相转移催化剂,用于催化由1,2-二溴乙烷和70%硫氢化钠为原料合成1,2-乙二硫醇的反应。考察了接枝叔胺种类、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物摩尔比、溶剂用量、硫氢化钠水溶液的pH值及浓度、催化剂研磨与否等因素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建立了适宜的反应条件:以0.1 mol 1,2-二溴乙烷计,n(二溴乙烷)︰n(硫氢化钠)=1︰2.2、PS接枝三乙胺季铵盐0.7g、甲苯8.6 mL、70%硫氢化钠浓度10 mol/L、采用4 mol/L氯化铵水溶液酸化硫氢化钠至pH≈12、反应温度75 ℃、反应时间5.5 h。在此条件下1,2-二溴乙烷转化率99%以上,1,2-乙二硫醇的收率50%~55%。催化剂可循环使用5次。
    佳乐麝香合成工艺的改进
    谭世语,朱必珏,罗 婷
    化工进展. 2010, 29(1):  146. 
    摘要 ( 24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α-甲基苯乙烯、叔戊醇、环氧丙烷、多聚甲醛为原料,三步法制备佳乐麝香。考察了在合成过程中催化剂对中间体茚满产率的影响、溶剂对中间体茚满醇产率的影响、催化剂对佳乐麝香产率的影响。确定了一条更为环保、更具经济效益的佳乐麝香合成工艺。

    资源与环境工程
    变压吸附分离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碳的研究进展
    徐 冬1,2,张 军2,翟玉春1,刘丽影1,2,李 刚2
    化工进展. 2010, 29(1):  150. 
    摘要 ( 20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概述了未来人类对过量二氧化碳排放的处理办法,即碳的捕获和存储(CCS)。简介了4种二氧化碳的分离工艺及特点和工业中二氧化碳的捕获系统。阐述了变压吸附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其在捕获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碳上的应用,以及变压吸附分离二氧化碳的工艺在循环结构设计、吸附剂材料和数值模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国内外的工业化应用。分析了目前该工艺仍存在的问题,指出该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城市污水污泥焚烧二次污染物控制研究进展
    陈 涛1,孙水裕1,刘敬勇1,2,陈敏婷1
    化工进展. 2010, 29(1):  157. 
    摘要 ( 19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污泥焚烧技术的现状:它是目前国内外研究最多的处理污泥技术之一,其优势在于处理速度快,减量化程度高,能够利用污泥中的热值。阐述了焚烧过程中产生的重金属、二口恶英、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的排放限制了污泥焚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因此对污泥焚烧二次污染控制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表明了研究污泥焚烧后产生的大量灰渣的处理和利用技术也是污泥焚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高效厌氧反应器流态与颗粒污泥流体力学特性研究进展
    刘永红1,2,周孝德1,贺延龄3
    化工进展. 2010, 29(1):  163. 
    摘要 ( 23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工艺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在各种废水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评述了当前国内外厌氧生物反应器研究以及应用方面的现状,对高效厌氧反应器流态以及颗粒污泥流体力学特性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作了综述并分析了我国此方面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认为发挥多学科交叉互补的优势展开对工业规模厌氧污泥颗粒化现象的研究是今后研究工作努力的一个重要方向。
    硫铁矿废水制备铁黑颜料的工艺
    李 雁1,徐明仙2,林春绵1
    化工进展. 2010, 29(1):  168. 
    摘要 ( 18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湿法氧化沉淀法,通过调节反应溶液初始pH值(7~12)、反应温度(70~95 ℃)、反应时间(1~4.5 h)和搅拌速度(50~250 r/min),探索了硫铁矿废水制备铁黑颜料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pH值为9.5、反应温度为85 ℃、反应时间为2.5 h、搅拌速度为150 r/min的条件下,能制备得到较优的铁黑颜料。其经XRD、SEM及铁黑颜料技术指标检测分析,表明该铁黑颜料粒径在60 nm左右,Fe3O4含量在95%以上,各项指标均能达到氧化铁黑颜料行业标准中一级品的要求。
    环戊烷萃取精馏脱硫实验动态研究
    张娇静1,柳艳修1,张文超2
    化工进展. 2010, 29(1):  173. 
    摘要 ( 22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氢氧化钠溶液作为萃取剂对环戊烷进行萃取精馏脱硫的方法。考察了碱液浓度、剂油比、回流比及助溶剂对脱硫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其最佳脱硫条件为:有提馏段,以4%的氢氧化钠溶液作萃取剂,剂油比为4∶3,回流比为1∶5,环戊烷的硫含量最低为0.13mg/L,脱硫率最高可达到97.8%。

    应用技术
    节能型乙醇蒸馏及脱水集成工艺
    李鑫钢1, 2,李学刚1,李 洪1, 2
    化工进展. 2010, 29(1):  178. 
    摘要 ( 25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围绕由生物质发酵醪液生产燃料乙醇过程中精馏与脱水工艺展开研究,提出了精馏塔塔顶部分冷凝技术。通过计算机模拟,着重从能耗方面将该方案与常规工艺以及最近出现的回流段无水乙醇共沸精馏技术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部分冷凝工艺和回流段无水乙醇共沸精馏流程节能效果显著。
    碳二前加氢催化剂的应用
    车春霞,谭都平,赵育榕,景喜林,梁 琨,常晓昕,颉 伟,贾慧青
    化工进展. 2010, 29(1):  183. 
    摘要 ( 24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均匀设计方法,进行了碳二前加氢催化剂的制备,确定了催化剂的最佳配方和制备工艺。1000 h工业侧线对比评价结果表明,自制催化剂活性稍低于市售催化剂,选择性高于市售催化剂,两种催化剂总体性能相当。X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自制催化剂钯银合金作用更为明显,X荧光光谱分析表明表面活性组分含量低于市售催化剂。
    HTS-1钛硅分子筛催化环己酮氨肟化工业试验
    顾耀明1,2,刘春平2,程立泉1,2,朱泽华3
    化工进展. 2010, 29(1):  187. 
    摘要 ( 21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工业试验,考察了钛硅分子筛HTS-1新剂和再生剂在环己酮氨肟化制备环己酮肟工艺中的工业试验性能,工业运行结果显示:环己酮转化率>99.6%,环己酮肟选择性>99.5%,催化剂单程寿命大于600 h。同时介绍了亚微米级HTS-1催化过程中的分离和粘壁问题及其工程解决措施,应用陶瓷膜微滤技术解决了催化剂和反应液的分离和循环使用问题,应用波纹管技术克服了催化剂粘壁现象,达到正常换热的效果,并通过优化使系统满足生产要求。
京ICP备12046843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994号
版权所有 © 《化工进展》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邮编:100011
电子信箱:hgjz@cip.com.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