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0年 第29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0-02-05
    特约评述
    煤直接液化技术发展的化学脉络及化学工程挑战
    刘 振 宇
    化工进展. 2010, 29(2):  193. 
    摘要 ( 18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对煤直接液化的化学本质的分析入手,讨论了煤直接液化技术发展的化学脉络及所面临的化学工程挑战。作者认为,煤直接液化技术的化学本质是煤大分子结构在热场中裂解产生自由基碎片的速率和自由基碎片加氢的速率的匹配,这两个速率的差异决定了煤浆预热、煤液化反应,甚至高温条件下产物分离等过程的特征,决定了油收率、系统中物料结焦、物料输送等行为。
    煤直接液化技术开发新进展
    任相坤1,2,房鼎业1,金嘉璐2,高晋生1
    化工进展. 2010, 29(2):  198. 
    摘要 ( 20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煤直接液化技术作为石油替代的重要途径之一,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结合世界上第一套煤直接液化工业示范工程的实践,划分和描述了煤直接液化技术的不同发展历程和煤直接液化技术的进展,对煤液化最新技术的开发过程、技术特点、试验情况和关键技术研究等进行了阐述,并指出了煤直接液化技术将在煤液化特性、分级转化、反应器大型化、工艺优化、主副产品结构优化等方向作为未来的研究开发方向。
    化工过程与装备
    裂解C5馏分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
    文金虎,包宗宏
    化工进展. 2010, 29(2):  205. 
    摘要 ( 21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简要介绍了C5馏分的用途以及国内外C5馏分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叙述了几种主要分离工艺流程的特点和近年来开发的一些新技术,如在节能降耗和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具有很大潜力的热耦精馏、热集成、化学吸收及膜分离等方法,展望了C5馏分分离技术在工艺优化、节能、开发新型萃取溶剂等方面的前景。
    超重力旋转填充床用于高黏聚合物脱挥的研究进展
    李沃源,毋 伟,邹海魁,初广文,邵 磊,陈建峰
    化工进展. 2010, 29(2):  211. 
    摘要 ( 26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高黏聚合物体系脱挥过程的特点,指出聚合物脱挥技术推广的关键是开发高速表面更新的新型高效传质设备。工业上常规的脱挥设备存在不同的使用限制,本文提出了设计新型旋转填充床用于高黏聚合物脱挥的可能性,并类比螺杆挤出机结构介绍其脱挥机理。结果表明,相比常规的脱挥设备,旋转填充床脱挥效率高,能耗低。采用该技术对丙烯腈系聚合物进行两次循环脱挥处理,丙烯腈脱除率达到99%以上。在脱挥过程中,解吸的挥发分气体在第一时间离开填料层,并迅速由真空泵抽走,防止了挥发分的二次溶解。
    双极膜电渗析技术的研究进展
    董 恒,王建友,卢会霞
    化工进展. 2010, 29(2):  217. 
    摘要 ( 23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双极膜电渗析技术(BMED)是利用直流电场作用下双极膜界面层内发生水解离生成H+和OH-这一电化学特性,通过将双极膜与阴、阳离子交换膜适当组合,可实现不同的特种分离功能。与传统工艺相比,BMED具有高效节能、环境友好、操作便捷等突出技术优势。本文介绍了3种不同的BMED工作模型以及BMED在有机酸生产、水除盐、蛋白分离、超纯水制备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对BMED技术的进一步研究与发展进行了展望。
    十字旋阀塔板漏液性能
    赵 培,施坤明,熊丹柳,张秋香
    化工进展. 2010, 29(2):  223. 
    摘要 ( 17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φ1000 mm的圆塔内,以空气-水为介质,对十字旋阀塔板的泄漏率进行了测试,考察了液流强度、出口堰高等因素对泄漏性能的影响,并将其与交错十字旋阀塔板、组合导向浮阀塔板和F1型浮阀塔板的泄漏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十字旋阀塔板在气速超过临界阀孔气速且液流强度较小时具有很好的漏液性能,经数据关联,获得了十字旋阀塔板漏液点孔速的关联式。
    多级雾化旋转填料床的传质性能
    张燕青1,潘朝群2,邓先和2,张一敏3
    化工进展. 2010, 29(2):  228. 
    摘要 ( 19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两级雾化超重力旋转床为例,用化学吸收法考察了超重力因子β、液体流量、气体流量等对体积传质系数kyα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级雾化超重力旋转床的体积传质系数随气液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在β较小时,实验曲线的斜率较大,kyα随β的增加急剧增加;但是当β超过100后,曲线的斜率减小,kyα随β的增加缓慢增大。
    壳聚糖固载环糊精微球的制备及吸附硝基酚
    葛亚芳,李明春,辛梅华,谢 峰
    化工进展. 2010, 29(2):  233. 
    摘要 ( 17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反相悬浮法制备甲醛保护壳聚糖(CTS)微球,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β-环糊精反应制得壳聚糖固载环糊精微球。产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进行表征,并用于吸附2,4-二硝基酚研究。考察了吸附时间、溶液pH值、酚浓度和NaCl含量对吸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固载环糊精(CTS-CD)微球具有较好的耐酸碱性能,在pH值为3.6 条件下,对2,4-二硝基酚的吸附快速达到平衡,吸附量为325 mg/g,吸附符合Freundlich 等温方程和二级动力学方程。
    能源加工与技术
    木质纤维生物质同步糖化发酵(SSF)生产乙醇的研究进展
    张 宁,蒋剑春,程荷芳,曾凡洲
    化工进展. 2010, 29(2):  238. 
    摘要 ( 20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有关木质纤维生物质原料同步糖化发酵生产乙醇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同步糖化发酵是一种用于从木质纤维原料生产乙醇的工艺过程,此工艺的优点是酶水解与发酵同时进行,可以减少最终产物对酶水解的抑制作用,并减少投资成本,是最具发展潜力和优势的工艺之一。近年来在优化预处理工艺、降低纤维素酶成本以及己糖戊糖协同发酵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以小麦秸秆为原料进行同步糖化发酵所得到的乙醇浓度接近40 g/L。
    工业催化
    杂多酸(盐)的分子结构及催化有机合成研究进展
    李威渊,刘媛媛,郑华艳,李 忠
    化工进展. 2010, 29(2):  243. 
    摘要 ( 19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近年来杂多酸(盐)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催化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着重介绍了几种类型杂多酸(盐)的分子结构与催化特性。认为杂多酸(盐)是性能优异的环境友好型催化剂,通过分子水平上研究其组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可以设计出多种新型结构的催化剂,在催化有机合成反应中表现出潜在的巨大应用价值。
    釜式淤浆法生产高密度聚乙烯工艺及催化剂研究进展
    宁英男,范娟娟,毛国梁,牛 磊,殷喜丰,姜 涛
    化工进展. 2010, 29(2):  250. 
    摘要 ( 30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用于生产高密度聚乙烯的三井油化公司CX工艺及Basell公司Hostalen工艺;总结了於浆工艺聚乙烯催化剂(三井油化PZ、RZ催化剂,北京化工研究院的BCH、BCE催化剂,辽宁向阳科化集团的XYH催化剂,Basell公司的TH催化剂、铬系催化剂,辽阳石化的JM-1催化剂)的特点;对各个催化剂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对我国淤浆工艺高密度聚乙烯催化剂的研究和应用提出了建议。
    沉淀pH值对TiO2-SiO2负载催化剂催化还原NO性能的影响
    罗 河,黄 妍,童志权,罗 晶,夏 斌
    化工进展. 2010, 29(2):  255. 
    摘要 ( 28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共沉淀法,在不同pH值下制备了3种TiO2-SiO2(TS)复合氧化物,采用BET、XRD、NH3-TPD和FTIR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以3种TS为载体,负载CuO、Cr2O3和CeO2活性组分,考察了不同Cu-Cr-Ce/TS催化剂在140~220 ℃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性能。结果表明,以pH值10~11的TS载体制备的Cu-Cr-Ce/TS催化剂具有最优的低温活性,这是由于该载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更多弱酸中心,能吸附大量易于与NO反应的氨。
    纳米WO3·NiO·0.33H2O光催化剂的结构与性能
    徐 琼1,邹丽霞1,2,熊小青1
    化工进展. 2010, 29(2):  260. 
    摘要 ( 20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复合表面活性剂作分散剂,用微波辐射法制备了较大比表面积的纳米复合半导体材料WO3·NiO·0.33H2O,利用 XRD、TEM、BET和UV-Vis漫反射光谱技术对固体材料的组成结构和光吸收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微波辐射法制备的材料晶粒小,孔隙率大,结晶度高,比表面积大,为66.37 m2/g;材料WO3·NiO·0.33H2O光响应波长达600 nm,增强了光能利用率及光催化活性。
    两种体系合成的TS-1分子筛表征及其丙烯直接环氧化反应性能比较
    赵基钢1,王 雷1,2,沈本贤1,肖卫国2
    化工进展. 2010, 29(2):  264. 
    摘要 ( 22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SEM、XRD、微结构分析、IR等对以络合剂提高钛源稳定性体系和以传统体系合成的两种TS-1分子筛样品进行对比测试,并在高的双氧水浓度下考察了丙烯直接环氧化反应效果。结果表明,两种体系合成的TS-1分子筛样品的骨架结构、晶形、比表面积、孔径分布等基本一致,对丙烯直接环氧化的催化性能基本相当,但传统法合成的晶粒大小不一,而以络合剂提高钛源稳定性体系合成的晶粒为均一的均匀薄片状结构。这为较价廉体系合成TS-1分子筛的进一步研究、放大与工业应用提供了可能。
    SiO2负载磷钨酸催化合成1,4-丁二醇双琥珀酸十八醇双酯磺酸钠
    刘士荣,张雪梅,龚 雁,倪忠斌,陈明清
    化工进展. 2010, 29(2):  269. 
    摘要 ( 18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1,4-丁二醇、马来酸酐、十八醇为主要原料,合成出一种双子表面活性剂1,4-丁二醇双琥珀酸十八醇双酯磺酸钠。此化合物的合成由两步酯化以及一步磺化反应组成,双酯化反应采用SiO2负载磷钨酸(PW12/SiO2)为催化剂。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1,4-丁二醇双马来酸十八醇双酯合成的优化反应条件为:n(1,4-丁二醇双马来酸单酯): n(十八醇)=1.00 : 2.20,催化剂用量1.5%,反应温度150 ℃,反应8 h,酯化率达到97.2%,产率为84.9%。磺化反应的条件为 : n(1,4-丁二醇双马来酸双酯): n(NaHSO3)= 1.00 : 3.00;反应4 h;反应温度90 ℃;催化剂(CTAB)用量1.5%,磺化率达到92.7%,产率为74.9%。在25 ℃水溶液中测得该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γcmc为41.9 mN/m,CMC为7.2×10-5 mol/L。表明该表面活性剂具有很低的临界胶束浓度。
    材料科学与技术
    硅纳米线的制备技术及应用研究新进展
    邓皓月,张云怀,肖 鹏,曹六俊,卢 露,杨雁南
    化工进展. 2010, 29(2):  274. 
    摘要 ( 24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硅纳米线制备技术的最新进展,系统介绍了激光烧蚀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热蒸发法、溶液法、电化学法和硅衬底直接生长法等方法,比较了不同方法在硅纳米线可控制备中的优缺点,着重阐述了硅纳米线在传感器、光电子器件、锂离子电池等方面的潜在应用,探讨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基于超疏水原理的自清洁表面研究进展及产业化状况
    郑建勇,钟明强,冯 杰
    化工进展. 2010, 29(2):  281. 
    摘要 ( 26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简要介绍了超疏水表面的自清洁原理及制备方法。从能否量产和自清洁稳定与否角度出发,指出了超疏水自清洁表面存在的问题。概括了当前超疏水自清洁表面的产业化状况,对其未来发展作了展望。
    蓖麻油改性聚醚型水性聚氨酯乳液的性能
    蒋洪权,宋湛谦,商士斌,尹延柏
    化工进展. 2010, 29(2):  285. 
    摘要 ( 24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聚醚、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一缩二乙二醇、蓖麻油为主要原料,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亲水扩链剂,三乙胺为中和剂制备了稳定的阴离子水性聚氨酯乳液(WPU),研究了NCO/OH摩尔比、DMPA及蓖麻油的加入量对WPU的耐水性、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后的乳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适量的蓖麻油可提高胶膜的拉伸强度及耐水性。当聚醚与蓖麻油质量比为7︰3、DMPA为5%、NCO与OH摩尔比为1.3时,WPU综合性能最好。
    1,2-丙二醇对可生物降解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共聚改性
    张昌辉,翟文举,赵 霞
    化工进展. 2010, 29(2):  289. 
    摘要 ( 22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丁二酸、丁二醇和1,2-丙二醇为原料,采用溶液结合熔融缩聚合成法,得到了一系列聚(丁二酸丁二醇酯-co-丁二酸1,2-丙二醇酯)共聚物P(BS-co-PS)。利用1H NMR、GPC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共聚物的组成、分子量及其分子量分布、热学性能、结晶性能、力学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应4 h,即可得到数均分子量60 000以上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co-丁二酸1,2-丙二醇酯)共聚物P(BS-co-PS),分子量分布均小于2.0;随着1,2-丙二醇添加量的增加,共聚物的结晶度降低,熔点下降,但断裂伸长率明显增加,当添加量为30%(摩尔分数)时,断裂伸长率达到417%,表明共聚物具有良好的延展性能;所有共聚物的热分解温度均在300 ℃以上,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法提取花生壳中木犀草素
    肖淑娟1,李红霞2,于守武3
    化工进展. 2010, 29(2):  293. 
    摘要 ( 18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木犀草素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EGDMA为交联剂,合成了木犀草素印迹聚合物。将该印迹聚合物用于固相萃取,分离提取花生壳中的木犀草素。结果表明,该印迹聚合物对木犀草素具有较高的吸附性能和选择性,用印迹柱萃取得到的木犀草素纯度高出硅胶柱分离近20个百分点,达到96.2%。且MIPs-SPE柱与普通的硅胶柱相比,经过洗脱再生后可以反复使用多次。
    响应面优化桔梗多糖可食用复合膜的制备
    王振宇1,2,王会友1
    化工进展. 2010, 29(2):  297. 
    摘要 ( 20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拓展桔梗多糖的应用领域及可食膜材料种类的单一性,利用玻璃板流延法制取多糖复合膜,采用响应面分析,研究了复合膜的制备配比,并测定其性能。结果表明:以抗拉强度(TS)为评价指标,复合膜的最佳配比条件为:桔梗多糖含量2.16%、海藻酸钠含量2.66%、甘油含量1.88%,此优化条件下的抗拉强度为7.875 MPa;以耐折度(FE)为评价指标,复合膜的最佳配比条件为:桔梗多糖含量2.04%、海藻酸钠含量1.92%、甘油含量1.97%,此优化条件下的抗折度为167双折次。比较后,在多糖、海藻酸钠、甘油含量分别为2.0%、1.8%、2.0%的条件下,TS为7.875 MPa、FE为167双折次,综合指标最好。
    钙钛矿型混合导体BaCo0.7Fe0.2Nb0.1O3-δ的透氧性能
    汪承磊,丁伟中,张玉文,周宇鼎,黄少卿,刘 旭,鲁雄刚
    化工进展. 2010, 29(2):  304. 
    摘要 ( 18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钙钛矿型混合导体BaCo0.7Fe0.2Nb0.1O3-δ(BCFN)透氧膜,并通过SEM、XRD、O2-TPD等手段进行表征。实验考察了空气速率、氦气速率及温度对BCFN膜片透氧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膜的透氧量取决于两侧的氧分压差和氧离子在体相内的扩散。XRD的结果表明使用前后材料的相结构没有变化,证明BCFN作为透氧膜材料具有实际应用前景。
    新型绿锈制备方法
    罗 婕,黄 民,宋 芳,钱君律,李佟茗
    化工进展. 2010, 29(2):  308. 
    摘要 ( 18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半间歇式滴加合成法成功制取了绿锈。此方法的特点是在pH值接近中性的条件下,将三价铁溶液滴加到亚铁溶液中,同时通过调节NaOH溶液的滴加速度,维持体系pH值恒定。TEM图片显示该制备工艺所得绿锈只有六边形晶貌,没有三价铁氢氧化物针状晶体形成。该方法制备的绿锈可较长时间存在,并且达到纳米级,对纳米级铁氧体产品的制备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
    生物化工
    响应曲面法优化(salen)Co(Ⅲ)(OAc)拆分手性环氧氯丙烷的制备工艺
    卢定强1,2,涂清波1,凌岫泉1,王 俊1,梅巧婷1
    化工进展. 2010, 29(2):  313. 
    摘要 ( 25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salen)Co(Ⅲ)(Oac)为催化剂不对称选择性水解制备手性环氧氯丙烷,采用响应曲面法中的Box-Behnken设计对影响手性环氧氯丙烷光学纯度的4个主要因素(反应温度、水用量、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进行优化,建立手性环氧氯丙烷光学纯度的二次多项回归模型方程,并对回归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和方差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46.02 ℃、水与环氧氯丙烷的摩尔比为61.10、催化剂与环氧氯丙烷的摩尔比为0.003 937、反应时间为18 h时手性环氧氯丙烷的光学纯度最高,最高光学纯度预测值为102.18%,与实测平均值99.61%基本相符,优化模型有效可靠。
    树脂原位吸附提高酒明串珠菌不对称合成(R)-2-辛醇的催化效率
    孟凡涛,徐 岩
    化工进展. 2010, 29(2):  319. 
    摘要 ( 16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运用原位吸附技术构建水/树脂反应系统,利用树脂的原位吸附来提高酒明串珠菌Oenococcus oeni CECT 4730不对称合成(R)-2-辛醇的催化效率。通过比较6种不同型号的吸附树脂对反应的影响,选出了最适的树脂AB-8。通过考察树脂的用量及水/树脂相中底物浓度对反应的影响,发现反应体系中加入一定量合适的吸附树脂,能够显著减小底物和产物的抑制,大幅度的提高初始底物浓度和反应产率。AB-8树脂加量为15 g/L的水/树脂系统中,底物浓度为30 g/L时,反应产率达到58 %,较之水相系统提高了1.7倍。
    加压溶剂法提取雷公藤甲素及其条件优化
    杨 磊,李 彤,张 琳,路 祺,祖元刚
    化工进展. 2010, 29(2):  323. 
    摘要 ( 17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雷公藤为原料,采用加压溶剂法提取雷公藤甲素,以1,2-二氯乙烷为溶剂,考察了提取时间、料液比和提取温度等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根据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进行工艺优化,得到提取过程优化的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9.7,提取温度115 ℃,提取时间80 min,雷公藤甲素的实际得率可达0.173‰,纯度为1.21%,与常规回流提取法相比优势明显。
    精细化工
    烯烃臭氧化反应中两性离子反应新进展
    于 静1,2,沈敏敏1,哈成勇1,邓莲丽1,2,甘 露1,2
    化工进展. 2010, 29(2):  328. 
    摘要 ( 19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烯烃臭氧化反应,论述了臭氧化反应中生成的两性离子与醇、氧化胺、水、路易斯酸的反应以及两性离子的异构化反应及其在合成相关化工、医药、香料产物方面的应用,并对近十年来两性离子反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的合成工艺改进
    于小凤,孙 玉
    化工进展. 2010, 29(2):  334. 
    摘要 ( 17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简单介绍了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的地位和重要性,分析并选择了其合成路线:以D-吡喃葡萄糖为起始原料,经乙酰化、溴化、水解三步反应合成标题化合物。产品经1H-NMR分析确认为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并对各步反应条件进优化,溴化收率高达87.3%,比文献报道提高了14.0%,其总收率达到50.6%,比文献提高了约6.0%。同时该工艺路线更安全、环保,操作更加方便。
    联二脲的绿色合成
    赵晓燕,潘明旺,袁金凤,李海波
    化工进展. 2010, 29(2):  338. 
    摘要 ( 20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自制的丁酮连氮为原料和尿素、水一步反应制备了联二脲。用红外光谱(FTIR)、差热-热失重分析(TG-DTA),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合成的联二脲进行了结构表征和物性测试。考察了丁酮连氮与尿素投料比例、反应时间、尿素浓度、母液循环使用对联二脲收率的影响。用此法得到的联二脲合成偶氮二甲酰胺发泡剂,其物性能够达到化工行业标准HG/T 2097—2008的优等品指标。
    资源与环境工程
    点源有机毒物污(废)水排放的生态风险管理技术分析
    陈学勇,韦朝海
    化工进展. 2010, 29(2):  342. 
    摘要 ( 23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目前普遍采用COD、BOD等宏观污染控制指标监控点源污染,缺乏针对污(废)水中痕量有毒物质尤其是有机毒物实施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基于此,在评述了全废水试验(WET)、毒性鉴别评价(TIE)和毒性削减评价(TRE)3种宏观分析技术在美国、英国等国家生态风险评价与管理中的研究历史及发展近况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一些发达国家应用(Q)SAR数学模型和分子生态毒理学两种微观评估方法对有机毒物实施有效控制的情况,建议我国应该加强面向点源有机毒物污(废)水排放的生态风险管理的技术与政策研究。
    过氧化氢氧化燃料油深度脱硫研究进展
    李 红1,崔新爱2,胡道道2
    化工进展. 2010, 29(2):  350. 
    摘要 ( 19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液体燃料深度脱硫、氧化脱硫的理论原理,从两个方面综述了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进行深度氧化脱硫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未来催化过氧化氢氧化深度脱硫研究的主要方向是提高催化剂效率及易于分离的方法。
    阴极材料对偶氮染料电-Fenton降解的影响
    汤 茜1,2,范宗良2,毛志红3,李贵贤2,余 华2
    化工进展. 2010, 29(2):  357. 
    摘要 ( 19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择偶氮染料甲基橙(MO)为目标污染物,在电-Fenton降解体系中考察了4种自制阴极电极(石墨电极、钢丝电极、镀钛钢丝电极和镀银钢丝电极)对MO的氧化降解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镀银钢丝电极作阴极时,MO的去除率最大,镀钛钢丝电极、钢丝电极、石墨电极依次减小,且4种阴极材料下MO的氧化降解反应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
    类Fenton试剂深度处理糖蜜酒精废水
    游少鸿1,2,纪宏达1,解庆林1,3,马丽丽1,李英利1
    化工进展. 2010, 29(2):  362. 
    摘要 ( 25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了类Fenton试剂对糖蜜酒精废水深度处理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类Fenton试剂深度处理糖蜜酒精废水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初始pH=6.0,FeCl3·6H2O的最佳投加量为1000g/m3、3%H2O2的最佳投加量6.7L/m3、慢速搅拌时间为5min。在此条件下,色度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0.35%和77.28%。
    啤酒酵母吸附去除水中Cd2+的影响因素
    昝逢宇1,2,霍守亮2,席北斗2,赵秀兰3
    化工进展. 2010, 29(2):  365. 
    摘要 ( 19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吸附法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处理大规模低浓度重金属废水的生物技术,其中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是具有实用潜力的生物吸附剂。本文研究了啤酒酵母对Cd2+吸附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pH值对Cd2+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非固定化和固定化啤酒酵母对Cd2+吸附的最佳pH值都为4,过高和过低均不利于吸附的进行。水中常见的K+、Ca2+、Na+、Mg2+四种离子在低浓度时对Cd2+的吸附无显著影响,但当其浓度高于5 mg/L时会影响吸附,其影响顺序为K+<Na+<Ca2+<Mg2+;Zn2+、Fe2+、Cu2+、Pb2+对Cd2+的吸附效果影响顺序为Pb2+< Zn2+< Fe2+< Cu2+;当Cu2+浓度≥50mg/L时,啤酒酵母对Cd2+不产生性吸附,而对Cu2+产生专性吸附。
    五氯苯酚降解菌体固定化及降解动力学
    孙永利1,李鑫钢1,2,李 洪1,2,夏柳荫1,郑艳梅1,2,李 燕2
    化工进展. 2010, 29(2):  370. 
    摘要 ( 20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五氯苯酚(PCP)是一种曾被广泛使用的木材防腐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目前已经造成了世界范围内土壤和水体的污染。本文针对筛选的4种优势菌株NERCDT-A、NERCDT-B、NERCDT-C、NERCDT-D,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不同固定化材料、溶液pH值和生物接种量,确定出适宜的菌株固定化包埋条件。分别用游离单株优势菌和固定单株优势菌对PCP进行降解实验研究,对比结果表明固定化的菌株表现出了较好的降解效果。通过固定化菌株对PCP的降解动力学研究,确定不同固定化菌株的Monod参数。
    应用技术
    从抽余油中分离甲基环戊烷
    张秋香,杨学园,熊丹柳,赵 培
    化工进展. 2010, 29(2):  375. 
    摘要 ( 26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从芳烃抽余油中分离甲基环戊烷的方法和流程,首先用Aspen Plus软件模拟了精馏法提取甲基环戊烷的分离结果。通过模拟计算得到了最优的设计参数、操作条件、各塔冷凝器、再沸器的热负荷。在此基础上,还模拟了用甲醇作共沸剂共沸精馏分离得到甲基环戊烷的结果,获得了最优的设计参数和操作条件。
    刮膜蒸发器在热固性酚醛树脂生产中的应用
    喻兰英,李新跃,王兆华,陈 建
    化工进展. 2010, 29(2):  381. 
    摘要 ( 17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国内首次采用刮膜蒸发器对热固性酚醛树脂进行脱水。试验考察了分离过程真空度、进料速度、进料温度、刮膜蒸发器加热温度对分离效果的影响,探索了刮膜蒸发器应用于酚醛树脂脱水工艺条件,并成功应用于酚醛树脂工业生产。
京ICP备12046843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994号
版权所有 © 《化工进展》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邮编:100011
电子信箱:hgjz@cip.com.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