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Rss服务
Email Alert
首页
关于本刊
投稿须知
期刊目录
期刊订阅
会议活动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English
关于本刊
本刊荣誉
编委会
理事会
征稿简则
重点栏目介绍
稿件处理流程
收付费情况
论文模板
出版伦理
本杂志发行版块分析
媒体介绍
广告报价
广告要求
本期目录
2010年 第2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0-03-05
上一期
下一期
特约评述
金纳米棒表面修饰技术及其功能化的研究进展
杨玉东1,徐菁华1,杨林梅1,潘卫三2
化工进展. 2010, 29(3): 389.
摘要
(
25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各向异性的金纳米棒由于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质、较好的生物适应性,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本文系统评述了金纳米棒的表面修饰技术及其功能化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①金纳米棒的无机材料修饰,表面活性剂修饰、有机小分子及有机大分子修饰、金属材料修饰及其功能化;②金纳米棒在生物标记与识别、生物成像、癌症诊断和光热治疗等领域中的应用。
化工过程与装备
甲醇-丙酮共沸物分离的研究进展
姜 斌1,2,吴 菲1,2,隋 红1,2,李鑫钢1,2
化工进展. 2010, 29(3): 397.
摘要
(
22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主要介绍了甲醇-丙酮共沸物系变压精馏和萃取精馏两种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经过比较,萃取精馏方法在经济成本方面更具有显著优势。关于萃取精馏,首先阐述了萃取剂的选取以及近些年来萃取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传统单一溶剂、各种盐类和离子液体。其次还介绍了各种萃取剂所对应的气液平衡模型的应用情况和操作条件的优化等方面,并对萃取精馏及其萃取剂的应用提出了展望。
槽道吸液芯热管的研究进展
陶汉中,张 红,庄 骏
化工进展. 2010, 29(3): 403.
摘要
(
23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回顾了槽道形式吸液芯热管(以下简称槽道热管)的理论研究进展,介绍了应用基础研究和在电子散热、离心场、电磁场等方面应用的情况。认为槽道形式吸液芯几何结构明晰、随机性小,对槽道热管开展研究不仅丰富热管理论,而且有助于微肋、狭槽类微能系统的研究。同时,由于槽道热管良好的二次加工性能和各向异性的特点,使槽道热管在电子散热、离心场、电磁场等方面有所应用。
金属氢化物氢化/脱氢反应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
花 磊,杨福胜,孟翔宇,鲍泽威,张早校
化工进展. 2010, 29(3): 413.
摘要
(
25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一般气固反应过程开始,介绍了金属氢化物的氢化/脱氢反应特性及其控制机理。通过从表观模型到微观模型的相关进展分析,对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概述了测定金属氢化物氢化/脱氢反应动力学常用的实验技术以及相关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最后对现有模型存在的不足作出了总结,并对未来的金属氢化物氢化/脱氢反应动力学模型研究进行了展望。
催化精馏塔中催化剂填装技术的研究述评
高 鑫1,李鑫钢1,2,李 洪1
化工进展. 2010, 29(3): 419.
摘要
(
18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按气、液、固三相间不同的接触方式,将催化精馏技术中的瓶颈问题之一的催化剂填装技术分为两大类作了系统的介绍,即气、液、固三相混合接触式和液、固与气、液分别接触式。阐明了各类填装方式的优缺点及其可能的应用领域,指出了催化剂填装技术未来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分隔壁精馏塔分离裂解汽油
汤文境,叶 青,裘兆蓉
化工进展. 2010, 29(3): 426.
摘要
(
17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制一套塔高8.3 m可拆装10 L釜分隔壁精馏塔小试装置分离裂解汽油,考察不同的出料位置、侧线采出量、液体分配比等参数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得出较佳工艺条件为:进料速度6 L/h,进料温度56 ℃,塔顶出料1.1L/h,回流量为1.5 L/h,液体分配比(主:副)为2:1及侧线出料量3.6 L/h。在此条件下,塔顶C5的质量分数达到98.5%以上,侧线C5的质量分数小于2%,满足分离要求。该工艺缩短了流程,减少了设备投资。
翼型轴流桨推力系数实验及CFD模拟
雷建奇,祝 贺,陈剑佩,吴高杰
化工进展. 2010, 29(3): 430.
摘要
(
26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几种不同型式轴流桨的推力系数进行了实验及CFD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四宽叶翼型桨A的推力系数最大,三窄叶翼型桨D推力系数最小;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有很好的吻合;四宽叶翼型桨A较其它几种轴流桨形成的全釜大循环更为彻底,没有发生分区现象;四宽叶翼型桨A在叶端线上的最大轴向速度远大于其它4种桨;四宽叶翼型桨A最大轴向速度随着r/R的增大而逐渐减小且逐渐向釜底方向移动。在水体系中的实验结果表明:当通气量Qg为1.1 vvm ,P/V≥1.5 kW/m3时,四宽叶翼型桨A-透平桨组合的传质系数较双层透平桨组合高约9.6%。
双层桨自吸式搅拌槽气-液分散性能
高 勇,郝惠娣,张永芳
化工进展. 2010, 29(3): 436.
摘要
(
18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一双层桨自吸式搅拌槽内气液分散性能进行了研究,在有无定子两种情况下,对比了不同桨型组合的搅拌功率、相对功率消耗、气含率和容积传氧系数。结果表明:自吸式搅拌槽可以有效降低功率消耗;6P-6PDTU(抛物线型桨与六叶上斜叶桨)组合的功率消耗小于6DT-6PDTU(六直叶圆盘桨与六叶上斜叶桨)组合,相对功率消耗更接近于1;气含率和容积传氧系数小于6DT-6PDTU组合。研究表明,虽然6DT-6PDTU组合的搅拌功率较大,且不利于气液分散和混合,但吸气量和气液两相之间的传质效果较好。
基于变异CPSO算法的LSSVM蒸发过程软测量
阳春华1,钱晓山1,2
化工进展. 2010, 29(3): 440.
摘要
(
27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分析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CPSO)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SVM)理论基础上,以某氧化铝厂蒸发过程为对象,采用带有末位淘汰机制的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的参数,建立了基于变异CPSO算法的LS-SVM的氧化铝蒸发过程软测量模型,并与PSO-LSSVM、LSSVM模型比较,研究表明,ICPSO-LSSVM模型预测准确,泛化性能好,且该模型预测结果中相对误差小于5%的样本达到92.5%,最大相对误差仅为8.1%,均方差MSE为0.05153,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其现场实施结果表明基本可以实现出口浓度的实时在线预估。
改性ZSM-5分子筛膜对二元噻吩类硫化物分离性能
薛 宁,居沈贵
化工进展. 2010, 29(3): 444.
摘要
(
19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二次水热合成法制得ZSM-5分子筛膜,并对其负载金属离子进行改性。XRD、SEM等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为ZSM-5分子筛膜。所制得的膜经过负载金属离子改性后用于模拟汽油中噻吩类二元硫化物的分离,研究了不同负载离子种类、负载离子浓度和活化温度对二元硫化物竞争吸附的影响,同时还考察了膜的再生效果。实验表明:当银离子浓度为0.2 mol/L时硫化物的分离因子最高达到1.7;当活化温度为450 ℃时ZSM-5分子筛膜的分离性能最好;苯并噻吩对噻吩有较强的竞争吸附影响。从再生性能看,负银ZSM-5分子筛膜的分离性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二氧化碳和丙烯酸酯体系的相平衡数据
徐 伟1,谢传欣1,李洪玲2,田宜灵3
化工进展. 2010, 29(3): 449.
摘要
(
21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可变体积高压釜,在313 K、333 K、353 K和373 K下,测定了二氧化碳分别与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丙酯二元体系的气液两相平衡数据。应用Peng-Robinson(P-R)状态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本文还计算得到了不同温度和压力下二氧化碳在丙烯酸酯溶解过程中的Henry系数、偏摩尔焓变和偏摩尔熵变等热力学数据。
能源加工与技术
甲醇汽油在国内外应用情况及分析
李 文 乐
化工进展. 2010, 29(3): 457.
摘要
(
19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我国甲醇汽油在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毒性、与汽油相溶性、腐蚀性、蒸发性方面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国外甲醇汽油应用情况及不使用甲醇汽油的原因。我国甲醇汽油的主要问题是低比例甲醇汽油缺少规范,大面积推广甲醇汽油应有确实可行政策措施及科学的数据,解决从环保、汽车、油品各方面所提出的问题。
工业催化
加氢处理催化剂器外预硫化技术研究与展望
高玉兰1,2,方向晨1,2
化工进展. 2010, 29(3): 465.
摘要
(
18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预硫化是活化氧化态加氢处理催化剂的重要过程。本文着重综述了加氢处理催化剂器外预硫化技术的研究成果并与器内预硫化进行对比。讨论了应用于不同加氢处理技术特别是加氢脱硫过程获得的认识。阐述和分析了主要器外预硫化技术的优缺点以及相关的硫化机理、活性中心模型。最后介绍了作者单位开发的EPRES技术所取得的进展,其技术优势以及在中国的工业化应用。
铬(Ⅲ)系1-己烯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王力搏1,陈 洁2,王雅珍2,李 杰3,王斯晗1,张宝军1
化工进展. 2010, 29(3): 472.
摘要
(
19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吡咯催化体系、环戊二烯催化体系、马来酰亚胺催化体系、苯次甲基硼催化体系、芳氧基催化体系、氧杂原子供体催化体系、氮杂原子供体催化体系、磷杂原子供体催化体系和硫氮杂原子供体催化体系等铬(III)系催化剂的结构特点、催化剂活性以及1-己烯选择性,并对1-己烯催化剂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氢转移反应的研究概述
龚 灵,周少东,陈新志
化工进展. 2010, 29(3): 478.
摘要
(
29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氢转移反应是利用氢供体作为氢源对氢受体进行还原的一类反应,该反应与普通的氢气加氢反应相比,反应条件温和、对设备要求不高,在实验室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均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作者在研究氢转移反应还原芳磺酸的基础上,对氢转移反应的工艺条件、催化剂和氢供体种类、适用的反应类型等进行了较系统的总结,重点对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表明氢转移反应是一种高效、绿色、资源化利用氢供体的氢化、氢解还原工艺。
氢能载体甲基环己烷在Ni/γ-Al2O3上的脱氢反应
陈 卓,杨运泉,包建国,王威燕,蒋新民
化工进展. 2010, 29(3): 484.
摘要
(
19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自制的比表面积为241 m2/g的纳米γ-Al2O3为载体,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不同Ni含量的Ni/γ-Al2O3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比表面积测定等手段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利用微型连续管式反应器,考察了Ni/γ-Al2O3催化剂对甲基环己烷(MCH)气相脱氢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使用负载量为20%的Ni/γ-Al2O3催化剂,在653 K、0.5 MPa,v(MCH)/v(N2)=7/12,混合进样体积空速212 h-1条件下,MCH脱氢转化率达到94.58%,产物甲苯的选择性接近100%。实验结果还表明,使用镍基催化剂替代铂等贵金属催化剂在储氢技术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材料科学与技术
双介孔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郭翠梨,王小丽,张金利
化工进展. 2010, 29(3): 490.
摘要
(
22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双介孔材料是一种同时具有小介孔和大介孔的新型多级孔材料,在吸附和催化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也引起许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较全面地总结了双介孔材料的合成方法,探讨了双介孔材料作为吸附剂和催化剂载体的应用研究状况,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如何有效地控制两种介孔的孔结构和孔的空间分布、结构和物化性能的表征以及如何改性以扩大其应用领域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氨基功能载体固定化酶研究进展
许敬亮,袁振宏,张 宇,庄新姝,徐惠娟,梁翠谊,马隆龙
化工进展. 2010, 29(3): 494.
摘要
(
19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甲壳素、壳聚糖天然氨基功能载体和氨基化硅胶化学合成载体的制备方法,并介绍了利用戊二醛直接固定、载体活化和酶活化固定化酶的方法,最后对氨基功能载体固定化酶的发展趋势加以评述:在利用氨基功能载体固定化酶过程中,有必要有针对性地合成一些新的氨基功能载体,使其反应条件更温和、酶的固载量更大、酶活力回收率更高、稳定性更强。或者针对特定的载体和酶,通过结合配体、添加稳定剂、固定前修饰、固定后修饰和后固定化技术处理等方法,进一步改善固定化酶的性能。
高性能纳米二氧化钛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黄 涛,张国亮,张 辉,许 伟,蒋华兵
化工进展. 2010, 29(3): 498.
摘要
(
22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纳米二氧化钛以其优异的性能成为半导体光催化剂的杰出代表,探寻优良的二氧化钛制备工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纳米二氧化钛制备工艺的研究状况,根据反应体系的物理形态将制备工艺分成气相、液相、固相三大类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分析比较了不同制备工艺的优缺点,最后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多孔TiO2薄膜的制备及其透光性能
董如林,许寅颖,陈智栋
化工进展. 2010, 29(3): 505.
摘要
(
24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锐钛型TiO2薄膜。通过改变溶胶压热陈化温度、时间,得到了不同晶粒及孔径尺寸、不同透光率的薄膜。TG-DSC及FTIR分析表明,乙酰丙酮已结合到高分子链上,随溶胶陈化温度的上升及陈化时间的延长,干凝胶中的有机质的量下降,并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充分分解。XRD的测试结果表明,TiO2薄膜的晶粒尺寸随陈化时间的延长而减小。对薄膜的TEM观察发现,微结构呈蜂窝状,随着溶胶陈化时间的延长,相应薄膜的孔径尺寸减小,孔壁变薄。气孔的形成主要是干凝胶中的有机质在200~400 ℃时的氧化分解所致,其大小及分布主要取决于干凝胶中所含有机质的成分。80 ℃下陈化24 h及150 ℃下陈化2 h溶胶制备的薄膜其透光性能较佳,500 nm透光率最高分别达到了96%及90%。
乳液法制备中间相炭微球的微观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
李伏虎1,沈曾民1,迟伟东1,薛锐生1,吴一弦2
化工进展. 2010, 29(3): 511.
摘要
(
23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别以石油渣油中间相沥青(FCC-MP)和萘系中间相沥青(AR-MP)为原料,采用乳液法制备出两种粒径分布窄、球形圆整的中间相沥青微球(MPMB-1和MPMB-2,粒径约25 μm),再经预氧化、碳化、石墨化处理后得到中间相石墨微球(MGMB-1和MGMB-2);采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表征了乳液法微球的微观结构,结果显示MPMB-1和MPMB-2的内部稠环芳烃大分子片层排列复杂无规则;经2800 ℃石墨化处理后,MGMB-1和MGMB-2的石墨片层间距d002大于热缩聚法石墨微球(MGMB-3)的d002。对MGMB-1、MGMB-2和MGMB-3进行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性能测试,发现乳液法石墨微球循环性能和库伦效率优于热缩聚法制备的石墨微球,MGMB-1和MGMB-2的首次放电容量分别为305 mAh/g和302 mAh/g。
用固体强酸催化剂 / Zr4+合成梳型结构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
黎朝晖,侯书恩,赵新颖,黄玉娟,王凤翔
化工进展. 2010, 29(3): 516.
摘要
(
19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固体强酸 /Zr4+作为催化剂合成中间体PA,再用其制备具有梳型结构的聚羧酸系减水剂PAMMA。结果表明,当催化剂添加量为聚己二醇质量的0.75%时,生成的PA酯化率为97.6%,且催化剂经过回收后能重复使用;讨论了合成的减水剂分子及其应用于华新P42.5水泥时的流变性能、共混形态、抗折、抗压等力学性能。采用 / Zr4+作为催化剂合成的高性能减水剂,红外图谱表明该减水剂分子结构和瑞士Sika公司的Viscocrete 3000型高效减水剂有一定相似性,应用于水泥时,在0.5%的掺量下能达到315.5 mm的流动度,同时能使后期强度提高约125%。
PP/PA6/POE-g-MAH三元共混对聚丙烯熔体强度的影响
解 英,曹贤武,朱 旭,瞿金平
化工进展. 2010, 29(3): 521.
摘要
(
19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尼龙6(PA6)、普通聚丙烯(PP)以及POE-g-MAH三元共混,改善聚丙烯的熔体强度。应用熔体强度测试仪直接测量了改性PP的熔体强度值,并对改性PP的动态流变特性、红外光谱以及微观形貌特点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提高聚丙烯熔体强度。
生物化工
尿素包合法分离棕榈油甲酯化产物中C16和C18脂肪酸甲酯
陈 苗1,马美湖1,杨 湄2,蔡朝霞1,熊 伟1,付 星1
化工进展. 2010, 29(3): 526.
摘要
(
20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尿素包合法分离棕榈油甲酯化物中不同碳链长度的脂肪酸甲酯,为农产品涂膜保鲜材料的开发提供原料。重点考察了尿素用量、溶剂用量、包合时间和包合温度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并以尿素用量、95%乙醇用量、包合温度为三因素,C16脂肪酸甲酯和C18脂肪酸甲酯的纯度为二指标,根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利用Design expert7.0.1软件分析优化了分离的工艺条件并建立了回归模型。优化的最佳工艺条件如下:在棕榈油甲酯化物用量为20 g,尿素用量为35 g,95%乙醇用量为120 mL,包合温度为5 ℃,包合时间为16 h的条件下,饱和脂肪酸甲酯相中C16脂肪酸甲酯的含量达78.5%,不饱和脂肪酸甲酯相中C18脂肪酸甲酯的含量达93.1%,分别比原料提高36.4%和40.8%。
酵母耦合原位分离技术不对称合成(R)-扁桃酸甲酯
郭金玲,穆晓清,徐 岩
化工进展. 2010, 29(3): 532.
摘要
(
24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S2.1392)全细胞为催化剂不对称还原苯甲酰甲酸甲酯合成(R)- 扁桃酸甲酯,该催化剂催化速度快、操作稳定性好。研究了底物和产物浓度对反应初速度的影响,建立了底物和产物抑制模型,并采取分批加入底物和添加树脂的方式解除底物和产物抑制。通过考察不同树脂对底物和产物的吸附量以及对生物还原反应的影响,筛选出了一种较适合的大孔吸附树脂NKA-Ⅱ。在优化的树脂加入量和加入模式下,当底物浓度为180 mmol/L时,产物产率由35.0%提高到71.2%,对映体过量值(ee)保持在95%左右。
材料科学与技术
响应面法优化大豆荚壳异黄酮超声-回流萃取工艺
王桃云1,2,胡翠英2,王金虎2,杨倩倩2,陈 鹏1
化工进展. 2010, 29(3): 537.
摘要
(
23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超声萃取和回流萃取方法进行单因素实验,选取提取温度、超声时间和乙醇体积分数为影响因子,应用响应面法(RSM)优化大豆荚壳异黄酮的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大豆荚壳异黄酮优化浸提条件为:提取温度83 ℃、乙醇体积分数为84%、超声时间30 min、大豆荚壳颗粒150 μm、液料比25:1、回流萃取时间90 min、超声功率108 W,大豆荚壳总异黄酮的得率为3.5 mg/g。响应面法大豆荚壳总异黄酮的提取条件优化合理可行,为提高大豆荚壳总异黄酮的提取率提供了依据。
生物化工
源于SBR池的短程反硝化聚磷菌的鉴定及培养基优化
刘 晖,孙彦富,周康群,刘洁萍,顾雪婷,宗伟杰
化工进展. 2010, 29(3): 542.
摘要
(
21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序批式反应器(SBR)富集短程反硝化聚磷菌,并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及鉴定,同时采用计算机响应面方法进行培养基的优化。结果表明:SBR系统中分离纯化得到菌株Si,细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指标和16S rDNA系统发育树表明Si菌与Acinetobacter beijerinckii最相似,同时生理生化指标显示Si菌具有短程反硝化和聚磷功能,因此Acinetobacter beijerinckii是短程反硝化聚磷菌;影响Si生长的关键因素次序为pH值≈碳源>氮源;Si菌最佳培养基中碳源为4060mg/L,氮源为1090 mg/L,pH值为8,此时菌浊平均值为0.867。
精细化工
棉织物抗紫外线整理研究进展
刘 勇,马 威,唐炳涛,张淑芬
化工进展. 2010, 29(3): 549.
摘要
(
19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棉织物是人们夏季服饰的首选,但是棉织物的抗紫外能力差,所以对棉织物进行抗紫外线功能整理是实现健康绿色理念提高其附加值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现有棉织物的整理方法,详细介绍了有机紫外线吸收剂整理方法和无机纳米紫外线屏蔽剂整理方法的研究进展。对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有机紫外线吸收剂整理法应用工艺的改进和高效稳定试剂的开发同样重要;无机纳米紫外线屏蔽剂整理工艺方法还有待完善。
山药中痕量汞、砷的分析方法
徐 卫 河
化工进展. 2010, 29(3): 559.
摘要
(
20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立了一种测定山药中有害元素汞、砷的新方法。主要对样品的前处理过程进行了研究,比较了微波消解法和浸提法的实验结果。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对仪器条件、酸度、KBH4浓度和预还原剂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微波消解法和浸提法的测定结果没有显著差异。利用本方法测汞、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50 ng/mL、0~100 ng/mL,汞、砷的检出限分别为0.005 ng/mL、0.087 ng/mL,对4 ng/mL汞和20 ng/mL砷,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13%和3.92%。汞回收率在94.8%~102.9%、砷回收率在91.5%~105.7%。
季铵型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无盐染色行为
腾晓旭,马 威,张淑芬
化工进展. 2010, 29(3): 563.
摘要
(
22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季铵型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作为一种新的阳离子助剂对棉纤维进行处理,应用于活性染料无盐染色,对染色过程中染料与处理后棉纤维之间的吸附类型、吸附热力学及吸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盐染色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吸附过程是放热自发进行的,低温有利于染料的吸附;吸附动力学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属于化学吸附过程。与传统有盐染色结果相比,染色后的阳离子化棉纤维色深增加,染料利用率提高。
资源与环境工程
光催化氧化NO研究进展
柏 源,薛建明,李忠华,王小明
化工进展. 2010, 29(3): 569.
摘要
(
19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烟气光催化脱硝技术是面向烟气净化过程的一种环境友好型处理工艺。开发高效稳定的光催化材料是光催化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关键和基础。本文综述了光催化脱硝技术反应影响因素以及提高光催化脱硝效率的方法,并基于光催化脱硝技术研究的现状,对其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天然高分子改性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研究进展
李铭杰1,李仲谨1,诸晓锋1,郝明德2,张超武1
化工进展. 2010, 29(3): 573.
摘要
(
18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天然高分子改性制备的高吸水性树脂是近年发展迅速的功能材料,由于其特殊的化学结构,它能吸收自身质量几百倍甚至上千倍的水,对一些盐溶液的吸收倍率也较大;分子结构中引入天然高分子因而降解性能较好,广泛用于农林业生产、城市园林绿化、抗旱保水、防沙治沙,并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本文综述了淀粉、纤维素、海藻酸钠、甲壳素/壳聚糖及其它天然高分子改性型高吸水性树脂的特点、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介孔分子筛集砷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李建龙,张长远
化工进展. 2010, 29(3): 579.
摘要
(
19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浸渍法在介孔分子筛上负载亲砷活性组分,制备了介孔分子筛集砷材料。用XRD、SEM、N2吸附和脱附进行了表征,并针对液态烃常温脱砷体系,对该材料的吸附集砷性能进行了进一步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介孔分子筛集砷材料具有比常规脱砷剂更为优良的集砷性能。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登录
专家审稿
编委终审
编辑登录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
被引用排行
RSS
E-mail Alert
作者中心
论文模板
论文摘要写法
标准关键词库
中图分类号查询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论文著作权授权声明书
《化工进展》编辑部与北京进展期刊社有限公...
更多>>
专家中心
专家审稿须知
综述性文章评审意见表
研究性文章评审意见表
《化工进展》第十一届编委会
《化工进展》第十届编委会
《化工进展》第九届编委会
《化工进展》第八届编委会
更多>>
编辑部公告
“多相流测试”专刊开放投稿啦!
乘风破浪 直挂云帆 ——《化工进展》主编谭天伟...
致谢:《化工进展》2023年度审稿专家
关于表彰中国化工学会会刊 2023 年度高被引...
关于表彰中国化工学会会刊 2023 年度优秀审...
“热化学反应工程技术”专刊开放投稿啦!
“碳氢资源清洁高效利用”专刊开放投稿啦!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化工学会
化学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科学网
更多...
京ICP备12046843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994号
版权所有 © 《化工进展》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邮编:100011
电子信箱:hgjz@cip.com.cn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