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1年 第30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1-09-05
    特约评述
    多级孔道沸石用于甲醇制丙烯反应研究进展
    严丽霞,虞贤波,王靖岱,阳永荣
    化工进展. 2011, 30(9):  1873. 
    摘要 ( 17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多级孔道沸石结构、性能及制备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多级孔道沸石因为介孔的引入强化了分子在孔道内的扩散,提高了目标产物的收率和选择性,在催化反应领域具有非常大的应用潜力。针对ZSM-5SAPO-34两种不同的分子筛体系,介绍了多级孔道沸石制备的后处理法与模板法,指出控制后处理脱硅脱铝的程度以及探寻合适且廉价的模板剂是发展多级孔道材料的关键技术。最后对多级孔道沸石在甲醇制丙烯反应中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得出保证分子筛合理的微孔/介孔比例、分布及催化剂合适的强度,是该材料应用于甲醇制丙烯反应的关键。

    化工过程与装备
    喷射环流反应器应用研究进展
    杨高东,刘小鹃,吴平铿,周 政,张志炳
    化工进展. 2011, 30(9):  1878. 
    摘要 ( 21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描述了喷射反应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详细介绍了喷射反应器作为多相反应器在化学化工、生物化学、环境保护和其它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充分显示了喷射反应器的优异性能及其在多个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苯乙炔存在下萃取精馏回收苯乙烯的溶剂评选
    郭江辉1,2,李凭力1,2,侯文贵3,常贺英1
    化工进展. 2011, 30(9):  1884. 
    摘要 ( 25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一种有效用于苯乙烯阻聚的复配阻聚剂,由2,2,6,6-四甲基-4-羟基-哌啶氧自由基(TMHPO·)和对叔丁基邻苯二酚(TBC)按质量比11复配而成。恒压25 kPa下测定了C8馏分中各组分对苯乙烯的相对挥发度,并在苯乙炔存在下以邻二甲苯对苯乙烯的相对挥发度为指标,通过汽液平衡实验考察了不同单一萃取剂和混合溶剂在苯乙烯萃取精馏分离过程中的影响。结果表明,N,N-二甲基甲酰胺最优单一萃取剂质量比为37的二甲基亚砜N-甲基吡咯烷酮混合溶剂也能起到明显效果。

    氨水溶液降膜蒸发实验
    骆 超1,2,龚宇烈1,2,马伟斌1,2
    化工进展. 2011, 30(9):  1889. 
    摘要 ( 30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发生器和吸收器的传热性能是影响制冷机组和双工质发电机组做功效率的关键因素,为了提高中低温地热(余热)在热泵机组和地热双工质发电系统中的利用效率,本文选用50%60%的氨水溶液作为循环工质,对约6 m长的竖管降膜蒸发器的传热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分别讨论喷淋密度和热水温度对垂直降膜蒸发器的传热系数、氨蒸气量和蒸发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降膜蒸发器的传热系数和氨蒸气量随喷淋密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传热系数和蒸发压力随着热源温度的增大而增加;50%60%的氨水溶液喷淋密度最佳值分别在0.22000.2500 kg/(m·s)0.26000.2900 kg/(m·s);传热系数和热源温度呈线性关系。氨水溶液的实验传热系数明显高于现有文献中水的实验传热系数,通过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对比发现,60%的氨水溶液传热性能明显优于50%的氨水溶液。

    荷电中空纤维膜对肝素钠的分离特性
    郑莹雪,张 环,陈 铎
    化工进展. 2011, 30(9):  1894. 
    摘要 ( 22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紫外辐照下,引发聚砜(PSF)中空纤维膜与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的表面化学接枝反应,制备得到荷负电型PSF-g-AMPS膜,研究了该荷电膜对肝素钠的分离浓缩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紫外光引发膜接枝过程中辐照时间、接枝单体浓度、肝素钠溶液的pH值影响着膜的渗透通量及截留效果。在辐照时间为2 minAMPS单体浓度为1%条件下得到的荷电膜在0.1MPa压力下对肝素钠具有最佳的截留效果。溶液pH=9的条件下,膜对肝素钠具有较高的截留率,而在pH=5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渗透通量。荷负电膜与带阴离子基团肝素钠的静电排斥效应使得膜对肝素钠的截留率提高,而接枝链的亲水性使得膜的渗透通量得以提高。

    超声条件下二异氰酸酯桥联改性β-环糊精
    周玉青1,2,黄 娟1,韩萍芳1,吕效平1
    化工进展. 2011, 30(9):  1900. 
    摘要 ( 23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二异氰酸酯在超声条件下对β-环糊精(β-CD)进行改性,制得改性环糊精的交联聚合物。用正交试验法,以交联聚合物产率为评价指标,筛选二异氰酸酯改性环糊精主要影响因素和最佳合成工艺条件:n(异氰酸酯)n(β-CD) 的摩尔比约为19;二异氰酸酯选用六亚甲基而异氰酸酯(HDI),超声声强0.1 W/cm2,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7 h。用红外光谱(IR)、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等检测方法对交联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的β-CD保留了其原有的空腔结构,环糊精与二异氰酸酯反应生成了氨基甲酸酯基键,交联后的聚合物形成了具有网络的形貌;超声条件下合成环糊精聚合物可以降低反应温度、缩短反应时间,交联聚合物形成了微球状表面和多孔的空腔结构。

    新型六塔旋转变压吸附制氧装置
    丁利群,束鹏程,王智忠,卜高选
    化工进展. 2011, 30(9):  1906. 
    摘要 ( 19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变压吸附空分制氧装置的微型化趋势,研制了一种新型六塔旋转变压吸附制氧装置。本文介绍了新型装置的工作原理,且通过实验研究了六塔旋转PSA制氧过程中几个主要工艺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提高转速,产品氧的纯度随之先提高后降低,对应于每个进料流量都存在一个获得最高氧纯度的最佳转速;而且,进料流量小时氧纯度较低,进料流量大时回收率降低,因此存在一个最佳进料流量;充压时间与吸附时间的比值对产品氧浓度的影响非常显著;与常见的PSA装置相比,均压步骤明显地提高了这种新型结构PSA装置的氧纯度和氧回收率。这种装置的高径比小,循环时间短,可获得92%的氧产品。

    加氢裂化全流程模拟的集总转换
    杨小健,杨小龙,李荣雨
    化工进展. 2011, 30(9):  1915. 
    摘要 ( 26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加氢裂化流程的复杂性使得对其进行的模拟很难达到指定的精度。反应部分与分馏部分处于同一模型中,但是分别适合于两种不同的集总,使用同一集总则会降低模拟精度。本文提出了集总转换的思想,对反应器出料的蒸馏曲线进行插值、切割和归一化运算,结合出料的质量和体积信息计算出分馏集总下的虚拟组分质量和体积,最终计算出适合分馏塔模型的分馏集总的物性参数表。这一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模拟的精度。

    ZSM-5沸石填充聚氨酯膜的制备及渗透汽化分离水中乙酸异丙酯
    白云翔,杨 乐,顾 瑾,邹 超,张春芳,孙余凭
    化工进展. 2011, 30(9):  1919. 
    摘要 ( 26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两步法制备了ZSM-5沸石填充的疏水性端羟基聚丁二烯基聚氨酯(PU)膜,用以分离水中芳香性有机物乙酸异丙酯。对该膜的化学结构、形貌及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ZSM-5沸石填充的PU膜的溶胀度及渗透汽化性能。结果表明:添加ZSM-5沸石后,膜的热稳定性明显提高,沸石与膜的相容性较好,且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膜的溶胀度降低,分离因子先升后降。在303 K、料液浓质量分数为1%的条件下,ZSM-5添加量为20%(质量分数)时,分离因子达到最高;同时随着料液浓度及操作温度的上升,通量和分离因子都增加。在333 K、料液质量分数为1%的条件下,PU-ZSM-5-20膜的分离因子及通量最高可达288.72 g/(m2×h)53.21 g/(m2×h)

    交联淀粉微球对对羟基苯甲醚的吸附行为及机理的探讨
    苏秀霞,赵钤妃,李仲谨,景 洁,支娟娟
    化工进展. 2011, 30(9):  1926. 
    摘要 ( 25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通过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一种交联淀粉微球(CSM)。研究了CSM对羟基苯甲醚的吸附行为,分析了其吸附动力学特性和热力学性质,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X射线衍射仪对淀粉微球及其吸附产物进行了表征,探讨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研究范围内,CSM对对羟基苯甲醚的吸附行为同时符合Langmuir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在不同温度下,CSM吸附对羟基苯甲醚的吸附焓变(ΔH)、吸附熵变(ΔS)、吸附自由能变(ΔG)均为负值,吸附是一个自发、放热过程。

    网状孔板纵向流换热器壳程流体流动及换热的三维数值模拟
    王翠华1,2,张 平1,2,吴剑华1,2,张先珍2
    化工进展. 2011, 30(9):  1932. 
    摘要 ( 26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Fluent软件对网状孔板纵向流换热器壳程流体流动及换热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得到了壳程流体温度场、速度场及压力场等细观信息。根据模拟的结果,揭示了网状孔板强化壳程流体换热的机理,分析了壳程流体沿轴向流动及换热的性能,总结了近壁区流场及温度场的特点。

    能源加工与技术
    生物质制备5-羟甲基糠醛的研究进展
    姜 楠1,齐 崴1,2,黄仁亮1,苏荣欣1,何志敏1,2
    化工进展. 2011, 30(9):  1937. 
    摘要 ( 23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羟甲基糠醛(HMF)是一种重要的平台化合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很多研究者已对如何提高HMF的产率和降低HMF的制备成本开展了多方面研究。本文综述了2006—2010HMF的主要制备方法及研究特色,并对原料(单糖、多糖)、催化剂(固体酸、均相催化剂)、溶剂体系(单相体系、双相体系)及其它辅助条件(微波加热法、添加调节剂法)进行了系统总结与全面分析;同时,介绍了HMF的重要衍生物及其应用;最后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其中的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了归纳。

    灰分含量对GE水煤浆气化的物耗影响
    彭 新 文
    化工进展. 2011, 30(9):  1946. 
    摘要 ( 22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GE水煤浆气化的特征,建立了简化的GE气化炉煤气化计算模型,该模型通过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的耦合,能定量地计算出GE水煤浆气化时的比煤耗、比氧耗等气化指标。应用该模型,定量地计算了灰含量对GE水煤浆气化时的比煤耗与比氧耗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原煤灰含量每降低1个百分点,GE水煤浆气化时的干燥无灰基比煤耗约降低0.33%,比氧耗约降低0.72%。计算结果对讨论GE气化用煤脱灰的必要性具有参考意义。

    工业催化
    用于FCC柴油加氢改质的选择性开环催化剂研究进展
    王甫村1,2,朱金玲2,田 然2,张志华2,阎子峰1
    化工进展. 2011, 30(9):  1951. 
    摘要 ( 22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芳烃选择性开环反应能够有效地提高FCC柴油的十六烷值,并保证较高的柴油收率。本文从载体材料、活性金属和助剂组分三个方面,对国内外近年来用于FCC柴油加氢改质的选择性开环催化剂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选择性开环催化剂研究中的难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富氢气氛中CO优先氧化CuO-CeO2基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士丽敏,郑德山,王素敏
    化工进展. 2011, 30(9):  1956. 
    摘要 ( 26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CuO-CeO2基催化剂对富氢气氛中CO优先氧化具有优良的活性和选择性,是替代贵金属最具潜力的催化体系之一。本文系统总结了CO优先氧化用CuO-CeO2基催化剂的研究现状,着重阐述催化剂制备工艺、成分优化、助剂改性、载体调变等对催化性能的影响规律,介绍催化活性位与CO优先氧化的催化机理,探讨催化剂稳定性与失活机制等,同时指出该催化体系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今后一段时期可能的发展趋势。

    Cu/SiO2两步法催化甘油氢解制备1,2-丙二醇
    顾 斌,王 红,卯福林,周小平
    化工进展. 2011, 30(9):  1961. 
    摘要 ( 27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两步法从甘油制备1,2-丙二醇,首先甘油在催化剂上进行脱水反应生成丙酮醇,然后丙酮醇在催化剂上进行加氢反应生成1,2-丙二醇。两个反应应用的催化剂都是采用浸渍法制备的Cu/SiO2催化剂。催化剂制备简单,成本较低且绿色无污染。结果表明:加氢反应在反应温度为180 ,催化剂相对原料用量为10%,反应时间为30 h,反应压力为4 MPa10%Cu负载量的催化剂上具有最高的转化率(>96%)和选择性(>96%)。该催化剂为双功能催化剂既具有酸中心又具有金属活性位点。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上单质铜粒径的大小是影响催化剂活性的主要因素;催化剂表面铜物种与载体间较弱的相互作用使活性物种易于发生聚集,从而导致催化剂失活。制备的催化剂采用BETXRD等进行了表征。

    Zn对HZSM-5分子筛催化剂物化及甲醇芳构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刘维桥1,雷卫宁1,尚通明1,李卫华1,周全法1,王恒强2,任 杰2
    化工进展. 2011, 30(9):  1967. 
    摘要 ( 26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别以浸渍法和水热合成法向HZSM-5分子筛中引入Zn助剂对其进行改性。采用XRDSEMNH3-TPDXPS等技术对改性前后的分子筛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两种不同方式引入Zn助剂对分子筛的晶体结构、孔径及形貌影响均很小,但能明显改变分子筛的表面酸性。两种方式引入Zn均使分子筛表面的强酸酸量明显降低,而弱酸酸量有所增大。最后,考察了Zn的引入对HZSM-5催化剂甲醇芳构化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引入Zn虽然均能提高甲醇芳构化反应的初始活性和芳烃选择性,但容易导致分子筛表面积炭而使催化剂快速失活。

    复合电沉积制备TiO2/泡沫镍光催化材料及其催化活性
    于化江1,熊 亮2,熊中琼2,张国庆2
    化工进展. 2011, 30(9):  1972. 
    摘要 ( 68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复合电沉积方法制备了TiO2/泡沫镍光催化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量色散谱(EDS)分别对纳米复合镀层进行了形貌和成分表征,同时研究了在镀液中添加不同表面活性剂对光催化材料镀层的影响。讨论了TiO2/泡沫镍光催化材料对大肠杆菌和小球藻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在本实验的电沉积工艺条件下,泡沫镍基底上获得了微粒分布均匀、Ti的质量分数5.97%的纳米TiO2-Ni复合沉积层。添加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光催化材料表面TiO2颗粒具有良好的分散性TiO2/泡沫镍光催化材料处理含大肠杆菌水样,反应30 min灭活率达到60.1%,反应2 h灭活率达到99.9%;处理水中的小球藻溶液,初始3 h内,小球藻溶液中所含叶绿素a从初始的98.2 mg/m3降至38.2 mg/m3

    镍的二亚胺催化剂的负载化及其催化乙烯的聚合
    闫新华1,谷巨明2,石 艳1,李瑛琦1,赵敏坚1,付志峰1
    化工进展. 2011, 30(9):  1977. 
    摘要 ( 19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NiII)的二亚胺催化剂[(2,6-i-PrPh)2DABAn]NiBr2通过物理吸附法负载在硅胶上,并将负载化催化剂在正己烷作溶剂的条件下用于催化乙烯的配位聚合,通过GPCDSCIR等对聚合物性能进行了表征,并与均相催化剂催化烯烃聚合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通过物理吸附法所得负载化催化剂Al/Ni摩尔比约为100。在正己烷作溶剂时,负载化NiII)的二亚胺催化剂能够催化乙烯的聚合。与均相催化剂聚合体系相比,负载化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降低,所得聚合物分子量降低,密度、熔点均增大。在一定温度下随 Al/Ni 摩尔比、乙烯压力的增大,负载化催化剂催化效率逐渐提高,聚乙烯的支化度减小,分子量、密度、熔点均增大。

    材料科学与技术
    基于巯基-炔的“点击”化学研究进展
    蔡 雷,熊兴泉,唐忠科,徐源鸿
    化工进展. 2011, 30(9):  1982. 
    摘要 ( 37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点击化学由于具有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高的产率和选择性等特点,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巯基-炔反应是近年来被证实的一种新型“点击”反应,具有简单、高效以及通用等特性。本文综述了“点击”化学的定义、特点、发展历程及应用,系统介绍了巯基-炔“点击”反应的机理及其在制备功能分子和表面修饰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树枝状聚合物、超支化聚合物、网状聚合物、功能材料等的制备和材料的表面改性。最后对巯基-炔“点击”反应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木质素在聚氨酯合成中的研究进展
    李 燕1,韩雁明1,秦特夫1,储富祥2
    化工进展. 2011, 30(9):  1990. 
    摘要 ( 29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木质素是木质纤维类生物质的第二大组分,木质素的高效、低成本转化是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转化工艺实用化的技术关键。本文综述了利用木质素代替部分多元醇制备聚氨酯材料的两种主要途径:直接添加与改性添加。直接添加木质素包括碱木质素、木质素磺酸盐、硫酸盐木质素、溶剂型木质素等;改性添加木质素包括羟基化改性木质素、木质素硝化反应。最后指出了木质素基聚氨酯材料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石油重质组分制备碳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
    宁国庆,王 刚,高金森
    化工进展. 2011, 30(9):  1998. 
    摘要 ( 24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原油重质化趋势日益严重,超过原油总量10%的极重组分无法通过现有技术转化为轻质组分,因此将这部分碳氢比较高的重质组分脱氢制备碳材料成为其高效利用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外采用石油重质组分制备碳材料的方法,包括重质油直接脱氢碳化制备碳材料、采用气相或液相沉积法制备碳材料。所得碳材料主要为活性炭、泡沫炭、碳纤维、碳纳米材料,以及多功能复合、掺杂材料等。分析了采用石油重质组分制备碳材料的优点、难点和今后需要开展工作的方向。

    有序TiO2纳米管阵列光催化性能研究进展
    廖建军,李士普,曹献坤,曹 阳,林仕伟
    化工进展. 2011, 30(9):  2003. 
    摘要 ( 30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度有序TiO2纳米管阵列由于具有结构的有序性及尺寸的可控性,已成为近年来光催化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针对有序TiO2纳米管阵列特殊的结构形貌特点,阐述了管壁粗糙度、管长、管壁厚度、管径及表面积对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在不同的催化剂载体(透明玻璃基底、无基底、钛丝网基底、非平面钛片基底)生长TiO2纳米管阵列是有效地提高其光催化性能的途径之一,介绍了这些新型结构的TiO2纳米管阵列的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现阶段主要掺杂改性TiO2纳米管阵列的方法及掺杂效果。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

    烷氧基团在聚碳酸酯合成反应中的活性
    孙建正,周宏勇,李云庆,王小梅,王家喜
    化工进展. 2011, 30(9):  2013. 
    摘要 ( 24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碳酸酯(二甲酯二乙酯二正丙酯二异丙酯及二正丁酯)与1,6-己二醇反应制备不同端基的碳酸酯齐聚物,产物结构分析表明,碳酸二甲酯及碳酸二正丁酯的反应活性较高,碳酸二正丙酯碳酸二乙酯及碳酸二异丙酯的反应活性相近。结合不同封端的齐聚碳酸酯与乙二醇反应产物的核磁共振分析,碳酸酯中烷氧基的反应活性顺序为:甲氧基>丁氧基>丙氧基>乙氧基>异丙氧基。同时,讨论了酯交换反应的可能机理。

    尿素甘油共塑化热塑性淀粉
    姚东明,何和智
    化工进展. 2011, 30(9):  2018. 
    摘要 ( 32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尿素、甘油为塑化剂制备热塑性淀粉材料,并对改性后淀粉的力学性能、塑化效果以及结晶状况进行了探索,考察了尿素与甘油不同比例对热塑性淀粉塑化效果的影响,得出热塑性淀粉最佳塑化质量比为淀粉/尿素/甘油为100/20/20。在RH33%的湿度环境保存1周,上述比例塑化的热塑性淀粉拉伸模量可达0.959 MPa,断裂伸长率达209.64%,且热塑性淀粉内未出现尿素自结晶,淀粉塑化效果良好。

    超声辐射下非均相甲壳素脱乙酰化反应动力学
    张翠荣,贾振宇,谢华飞
    化工进展. 2011, 30(9):  2021. 
    摘要 ( 22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超声辐射条件下进行了甲壳素非均相脱乙酰化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超声辐射条件下,甲壳素的脱乙酰度明显提高,反应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关系,反应控制为扩散控制,其表观活化能为3.45 kJ/mol

    木质素/LDPE-EVA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及热性能
    周 建,罗学刚
    化工进展. 2011, 30(9):  2026. 
    摘要 ( 27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天然热塑材料木质素和LDPE-EVA为原料,研究了不同木质素以及增容剂含量对木质素/LDPE-EVA共混材料的力学及热性能影响。结果表明,20份木质素与LDPE-EVA共混效果较好,拉伸强度达到最大(25.88 MPa),较LDPE-EVA聚合物提高了9%,且共混物在100 附近的吸热峰出现一定左移(3.6 ),降解性能增加;10份增容剂LDPE-g-MAH的加入使体系拉伸强度达到35.66 MPa,较未加增容剂时提高了26.6%100附近的吸热峰进一步左移(2 ),降解性能小幅降低,显著提高了共混物的相容性。

    辐射法制备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及性能
    孙学武,葛 沛,汪太生,王龙海,吕建平
    化工进展. 2011, 30(9):  2030. 
    摘要 ( 23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辐射乳液聚合是一种在高能射线辐照下使介质分解成自由基而引发乳液聚合的方法。作者以二羟甲基丙酸(DMPA)、聚醚二元醇(N-220)、甲基丙烯酸-β-羟丙酯(HPMA)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等为原料合成-碳双键封端的水性聚氨酯预聚物,用丙烯酸酯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混合单体降低体系黏度。经过机械乳化、中和、钴60γ-射线辐射聚合,制得了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复合乳液。用红外光谱(FTIR)、粒径分析、热重分析(TGA)等对乳液粒子和膜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与化学聚合法相比,辐射聚合法有明显的优势,乳液平均粒径由143.5 nm降至100 nm,乳液固含量由37.5%提高至38.6%;膜的拉伸强度由15.3 MPa提升至18.3 MPa,膜的吸水率由7.4%降至5.6%,热分解温度由320 升高到380 所得结果对水性聚氨酯-丙烯酸复合乳液的合成及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废白土在天然橡胶中的应用性能
    徐云慧1,李培培1,张兆红1,赵静静1,黎 丽2,王仕峰3
    化工进展. 2011, 30(9):  2035. 
    摘要 ( 21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废白土做填充剂及软化剂在天然橡胶中的应用,并与同份数的陶土(同时添加3份芳烃油)进行性能对比。结果表明:废白土可以作为填充剂和软化剂应用于天然橡胶中,且以废白土为填料的胶料流动性、焦烧性、扯断永久变形性能好、耐磨耗性能、冲击弹性、伸长率、耐老化性能均好。

    生物化工
    聚羟基烷酸酯的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黄锦标1,尚龙安2
    化工进展. 2011, 30(9):  2041. 
    摘要 ( 34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聚羟基烷酸酯(PHA)是一类在众多微生物细胞内可合成的聚酯,由于其可完全生物降解,是一类可替代传统塑料的新型生物材料。该类聚酯在不同的微生物细胞内的生物合成途径已经被广泛和深入地研究。为降低其生产成本,实现工业化生产,筛选更高产的菌株和利用廉价碳源来合成PHA成为近年来的研究重点。本文介绍了PHA的在微生物细胞内的合成途径以及最近几年来生物合成PHA的研究进展。

    精细化工
    一种新型壳聚糖分离介质的制备
    易 喻1,崔国艳1,王 鸿1,李 敏1,朱克寅2,应国清1
    化工进展. 2011, 30(9):  2049. 
    摘要 ( 26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壳聚糖为载体、液体石蜡为分散介质、戊二醛为交联剂、Span80 为乳化剂,采用反相悬浮法制备壳聚糖微球,以环氧氯丙烷为活化剂、亚氨基二乙酸为螯合配基制备新型壳聚糖分离介质,并研究分离介质制备过程中各参数对壳聚糖分离介质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活化工艺为:40% DMSO/NaOH0.6 mol/L)、ECH体积分数10%、反应温度40 、反应时间4 h,测得环氧基修饰密度可达到0.15 mmol/ggel);最佳螯合工艺:IDA0.6 mol/L/ NaOH2.0 mol/L)混合液,反应时间为6 h,制备的新型壳聚糖分离介质对Cu2+吸附量达到172.787 g/g gel,壳聚糖分离介质含水率为45.60%,孔隙率为69.45% ,得到一种新型金属螯合层析填料。

    羧烷基-季铵两性壳聚糖的制备及其阻垢杀菌性能
    张惠欣,葛丽环,周宏勇,朱玉超,王 枫
    化工进展. 2011, 30(9):  2055. 
    摘要 ( 25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氯乙酸、丙烯酸和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对壳聚糖CTS改性,制得羧甲基-季铵壳聚糖CMQAC和羧乙基-季铵壳聚糖CEQAC,并通过IR1H NMRXRD对产物进行了结构确证。用静态阻垢的方法对两性壳聚糖衍生物阻硫酸钙垢的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两性壳聚糖用量为16 mg/L[Ca2+]<2000 mg/L[SO42]<4800 mg/L时,阻垢率可达到100%。用小瓶测试法测定不同季铵取代度DS的两性壳聚糖对异养菌的杀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用量为30 mg/L时,CMQAC季铵取代度为0.73时杀菌率为99.7% CEQAC季铵取代度为0.50时杀菌率为99.2%,改性后壳聚糖衍生物的阻垢和杀菌性能与壳聚糖相比有了明显提高。

    铝钛偶联剂的合成及其对碳酸钙表面性能的影响
    李运涛,王丽丽
    化工进展. 2011, 30(9):  2060. 
    摘要 ( 25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聚合氯化铝(PAC)、钛酸丁酯和硬脂酸等为原料合成了具有两性功能基的铝钛偶联剂,通过实验对铝钛偶联剂的合成条件进行优化。探讨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原料配比等因素对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105 、反应时间2 h、硬脂酸/酞酸丁酯摩尔比为23为制备铝钛偶联剂的较佳工艺条件,制得产率为91%的所需产物。利用合成的铝钛偶联剂对碳酸钙进行表面改性,并讨论了改性前后碳酸钙结构的改变以及沉降体积、分散性和润湿性的变化。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内吗啡肽-1
    许旭旭1,毛 政2,吴 斌1,孙洪林1,何冰芳1
    化工进展. 2011, 30(9):  2064. 
    摘要 ( 21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对化学酶法合成的内吗啡肽-1粗样进行分离。分析了内吗啡肽-1粗样杂质的分配系数,选择乙酸乙酯-甲醇-水(31.53,体积比)作为两相溶剂系统,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在主机转速为900 r/min,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条件下分离制备。从120 mg粗样中分离得到71 mg样品,内吗啡肽-1的纯度达99.1%,样品回收率为91.5%。该方法简便、快速,为高纯度内吗啡肽-1少量制法提供了技术,并可为高速逆流分离小肽合成产物提供指导。

    资源与环境工程
    燃煤烟气杂质影响膜法捕集CO2的研究进展
    沙 焱,杨林军
    化工进展. 2011, 30(9):  2069. 
    摘要 ( 20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膜法捕集CO2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直接制约其大规模运用,本文总结分析了其稳定性一方面受到膜自身特点,如孔径分布、孔隙率等的影响;另一方面燃煤烟气杂质对膜系统的作用也是限制其发展的要素所在,如细颗粒物会吸附沉积在膜表面或膜孔内部、水蒸气易冷凝于膜表面或在孔径内形成毛细管冷凝现象、SO2会与CO2形成竞争吸附,这些因素都会引起气体通量的变化,从而改变膜捕集系统的性能。

    以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资源化利用剩余污泥的研究进展
    沈春花,曾庆玲,郭义海
    化工进展. 2011, 30(9):  2075. 
    摘要 ( 27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剩余污泥存在的问题与剩余污泥资源化利用方法,重点介绍以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资源化利用剩余污泥的研究进展,包括直接利用剩余污泥与间接利用剩余污泥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直接利用剩余污泥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燃料,介绍了该方法的产电输出功率密度、污泥中总化学需氧量(TCOD)等的去除情况、污泥的减量效果等;间接利用剩余污泥作为燃料,包括剩余污泥微波预处理上清液作为燃料与剩余污泥发酵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VFA)作为燃料,这些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都能有效地资源化利用剩余污泥,同时达到污泥减量的目的,该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微生物对聚丙烯酰胺降解作用的研究进展
    包木太,彭 杰,陈庆国
    化工进展. 2011, 30(9):  2080. 
    摘要 ( 28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微生物降解残留在环境中的聚合物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聚丙烯酰胺(PAM)是一种较难处理的高分子聚合物,本文从微生物产生的酶对聚合物的作用方面进行了综述,概述了微生物对不同类型的聚丙烯酰胺的降解作用,总结了聚丙烯酰胺生物降解的评价手段。基于真菌降解复杂结构高分子方面的非特异性降解酶系统,提出了降解PAM的新途径。

    应用技术
    SQ112异丁烯脱含氧化合物剂工业侧线试验
    周广林1,吴全贵2,扈文青2,周红军1,张文慧1
    化工进展. 2011, 30(9):  2087. 
    摘要 ( 20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按照小试制备的工艺条件放大生产了600 kg SQ112脱含氧化合物剂,并将其用于脱除异丁烯中的微量含氧化合物杂质;在1 L的工业侧线装置上,考察了SQ112脱含氧化合物剂在室温条件下的脱二甲醚情况以及再生性能。侧线试验结果表明:SQ112脱含氧化合物剂在0.6 MPa1 h1、室温的条件下,将异丁烯中的二甲醚含量从12001300 mg/L降至小于2 mg/L达到了聚合异丁烯的工艺指标,二甲醚的穿透吸附容量约5%,净化后的乙烯中没有其它副产物生成,该吸附剂可以再生,并且再生性能良好。

    JZ9-3平台除油罐斜管结构参数的设计与优化
    付家新1,向问陶2,3,周 薇2,3,王建文2,3,靖 波2,3,尹先清1
    化工进展. 2011, 30(9):  2090. 
    摘要 ( 20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沉降原理和数学分析的角度出发,探讨了JZ9-3平台V-301除油器斜管工艺结构参数的设计与优化,给出了除油罐斜管工艺结构尺寸的优化结果,为斜管工艺设计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优化后的结果显示,污水中油滴粒径下降了4 μm,除油效率明显提高,除油器堵塞现象亦会有所改善。

京ICP备12046843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994号
版权所有 © 《化工进展》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邮编:100011
电子信箱:hgjz@cip.com.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