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06年 第25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06-07-25
    进展与述评
    可持续发展时代的过程集成
    龚俊波,杨友麒,王静康
    化工进展. 2006, 25(7):  721. 
    摘要 ( 14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可持续性和过程系统工程的发展和定义,讨论了过程集成在可持续发展时代的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发展和应用。企业内的过程集成主要介绍了其集成方法以及多方面的应用实例,并提出了深度过程集成的概念;企业间的过程集成目前主要应用在多联产系统和生态工业园区。本文对一些典型的集成方法也简要进行了综述。
    太阳能光解水制氢催化剂研究进展
    <P class=MsoNormal style=
    化工进展. 2006, 25(7):  729. 
    摘要 ( 17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直接利用太阳能光解水制氢的几种新型光催化剂:钽酸盐、铌酸盐、钛酸盐、多元硫化物,阐述了提高光催化剂反应活性的途径:光催化剂纳米化、离子掺杂、半导体复合、染料光敏化、贵金属沉积、电子捕获剂、表面螯合及衍生作用、外场耦合。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技术研究进展
    王宝辉,吴红军,刘淑芝,盖翠萍
    化工进展. 2006, 25(7):  733. 
    摘要 ( 17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传统氢的获取方式;综述了以太阳能为能源分解水制氢技术的研究进展;概述了光伏法、光热法、光电化学法及光热电化学耦合制氢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技术关键;评述了反应器材料、半导体催化剂材料、光强、反应温度、反应压力等工艺条件对制氢效率的影响。展望了目前太阳能制氢技术的研究前景。
    氨催化分解制备无COx的氢气催化剂研究进展
    倪 平,储 伟,王立楠,张 涛
    化工进展. 2006, 25(7):  739. 
    摘要 ( 16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国内外氨催化分解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评述了理想的活性组分、载体和助剂及其具有的一些规律;总结了氨催化分解的反应机理、氨催化分解的动力学模型,认为氨N—H断裂和催化剂表面吸附的氮原子的再结合是氨催化分解的速率控制步骤;讨论了该催化剂体系的改进途径。

    乳酸的生产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曾 炜,陈丰秋,詹晓力
    化工进展. 2006, 25(7):  744. 
    摘要 ( 17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绿色平台化合物——乳酸的生产方法及其最新技术研究进展,分析了乳酸生产技术发展的现状。认为关键问题是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生产技术,另一方面应开发新的绿色合成技术,实现高效大规模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并对绿色合成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碳纳米管应用研究进展
    周庆祥,肖军平,汪卫东,周建国
    化工进展. 2006, 25(7):  750. 
    摘要 ( 17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碳纳米管具有特殊的导电性能、力学性质及物理化学性质等,自问世以来即引起广泛关注,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众多科学研究领域,本文综述了碳纳米管近年来在固相萃取吸附剂、催化剂、气体传感器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吕彩霞,姚子华
    化工进展. 2006, 25(7):  755. 
    摘要 ( 15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对其制备、特点、性能进行了探讨,羟基磷灰石基人工骨作为最有前途的生物硬组织替代材料之一,在生物医用材料和医学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主要从化学的角度对材料复合、表征、应用进行了阐述。进而对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研究发展前景予以展望。

    长链脂肪酸淀粉酯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王红亮,冯光炷,李和平,史慧贤,崔英德
    化工进展. 2006, 25(7):  760. 
    摘要 ( 17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长链脂肪酸淀粉酯是一类具有特殊的热塑性、疏水性、乳化性和可生物降解性的变性淀粉,在食品、纺织、化妆品、医药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系统地介绍了长链脂肪酸淀粉酯的性质、合成方法和应用领域;分析了各种制备方法的特点,并指出了今后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0
    提高生物油稳定性的方法
    王贤华,陈汉平,罗 凯,杨海平,张世红
    化工进展. 2006, 25(7):  765. 
    摘要 ( 17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稳定性对生物油的应用十分重要。介绍了导致生物油不稳定的机理和各种提高生物油稳定性的方法,如原料干燥、酸(水)洗脱灰、气体高温过滤、气相催化裂解、添加溶剂和生物油适度加氢等。从这些方法中选择合适的提高生物油稳定性的方案需要从生物油的初始性质、应用范围和处理成本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进展与述评
    负荷冲击下厌氧生物处理系统的稳定性
    金仁村,郑 平,蔡 靖,胡宝兰
    化工进展. 2006, 25(7):  770. 
    摘要 ( 16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稳定性是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系统的重要特性。探讨了稳定性的内涵和表征参数,分析了负荷冲击下系统失稳的机理和表现,剖析了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冲击负荷对厌氧系统有重大影响,其典型影响体现在运行性能恶化、挥发性脂肪酸累积、pH值和碱度下降、产气量和产气成分变化、污泥流失等方面。厌氧系统抗负荷冲击能力受各种系统特性和冲击特点制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强厌氧系统稳定性的对策。
    微胶囊化分散染料及其在纺织上的应用
    纪俊玲,汪 信
    化工进展. 2006, 25(7):  775. 
    摘要 ( 19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概述了微胶囊化分散染料的外观特征、合成方法,介绍了分散染料微胶囊在纺织行业的应用。着重介绍了微胶囊化分散染料对涤纶无助剂、免水洗染色的原理以及该项应用技术突出的优点。
    聚烯烃连续生产过程中产品牌号切换的研究述评
    荚 亮, 梁 军, 王文庆, 王靖岱
    化工进展. 2006, 25(7):  780. 
    摘要 ( 20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操作模式、切换目标、影响因素和数学描述四个方面对聚烯烃连续生产过程中产品的牌号切换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最优牌号切换的研究特点和难点;回顾了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氟化聚氨酯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王小君,杨建军,吴庆云,张建安,吴明元
    化工进展. 2006, 25(7):  785. 
    摘要 ( 17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氟化聚氨酯中含氟链段的主要引入方法,即分别由聚氨酯硬段、聚氨酯软段和丙烯酸酯类单体引入,并对各自的优点和局限之处进行了评述。介绍了氟化聚氨酯材料的微相分离结构和低表面能特性,以及氟化聚氨酯材料在制造弹性体、泡沫塑料、涂料等领域的应用。并指出了氟化聚氨酯当今研究的热点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氟化聚氨酯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王小君,杨建军,吴庆云,张建安,吴明元
    化工进展. 2006, 25(7):  785. 
    摘要 ( 8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氟化聚氨酯中含氟链段的主要引入方法,即分别由聚氨酯硬段、聚氨酯软段和丙烯酸酯类单体引入,并对各自的优点和局限之处进行了评述。介绍了氟化聚氨酯材料的微相分离结构和低表面能特性,以及氟化聚氨酯材料在制造弹性体、泡沫塑料、涂料等领域的应用。并指出了氟化聚氨酯当今研究的热点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管式裂解炉二维工艺模型研究新进展及应用
    张红梅,贺永殿,蓝兴英,徐春明,高金森
    化工进展. 2006, 25(7):  791. 
    摘要 ( 16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对目前裂解炉管的模拟研究现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指出了二维模型研究的必要性,并将已有二维模型的构成、动力学模型的进展、不同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进行了讨论,最后指出裂解炉的模拟应和其他技术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我国工厂数据、试验炉数据和模拟软件计算结果,进行联合攻关,为裂解炉的设计、生产、原料预测提供有力的支持。
    有机异氰酸酯光气化反应分析
    毕荣山,马连湘,郑世清
    化工进展. 2006, 25(7):  796. 
    摘要 ( 17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化学反应工程的原理对有机异氰酸酯光气化反应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反应可以看作是一个平行-串联反应,并对这一类反应适合的进料方式进行了讨论。以此为基础,对现在异氰酸酯生产中光气化反应的工艺进行了分析,认为二步法光气化反应工艺优于一步法反应工艺。同时对各种形式的反应器优缺点进行了总结,并给出了不同条件下的最佳反应器形式,对以后新建异氰酸酯生产装置中光气化反应器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研究开发
    激光诱变选育耐酸产氢菌产气肠杆菌
    卢文玉,闻建平,陈 宇,刘铭辉
    化工进展. 2006, 25(7):  799. 
    摘要 ( 19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运用He-Ne激光辐照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对激光诱变参数进行优化,考察了突变株的遗传稳定性、耐酸性和产氢特性。结果筛选到一株遗传性状稳定的高产氢突变株,具有良好的耐酸性,在pH值3.0时仍能生长。通过间歇实验,产氢量和产氢速率分别达到1781 mL/L和240 mL/(L&#8226;h),比原始菌分别提高了48%和32%。说明该He-Ne激光诱变育种技术可以在产氢微生物领域中应用。

    纳米二氧化钛的分散及对氟碳涂料的改性
    杨景花,余 刚,何耀华,杨国良,胡波年
    化工进展. 2006, 25(7):  803. 
    摘要 ( 13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于纳米颗粒在涂料中不易分散,所以解决其在涂料中的分散问题,是纳米颗粒在涂料中应用的关键。本文以提高纳米二氧化钛在氟碳涂料中的分散性为目的,从物理机械分散和表面改性两个方面,分别讨论了纳米二氧化钛在氟碳涂料中分散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加入731A、吐温&#61485;80及Tritonx&#61485;100分散剂,机械分散6 000 r/min、60 min,超声分散30 min等,可以提高纳米二氧化钛在氟碳涂料中的分散性能。同时,纳米二氧化钛的加入,改善了氟碳涂料耐玷污和耐洗刷性能。
    马铃薯淀粉基烷基糖苷的合成
    章 平,袁 浩,陈天祥,秦 军
    化工进展. 2006, 25(7):  807. 
    摘要 ( 18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马铃薯淀粉、乙二醇、十二醇为原料,对甲苯磺酸和助剂P为复合催化剂,采用转糖苷化反应合成烷基糖苷表面活性剂,探讨了各主要影响因素对合成反应过程及结果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法优选出最佳工艺条件:糖苷化温度115℃;n(经折合的淀粉中葡萄糖单元): n(乙二醇): n(十二醇) : n(催化剂)=1∶5∶3∶0.01。在此条件下总糖苷收率为122.53%。
    4–甲基–2,3,5,6–四氟苯甲醇的合成
    何明阳,陈圣春,谢英梅,陈 群
    化工进展. 2006, 25(7):  811. 
    摘要 ( 15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2,3,5,6–四氟对苯二甲醇为起始原料,经氯化、常压催化氢解制得4–甲基–2,3,5,6–四氟苯甲醇。研究表明,在甲苯中用盐酸氯化时,温度为100~105℃、反应6 h、盐酸与2,3,5,6–四氟对苯二甲醇用量物质的量比为1.4,4–甲基–2,3,5,6–四氟苯甲醇产率为96.4%;在甲醇溶剂中以Pd/C为催化剂,温度为50℃、4–氯甲基–2,3,5,6–四氟苯甲醇与10%Pd/C与甲醇质量比为1∶0.05∶9.0,常压氢解4 h,4–甲基–2,3,5,6–四氟苯甲醇产率为99%,两步反应总产率为95.4%。

    Ti/Fe层柱累托石电催化降解硝基苯废水
    石眺霞,孙家寿,戴陈玉,张 蕾
    化工进展. 2006, 25(7):  815. 
    摘要 ( 14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Ti/Fe层柱累托石为粒子电极,利用三维电极技术,对含硝基苯废水进行了电催化降解的研究。考察了Ti/Fe层柱累托石的加入量、电解质、pH值、电解槽电压及进水浓度等工艺条件对硝基苯及CODCr去除率的影响;讨论了硝基苯和CODCr的去除动力学。
    应用技术
    废胶粉的改性及其在砂浆中的应用
    王亚明,刘 岚,傅伟文,罗远芳,贾德民,于利刚
    化工进展. 2006, 25(7):  820. 
    摘要 ( 16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表面接枝改性制备了改性胶粉SRP。利用高分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PyGC-MS)和FTIR对SRP的结构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SRP已接枝上磺酸基团。对改性胶粉/砂浆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流动度及流动度损失的测定,找出了胶粉(RP)和改性剂的最佳用量比;同时结果表明,改性胶粉SRP可以有效改善砂浆的流动性,并减小流动度损失;在力学性能方面,RP/砂浆复合材料的抗压和抗折强度都大幅下降,而对SRP/砂浆复合材料在保证其抗压强度的同时,实现了抗折强度的提高,材料表现出一定的韧性。胶粉改性方法简单,有利于工业生产。
    共沸精馏提纯丁醇的工艺优化研究及其工程应用
    邢承治,胡兆吉
    化工进展. 2006, 25(7):  825. 
    摘要 ( 20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结合实践经验和工艺原理,利用丁醇和水组成的部分互溶系统的共沸特性,对从青霉素类结晶母液中提纯丁醇的生产工艺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设备布局、碱洗、废液处理和分水滞后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处理。工程应用表明:与原工艺相比,优化工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能源效益,对从水相中共沸精馏提纯丁醇的生产有一定的实际参考价值。
    合成氨原料气双甲(醇烷化)精制工艺条件的讨论
    谢定中,范逢源
    化工进展. 2006, 25(7):  833. 
    摘要 ( 17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双甲精制工艺条件的有关技术概念,阐述了合成原料气双甲精制工艺的实质是甲醇化和甲烷化,醇烷化就是甲醇化甲烷化,只有醇烃化才是双甲工艺的扩展提升技术。说明了双甲工艺的压力可在5.0~30.0 MPa进行,甲醇化以中低压节能,进第二级甲醇化CO+CO2以1.8%~2%、出口CO+CO2以0.1%~0.15%运行能耗最少;在合成气精制工艺中甲烷化不可能产生自热反应。通过对3种补充热方式进行分析评述,说明了用氨合成出塔热气加热甲烷化未反应气存在设备安全隐患和开车顺序倒置等难题。
    炭素厂生产车间粉尘及沥青烟治理工程设计
    刘章现,冯兴华,杨甲文
    化工进展. 2006, 25(7):  837. 
    摘要 ( 15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炭素厂车间粉尘和沥青烟治理工程实例,阐述了在沥青熔化、粉碎、混捏、压型、焙烧工序采用快速沥青熔化技术、分散安装集气罩与集中袋式除尘系统一体化、焙烧炉多管静电除尘系统相结合的污染物控制设计方案。结果表明:该工程能使车间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的净化效率达到83.9%~93.2%,大大降低了车间空气粉尘浓度。焙烧炉净化处理后烟尘排放质量浓度为20.0 mg/m3,沥青烟排放质量浓度为14.2 mg/m3,苯并[a]芘排放质量浓度为0.054×10-3 mg/m3,所有污染物均达到排放标准。为小型炭素厂粉尘及沥青烟的综合治理探索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京ICP备12046843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994号
版权所有 © 《化工进展》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邮编:100011
电子信箱:hgjz@cip.com.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