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4年 第33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2014-06-05
    特约评述
    煤化学链转化技术研究进展
    刘永卓,郭庆杰,田红景
    化工进展. 2014, 33(06):  1357-1364. 
    摘要 ( 11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化学链技术为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在综述煤化学链燃烧和气化转化工艺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对煤化学链转化的载氧体以及煤-载氧体反应和化学链反应器强化等进行了评价及展望。指出煤化学链转化的研究重点为以下3方面:①载氧体-煤-煤灰-气化剂等反应体系中氧传递过程及反应机理;②载氧体应围绕多活性组分载氧体、耦合催化-载氧-捕C/S多功能复合载氧体和具有特定储氧功能和高稳定性结构载氧体等3方面进行研究;③针对载氧体和煤反应慢的瓶颈,应揭示反应器优化和操作强化的理论基础。
    化工过程与装备
    过滤分离技术在能源、水及环境领域的应用及发展
    李文苹
    化工进展. 2014, 33(06):  1365-1372. 
    摘要 ( 10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工业革命期间,随着电力、石油、汽车等工业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使用和消耗以指数速度迅速增长。能源开采、生产及使用等行为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资源匮乏,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受到威胁。保护环境、节省资源、开发新能源便成为现代工业发展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核心,而提高效率、减少污染,再生、再利用及持续性发展则成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过滤分离作为一种低能耗技术过程,近年来其应用领域在能源、资源及环境方面得到深广的发展,而其自身产品技术则同时得到日新月异的发展。其发展趋势体现在高能效、低能耗、自动、连续、更高的分离精度,更广的温度压力适用范围,更长的使用寿命以及更低的对环境的影响。本文围绕环境、资源、能源等方面现在及未来的应用需求,重点介绍欧美近年来过滤分离在如页岩天然气开采中的采出水处理,生物柴油、生物甲烷等可再生能源,水处理,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及室内空气过滤等方面的新技术新产品,以及传统过滤分离技术的新应用,并对过程计算模拟的发展应用及过滤分离基础理论研究状况做了简略介绍。
    高温煤气金属脱硫剂的研究进展
    张四方1,陈虎 2,任瑞鹏2,陈健3
    化工进展. 2014, 33(06):  1373-1379. 
    摘要 ( 11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煤的清洁转化利用符合中国的能源结构,高温煤气脱硫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关键技术。本文综述了单一金属氧化物和复合金属氧化物干法脱除H2S的研究进展,对比分析了单一金属氧化物在脱硫效率、使用温度和再生方面的优缺点,指出由于单一金属氧化物脱硫剂不能满足实际生产需要,因此兼有单一金属氧化物优点的复合金属脱硫剂成为未来研究方向。同时,论述了复合金属脱硫剂的制备原则、脱硫效率及再生等方面的研究状况。在此基础上,重点对铁酸锌和钛酸锌两种具有代表性的复合脱硫剂及其他复合金属脱硫剂进行了介绍。
    电化学合成法制备高铁酸盐的研究进展
    孙旭辉,郑文平,庹万权,于海辉,王冬
    化工进展. 2014, 33(06):  1380-1386. 
    摘要 ( 10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铁酸盐是公认的“绿色”化学试剂,但制备成本过高大大限制了它的应用。电解法制备高铁酸盐以其工艺简单,原料消耗少而成为最可能商业化生产的方法。本文从电解槽结构、阳极材料组成、电解液的组成和浓度、电流密度、电解时间等各个方面阐述了影响电流效率和高铁酸盐产品浓度的因素。阳极室体积减小、电流密度和电解时间适当增加,可使Na2FeO4产品的浓度加大。阳极材料比表面积大,含有碳、硅的铸铁比纯铁活性高。新发展起来的惰性阳极法值得深入研究。电解液组分为氢氧化钠,浓度约为14mol/L时电流效率较高,电解液中添加适当的氧化剂或腐蚀性离子有助于减少阳极钝化和稳定高铁酸根离子。交直流叠加的加电方式有利于缓解阳极钝化现象。文章指出,未来需要设计新型合理的电解槽结构和研发新的生产工艺,降低电耗和电解液浓度,提高电流效率,最终达到长时间连续生产高浓度高铁酸盐的目的。
    水合物溶液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李士凤1,2,谭哲1,申延明1,刘东斌1,樊丽辉1,白净3
    化工进展. 2014, 33(06):  1387-1391. 
    摘要 ( 12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合物法溶液分离是一种新兴的分离技术。本文概述了水合物溶液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指出水合物溶液分离技术的优缺点。重点回顾了水合物溶液分离技术在海水淡化、废水处理、果汁浓缩、生化分离等过程中的研究进展:尽管水合物海水淡化已经有工业化的报道,但是水合物生成压力较高,分离过程能耗较大,阻碍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水合物法废水处理仅局限于制浆废水回收方面;水合物果汁浓缩以及生化分离方面的研究表明水合物法对于高附加值产品分离十分有效。分析表明,水合物溶液分离技术在上述应用过程中存在水合物生成压力大、水合物结晶夹带浓缩液等问题,指出未来水合物溶液分离技术的研究方向为寻找更加有效的水合物生成气体以及在高附加值产品分离回收过程中的应用。
    基于固体13C核磁共振技术对油砂沥青质结构的研究
    王擎,王智超,贾春霞,宫国玺
    化工进展. 2014, 33(06):  1392-1396. 
    摘要 ( 10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固体13C核磁共振(13C NMR)技术对油砂沥青质的化学结构特征进行详细的研究。通过对油砂沥青质的核磁谱图分析,获得了表征油砂沥青质结构特征的12个碳结构骨架参数。根据研究分析结果,油砂沥青质中的脂碳含量达60%左右,表明其化学结构主要以脂碳结构为主。在脂碳中,亚甲基含量最多,主要出现在脂肪链中,且其脂肪链平均长度小于8个碳原子,可推断为中等长度脂链;芳香碳含量小于40%,其中质子化芳香碳含量多于非质子化芳香碳。在非质子化芳香碳中芳香桥碳含量最多,可推断芳香碳呈多环模式;羰基碳在油砂沥青质结构中所占比例极小。虽然基于获得的油砂沥青质的元素组成,可以将油砂沥青质归类到Ⅰ型干酪根,但是两者在成烃潜量和结构特征都存在较大差异,由此判断油砂沥青质并非干酪根的降解产物。
    麦秆制油过程与公用工程系统集成的模拟与分析
    徐彬1,孙力1,2,贺高红1
    化工进展. 2014, 33(06):  1397-1402. 
    摘要 ( 14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质制油过程可分为生物质收集、生物质快速热解、生物油气化、水汽变换、酸性气体净化和二氧化碳捕集、费托(FT)合成和合成原油提炼,以及尾气处理等部分。公用工程系统通过燃料燃烧产生蒸汽、发电、做功,以满足生产过程所需的蒸汽、水、电、功等。公用工程系统燃料为生产过程尾气,外购天然气或其他燃料。生产过程尾气主要包括费托合成过程和合成原油提炼过程尾气,其主要成分为CO、H2、CH4、C2H6、C3H8。生产过程尾气既可以作为公用工程系统燃料,也可以通过重整操作回收其有效组分CO和H2在生产系统循环利用,但公用工程系统需补充外购燃料。本研究以麦秆为生物质原料,基于生产过程和公用工程系统ASPEN模拟,分析生产过程操作参数和尾气处理方式对生产过程产品产量,公用工程系统燃料选择的影响,根据年总收益最大化确定最优的麦秆制油过程和公用工程系统设计。
    碟片式离心机内流动的数值模拟
    袁惠新,侯新瑞,付双成
    化工进展. 2014, 33(06):  1403-1407. 
    摘要 ( 11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碟片式离心机内的流场难以直接测量,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现碟片式离心机内部流场特征。本文以DRS 230\4-00-99型碟片式离心机为研究对象,基于N-S方程和标准k-ε两方程湍流模型,利用Fluent流体动力学分析软件模拟了碟片间隙的内部流场。结果表明,模拟得出的速度分布和压力分布符合碟片式离心机的内部理论基本规律。液体在碟片间隙内存在旋转滞后现象,但由于碟片间隙较小,液体旋转滞后较小。说明碟片间隙小,不仅可以减小颗粒的沉降距离,有利于提高分离效率,同时还能减小液体滞后。模拟同时发现,等距离碟片间隙中液体流量及压力降呈现不均匀分布,离入口位置越近,碟片间隙中液体流量及压力降越大,在前三层尤为明显。这些发现为碟片式离心机两相分离的模拟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对优化碟片式离心机的结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0℃和75℃下三元体系NH4HCO3-NH4VO3-H2O中 NH4VO3溶解度的测定
    赵楚1,2,冯曼1,王少娜1,杜浩1,郑诗礼1,谢华2
    化工进展. 2014, 33(06):  1408-1412. 
    摘要 ( 12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钾系亚熔盐法钒渣钒铬共提清洁生产工艺的中间产品钒酸钙,提出通过碳化铵化/冷却结晶将钒酸钙转化为钒氧化物产品的新方法。分别研究了NH4HCO3-NH4VO3-H2O三元体系在碳化反应温度(75℃)和结晶沉钒温度(40℃)时NH4VO3的溶解度,得到了此时NH4VO3的溶解度数据。40℃时,NH4VO3溶解度随NH4HCO3浓度升高而降低。75℃时,NH4VO3溶解度则随NH4HCO3浓度升高呈U形变化。通过对比两个温度下NH4VO3的溶解度曲线,验证了碳化铵化工艺75℃反应、40℃结晶的设计思路。并经过理论计算,得到NH4VO3的理论一次结晶率为92.71%。再由得到理论结晶率时的反应和结晶NH4HCO3浓度,优化了钾系亚熔盐法钒渣钒铬共提清洁生产工艺中钒转化单元的工艺路线,绘制了工艺原则流程图。
    基于CFD的新型布浆器混合室结构
    刘伟,冀晓辉
    化工进展. 2014, 33(06):  1413-1418. 
    摘要 ( 8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进一步改善新型布浆器的布浆性能,设计了单腔式混合室(混合室Ⅰ)、以两组支管为单位的多腔式混合室(混合室Ⅱ)及以单组支管为单位的多腔式混合室(混合室Ⅲ),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混合室内的流动特性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单腔混合室内,由于平行射流组各股射流间的强烈干涉作用,导致各股射流向混合室中部聚集,造成出口处质量流量分布呈现中间明显高于两侧的状态。在多腔混合室Ⅱ内,每个混合腔内有两组射流,保证了浆料的良好混合,避免了射流在中部聚集的现象。在多腔混合室Ⅲ内,由于每个混合腔内只有一组支管射流,实现了互补混合过程,混合效果明显好于混合室Ⅰ和混合室Ⅱ。从质量流量分布看,混合室Ⅲ的分布曲线比混合室Ⅰ和混合室Ⅱ的更平缓,其最大偏差仅为0.254%,明显小于混合室Ⅰ的0.538%和混合室Ⅱ的0.294%,更接近于理论混合平均值和期望值。
    双波纹板束逆流传热与流动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
    朱康辉1,张锁龙1,2
    化工进展. 2014, 33(06):  1419-1424. 
    摘要 ( 9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Fluent软件对一种全焊式双波纹板式换热器的板束传热与流动性能进行数值模拟,运用场协同原理进行强化传热机理分析的同时对双波纹板式换热器进行传热实验,验证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双波纹结构使得流体在流道形成湍流,减薄板片的层流边界层并且改善了主流区域的速度与温度梯度的协同程度,强化传热。双波纹板束本身的传热系数受到板束热侧入口尺寸的影响,并且在固定尺寸上达到峰值,增大冷热流体入口速度可以提升板束的传热能力,同时也受到压降增大的影响。
    能源加工与技术
    纳米二硫化钼对冷冻机油密度和黏度的影响
    李萌,张华,娄江峰
    化工进展. 2014, 33(06):  1425-1428. 
    摘要 ( 16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对纳米二硫化钼(MoS2)进行表面化学修饰,配制了分散稳定性良好的环烷基纳米冷冻机油。利用旋转式黏度计和密度仪对5种配比的纳米冷冻机油(二硫化钼质量分数为0.25%、0.5%、0.75%、1%、1.25%、1.5%)在不同温度(288~333K)下的密度和黏度进行了测试,并对其数据进行了拟合关联。实验结果表明:经PVP修饰的纳米MoS2在低浓度情况下在冷冻机油中分散稳定性能良好,且在质量分数之比为1∶1时达到最佳分散效果;纳米冷冻机油的黏度随MoS2和PVP质量分数的增加而下降,在温度较低时更为明显;纳米冷冻机油的密度测量值和计算值基本吻合,其密度黏度关联式的计算值与90%的实验数据吻合较好。该结果为纳米冷冻机油在传热、流动和摩擦领域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炼厂碳四资源的利用途径
    王定博
    化工进展. 2014, 33(06):  1429-1434. 
    摘要 ( 10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国内炼厂碳四的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对混合碳四与甲醇合成甲基叔丁基醚,正丁烯经水合、脱氢反应制备甲乙酮和正丁烯与乙酸反应制备乙酸仲丁酯的生产情况进行了介绍;对醚后混合碳四制丙烯和乙烯、异构化制异丁烯、芳构化、与乙酸反应制备乙酸仲丁酯的应用和研究状况进行了分析,认为利用醚后混合碳四制备丙烯和制备乙酸仲丁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对异丁烷脱氢、异丁烷选择氧化、正丁烷制顺酐等技术研究进展和使用现状进行简述,认为异丁烷的利用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生物柴油热解的TG-FTIR联用研究及动力学参数计算
    霍梦佳,牛胜利,路春美,刘梦琪,李辉
    化工进展. 2014, 33(06):  1435-1439. 
    摘要 ( 12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热重(TG)-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联用对生物柴油的热解及气体产物的释放特性进行了研究,并通过非预置模型法的Vyazovkin算法和Avrami理论计算了生物柴油热解的活化能和反应级数等动力学参数。生物柴油在554~773K区间存在失重率约为87.59%的失重阶段,伴随的热解气体产物主要包括CO2、H2O、CH4和其他有机化合物,其中主要气相产物析出规律一致,但浓度存在差异。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生物柴油的热解向高温区移动。同时,生物柴油的热解呈现多段特性,在不同转化率区间,动力学参数变化较大,活化能为100.48~151.14kJ/mol,反应级数为 1.21~1.24。
    非贵金属催化碱性硫离子-空气燃料电池
    黄永茂,张志艳,程艳坤,李永真,张贺
    化工进展. 2014, 33(06):  1440-1443. 
    摘要 ( 10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碱性硫离子电解液作为阳极燃料构建了硫离子-氧气燃料电池体系,采用粉末活性炭材料制备了涂膏电极,将碱性硫化钠溶液作为阳极燃料,通过建立电化学三电极模型对电极在碱性硫离子溶液中的放电性能进行研究,主要考察了硫离子浓度、体系温度对开路电位以及放电平台的影响。电极在碱性硫离子溶液中具有较负的开路电位和稳定的放电平台;通过单体电池测试在0.24V电压下获得11mW/cm2的最大功率密度,此时电池的电流密度为46mA/cm2,证明碱性硫离子燃料电池在阳极不使用贵金属催化剂的情况下表现出良好的放电性能,是一种具有潜在研究价值和广泛应用前景的电化学体系。
    工业催化
    A3B型卟啉合成方法及在仿生催化中的应用
    佘远斌1,2,李凯1,王朝明1,于艳敏1
    化工进展. 2014, 33(06):  1444-1452. 
    摘要 ( 9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作为金属卟啉类化合物的一个重要类别,A3B型卟啉化合物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光电及结构特性。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该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在仿生催化应用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系统地介绍了混醛法(Little法和Lindsey法)、“2+2”合成法、线性四烷基吡咯合成法、卟啉中位修饰法和微波合成法。重点阐述了具有独特结构的A3B型卟啉类仿生催化剂——B-链衍生化催化剂、固载A3B型金属卟啉催化剂、A3B型金属卟啉二聚体催化剂、Pacman型双核金属卟啉催化剂及Hangman型金属卟啉催化剂在仿生催化领域中的应用,希望能为卟啉研究者设计、合成更优良的卟啉类催化剂提供参考。未来卟啉仿生催化的主要目标在于合成性能更加优良的卟啉,并应用于大规模工业生产中,在温和条件下实现较高的转化数和选择性。
    应用催化氧化催化剂脱除烟气中NO的研究进展
    任瑞鹏 1,陈虎 1,陈健 2,吕永康 1
    化工进展. 2014, 33(06):  1453-1458. 
    摘要 ( 9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如何控制减少氮氧化物的产生排放已成为当今中国空气污染治理的主要内容。本文简要分析了燃烧过程控制技术,针对目前国内外较为关注的烟气NOx脱除工艺进行了优缺点两方面的分析比较。综述了催化氧化NO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分子筛及其负载型催化剂由于其低温活性较低,目前研究较少;活性炭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性以及新型炭材料的制备;贵金属类催化活性较好,但是成本过高限制了其工业化;金属氧化物类由于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明显的价格优势,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外催化剂研究的重点;将新材料以及废物应用于NO的氧化近几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
    介孔氧化硅负载贵金属催化剂研究进展
    黄超,杨惠,杨旭,廖世军
    化工进展. 2014, 33(06):  1459-1464. 
    摘要 ( 9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有序介孔氧化硅材料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质,如高的比表面积、大的孔容、均一的孔径分布、丰富的结构和形貌等,在多相催化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回顾了近年来介孔氧化硅在负载贵金属催化剂方面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直接浸渍法、官能团修饰法、原子层沉积法、一锅合成法等不同的负载方法,归纳比较了各种方法之间的优缺点。同时也指出了介孔有序SiO2材料在催化负载方面存在的一些局限,并对其发展前景做了展望,认为降低介孔氧化硅的成本、提高载体的水热稳定性、开发新结构和性能的介孔氧化硅以及探索新的催化剂负载工艺,将是未来介孔氧化硅在多相催化领域应用研究的重要方向。
    多孔载体负载型Fenton催化剂降解酚类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徐小妹,潘顺龙,李健生,孙秀云,沈锦优,韩卫清,王连军
    化工进展. 2014, 33(06):  1465-1474. 
    摘要 ( 8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多孔载体负载型非均相Fenton催化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处理有机污染物的有效手段,因其克服了均相Fenton催化体系存在的受pH值限制大、含铁污泥产生量大、Fe3+还原为Fe2+速率缓慢等问题,近年来备受研究者的重视。本文扼要介绍了自2000年以来国内外关于以多孔载体(黏土、沸石、介孔氧化硅及多孔碳)负载型Fenton催化剂降解酚类污染物的研究进展,特别指出了未来该类催化剂降解有机物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和中性条件下催化剂的活性、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开发新型多孔材料载体。
    含铋光催化材料的研究进展
    王伟华,叶红齐,覃涛,刘宣业,黄辉,赵炜康,朱坤杰
    化工进展. 2014, 33(06):  1475-1485. 
    摘要 ( 12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含铋光催化材料因其能吸收可见光、催化活性高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回顾了含铋光催化材料近年来的研究概况,详细介绍了铋氧化物、卤氧化铋及钛酸铋、钨酸铋、钒酸铋、钼酸铋、铁酸铋等光催化剂的结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重点对光催化性能的改进方法进行了综述,包括制备方法的改良、催化剂的掺杂改性及复合催化剂的制备等;最后针对进一步提高光催化剂整体性能、实现工业化应用两点,提出了未来可以利用多元元素掺杂、多元半导体复合进行改性和负载于某些载体制备整体催化剂进行改良的观点。
    乙炔氢氯化反应非贵金属无汞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郭燕燕,刘鹰,胡瑞生,孙宏娟
    化工进展. 2014, 33(06):  1486-1490. 
    摘要 ( 10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于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环境友好性,用于乙炔氢氯化反应的无汞催化剂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乙炔氢氯化反应无汞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综述了改善非贵金属催化剂性质的主要方法,探讨了催化剂的活性组分、载体及制备过程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简要介绍了气固相催化体系和液相催化体系的催化机理与催化活性之间的关系,分析了高活性、长寿命的乙炔氢氯化反应非贵金属无汞催化剂所应具备的必要条件。研究表明,多种非贵金属的协同催化、载体处理方法的多样化、制备过程的优选组合及离子液体的应用将是今后乙炔氢氯化反应催化剂的发展趋势。
    材料科学与技术
    垂直碳纳米管阵列的生长控制研究进展
    梁尤轩1,赵斌2,姜川1,杨俊和2
    化工进展. 2014, 33(06):  1491-1497. 
    摘要 ( 10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垂直碳纳米管(VACNT)阵列由于具有良好的排列、优异的导电导热能力、高比表面积、高纯度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概述了用于碳纳米管阵列生长的热化学气相沉积(CVD)制备方法的最新进展,重点阐述了CVD法生长碳纳米管阵列的动力学与生长终止机理,指出CVD过程中的催化剂形貌演化是引发碳纳米管阵列生长停止的重要原因。介绍了人们通过生长条件控制与催化剂设计等方法调控碳纳米管阵列结构(包括管壁数、管径和密度)方面取得的进展,指出碳纳米管阵列的大批量制备及结构参数的精确调控是未来发展的 重点。
    废茶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孔径结构的控制
    宋磊1,张彬1,陈家元2,冯利3
    化工进展. 2014, 33(06):  1496-1505. 
    摘要 ( 10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废茶为原料,分别以K2CO3、ZnCl2为活化剂,在不同的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及不同的浸渍比例下制备废茶活性炭。结果表明,K2CO3、ZnCl2活化制备的废茶活性炭孔径结构均以微孔为主,其中K2CO3活化制备的废茶活性炭BET可达1388m2/g,ZnCl2活化制备的废茶活性炭BET可达1596m2/g;活化温度对废茶活性炭的中孔结构影响较大,以ZnCl2为活化剂时,在温度为350℃时就出现中孔,温度由500℃升至700℃后,中孔容量由0.55cm3/g减小到0.06cm3/g,而以K2CO3为活化剂时,在温度达800℃后才开始出现中孔结构;ZnCl2活化制备的废茶活性炭在活化时间为0.5h时就有中孔出现,当活化时间从0.5h延长至1.5h时,微孔径逐渐由0.83nm增大至0.87nm,当活化时间达到2h后,活性炭结构得到重排,微孔容量提高而中孔容量降低,以K2CO3为活化剂时,活化时间达2.5h后才出现中孔结构;当两种活化剂的浸渍比为1∶1时废茶活性炭的微孔容量最大。
    SEDS工艺制备丝素纳米颗粒及其表征
    邓爱华1,陈爱政1,2,王士斌1,2,王明宗1
    化工进展. 2014, 33(06):  1506-1512. 
    摘要 ( 14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丝素蛋白为原料,以六氟异丙醇为溶剂,采用超临界流体强制分散溶液(SEDS)工艺制备了丝素纳米颗粒。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压力、溶液浓度、溶液流速和CO2流速等因素对丝素纳米颗粒平均粒径分布的影响,并通过Zeta电位、HS-GC、FTIR、XRD和DSC等技术手段对制备的丝素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动态激光光散射仪检测结果表明:随压力、溶液浓度和流速的增大,丝素纳米颗粒平均粒径增大;随CO2流速的增大,丝素纳米颗粒平均粒径减小,最小达到298nm。丝素纳米颗粒Zeta电位为?39mV。HS-GC表明丝素纳米颗粒有机溶剂残留量为20μg/L。FTIR表明经SEDS工艺处理后丝素化学结构和官能团不会发生变化。XRD和DSC显示经SEDS工艺处理后丝素内部分子结构发生重排,由无规则卷曲向β折叠转换。
    表面改性在提高硅胶基体与抗菌涂层结合力中的应用
    沙晓娟1,2,郭睿劼1,2,赵起3,殷广达1,2,康虹1,2,魏丽乔1,2
    化工进展. 2014, 33(06):  1513-1516. 
    摘要 ( 13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聚合物基体与抗菌涂层间结合力的大小至关重要,它决定了抗菌制品的使用寿命与抗菌效果。本研究中采用γ射线辐射改性聚合物基体表面,并接枝偶联剂(γ-APTS)获得活性表面,从而制得紧密键合在基体表面的 Ag-PTFE复合抗菌涂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涂层表面形貌,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与面分布表征涂层中各元素分布状况;ASTM D-3359法测试涂层与基体间结合力;通过对多组大肠杆菌的抑菌环试验与震荡烧瓶实验表征涂层抗菌活性。结果表明,γ射线辐照可有效提高聚合物基体表面活性,显著提高了涂层与基体间结合力,且抗菌效果优异。
    溶胶-凝胶法与自模板法相结合制备SiO2中空微球
    张青
    化工进展. 2014, 33(06):  1517-1520. 
    摘要 ( 9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正硅酸乙酯和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为硅源,采用sol-gel法制备SiO2胶体粒子,作为制备中空微球的前体,然后在固化剂的作用下,利用自模板法使乳液液滴外表面首先被固化,并以其自身作为模板制备SiO2中空微球,讨论了去离子水用量和搅拌速率对微球尺寸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动态光散射(DLS)和低温氮吸附法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得到的SiO2中空微球球形形态规整,平均粒径为592nm,其表面具有微孔/介孔复合结构,且在一定的范围内,微球的尺寸随着去离子水用量和搅拌速率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生物与医药化工
    COX-2特异性抑制剂塞来昔布的合成研究进展
    卢定强1,2,沈东2,凌岫泉1
    化工进展. 2014, 33(06):  1521-1525. 
    摘要 ( 11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塞来昔布(西乐葆)作为首个选择性COX-2抑制剂类非甾体类抗炎药,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OX)中的2型酶蛋白阻断前列腺素生物合成过程来实现抗炎作用,对胃肠道副作用较于传统抗炎药要小得多,其镇痛抗炎活性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西乐葆上市以来,一直是全球畅销药物。近年来,国内对西乐葆的需求日益增长,其较好的开发前景也备受关注。其化合物专利2015年(补发延期)到期。国内外对塞来昔布的合成报道较多,本文综述了通过脱水环合、环加成、偶联、Michael加成、催化作用、芳基化等不同反应机理合成塞来昔布的方法。着重分析了传统的酯缩合和脱水环合两步过程制备塞来昔布的工艺优化过程。得出传统的脱水环合的方法反应缓和稳定,适合工业化生产,其区域异构体杂质可以通过合适的重结晶溶剂去除。制得的塞来昔布可达国家药品标准。
    白藜芦醇及其衍生物和类似物抗肿瘤研究进展
    韩雪莲
    化工进展. 2014, 33(06):  1526-1532. 
    摘要 ( 9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白藜芦醇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尤其是抗肿瘤作用备受关注,得到了广泛研究。同时,为了提高生物利用度,并获得更高的抗肿瘤活性,有关其衍生物与类似物的研究也大量开展。本文对白藜芦醇的结构及理化性质、抗肿瘤作用机制、毒性、代谢动力学、白藜芦醇衍生物和类似物的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制,以及制备方法进行了回顾。作为一类很有希望的的新型抗肿瘤药物,有关白藜芦醇及其衍生物和类似物还存在许多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包括生物作用机制、结构与活性的关系不明确、生物利用度与疗效之间存在的矛盾以及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缺乏等,还需要系统开展作用机制、毒理学和代谢动力学研究以及动物体内试验。
    响应面法优化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培养基
    竹文坤1,牟涛2,段涛1,张友魁1,罗学刚1
    化工进展. 2014, 33(06):  1533-1538. 
    摘要 ( 10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响应面法对微生物诱导CaCO3沉积的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适宜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0g/L、大豆蛋白胨10g/L、尿素50g/L、硝酸钙0.5mol/L、吐温80体积分数0.05%以及氯化镍250μmol/L。葡萄糖浓度和尿素浓度、葡萄糖浓度和硝酸钙浓度、葡萄糖浓度和吐温浓度、硝酸钙浓度和吐温浓度以及尿素浓度和氯化镍浓度,对微生物诱导CaCO3沉淀量的影响有着比较显著的双因子效应。沉淀物CaCO3含有少量有机质,形成方解石型或方解石和球霰石混合晶型的CaCO3,其形貌和堆积密度随外界条件改变而不同。
    基于果糖与葡萄糖不同混合比例的丙酮丁醇发酵
    吴又多1,付友思1,齐高相1,陈丽杰1,白凤武1,2
    化工进展. 2014, 33(06):  1539-1544. 
    摘要 ( 10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以不同底物的丁醇发酵结果,阐述了在以55g/L葡萄糖与果糖(1∶4)混合糖模拟菊芋物料为底物的丁醇发酵过程中存在果糖利用及丁醇产量较低等问题,研究了基于葡萄糖与果糖不同混合比例(1∶2、2∶3、3∶2及3∶1)的丁醇发酵性能。研究结果说明了随着混合比例提高,发酵时间由76h缩短至48h,菌体最大生物量OD620由2.1提高至4.3,而当葡萄糖与果糖混合比例为1∶2时,发酵过程中菌体细胞对果糖代谢能力最佳,且终点残糖浓度仅为2.1g/L,果糖利用效率达到95.03%,丁醇及总溶剂产量分别达到9.7g/L与16.0g/L。
    精细化工
    牙膏磨擦剂二氧化硅制备条件的优化
    苏二强,高春苹,董晋湘
    化工进展. 2014, 33(06):  1545-1550. 
    摘要 ( 10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硅酸钠和硫酸为原料,采用硫酸沉淀法,合成适用于牙膏以及透明牙膏的SiO2。首先考察了釜底液硅酸钠浓度、温度以及陈化时间对SiO2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釜底液中硅酸钠浓度为0.13mol/L、合成温度为65℃以及陈化时间为30min的条件下,合成SiO2的透光率可以达到89%。随后,以提高透光率为目标研究了在釜底液中添加Na2SO4、NaCl两种电解质对SiO2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合成温度为65℃的条件下,添加浓度为0.04~0.12mol/L的Na2SO4、NaCl对合成SiO2的透光率基本上没有影响;而在合成温度为85℃的条件下,添加浓度为0.08mol/L的Na2SO4合成SiO2的透光率可以达到97%,添加浓度为0.12mol/L的NaCl合成SiO2的透光率可以达到96%。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在相对高的合成温度下,电解质能够更加有效的参与到硅酸的聚合中,使得SiO2的透光率得到一定的改善。按照QB/T 2346—2007对所合成的物质的牙膏磨擦剂特性进行测定,达到了标准要求。
    细乳液聚合法制备PY-17/PE蜡/PS复合乳胶粒子
    任成露,叶明泉,韩爱军
    化工进展. 2014, 33(06):  1551-1555. 
    摘要 ( 11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细乳液聚合法制备彩色墨粉用多组分复合乳胶粒子,即通过细乳液聚合法制备聚苯乙烯包覆有机颜料PY-17和聚乙烯蜡的三元复合乳胶粒子。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热失重分析仪对制备的复合乳胶粒子形貌、粒度、热学和光学特性进行表征,着重研究了乳化剂种类及用量、颜料用量和聚乙烯蜡用量对复合乳胶粒子粒径和形貌的影响,并对复合乳胶粒子的热学及光学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使用复合乳化剂,颜料PY-17用量不大于单体量8%、聚乙烯蜡用量占单体量不大于10%时,制备的复合乳胶粒子粒径较小,分布窄,包覆较为完整;并且复合乳胶粒子的热学及光学特性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2,3,5,6-四氨基吡啶及其(2-羟基)对苯二甲酸复合盐的合成
    杨健,金宁人,张青龙,张清义
    化工进展. 2014, 33(06):  1556-1562. 
    摘要 ( 7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制备高纯度与高收率的2,3,5,6-四氨基吡啶/2-羟基对苯二甲酸复合盐(TH盐),通过以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啶(DADNP)为原料催化加氢还原制得2,3,5,6-四氨基吡啶盐酸盐(TAPH)。反应在55~60℃的氢气氛围下,以甲醇为溶剂,Pd/C为催化剂制得纯度99.4%的TAPH,收率82.1%。制成的盐酸盐再和2-羟基对苯二甲酸(HTA)钠盐在氮气氛围的保护下合成2,3,5,6-四氨基吡啶/2-羟基对苯二甲酸复合盐(TH盐)单体,结构经过13C-NMR、MS和FT-IR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是目的产物,纯度达98%以上。
    环保型高效稠油垢弱酸性水基清洗剂的研制
    古蒙蒙1,涂文辉1,桂绍庸1,蔡卫权1,林元虹1,李玉军1,曹宏2?
    化工进展. 2014, 33(06):  1563-1566. 
    摘要 ( 8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廉价易得、易生物降解的工业表面活性剂为基本配方、自来水为溶剂,成功地研制出一种温和型高效稠油垢水基清洗剂。通过正交实验、主要活性物含量和清洗剂的浓缩等实验确定室温下其较优配方组成为: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4.4%、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4.4%、烷基糖苷6.4%和椰油酸胺丙基甜菜碱7.5%,其去污力高达98.2%。结果说明自制清洗剂的综合清洗性能略优于市售品牌清洗剂1和市售品牌清洗剂2;此外,其pH值为6.5,呈微弱酸性,这与市售品牌清洗剂偏碱性不同,为新型高效稠油垢水基清洗剂的配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稀酸辅助离子液体1,3-二甲基咪唑磷酸二甲酯高效预处理 木薯渣厌氧发酵残渣
    龚磊1,吴殷琦1,何玉财1,王茜1,王利群1,张跃1,刘海军2,朱庆伟2
    化工进展. 2014, 33(06):  1567-1571. 
    摘要 ( 10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有效地糖化木薯渣厌氧发酵残渣,建立了稀酸辅助离子液体1,3-二甲基咪唑磷酸二甲酯盐([Mmim]DMP)预处理工艺。通过考察不同预处理条件对残渣酶解糖化活性的影响,确定了最适的预处理条件。进一步,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预处理前后残渣纤维素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最适的预处理介质是盐酸、水和[Mmim]DMP(1.5∶20∶78.5,质量比)的混合物;最适预处理温度和预处理时间分别为130℃和30min;糖化20g/L预处理的残渣96h,还原糖产率为70.9%;再生纤维素的表面及晶体结构有了明显的变化,聚合度降低,便于酶解的进行,达到了高效糖化木薯渣厌氧发酵残渣的目的。
    高补强水合硅抗菌剂的制备及抗菌效果探讨
    强林萍,曹伟富
    化工进展. 2014, 33(06):  1572-1575. 
    摘要 ( 9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抗菌产业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已成长为一个年产值超700亿元的新产业。迄今为止所报道的无机抗菌剂虽然添加到制品中或多或少有一定的抗菌效果,但在分散性、吸附性及补强性方面均比较弱。本文采用来源较广泛且价格便宜的硫酸与泡花碱在银离子附载情况下以双股流工艺合成一种抗菌率高、加工性好的绿色环保的无机水合硅抗菌剂,具有合成工艺简单,成本低,抗色变性好,同时具有高补强高分散性等优点,对大肠杆菌抗菌率达100%,特别适用于抗菌塑料加工制品等领域。通过研究探讨合成条件对产品外观、性能及抗菌效果的影响,以及添加剂对银离子氧化色变问题的预防,经研究最佳的附载工艺为恒温95℃,恒搅拌速度400r/min,pH值为2,水合硅浆料与附载离子摩尔比为50∶1,添加剂与浆料溶液质量比为0.05%。
    资源与环境化工
    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胞外多聚物的研究进展
    唐朝春,刘名,陈惠民,简美鹏,衷诚
    化工进展. 2014, 33(06):  1576-1581. 
    摘要 ( 9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胞外多聚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是一类具有特殊形态和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EPS普遍存在于生物聚集体内,是生物聚集体形成与稳定的关键性物质,对废水生物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归纳总结了EPS的组分、结构特性、可生物降解性及其吸附特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重点从EPS的主要组成物质胞外蛋白(extracellular protein,PN)和胞外多糖(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PS)以及结构特性中紧密附着型EPS(tightly bound EPS,TB-EPS)和松散附着型EPS(loosely bound EPS,LB-EPS)的研究出发,论述了EPS对生物聚集体的影响,适当升高PN和PS的含量有助于污泥絮凝,然而过多的PS含量将可能对污泥的沉降与脱水性能起负面影响。文章还分析了其影响机理,PN和PS能够有效促进污泥絮凝可能是由于PN表面电负性和高疏水性的影响以及PS的生物凝胶特性和吸附架桥作用。
    燃煤烟气中单质汞吸附与氧化机理研究进展
    睢辉,张梦泽,董勇,王鹏
    化工进展. 2014, 33(06):  1582-1588. 
    摘要 ( 8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燃煤电厂汞排放控制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实现燃煤烟气中汞的脱除涉及两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吸附与氧化。本文概述了汞在吸附剂表面吸附的相关理论和单质汞的催化氧化机理,结合碳基和非碳基吸附剂相关吸附特性的研究现状,对汞的吸附机理进行了讨论,回顾了SCR、碳基、以及金属和金属氧化物三种常见催化剂对单质汞的催化氧化性能并总结了其可能存在的机理。指出吸附剂表面活性位是决定其对汞吸附效果的关键因素,异相反应是单质汞氧化的重要途径,吸附和氧化是相辅相成的,不同催化剂不同气氛下氧化机理不同。并提出通过氯化物等物质改性能够提高吸附剂的吸附效果,深入研究汞的异相反应机理并开发经济有效的汞脱除方法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厌氧氨氧化脱氮工艺研究进展
    张珏,陈辉,姬玉欣,杨毕娥,刘甲红,金仁村
    化工进展. 2014, 33(06):  1589-1595. 
    摘要 ( 10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厌氧氨氧化(ANAMMOX)新型生物脱氮工艺能同时去除氨和亚硝酸盐,并且因其运行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倍增时间过长(11天),受影响的因素较多等特点使其难以工业化,因此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厌氧氨氧化工艺应用的研究现状,其单级系统具有投资少、占地小等优点,而两级系统则运行更灵活、稳定;剖析了其温室气体(N2O)排放特性,对厌氧氨氧化过程中可能的N2O代谢途径进行分析并就现有单级系统与两级系统N2O的排放数据进行归纳;讨论了厌氧氨氧化工艺运行的稳定性,就一些对该工艺产生抑制作用的因素进行总结,如重金属、抗生素、酚类等有毒物质;最后对厌氧氨氧化工艺未来研究和应用动态进行了展望,预测该工艺今后在低温环境中的应用以及从单一的氨氮去除到多种污染物去除的可能性。
    热化学法清洗页岩油泥实验
    孙佰仲1,白林峰2,王擎2,张欣欣1
    化工进展. 2014, 33(06):  1596-1600. 
    摘要 ( 11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含油污泥主要产生于油田或炼油厂,对环境造成污染,部分油资源浪费。目前国内外局限于对石油油泥处理,但对页岩油泥处理少有报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用热化学法处理页岩油泥。本文以汪清炼油厂油泥为样品,采用热化学法清洗页岩油泥,回收页岩油,并获取最佳清洗工况参数。纯水清洗页岩油泥,考察温度、搅拌时间、搅拌频率、液固比对清洗效率的影响,并确定初始工况参数。通过化学药剂筛选、复配,确定AEO-9∶Na2SiO3=1∶2为最佳清洗剂配方。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清洗工况参数。试验分析表明,当清洗温度为75℃、液固比为8∶1、搅拌频率220r/min、搅拌时间30min、药剂投加量为4.0g/L时,含油率为45.26%样品油泥经热化学法清洗后,油泥残油率降为3.03%。清洗液可循环利用,分离出的页岩油经处理后可回收利用,将清洗后的油泥残渣与固硫剂、页岩粉尘等混合后压碇成型,经干燥,进行低温干馏生产,从而实现页岩油泥的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
    臭氧预处理+絮凝沉淀+BAF组合工艺在二级生化处理出水深度处理的应用
    陈建发1,林诚2,刘福权3,陈艺敏1,黄慧珍1
    化工进展. 2014, 33(06):  1601-1606. 
    摘要 ( 11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抗生素类工业废水难处理特点,特别是混合工业废水经二级生化处理后的尾水具有很难生化的特质,因此对二级生化处理后的尾水采用“臭氧预处理+絮凝沉淀+BAF”组合工艺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依靠单纯BAF工艺处理COD去除效率平均仅为4.7%,无法达标,必须经臭氧氧化作用改变废水中某些有机物的结构和特性,使其发生开环、断链,才能进一步生物降解;臭氧预处理有效提高了二级生化出水的可生化性,且臭氧对BOD5处理效率随臭氧投加量的增加而提高,臭氧最佳投加量为20mg/L;该组合工艺对COD、NH3-N 和TP的平均去除效率为40.7%、34.4%和79.1%,出水COD、NH3-N 和TP等指标均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该组合工艺为难生物降解的抗生素类制药为主的混合工业废水二级出水的深度处理提供了新途径。
    逆流浸取法回收赤泥中的碱
    吴素彬,聂登攀,王振杰,刘安荣,薛安
    化工进展. 2014, 33(06):  1607-1609. 
    摘要 ( 12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赤泥脱碱现有的方法不足主要表现在:酸法或碱法脱碱会耗费大量的酸或碱,使脱碱成本偏高;简单水洗法脱碱时,副产品中碱浓度较低,不能实现赤泥与碱的综合利用。本文以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为絮凝剂,水为浸取剂,采用五级逆流浸取法对赤泥中碱的回收利用进行研究,考察了温度、液固比、浸取速度等因素对碱的浸出率及浓度的影响,得出碱的浸出率与浓度随温度、液固比、浸取速度等因素的变化规律,确定最佳浸取条件为:温度70℃,液固比3∶1,浸取速度15mL/min,在此条件下赤泥中碱的浸出率达89.18%,浓度达到20.38g/L。此方法不仅能将赤泥中的碱有效脱除,同时得到浓度较高的碱溶液,实现赤泥与碱的综合利用。
    废弃溴代环氧树脂制备螯合材料及其对Cu2+的吸附性能
    梁雪梅1,袁露1,2,潘珍1,殷杰1,李明1,孟勇1,2,3
    化工进展. 2014, 33(06):  1610-1615. 
    摘要 ( 9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废弃印刷电路板固体废料中的溴代环氧树脂为高分子母体材料,经酸碱预处理后先用乙二胺进行胺化改性,然后再用氯乙酸进行功能化反应,制备了一种含有氨基乙酸基团的新型螯合树脂。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以及13C NMR对其改性前后的树脂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改性前后材料对Cu2+的吸附效果,数据表明:改性制备的胺基乙酸螯合树脂对Cu2+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此外,通过考察氯乙酸功能化反应过程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氯乙酸的用量对改性产物吸附Cu2+的性能影响,确定了改性制备该螯合树脂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当树脂用量与氯乙酸的用量比为1∶1时,在60℃下反应8h,改性所得的螯合树脂对Cu2+的吸附效果最佳,最大的吸附容量达到4.727mg/g。
    应用技术
    碳捕集系统与燃煤机组热力系统耦合的热经济性分析
    韩中合,王营营,王继选,周权,白睿
    化工进展. 2014, 33(06):  1616-1623. 
    摘要 ( 8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碳捕集系统对燃煤机组热经济性影响的问题,以600MW超临界燃煤机组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燃烧后碳捕集系统与燃煤机组的热力系统耦合方式,建立了耦合系统热经济性评价指标,利用系统灵敏度分析方法,计算分析了碳捕集率及乙醇胺(MEA)质量分数变化对耦合系统的热经济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MEA质量分数一定时,随着碳捕集率的提高,全厂热效率呈下降趋势,发电标准煤耗及全厂热耗率逐渐升高;当碳捕集率一定时,随着MEA质量分数的提高,全厂热效率逐渐升高,发电标准煤耗及全厂热耗率呈下降趋势;当MEA质量分数为30%,碳捕集率为85%时机组性能最好,此时,耦合系统的全厂热效率为36.34%,与原机组的热效率43.10%相比降低了6.76%。
    煤化工装置燃料气系统优化探讨
    廖家势,赵庆雯
    化工进展. 2014, 33(06):  1624-1627. 
    摘要 ( 7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燃料气系统运行现状,提出了两个燃料气系统优化方案,以解决目前燃料气系统无法完全满足下游生产装置需要、排放量过大的问题,达到减少燃料气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的目的。并对两个优化方案进行物料衡算和经济效益核算,分别验证两个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性。通过对比两种方案,得出方案一(对现有燃料气管网进行改造,将含烯烃、甲醇较多的燃料气单独送至动力装置,并对现有PSA氢回收装置进行扩能改造,使回收气量达23778.4m3/h)优于方案二(维持PSA氢回收装置目前运行状态,增加一套尾气回收装置回收甲醇弛放气中的CO、H2,使燃料气系统达到物料平衡)。方案一具有可行性高、投资小、操作维护方便、经济效益高的优点,是两种优化方案中的最佳选择。
    产品与市场
    对二甲苯市场分析及发展建议
    顾祥万
    化工进展. 2014, 33(06):  1628-1631. 
    摘要 ( 9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国内精对苯二甲酸产能不断扩大,出现了原料对二甲苯(PX)供不应求的状况,需要大量进口,具有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同时,对二甲苯产品利润相对较好,国内民营和我国周边对二甲苯产业的投资积极性较高,纷纷争上对二甲苯装置,投资主体多元化,装置竞争剧烈。本文通过介绍了我国及周边PX产能和消费现状,分析了2013年PX产品价格行情,预测PX产品未来市场走势,从中国石化洛阳分公司PX装置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发挥上下游一体化的优势,实现效益最大化;加大对PX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PX规模化生产,降低单位生产成本;结合炼油、化工装置,合理调整产业布局等四个方面的发展建议。
京ICP备12046843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994号
版权所有 © 《化工进展》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邮编:100011
电子信箱:hgjz@cip.com.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