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Rss服务
Email Alert
首页
关于本刊
投稿须知
期刊目录
期刊订阅
会议活动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English
关于本刊
本刊荣誉
编委会
理事会
征稿简则
重点栏目介绍
稿件处理流程
收付费情况
论文模板
出版伦理
本杂志发行版块分析
媒体介绍
广告报价
广告要求
本期目录
2007年 第26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07-12-25
上一期
下一期
进展与述评
p-n复合半导体光催化剂研究进展
吴欢文,张 宁,钟金莲,洪三国
化工进展. 2007, 26(12): 1669.
摘要
(
20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p-n复合半导体光催化剂的光催化原理及研究现状。根据p-型材料种类,将p-n复合半导体光催化剂分为4类:p-型半导体材料为镍氧化物、p-型半导体材料为钴氧化物、p-型半导体材料铜氧化物及由其它p-型半导体材料组成的“p-n结型”、“二极管”式p-n复合半导体光催化剂,分别对其研究状况进行了介绍。提出了当前p-n复合半导体光催化剂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烯烃氢甲酰化固载化催化剂研究进展
马占华,刘雪暖,杨国华,刘晨光
化工进展. 2007, 26(12): 1675.
摘要
(
16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不同载体和固载化方法,综述了近年来固载化催化剂在烯烃氢甲酰化反应中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以有机聚合物、分子筛、二氧化硅和活性炭等为载体的固载化催化剂的特点及其性能,并对各种固载化催化剂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离子液体萃取燃料油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
项小燕,林金清
化工进展. 2007, 26(12): 1681.
摘要
(
16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析了离子液体萃取脱硫机理以及离子液体的结构、硫化物类型、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剂油比等因素对脱硫效果的影响规律,并对离子液体再生方式进行了比较。认为研究开发价格低廉、适于大规模工业化使用的离子液体、增大硫化物的萃取选择性、提高离子液体的再生利用率、完善工业化应用所必需的各种基础数据以及离子液体萃取脱硫技术与其它工艺的组合将是离子液体萃取脱硫技术今后发展的主要任务。
合成双酚A催化剂研究新进展
马 怡,常 春,李洪亮
化工进展. 2007, 26(12): 1686.
摘要
(
21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用于合成双酚A催化剂离子交换树脂的改性、固体酸催化剂,包括分子筛、杂多酸、自主合成固体酸以及离子液体等新型催化剂;分析比较了它们的催化效果;评述了介孔分子筛、杂多酸、离子液体等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催化剂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高能量密度化合物CL-20应用研究进展
欧育湘,孟 征,刘进全
化工进展. 2007, 26(12): 1690.
摘要
(
19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回顾了CL-20在应用领域内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军用含能化合物实用性的标准、CL-20在混合炸药、推进剂、发射药中的应用特点及应用成果。其中某些混合炸药配方如PAX-11、PAX-12及PAX-29等混合炸药已克服了CL-20感度较高的缺点,较大幅度的提高了配方的威力;含CL-20的推进剂虽然感度稍高,但具有能量输出高、低特征信号的优点;含CL-20的发射药比含RDX的发射药能量有所提高,而感度与之相当。结果表明,CL-20的研究已从实验室研究阶段进入到应用研究阶段,这些研制成功的配方,其中有些已达到或接近在武器装备中使用的水平。
烯烃聚合中负载型催化剂及初生聚合物颗粒形貌的表征评述
郑 学 晶
化工进展. 2007, 26(12): 1695.
摘要
(
16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应用于烯烃聚合反应中催化剂和初生聚合物颗粒形貌的几种表征方法,包括普通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光扫描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视频显微镜以及拉曼光谱与显微镜联用,并对每种表征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从噪声到信息——声发射技术在流程工业中的应用
曹翌佳,刘 伟,姜晓静,王靖岱,阳永荣
化工进展. 2007, 26(12): 1702.
摘要
(
16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回顾了声发射检测技术在流程工业多相系统中的应用,简要介绍了声发射技术的基本原理、数据流程及设备组成,阐述了声发射技术中采样频率与设备灵活性相互制约以及数据回归等问题。研究了声发射技术在催化剂自动加料控制(气-固体系)、流化床冷凝态露点控制(气-液体系)中的应用。说明了该项技术在液态系统中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与其它技术相比,声发射技术具有便捷、实时、准确、环保等优点。
费托合成循环气脱除CO
2
技术研究进展
王 祥 云
化工进展. 2007, 26(12): 1708.
摘要
(
16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费托合成循环气的混合气体组成,主要介绍了南化集团研究院在脱除循环气中CO2的技术进展,可实现“气体的烃损失低”、“溶液稳定性好”,并克服“再生热耗高”的缺点,比常规碳酸钾脱碳工艺再生热耗降低30%以上。
高锰酸钾及其复合药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李 想,吴耀国,聂国庆,刘志涛
化工进展. 2007, 26(12): 1712.
摘要
(
22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评述了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复合药剂及高锰酸钾及其复合药剂与其它方法联用工艺在水处理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发现高锰酸钾及其复合药剂在去除有机污染物、除藻及藻臭、除色度及浊度、除重金属离子以及强化预氯化消毒方面的诸多优异表现,为高效、经济的氧化剂,在水处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生物酿造乙酸及纯化
王亚利,洪厚胜,张庆文,李 波,周海燕
化工进展. 2007, 26(12): 1717.
摘要
(
17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阐述了利用生物可再生资源发酵和分离纯化有机原料乙酸的技术,论述了乙酸发酵的固态、固定化细胞和液态深层发酵工艺,可发酵乙酸含量超过220 g/L的液态深层发酵工艺是可再生原料发酵乙酸的最佳选择。分析了乙酸-水体系分离纯化过程的精馏、膜分离和萃取等不同技术,论述了各种分离方法的优点和研究进展,介绍了几种不同分离方法的耦合应用于乙酸-水溶液的分离,提出了利用基因工程等技术改良的产高酸的乙酸菌种以及发酵分离耦合工艺进行乙酸的生物酿造。
木质素在生物化工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黎先发,罗学刚
化工进展. 2007, 26(12): 1722.
摘要
(
16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木质素在生物化工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包括木质素降解与生物制浆、有机废水处理、化工原料的制备等应用研究以及工业木质素在生物肥料、生物制药、生物吸附材料、食品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同时分析了木质素在生物化工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探讨了扩大木质素在该领域应用的途径。
丙酮丁醇发酵的研究进展及其高产策略
靳孝庆,王桂兰,何冰芳
化工进展. 2007, 26(12): 1727.
摘要
(
19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代谢机理的阐明、生产菌种的改良和发酵工艺的改进3个方面综述了丙酮丁醇发酵近年来的研究进展。针对丙酮丁醇发酵工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丁醇耐受性菌种的选育、高丁醇比例菌种的选育、发酵细胞的高效利用、发酵与高效低能耗分离工艺的耦合等高产策略。
添加碳素复(混)合相变储热材料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湛立智,李素平,张正国,方晓明
化工进展. 2007, 26(12): 1733.
摘要
(
19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相变储热材料因具有储热密度大、相变温度变化小且过程易控制等优点而在许多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但传统的相变储热材料存在导热系数低及固-液相变过程中液态泄漏问题,阻碍了其实际应用。碳材料如石墨、碳纤维、碳泡沫和膨胀石墨,他们都具有高导热系数、低密度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将碳材料添加到相变储热材料中或与相变储热材料进行复合,从而构成碳素复(混)合相变储热材料,储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及其性能可明显提高。本文综述了碳素复(混)合相变储热材料的研究进展。利用膨胀石墨的多孔特性吸附有机物制备膨胀石墨基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其储热密度大、导热系数高、性能稳定、成本低且在固-液相变过程中没有液态的流动性问题,是未来研究和应用最重要的碳素复合相变储热材料。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冷士良
化工进展. 2007, 26(12): 1738.
摘要
(
16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简述了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特性,介绍了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纳米颗粒填充法、纳米微粒原位合成法、聚合物基体原位聚合法、两相同步原位合成法的合成工艺和特点,并对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进行了概括。
研究开发
热力学模型预测低温下柴油中正构烷烃的析出
吕 涯,陈淑芬
化工进展. 2007, 26(12): 1743.
摘要
(
16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柴油的组成复杂的特点,采用状态方程描述液相,溶液理论描述固相,对低温下柴油液固两相平衡的液相组成和固相组成进行了计算。并将正构烷烃以外的其它组分作为一个虚拟组分,简化了组分极其复杂的柴油。应用建立的模型计算了两种柴油的析蜡温度,并与柴油的实测浊点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选择的热力学模型适用于低温下柴油液固两相平衡的计算。根据计算得到的液相组成和固相组成,分析了低温下柴油中各正构烷烃析出的趋势,结果表明碳数越大的正构烷烃虽析出趋势大,但由于在整个正构烷烃中所占比例较小,故其在固相中的比例依然较小;碳数为20左右的偶数正构烷烃,最容易析出。随着温度的降低,析出固体中正构烷烃的平均碳数变小。并根据计算结果较好地解释了低温时析出固相中始终存在非正构烷烃组分的实验现象。
改性TiO
2
催化剂光催化氧化脱硫
陈 颖,马金丽,李金莲,王宝辉,王秀男
化工进展. 2007, 26(12): 1749.
摘要
(
16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过渡金属改性纳米TiO2催化剂并进行了表征,用于FCC汽油模型含硫化合物脱硫。考察了TiO2的用量、四丁基溴化铵的用量以及Fe、Ni、Cu、Zn掺杂量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FCC汽油与甲酸体积比为1∶1、7.5%(mol)Ni-TiO2 20 mg、加入5 mg四丁基溴化铵、光照3 h条件下,脱硫率最高达到98.4%。
室温离子液体[bmim]BeS的萃取脱硫性能
朴香兰,杜 晓,朱慎林
化工进展. 2007, 26(12): 1754.
摘要
(
16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择水溶性的离子液体[bmim]BeS作萃取剂,对模拟油品中的4种含硫有机物噻吩、2-甲基噻吩、苯并噻吩、二苯并噻吩进行了萃取,确定了适宜的萃取操作条件。实验结果表明,[bmin]BeS对含硫化合物的萃取平衡时间只需3 min;适宜的操作温度为40~50 ℃。在室温下以溶剂比为1∶1对模拟体系进行4级错流萃取,脱硫率可以达到60%~90%。
电石渣/生石灰复合物流动性及脱硫性能
贾汉忠,宋存义,杨晓伟,黄文涛
化工进展. 2007, 26(12): 1758.
摘要
(
19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高效、廉价地将电石渣利用于烟气脱硫中,详细分析了电石渣的物理性质,其具有较高的CaO含量和比表面积。将含水量为32%的电石渣与生石灰进行配比均化,得到的产物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且质量配比为1∶1.4时复合脱硫剂的脱硫性能最好。在同等Ca/S和烟气条件下,复合脱硫剂较CaO、Ca(OH)2等常用半干法脱硫剂有更好的脱硫性能。
功能性载溶菌酶微球的制备与性能
刘源岗,周长忍
化工进展. 2007, 26(12): 1761.
摘要
(
14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制备理化性能优异的溶菌酶微球用于壳聚糖材料的体内降解调控,实验从多参数多指标出发,较为系统全面地考察了载溶菌酶微球的制备与性能。微球产率为5.7%~97.4%,粒径可控制在30~100 µm,载药量和包封率理想。微球缓释效果明显,16 d的释放可控制在20%~70%的较大区间内,释放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酶活基本保持完好,大部分在90%以上。
氢化丁腈橡胶/有机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
谷 正,宋国君,王宝金,高钅监 明
化工进展. 2007, 26(12): 1767.
摘要
(
14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熔体插层法制备了氢化丁腈橡胶/有机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采用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行为、耐老化性能、耐溶剂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制备了一种插层型纳米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耐老化性能和耐溶剂性能良好,并且随蒙脱土含量的增大而增加;动态黏弹谱(DMA)测试显示,纳米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且具有较低的滚动阻力,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优良。
BaMgAl
10
O
17
:Eu
2+
蓝色荧光粉表面包覆MgF
2
的性能
沈静飞,王海波,黄如喜,朱宪忠,朱月华
化工进展. 2007, 26(12): 1771.
摘要
(
18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机械研磨包覆法对BaMgAl10O17:Eu2+(BAM)粉体进行表面包膜处理,获得了表面均匀包覆MgF2膜层的BAM荧光粉。并用SEM、XRD和IR手段对其表面形貌、晶格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用EDS对BAM粉体的表面元素进行了定性分析;用荧光光谱测试对荧光粉的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BAM粉体表面均匀包覆MgF2层后,BAM的晶格结构、发光性能没有改变,初始亮度较未包覆的荧光粉有所降低,经过相同条件的热处理后,包覆MgF2荧光粉的亮度热衰减程度明显低于未包覆的荧光粉,且没有发生明显的色坐标偏移现象。
聚羧酸减水剂的两亲匹配
马保国,谭洪波,潘 伟,李 亮
化工进展. 2007, 26(12): 1776.
摘要
(
13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引入两亲平衡值(P0)、亲水平衡因子(k)、两亲匹配系数(l)等概念对共聚物减水剂两亲平衡、结构与性能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特定黏度范围内(相对黏度为1.28~1.32),甲基丙烯酸体系的聚羧酸减水剂平均亲水值与平均亲油值存在线性关系:y=0.6327x+0.5078,其相关系数R2=0.9535,其中两亲平衡值P0=0.5078,亲水平衡因子k=0.6327;对于特定条件下的共聚物减水剂,可以通过计算两亲匹配系数,从而在聚合反应前预测其共聚物分散能力的大小,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单体选择、配比优化设计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废弃PET聚酯/二聚酸聚酰胺共聚物的合成及过程分析
杜 郢,蔡华兵,杨恩华,张寿军,高国生
化工进展. 2007, 26(12): 1779.
摘要
(
17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010树脂、废弃PET聚酯和二元醇为主要原料,合成了满足国家通信行业标准要求的电缆热缩套管用聚酰胺热熔胶。采用FTIR、DSC、SEM等测试手段跟踪反应过程,对产物进行表征,推测了反应机理,研究了产品主要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主要反应为酯-酰胺交换、醇解和缩聚反应;共混时间越长,酯-酰胺交换程度越深,产品的软化点越高;醇的加量越多或缩聚时间越长,产品的黏度越大。
影响医疗垃圾热解特性的主要因素
马洪亭,张于峰,邓 娜,郭晓娟,魏莉莉
化工进展. 2007, 26(12): 1783.
摘要
(
16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TG-DTA差热热重联用分析仪对影响医疗垃圾热解特性的主要因素,包括垃圾种类、升温速率、试样质量、实验终温和保温时间等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垃圾种类不同,表现出的起始温度、终止温度、峰温和失重率等反映医疗垃圾热解特性的主要参数不同;升温速率和试样质量对医疗垃圾热解特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起始温度和终止温度方面,而对峰温和失重率的影响较小;实验终温和保温时间的影响则主要表现在医疗垃圾的失重率上,即实验终温越高、保温时间越长,医疗垃圾的失重率越高,而对起始温度和终止温度的影响则可以忽略。
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的合成新方法
胡志勇,程 原,李 蕾,张巧玲
化工进展. 2007, 26(12): 1790.
摘要
(
19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原料,通过碱催化法合成了一种水溶性偶氮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讨论了偶氮二异丁腈甲醇溶液的浓度、甲醇钠用量、氯化铵用量、第一和第二反应时间对终产物产率的影响。研究了其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并通过红外光谱法和核磁共振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最后将此引发剂用于乙酸乙烯酯乳液聚合制得了聚乙酸乙烯酯,并用凝胶渗透色谱仪对聚乙酸乙烯酯的相对分子质量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分解反应级数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测定其热分解反应活化能Ea为67.39kJ/mol,制得的聚乙酸乙烯酯聚合度为4949。
3-溴-4-三氟甲氧基苯酚的合成
陈炳和
化工进展. 2007, 26(12): 1795.
摘要
(
15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邻三氟甲氧基苯胺为原料经硝化、重氮化、还原和水解四步可得纯度≥99%(GC)的产物3-溴-4-三氟甲氧基苯酚,总产率26.2%。产物结构通过MS及1H NMR验证。
应用技术
单级预热式自动升温高温好氧消化工艺处理剩余活性污泥
张峥嵘,黄少斌,蒋 然,张永清
化工进展. 2007, 26(12): 1798.
摘要
(
17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自行设计的单级预热式自动升温高温好氧消化工艺系统处理浓缩池中的剩余活性污泥,采用间歇式操作方式,研究了进泥浓度、搅拌速率、曝气量、固体停留时间对污泥稳定化效果的影响,并对污泥稳定化和无害化效果进行了评价,同时对消化后污泥的脱水性能和pH值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当进泥含固率为4.3%~6.4%、进泥挥发性有机物(VSS)质量浓度为33.4~44.1 g/L、搅拌速率为100~110 r/min、曝气量为0.10~0.12 m3/h、固体停留时间为10天时,污泥稳定化效果最好,反应器内温度可维持在54.5~56.8 ℃,对VSS的去除率平均达到53.2%,脱氢酶活性(DHA)下降74%,此时,病原菌的灭活率达到100%,出泥达到了美国环保局规定的A级生物固体(污泥)的标准;在此工艺条件下发现消化后的污泥脱水性能变差,而pH值升高,这是由于在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溶胞现象所致。
污泥活性炭的制备及其脱色性能
范晓丹,张襄楷,杨虹莹
化工进展. 2007, 26(12): 1804.
摘要
(
16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污水污泥为原料,采用物理活化法制得污泥活性炭,并用该活性炭处理染料废水,研究了pH值、污泥活性炭的投加量、温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染料废水的脱色率和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污泥制备的活性炭,其碘值和亚甲基兰吸附值分别为254.36 mg/g和20.26 mg/g,而且BET比表面积值为25.1995 m2/g,总孔容积为0.0399 m3/g,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将污泥活性炭用来吸附氨基黑染料,并与商品活性炭处理氨基黑染料的效果进行对比,自制污泥活性炭的脱色效果达到了商品活性炭的水平;污泥活性炭对氨基黑染料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 吸附等温线。
超声波内环流气升式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
刘越男,金 栋,吕效平,韩萍芳
化工进展. 2007, 26(12): 1808.
摘要
(
15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超声波内环流气升式反应器对某印染厂印染废水进行处理研究。考察了反应时间、臭氧流量、超声声强对印染废水的脱色率及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均增大,最佳反应时间为30 min;脱色率及COD去除率随着臭氧流量的增加而增大,最佳流量为200L/h;超声声强最佳值为0.5 W/cm2,此时脱色率及COD去除率分别为74.8%、35.6%。实验证明,对印染废水的脱色率及COD去除率,超声波内环流气升式反应器处理效果大于超声与臭氧单独作用简单之和,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分别提高了23.0%和6.5%。超声波内环流气升式反应器结合了超声波的声化学作用及内环流气升式反应器供气效率高的特点,发挥了超声波与内环流气升式反应器的协同效应。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登录
专家审稿
编委终审
编辑登录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
被引用排行
RSS
E-mail Alert
作者中心
论文模板
论文摘要写法
标准关键词库
中图分类号查询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论文著作权授权声明书
《化工进展》编辑部与北京进展期刊社有限公...
更多>>
专家中心
专家审稿须知
综述性文章评审意见表
研究性文章评审意见表
《化工进展》第十一届编委会
《化工进展》第十届编委会
《化工进展》第九届编委会
《化工进展》第八届编委会
更多>>
编辑部公告
“多相流测试”专刊开放投稿啦!
乘风破浪 直挂云帆 ——《化工进展》主编谭天伟...
致谢:《化工进展》2023年度审稿专家
关于表彰中国化工学会会刊 2023 年度高被引...
关于表彰中国化工学会会刊 2023 年度优秀审...
“热化学反应工程技术”专刊开放投稿啦!
“碳氢资源清洁高效利用”专刊开放投稿啦!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化工学会
化学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科学网
更多...
京ICP备12046843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994号
版权所有 © 《化工进展》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邮编:100011
电子信箱:hgjz@cip.com.cn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