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Rss服务
Email Alert
首页
关于本刊
投稿须知
期刊目录
期刊订阅
会议活动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English
关于本刊
本刊荣誉
编委会
理事会
征稿简则
重点栏目介绍
稿件处理流程
收付费情况
论文模板
出版伦理
本杂志发行版块分析
媒体介绍
广告报价
广告要求
本期目录
2008年 第27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8-02-05
上一期
下一期
进展与述评
固体核磁共振波谱在石油化工多相催化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彭朴
化工进展. 2008, 27(2): 157.
摘要
(
17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固体核磁共振波谱法(NMR)中的魔角旋转(MAS)、多量子跃迁(MQ MAS)、多核共振(REDOR等)、原位测试(in situ)和核磁共振成像(MRI)等技术在考察催化材料中Al等四极矩不为零的核、表征骨架内外Al的配位和结构及研究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上的吸附状态和催化机理方面的应用进展。评述了固体NMR在炼油和化工催化材料研究中的应用实例。
提高柴油加氢精制催化剂活性的方法
刘志红,王 豪,鲍晓军
化工进展. 2008, 27(2): 173.
摘要
(
18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依据过渡金属硫化物催化剂的活性相理论及加氢脱硫、脱芳反应的历程,综述了各种提高柴油加氢精制催化剂性能的方法——使用高加氢能力的活性组分、引入中等强度酸中心、减弱活性组分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提高活性组分的分散度;介绍了相关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指出研究开发高比表面积、中等酸性的介孔载体和既能提高活性组分分散度又不增强活性组分与载体间相互作用的新型催化剂制备方法是提高柴油加氢精制催化剂性能的主要途径。
硝基苯法制对氨基二苯胺的研究进展
张超林
化工进展. 2008, 27(2): 180.
摘要
(
16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硝基苯法制对氨基二苯胺合成工艺及原理,分析了制备工艺中有机溶剂、碱的选择,温度、水分的控制,加氢催化剂、反应器的选择等的研究进展,评述了硝基苯法的改进——碳酰苯胺法制对氨基二苯胺工艺,论述了该工艺的优点。
植物油改性作润滑油的研究进展
刘 磊,吕 伟,孙洪伟
化工进展. 2008, 27(2): 184.
摘要
(
21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对植物油作为润滑油而进行改性的化学法、添加抗氧化剂法、生物改性法;分析了对植物油加氢、环氧化、酯化的工艺要求及催化剂,评述了各类抗氧化剂的性能;认为利用基因技术提高植物油油酸含量的方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指出国内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的紧迫性。
稀土金属氧化物在乙醇重整制氢催化剂中的应用
吴 倩,陈豪慧,李佟茗
化工进展. 2008, 27(2): 187.
摘要
(
16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添加稀土金属氧化物的乙醇重整制氢催化剂的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目前应用较多的3种稀土金属氧化物CeO2、Y2O3和La2O3在乙醇重整制氢催化剂中的应用效果,根据最新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变材料强化传热研究进展
谢望平,汪 南,朱冬生,王先菊
化工进展. 2008, 27(2): 190.
摘要
(
23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国内外相变材料各种强化传热技术进行了综述与讨论,包括添加金属填料、添加石墨、胶囊封装、加肋片、添加碳纤维和组合相变材料等,展望了相变材料的发展趋势。指出能源的大量消耗使得储热技术的研究越来越重要。其中潜热储热是一种有效的储热系统,相变材料是潜热储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有些相变材料(尤其是一些有机相变材料)存在导热系数低的缺点。在节能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相变材料的强化传热已成为热点问题。
PHEMA多孔微球和微囊的制备及生物医药应用进展
张 豪,褚良银,胡 林
化工进展. 2008, 27(2): 196.
摘要
(
21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聚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PHEMA)多孔微球和微囊的研究及应用进展,重点介绍了PHEMA多孔微球和微囊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生物吸附和药物载体方面的应用成果,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外加场辅助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尹棋亚,殷素华,李道荣,董 伟
化工进展. 2008, 27(2): 202.
摘要
(
17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超声波、微波、电场、磁场等外加场辅助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对材料结构和其催化性能的影响,论述了物理场辅助光催化剂光催化降解有机物污染物的研究现状,最后展望了外加场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固定化米根霉发酵生产乳酸的研究进展
苏晓明,魏小娅,王 珍,王远亮
化工进展. 2008, 27(2): 206.
摘要
(
17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霉属中的米根霉是迄今认为生产L-乳酸较为理想的菌种。利用游离的米根霉发酵乳酸时会产生菌种利用率低、生产效率低等一系列不足,因此展开了菌体固定化发酵的研究。目前米根霉固定化发酵工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载体的选择和新型生物反应器的研制。本文对此研究进展作了综合评述与讨论,认为米根霉固定化发酵乳酸可以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乳酸产率。
锂离子电池低温电解液的研究进展
张国庆,马 莉,倪 佩,刘元刚
化工进展. 2008, 27(2): 209.
摘要
(
23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析了从溶剂、锂盐和添加剂3个方面对电解液低温性能进行改进技术的研究现状。首先比较了乙烯碳酸酯(EC)基和丙烯碳酸酯(PC)基溶剂的低温性能,并针对这两类有机电解液的电化学和低温特性的改进,详细论述了几种重要的方法和措施,得出有机溶剂优化和添加剂的使用是提高电解液低温性能的有效手段的重要结论。最后指出了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低温性能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可充镁电池电解质研究现状
李吉刚,孙 杰,王凤彦
化工进展. 2008, 27(2): 214.
摘要
(
19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可充镁电池电解质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有机格氏试剂盐系列电解质和可传导镁离子的聚合物电解质(GPE);简述了相应的制备工艺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可充镁电池电解质的发展趋势。
搅拌气升式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进展
席仁荣,吴振强
化工进展. 2008, 27(2): 218.
摘要
(
17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搅拌气升式反应器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生物反应器,因为其独特的优势而越来越受到重视,具有良好的研究和应用前景。概述了搅拌气升式反应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着重评述了搅拌气升式反应器相比于传统机械搅拌式反应器和气升式反应器的所体现出的优点,详细介绍和分析了该新型反应器的基本结构、流体力学性质及相关的重要表征参数,并对其在生物发酵和化工行业中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回顾和展望。
工业废水电化学处理技术的进展及其发展方向
林海波,伍振毅,黄卫民,徐 红,张雪娜
化工进展. 2008, 27(2): 223.
摘要
(
21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工业废水电化学处理技术的进展和应用。介绍了电化学氧化、电化学还原、电絮凝、电气浮、电渗析等方法。阐述了电化学氧化技术目前没有工业化的主要原因是低的电流效率、高能耗和大的操作费用,如何提高传质特性、电流效率、开发用于废水处理的高效电解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指出了未来工业废水电化学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是生物难降解废水处理用的阳极材料、电化学反应器、电化学组合技术、生物膜电化学反应器工艺。
含酚废水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王 韬,李鑫钢,杜启云
化工进展. 2008, 27(2): 231.
摘要
(
17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述了物理方法、生化法、高级氧化法等工艺方法治理含酚废水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硫回收尾气催化焚烧技术进展
李凌波,刘忠生
化工进展. 2008, 27(2): 236.
摘要
(
16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国内外专利、文献、商品催化剂及专有技术等方面介绍了硫回收尾气催化焚烧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比较了催化焚烧与热焚烧的技术经济性。结果说明催化焚烧可大幅度降低硫回收尾气焚烧的能耗,尤其适用于SCOT等深度硫回收工艺尾气的焚烧。
研究开发
含氟芳香族硝基化合物加氢用钯催化剂的研究
袁加程,卢卫平,周 壮
化工进展. 2008, 27(2): 241.
摘要
(
19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以浸渍法制备Pd-Fe/SiO
2
催化剂,研究其载体、金属组分、还原剂、焙烧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优工艺条件:
w
(Pd)=5%,
w
(Fe)=0.2%,硼氢化钾作还原剂,焙烧温度500 ℃,焙烧时间4 h。重复使用试验、优化验证试验、与其它催化剂如Raney Ni、Pt/C和Pd/C等对比试验结果表明,Pd-Fe/SiO
2
催化剂用于含氟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常压催化加氢反应,收率大于97.5%,纯度达到98.0%以上,选择性好,催化剂可重复使用10次。
二氧化双环戊二烯环氧树脂/聚氨酯互穿聚合物网络的
制备及其性能
谭怀山,俞 霞,童 丽,唐新华,张小华,莫 雄,徐伟箭
化工进展. 2008, 27(2): 245.
摘要
(
22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N-对羧基苯基马来酰亚胺(CPMI)和乙二醇单双环戊二烯基醚(EMDCPE)为单体合成了新型共聚物(CPMI-co-EMDCPE),将其作为二氧化双环戊二烯环氧树脂(DCPDE)/聚氨酯(PU)互穿聚合物网络(IPNs)体系的固化剂,以期改善互穿聚合物网络之间的相容性和热性能。采用红外光谱法对固化剂及互穿聚合物网络的结构进行表征。对不同固化体系涂膜的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和微观形貌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互穿聚合物网络的形成,提高了二氧化双环戊二烯环氧树脂的弯曲强度、附着力和抗冲击强度。新型固化剂的加入普遍提高了二氧化双环戊二烯环氧树脂/聚氨酯互穿聚合物网络的耐热性能,增韧改性后的环氧树脂呈现明显的两相结构。
高压脉冲放电/臭氧协同作用提高油田污水可生化性实验
王嘉麟,陈春茂,左 岩,阎光绪,郭绍辉
化工进展. 2008, 27(2): 250.
摘要
(
19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别考察了高压脉冲放电单独作用、O3单独作用以及两者协同作用下对油田污水COD、BOD5以及BOD5/COD指标的影响,探讨上述技术应用于提高油田污水可生化性的可行性;同时对处理前后水样进行GC-MS分析以研究可生化性提高的机理。结果表明:协同作用的处理效率明显高于两者单独作用,5 min的处理时间就可以提高BOD5/COD至0.31,10min后BOD5/COD已达0.46,可生化性能大大增强,协同作用提高油田污水可生化性在技术上完全可行;GC-MS分析表明:高压脉冲放电/O3协同作用短时间内提高油田污水生化性的原因是将难降解高分子有机物氧化成为易生物降解的低分子量物质。
USC型乙烯裂解炉炉膛燃烧过程数值模拟
张朝环,黄国强,吴 筱
化工进展. 2008, 27(2): 255.
摘要
(
22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广州石化的USC型乙烯裂解炉辐射段为几何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对计算域进行几何建模和网格划分,用标准的
k
-
ε
湍流模型、非绝热的简化PDF燃烧模型和离散坐标辐射传热模型对炉膛内的燃烧和辐射状况进行三维全尺寸数值计算,以研究炉膛内的燃烧、传热和烟气流动情况。计算得到的流场合理,温度、浓度分布与实际吻合良好,说明对裂解炉辐射段的数值模拟计算是成功的。该模拟计算验证了所建立的乙烯裂解炉炉膛燃烧反应数学模型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并为优化设计裂解炉结构提供理论参考。
氢气网络系统的夹点分析与匹配优化
赵振辉;冯 霄;刘永忠;张 超
化工进展. 2008, 27(2): 261.
摘要
(
22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炼化企业的氢气分配网络系统,以最小公用工程氢气用量为目标,综合考虑氢气流量、氢气纯度、有害杂质和压力限制等因素,采用氢夹点方法进行分析,提出了匹配原则对氢气网络系统进行优化。通过实例进行了优化分析与计算。研究表明:氢夹点法是氢气网络优化分析的有效方法,所提出的匹配原则可以实现氢气网络的优化。
壁面亲水性对DMFC阳极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影响的数值模拟
柯 新,姚克俭,王良华
化工进展. 2008, 27(2): 265.
摘要
(
20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DMFC阳极通道内的气液两相流进行数值模拟,考察了阳极通道壁面的亲水性质对通道内气液两相流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当流道侧壁面为憎水性时,CO
2
气体排出速度较快,但不利于反应物向扩散层方向迁移;当流道侧壁面和扩散层(GDL)表面均为亲水性时,有利于反应物向GDL方向迁移,但CO
2
气体排出阳极通道的速度较慢;当流道侧壁面为亲水性、GDL表面为憎水性时,既有利于反应物向GDL方向迁移,又有利于CO
2
气体排出通道。
内交联水性聚氨酯脲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杨冬亚,张 鹏,邱凤仙,曹国荣
化工进展. 2008, 27(2): 270.
摘要
(
15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二羟甲基丙酸(DMPA)、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乙二胺作为硬段,聚醚多元醇(GE220)为软段,以蓖麻油(CA)和三羟甲基丙烷(TMP)多元醇为内交联剂,制备了两个系列的交联型水性聚氨酯脲(PUU)分散液,测定了PUU水分散液及其膜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与未交联的PUU水分散液相比,交联型PUU表现出较好的疏水性能,吸水率从52.4%下降到12.0%,力学性能也有较大程度的提高。随交联剂用量的增加,尽管水分散液的粒径略有增加,但成膜后的耐水性增强,力学性能提高。
一个降解聚乙烯醇混合菌系的降解特性及培养基
碳氮源优化
牛海燕,堵国成,陈 坚
化工进展. 2008, 27(2): 274.
摘要
(
17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某纺织厂筛选到一个能够降解1 g/L PVA的混合菌系,研究了碳、氮源对该混合菌系降解PVA的影响。实验表明,有机氮源比无机氮源更适合该混合体系降解PVA。通过平板稀释涂布从该混合菌系中分离出3株可以利用PVA的菌株,其中2株细菌和1株霉菌。其中1株细菌和霉菌能产生胞外PVA降解酶,但它们产生的胞外酶只能部分降解PVA。
一株苯酚降解菌的分离及降解特性
刘桂萍;刘长风;全桂静;张月澜
化工进展. 2008, 27(2): 279.
摘要
(
16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以苯酚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无机盐溶液作为驯化液,对某废水处理厂活性污泥进行驯化培养,从中分离筛选到1株苯酚降解菌,编号为BW-1。该菌株最高可耐受2000 mg/L的苯酚。对该苯酚降解菌降解性能研究表明:该菌具有较强的苯酚降解能力,在35 ℃、pH值为6.0~7.5、装液量为60 mL、接种量20%、摇床振荡速度120 r/min的条件下,反应6 h后可使400 mg/L的苯酚降解率达80%以上;葡萄糖对菌体的生长及苯酚降解能力均有一定的影响;当葡萄糖浓度是600 mg/L时,该菌对苯酚的降解率仍在60%以上。该研究对处理含有其它碳源的含酚废水具有一定的意义。
1,3-丙二醇脱氢酶一步纯化与杂化凝胶固定化的初步研究
彭益强,罗菊香,张 磊,方柏山
化工进展. 2008, 27(2): 284.
摘要
(
16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转录表达来源于
Klebsiella.p1
,3-丙二醇脱氢酶(PDH)基因片段的
E.coli
工程菌,在5 L发酵罐、30℃、pH 值7.0、200 r/min(微氧)条件下培养20 h;发酵菌体经破碎分离后所得样品通过HisTrap HP柱亲和层析一步纯化得到电泳纯的PDH,纯化倍数为2.94倍,活性回收率为50%,经SDS-PAGE电泳鉴定获得一条清晰条带,表达蛋白亚基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1 kDa。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法(杂化凝胶)包埋纯化酶,考察正硅酸乙酯(TEOS)浓度、海藻酸盐(ALG)浓度、CaCl
2
浓度及ALG与TEOS体积比等因素对酶固定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优包埋条件为:
ρ
(TEOS)=20 g/L,
ρ
(ALG)=30 g/L,
ρ
(CaCl
2
)=40 g/L,
V
(ALG)∶
V
(TEOS)=3∶1;由此制备的PDH的ALG-SiO
2
杂化凝胶保藏60天后酶活仍保持80%,进行批次反应时,反应3批后酶活保持70.3%,反应第6批时酶活剩余29.8%。
抗菌纤维素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过程
邢晓东,卢滇楠,周轩榕,王晓工,刘 铮
化工进展. 2008, 27(2): 289.
摘要
(
18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表面接枝的方法,在纤维素纤维表面引入具有抗菌功能的季铵盐聚合物,考察了抗菌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过程特性。接枝抗菌材料可在短时间内迅速降低溶液中细菌的活菌量。采用TTC活性和菌体耗氧测定法与扫描电镜观察法研究了抗菌过程。结果表明,其抗菌过程由吸附、抑制活性和破裂杀灭3个步骤构成,被抗菌纤维吸附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具有繁殖能力。
新型S-N型1,3,4-噻二唑-2-硫酮衍生物在菜籽油中的摩擦学性能
路培中,张付特,叶文玉
化工进展. 2008, 27(2): 294.
摘要
(
23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了一种新型S-N型1, 3, 4-噻二唑-2-硫酮衍生物(DTSO),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技术和核磁共振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热重分析仪考察了其热稳定性;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评价了其作为菜籽油(RSO)添加剂的摩擦磨损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了钢球磨损表面形貌和元素化学形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DTSO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够有效提高菜籽油的抗磨减摩性能。
应用技术
层次分析法在甲醇下游产品方案优选中的应用
张素敏,邓蜀平,蒋云峰
化工进展. 2008, 27(2): 298.
摘要
(
19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按照系统工程理论进行甲醇下游产品方案优化设计,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甲醇下游产品系统综合评价模型,对甲醇下游产品方案分别从技术、经济和产品市场3个方面进行了计算、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煤基1.8 Mt/a、甲醇联产1.2 Mt/a二甲醚为甲醇下游产品的理想方案,同时也为甲醇下游产品方案优选提供了有效手段。
季铵型阳离子淀粉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应用
魏倩倩,童群义
化工进展. 2008, 27(2): 303.
摘要
(
17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阳离子醚化剂,采用预干燥干法制备高取代度季铵型阳离子淀粉絮凝剂。考察了醚化剂用量、氢氧化钠与醚化剂摩尔比、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取代度和反应效率的影响,优化出制备高取代度阳离子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醚化剂的加入量为绝干淀粉量的55%,氢氧化钠与醚化剂摩尔比为1.2,反应温度85 ℃,反应时间4 h。将阳离子淀粉对工业中较难处理的高色值糖蜜酒精废液进行絮凝脱色性能测定,结果表明当阳离子淀粉质量浓度为500 mg/L、取代度为0.39、废液初始pH值为9.0时,脱色率达53.6%。
旋转填料床净化磷肥尾气中的氨气
孟晓丽,刘有智,焦纬洲,刘会雪,王 贺
化工进展. 2008, 27(2): 308.
摘要
(
20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当前磷肥生产工艺尾气中氨气的处理现状,采用旋转填料床代替传统塔设备,以酸性废水为吸收液,对脱除磷肥尾气中的氨气进行了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气量500 m
3
/h、气液比1000 m
3
/m
3
、超重力因子90的条件下,吸收效率达到90%以上。经连续运转,系统运行稳定,处理后磷肥尾气中的氨气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登录
专家审稿
编委终审
编辑登录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
被引用排行
RSS
E-mail Alert
作者中心
论文模板
论文摘要写法
标准关键词库
中图分类号查询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论文著作权授权声明书
《化工进展》编辑部与北京进展期刊社有限公...
更多>>
专家中心
专家审稿须知
综述性文章评审意见表
研究性文章评审意见表
《化工进展》第十一届编委会
《化工进展》第十届编委会
《化工进展》第九届编委会
《化工进展》第八届编委会
更多>>
编辑部公告
“多相流测试”专刊开放投稿啦!
乘风破浪 直挂云帆 ——《化工进展》主编谭天伟...
致谢:《化工进展》2023年度审稿专家
关于表彰中国化工学会会刊 2023 年度高被引...
关于表彰中国化工学会会刊 2023 年度优秀审...
“热化学反应工程技术”专刊开放投稿啦!
“碳氢资源清洁高效利用”专刊开放投稿啦!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化工学会
化学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科学网
更多...
京ICP备12046843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994号
版权所有 © 《化工进展》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邮编:100011
电子信箱:hgjz@cip.com.cn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