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07年 第26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7-01-25
    进展与述评
    氯代硝基苯催化加氢制备氯代苯胺的研究进展
    郭 方;吕连海
    化工进展. 2007, 26(1):  1. 
    摘要 ( 17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近年来氯代硝基苯催化加氢制备氯代苯胺的研究进展。对铂基、钯基、钌基和镍基非均相催化剂的结构和催化性能进行了比较,讨论了催化剂助剂抑制脱氯副反应的机理。铂基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较高,但是铂金属价格昂贵,且不能完全避免脱氯副反应;钯基和镍基催化剂活性好,但脱氯严重,通常需要引入脱氯抑制剂或使其形成非晶态合金提高产物的选择性;钌基催化剂的活性比铂基、钯基、镍基催化剂低,但选择性高,如何提高钌基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加工纸专用化学品的研究进展
    沈 一 丁
    化工进展. 2007, 26(1):  7. 
    摘要 ( 16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造纸专用涂布黏合剂、表面施胶剂、润滑剂、分散剂、抗水剂和防水防油剂、层压纸黏合剂等。加工纸专用化学品的研究重点是绿色化学品、功能性化学品、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和特种高分子,主要产品是用以提高强度、施胶度和耐溶剂性能的表面施胶剂;提高油墨印刷性能的适印剂,无醛抗水剂,高分子分散剂及黏度调节剂,具有防水防油、润滑和剥离功能的有机硅和有机氟高分子。
    废轮胎热解制油技术及油品应用前景
    陆王琳;金余其;池 涌;严建华;岑可法
    化工进展. 2007, 26(1):  13. 
    摘要 ( 18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国内外废轮胎热解制油技术的研究进展,对比了真空移动床热解、外热式批量进料固定床热解、内热式火焰固定床热解、回转窑热解和流化床快速热解等各种废轮胎热解技术的工艺及其特点;总结了热解产物中热解油的理化特性;并针对热解油高热值、高芳烃含量等特点,提出废轮胎热解油的可能应用前景,包括热解油整体作为燃料油燃烧或提取苯、甲苯、二甲苯及苧烯等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化工产品。
    热裂解回收利用废弃聚氯乙烯及其混合塑料
    欧育湘;韩廷解;孟 征
    化工进展. 2007, 26(1):  18. 
    摘要 ( 17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以热裂解工艺(包括热裂解与化学处理相结合的工艺)回收利用废弃PVC及PVC混合塑料的近期进展,讨论了PVC热裂解的工艺过程、工艺条件、动力学参数、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认为PVC的热裂解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分离回收所产生的HCl及控制液态产品的卤代烃含量,而降低热裂解温度和提高热裂解效率则是其改进重点。
    聚碳酸酯的热降解
    周文君;杨 辉;方晨鹏
    化工进展. 2007, 26(1):  23. 
    摘要 ( 22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聚碳酸酯的热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并详细论述了一些添加剂如偶联剂甲基三甲氧基硅烷、钛酸四丁酯、阻燃剂二苯砜磺酸钾(KSS)、聚氨丙基苯基倍半硅氧烷(PAPSQ)等对聚碳酸酯热稳定性的影响,阐述了Kissinger法和Ozawa法等聚合物热降解动力学的分析方法。重点介绍了近期国内外有关聚碳酸酯热降解产物和热降解机理方面的研究成果。
    MFI结构分子筛用于甲醇制低碳烯烃技术的研究进展
    刘 博;吕顺丰;王世亮;毛祖旺;黄凤兴
    化工进展. 2007, 26(1):  29. 
    摘要 ( 16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MFI结构分子筛的改性方法及其在MTO工艺中的作用,主要介绍了高温水热处理、磷改性和金属改性的方法及德国Lurgi公司使用该催化剂的甲醇制取丙烯工艺开发情况。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3–羟基丙酸的研究进展
    张鸿达,刘 成,高卫华,邹少兰,张敏华
    化工进展. 2007, 26(1):  33. 
    摘要 ( 16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3-羟基丙酸的性质、用途及生产现状。3-羟基丙酸具有许多优良的化学性质,可以作为中间体合成多种有经济价值的工业用化合物,是一种潜在的重要化工平台产品;迄今为止,人们主要采用化学法合成3-羟基丙酸,但是该法成本较高,分离困难,限制了该化合物的应用。着重介绍了目前国外利用基因工程手段以葡萄糖或甘油为底物微生物发酵法生产3-羟基丙酸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今后的发展前景。
    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研究和应用
    姜 玉;庞 浩;廖 兵
    化工进展. 2007, 26(1):  37. 
    摘要 ( 16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概述了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研究和应用现状,详细讨论了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化学结构、作用机理、合成方法以及其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挥发油的超临界流体萃取与分离进展
    侯彩霞;李淑芬
    化工进展. 2007, 26(1):  42. 
    摘要 ( 15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挥发油是天然产物中一类重要的活性成分。挥发油的选择性萃取与分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综述了天然产物中挥发油的超临界流体萃取与分离,介绍了单一超临界流体萃取工艺优化,加入夹带剂,超临界流体萃取与精馏、吸附、分子蒸馏、双逆向蒸发等技术联用,及其在挥发油成分选择性萃取与分离中的应用。
    研究开发
    Fe2O3-SnO2纳米光催化剂模拟日光下降解酸性蓝废水
    张 涛;夏慧丽;肖东昌;庄惠生
    化工进展. 2007, 26(1):  47. 
    摘要 ( 20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共沉淀法合成了Fe2O3-SnO2纳米复合氧化物光催化剂,并利用多种表征手段进行了表征。以酸性蓝染料溶液为模拟废水,在氙灯(模拟日光)光照下,对Fe2O3-SnO2纳米复合氧化物的光催化活性进行了评价。
    汽油微生物固定化细胞脱硫技术
    方新湘,张有林,秦本记,罗来龙,许 平,陈永立
    化工进展. 2007, 26(1):  51. 
    摘要 ( 21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探索用一株古地分支杆菌(Mycobacterium goodii)X7B菌株在固定化细胞体系中对汽油组分进行脱硫,通过生物脱硫实验,对于直馏汽油的脱除率达69.1%以上,进一步使用气相色谱-原子发射仪(GC-AED)对汽油脱硫前后的硫分布进行检测,发现X7B菌能有效地脱除汽油组分中的硫醇、硫醚等有机硫化合物,但对于噻吩类衍生物的处理能力有限,仅为36%。
    新型含磷阻燃环氧树脂的合成与表征
    夏新年;张小华;陈义红;熊远钦;徐伟箭
    化工进展. 2007, 26(1):  56. 
    摘要 ( 17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2-(5,5-二甲基-4-苯基-2-氧代-1,3,2-二氧磷杂环已烷膦酸酯基)-对苯二酚和双酚A 二缩水甘油酯合成了一新型的含环状膦酸酯结构的阻燃环氧树脂(DPODB-EP)。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FTI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该含磷环氧树脂的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进行了表征。采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和热失重法(TG)对DPODB-EP/PN固化物热性能进行了测试,发现该固化物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165℃)和较高的燃烧残炭率(700℃,31%)。阻燃性能测试表明该固化物具有较好的阻燃效果,在磷的质量分数为2.25%时其极限氧指数可达29.5%。
    阻燃抑烟环氧树脂的合成及其性质
    赵贵哲;刘亚青;周艳明;朱福田
    化工进展. 2007, 26(1):  60. 
    摘要 ( 19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磷酸、三聚氰胺、尿素为原料制备阻燃抑烟剂聚磷酰氰胺脲,然后将其应用于TDE-85#环氧树脂中,以顺丁烯二酸酐为固化剂制备了阻燃抑烟环氧树脂。研究了阻燃抑烟剂聚磷酰氰胺脲的吸湿性,纯环氧树脂和阻燃抑烟环氧树脂的极限氧指数、UL-94阻燃性、隔热性能、烧蚀速率和透光率等。研究结果表明,聚磷酰氰胺脲对环氧树脂具有非常优异的阻燃、抑烟功效。

    新型改性壳聚糖的制备及其对2,4–二氯苯酚的吸附

    辛梅华;谢 英;李明春
    化工进展. 2007, 26(1):  65. 
    摘要 ( 15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水杨醛与壳聚糖反应生成Schiff’s碱,再用NaBH4还原,环氧氯丙烷交联制备壳聚糖衍生物,用FTIR对改性壳聚糖进行表征,并用于2,4-二氯苯酚的吸附研究。测试了改性产物的溶解性能,考察了吸附时间、溶液pH值、酚的浓度以及改性剂用量等因素对氯酚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杨醛改性环氧氯丙烷交联壳聚糖不溶于水、酸和碱;在pH=7、吸附时间为2 h时,对2,4-二氯酚的吸附量为128.2 mg/g。
    杆支撑换热器壳程的单元流道模型及流场分布
    吴金星;魏新利;董其伍;刘敏珊
    化工进展. 2007, 26(1):  69. 
    摘要 ( 14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一种杆支撑换热器壳程的代表性“单元流道”模型,使结构复杂的管壳式换热器数值模拟更加简便而高效,数值分析得到了杆支撑换热器壳程中心区域的单元流道流场、压力场和温度场分布细节信息,为杆支撑换热器的结构完善和研究强化传热机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应用技术
    钙盐再生剂在阴离子交换纤维再生中的应用
    卢 琼;曾庆轩
    化工进展. 2007, 26(1):  73. 
    摘要 ( 16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用二价钙离子蔗糖溶液为再生剂,再生蔗糖脱色后的强碱性阴离子交换纤维,研究了再生液的配比、再生温度、再生液用量、再生液流速等因素对再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比为0.5 mol/L CaCl2+8 g/L CaO+6.5 °Bx蔗糖的再生液在70~80℃温度下,再生剂的用量约为脱色糖汁的一半,流速应低于脱色时的流速时,再生效果优于传统的钠盐再生剂的再生效果,重复再生后的纤维脱色率能保持稳定,交换容量下降少,且再生液能回收利用,废水排放量小,是一种环保型再生液。
    大型蒸汽管网系统的运行优化调度
    李国俊,郁鸿凌,李瑞阳,程竹静,朱 凡
    化工进展. 2007, 26(1):  77. 
    摘要 ( 15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国内大型钢铁企业低压蒸汽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分析低压蒸汽系统结构的基础上,针对大型蒸汽管网不同产汽源系统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利用改进单纯型法求已建立的线性规划模型的最优解,并以某大型钢铁企业为例,证明了应用优化模型的有效性,通过蒸汽系统优化调度,钢铁企业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
    废旧轮胎催化热解油品分析
    沈伯雄,吴春飞,史展亮,周元驰,梁 材,郭宾彬,王 瑞
    化工进展. 2007, 26(1):  82. 
    摘要 ( 18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ZSM-5和超稳Y(USY)分子筛催化剂,利用两段法固定床研究废旧轮胎的催化热解。通过对轮胎的催化热解后的轻质油品(<160 ℃)分析,发现热解后油品中单环芳香烃含量增加。如在热解温度500 ℃、催化温度400 ℃和催化剂与轮胎比例0.5的情况下,对没有催化剂以及含ZSM-5催化剂及USY催化剂的轮胎热解,得到的轻质馏分中苯的含量分别是0.15%、0.99%和1.89%,甲苯的含量分别是3.04%、5.68%和17.70%。这对从废旧轮胎热解油中提取化学化工物质的工艺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用棉籽油制备生物柴油
    张 欢;孟永彪
    化工进展. 2007, 26(1):  86. 
    摘要 ( 15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棉籽油为原料连续化生产生物柴油,研究了工艺及设备的设计。由棉籽油与甲醇在催化剂NaOH存在下由酯交换反应制得生物柴油。在优化条件下反应50 min,转化率达到99%。生产的生物柴油,各项指标与天然柴油相似。其各项燃烧指标优于或与普通柴油相仿,满足欧洲Ⅱ排放标准。
    节能技术专栏
    蒸馏过程大型化与节能
    秦 娅;刘德新;姜 斌;黄国强;李鑫钢
    化工进展. 2007, 26(1):  90. 
    摘要 ( 15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蒸馏过程的大型化与节能是炼油工业及其他分离过程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蒸馏装置大型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蒸馏过程大型化理论和节能策略,开发出了低液面梯度技术、气液均匀分布技术、抗堵塞技术以及与此配套的一系列塔内件技术,形成了关键技术的系统集成,显著降低了过程能耗。同时列举了一些蒸馏过程大型化与节能关键技术的成功应用范例。

    高性能冷凝器技术原理与实践
    彭晓峰;吴 迪;张 扬
    化工进展. 2007, 26(1):  97. 
    摘要 ( 18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 要:传统管内冷凝器多采用无汽液分离的单一管内流程进行冷凝,会因壁面凝结逐渐增厚液膜、出现复杂两相流,冷凝换热中系统运行稳定性、流动阻力和系统的调控等严重恶化。本文通过创新的巧妙结构设计,实现沿程汽液自动分离和短管内珠状或非稳定薄液膜冷凝高效传热,开发出高性能凝结换热器。文中简要介绍了这种换热器的技术原理和思路,并给出了一些实验验证。
    过程系统工程专栏
    拔头油热裂解制乙烯反应动力学模型及模拟
    黄莉莉;何小荣;邱 彤;陈丙珍;李吉春;田 亮;王 燕
    化工进展. 2007, 26(1):  105. 
    摘要 ( 16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 要:针对拔头油热裂解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合前人经验构造一个新的分子反应动力学模型,并将新模型应用于针对石化研究院的拔头油热裂解制乙烯标定实验的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合,新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实验室热裂解过程。为进一步研究工业拔头油热裂解的分子反应动力学模型提供了基础,能更好地对拔头油热裂解过程实现数值模拟。
    天然气燃烧中NOx减排的数学模型
    吴 筱;黄国强;梁红英
    化工进展. 2007, 26(1):  109. 
    摘要 ( 15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 要:在燃烧过程氮氧化物生成的基元反应和反应动力学基础上,推导并建立了新的NOx生成化学动力学模型,并利用流体力学计算软件及湍流模型分析手段,对天然气燃烧过程NOx生成进行了模拟计算,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研究表明,新模型比平衡模型和部分平衡模型预测更加接近实验结果,实现了对NOx生成数学模型的优化。
    考虑环境影响的间歇过程多目标最优化设计
    赵 博;袁希钢;罗祎青
    化工进展. 2007, 26(1):  113. 
    摘要 ( 21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 要:同时考虑费用和环境影响的间歇化工过程多目标最优化设计问题的求解,通常的做法是使用权重系数法,将其转变成单一目标来优化。但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权重系数很难确知。因此,有必要提供多个解以便于设计者作出合理的最终选择。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和线性规划相结合的方法求解出间歇化工过程优化设计模型的非劣解集,并与不同权重系数下的单目标算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用多目标遗传算法求解间歇化工过程是有效的。这为设计者在间歇化工过程最优化研究考虑环境因素的决策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活性污泥废水处理系统的优化
    隋 红;李鑫钢;徐世民;裘 端
    化工进展. 2007, 26(1):  119. 
    摘要 ( 15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 要:提出了基于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模型,目的是优化能量消耗和提高废水排出质量。采用ASM1模型来模拟生物反应,对包括硝化、反硝化和曝气等复杂过程的活性污泥废水处理系统进行了模拟和优化研究。对比模拟结果和优化结果得到以下结论:对废水处理过程进行优化后,提高了废水出口质量,出口处的TSS、COD、BOD和TKN全部满足环境标准,同时降低了操作费用(约1/4)。
    基于评估模型的化工装置投入产出
    王妙云;刘海龙;谌湘临;黄家征
    化工进展. 2007, 26(1):  123. 
    摘要 ( 15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 要:针对化工装置生产过程中计量方式的多样性以及计量时效的滞后性等问题,通过引入装置界区和评估模型的概念,提出了一套基于“评估模型”的装置投入产出量推算方法,而且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也具有可操作性。该方法将为化工生产装置的班产和班耗数据的计量和推算提供有力的支持,并对装置的生产过程提供监控依据。
    PIMS在中国石化武汉分公司的应用
    叶卫东;郑晓军
    化工进展. 2007, 26(1):  126. 
    摘要 ( 15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 要:介绍了ASPEN公司的PIMS软件在中国石化武汉分公司的应用,利用PIMS软件对重整原料选择、减压渣油流向选择、原油硫含量承受能力等3个方面进行了优化测算和分析。研究表明:外购重整原料的效益随着石油芳烃产品收率的变化而变化。减压渣油只有在市场价格上升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外卖。在目前武汉分公司的装置条件下,采购原油硫含量上限为0.85%。
    炼化企业环保信息实时监控管理系统
    周博才;邵国刚
    化工进展. 2007, 26(1):  130. 
    摘要 ( 22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 要:介绍了石化行业环保信息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特征、功能模块和关键业务规则,阐述了如何基于企业实时数据库系统实现企业环保数据的实时监控。
    多炼厂计划优化模型的应用设计
    王 华
    化工进展. 2007, 26(1):  134. 
    摘要 ( 16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 要:通过信息技术等新技术与传统炼化产业的紧密结合推动炼化技术实现新突破,实现智能化生产和信息集成,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炼化行业计划优化技术发展趋势是实现生产计划各环节的集成,依托模型对生产和经营过程进行模拟,增进计划的科学性。本文结合中国石油总部先进计划系统的设计,介绍了多厂模型的总体设计方案,包括原料供应、生产、物流运输、互供料、库存及产品销售等各环节在模型中的表现方式。
    估算有机物正常沸点的元素和化学键贡献法
    夏 力;李忠杰;项曙光
    化工进展. 2007, 26(1):  138. 
    摘要 ( 20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 要:首次提出了一种基于元素和化学键的估算有机物正常沸点的新方法,在4060种有机物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回归出了7个正常沸点估算式和估算式的参数值。对4068种有机物的正常沸点进行了估算,其平均相对误差为3.63%,总体估算精度明显优于相比较的基团贡献法,对炔烃、氯衍生物、碘衍生物,尤其是对烷烃类、溴衍生物、芳烃、脂环烃和含硫化合物的估算误差明显减小。
京ICP备12046843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994号
版权所有 © 《化工进展》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邮编:100011
电子信箱:hgjz@cip.com.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