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2年 第31卷 第08期 刊出日期:2012-08-05
    特约评述
    航空生物燃料技术发展背景与应用现状
    胡徐腾,齐泮仑,付兴国,何 皓,黄格省,李顶杰
    化工进展. 2012, 31(08):  1625-1630. 
    摘要 ( 17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述了航空生物燃料技术发展背景、技术开发与应用现状,指出能否提供可持续的原料是航空生物燃料应用的关键问题,航空生物燃料将成为我国航空业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突破口和根本途径;同时为我国航空生物燃料发展提出了建议,认为应继续加大技术研发,通过技术创新不断降低航空生物燃料成本,同时努力扩大航空生物燃料原料来源,积极推动航空生物燃料的工业化生产与应用,为我国航空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碳减排创造条件。
    超级电容器电解质研究进展
    李作鹏,赵建国,温雅琼,李 江,邢宝岩,郭 永
    化工进展. 2012, 31(08):  1631-1640. 
    摘要 ( 40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简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超级电容器各种电解质,包括水系、有机体系、离子液体、固态、氧化还原等电解质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重要的理论和技术突破,着重对离子液体、水溶液及有机电解质作为超级电容器电解质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并对杂质离子的穿梭效应引起的自放电进行了讨论。最后总结指出开发具有低黏度、高电导率和高电化学稳定性的离子液体电解质是将来超级电容器在基础领域中研究的重点,并有望成为有机电解液的替代者。此外离子液体与混合有机溶剂多种成分的优化组合也是电解质的发展趋势。
    化工过程与装备
    过氧化氢绿色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管永川,李 韦华,张金利
    化工进展. 2012, 31(08):  1641-1646. 
    摘要 ( 25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过氧化氢是一种重要的绿色化工产品。由氢气和氧气直接催化合成过氧化氢是一种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但是该方法的工业化应用面临严峻的技术挑战。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氢氧直接合成过氧化氢反应过程相关的活性催化组分Pd、双金属Pd-Au、固体酸类载体、膜反应器和微通道等新型反应器的研究与应用性能;基于过程集成与强化的角度,提出将氢氧直接合成过氧化氢过程与其它特定生产工艺相集成,减少不必要的提浓、运输和稀释等环节,以实现安全、环保的过氧化氢绿色生产和应用。
    盐湖卤水提硼萃取剂的研究进展
    熊 妍,鲍宗必,邢华斌,苏宝根,杨亦文,任其龙
    化工进展. 2012, 31(08):  1647-1655. 
    摘要 ( 24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溶剂萃取法是一种有工业应用前景的盐湖卤水提硼方法,而萃取分离的核心问题在于萃取剂的选择。为此,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盐湖卤水提硼萃取剂类型及其萃取效果,按照萃取剂结构和萃取方法将提硼萃取剂划分为脂肪醇(包括一元脂肪醇和二元脂肪醇)、芳香醇、混合醇等三部分加以叙述,着重介绍了应用最广的两种萃取剂,即2-乙基己醇和2-乙基-1,3-己二醇的研究与应用情况。同时介绍了大量新型结构的?-二醇类萃取剂,指出了今后提硼萃取剂的设计合成的发展趋势,为盐湖卤水萃取提硼工艺开发中萃取剂的选择提供重要参考。
    国内外生物质气化设备研究进展
    王 艳1,2,陈文义1,2,孙 姣1,2,石海波1,2,陈晓东3
    化工进展. 2012, 31(08):  1656-1664. 
    摘要 ( 25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质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质气化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固定床、鼓泡流化床、外循环流化床、内循环流化床、双循环流化床的结构。固定床安装简单,但焦油较多;外循环流化床燃烧效率高,但回料装置较难控制;内循环流化床不易结焦、氢含量高且不用考虑返料问题;双流化床结构复杂但焦油量少。将对固定床和流化床进行对比,认为固定床安装简单适合农村地区,流化床应不断改进和完善,更适应工业化生产。
    金属氢化物高温蓄热技术的研究进展
    鲍泽威1,吴 震1,Nyallang Nyamsi Serge1,杨福胜1,张早校1, 2
    化工进展. 2012, 31(08):  1665-1670. 
    摘要 ( 21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金属氢化物高温蓄热技术在太阳能热发电、工业余热利用和电力调峰等场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金属氢化物高温蓄热装置的各种系统形式,总结了其在试验样机、高温金属氢化物材料和理论与数值模拟研究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现有研究在材料开发与匹配、反应器仿真与优化设计以及蓄热系统动态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金属氢化物高温蓄热技术研究进行了展望。
    细颗粒物的声凝并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张明俊,凡凤仙
    化工进展. 2012, 31(08):  1671-1676. 
    摘要 ( 21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细颗粒物的声凝并具有实验研究无法比拟的灵活性和经济性,是获得声凝并微观机理和宏观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和现状进行评述,介绍了细颗粒物声凝并的同向作用机理、流体力学作用机理、声致湍流机理,阐述了声凝并数值模拟的区域算法、矩量法、蒙特卡罗方法,指出考虑各凝并机理之间的耦合,利用多重蒙特卡罗方法结合可视化编程技术,对声凝并过程进行可视化数值模拟是声凝并数值模拟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Gibbs系综蒙特卡罗方法模拟相平衡研究进展
    惠 丰,张敏华,马 静
    化工进展. 2012, 31(08):  1677-1684. 
    摘要 ( 24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Gibbs系综蒙特卡罗方法(简称GEMC)作为一种计算纯物质及混合物相平衡的模拟手段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本文描述了GEMC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发展概况,介绍和评价了与GEMC方法紧密相关的力场,以第六届工业流体性质模拟挑战赛结果为例说明了GEMC模拟方法的有效性,并分类评述了国内外GEMC方法用于纯物质和混合物物系相平衡数据计算的发展情况。同时指出了GEMC方法的局限性,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 趋势。
    多程换热网络综合与夹点技术研究进展
    赵 野,孙 琳,罗雄麟
    化工进展. 2012, 31(08):  1685-1689. 
    摘要 ( 25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回顾了近年来多程换热网络综合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多程换热器及多程换热网络的研究方法:通过引入对数平均温差校正系数修正多程换热器的平均换热温差,进而将其作为约束条件进行多程换热网络的综合。指出可以从热力学原理出发分析求解多程换热网络,并提出从机理出发基于夹点技术进行多程换热网络综合的研究思路。
    气升式振荡环流反应器的数值模拟和结构优化
    李 强,赵雪冰,杜 伟,刘德华
    化工进展. 2012, 31(08):  1690-1699. 
    摘要 ( 21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气升式振荡环流反应器(ARLR)作为一种新型的气升式环流反应器,能够有效地提高反应器的气含率和传质系数,并已得到生物发酵实验的验证。本文通过CFD的手段研究了反应器内的流动和传质状况,并利用CFD模拟和响应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优化了反应器的结构参数,如高径比(H/D)、升液区降液区面积之比、导流筒高度等。经过实验测量,优化后的气升式振荡环流反应器与传统的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相比,气含率提高了32%以上,传质系数提高了11%以上。结果表明,气升式振荡环流反应器作为生化反应器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空间。
    不同挡板絮凝反应器流场的实验研究
    孙 姣1,2,崔绍华1,孙泽沾1,康 勇1
    化工进展. 2012, 31(08):  1700-1706. 
    摘要 ( 24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激光多普勒测速(LDV)技术,对带有4种类型挡板的絮凝反应器内的流场情况进行了实验测量,对比了安装有直挡板、带孔直挡板、弧形挡板及正弦挡板的絮凝反应器流场中的速度分布、湍动能及功率准数。结果表明:在搅拌桨相同的情况下,扰流挡板对反应器流场的整体影响较小,而对挡板附近的流场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挡板反应器中,平均轴向速度相差较小,而平均径向、切向速度、湍动能及功率准数相差较大。与直挡板相比,带孔直挡板、弧形挡板和正弦挡板的设置分别使挡板附近流场的最大平均径向速度提高了0.043Utip、0.025Utip和0.058Utip,最大平均切向速度提高了0.023Utip、0.019Utip和0.038Utip,最大湍动能提高了0.016Utip2、0.015Utip2和0.021Utip2,功率数降低了0.98%、1.33%和5.78%。得出结论:合理的挡板形式可以有效地解决絮凝流场混合不均的问题,强化絮凝反应流场,改善絮凝效果,降低能耗,提高絮凝的经济效益。
    多触点集成平板热管散热器的性能
    王亚雄,田智凤,韩晓星
    化工进展. 2012, 31(08):  1707-1710. 
    摘要 ( 21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一种新型平板热管散热器,通过建立实验平台,研究了它在不同热源数量、不同的热源位置以及不同风速下的传热性能。实验表明,这种平板热管散热器散热量大,总热阻小,而且在热源数量增加时,最大传热量和最大散热能力增大,总热阻减小。在规定热源温度65 ℃以下时,其热传输量将近400 W,非常适合于高热流密度、多散热点的电子器件散热。
    亲/疏水表面上液滴滞后阻力的研究
    秦 亮,刘天庆
    化工进展. 2012, 31(08):  1711-1716. 
    摘要 ( 20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表面上液滴欲移动时所表现出的滞后现象尚未在理论上得到完全解决,其中液滴所受到的滞后阻力的分析和计算是定量描述此滞后现象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应用高速摄像,实验研究了亲/疏水表面上液滴的滞后阻力,并依据相应的实验数据对滞后阻力进行了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液滴在亲水和疏水表面上运动时所受到的滞后阻力分别与铺展功和黏附功相对应。滞后阻力反映了液滴在亲/疏水表面上出现滞后现象的本质,同时对于进一步研究接触角滞后提供了理论基础。
    能源加工与技术
    由煤制取芳烃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乔建超,王建平,盛清涛,申 峻,凌开成
    化工进展. 2012, 31(08):  1717-1720. 
    摘要 ( 16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国内外由煤制取芳烃化合物的三种思路:一是通过将煤直接进行液化获取,或者先将煤液化再从产物中获得芳烃化合物;二是先对煤进行溶剂抽提,然后对产物分类加工制取芳烃化合物;三是将煤进行氧化处理来获得高价值的芳烃化合物。分析了由煤制取芳烃化合物的所面临的产物分离困难、污染环境等问题,并指出了今后需要在分离工艺和催化剂以及如何实现煤的定向转化等方面进行重点研究。
    非酶催化转化半纤维素生成能源及高附加值化学品
    李慧玲,任俊莉,彭新文,王帅阳,孙润仓
    化工进展. 2012, 31(08):  1721-1725. 
    摘要 ( 25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非酶工艺将半纤维素转化成能源及高附加值化学品具有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可行性。本文详细介绍通过水热法、微波辅助法、离子液体以及复合型固体催化剂将半纤维素催化转化成乙醇、丁二醇等能源以及糠醛、酸、呋喃类高附加值化学品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非酶催化工艺克服传统酶催化反应条件苛刻、酶成本高等缺点,但对反应设备要求高,反应机理不明确,反应选择性低。因此,深入研究反应机理、改善反应条件成为今后研究方向。
    工业催化
    合成气直接制低碳烯烃技术进展与经济性分析
    杨学萍,董 丽
    化工进展. 2012, 31(08):  1726-1731. 
    摘要 ( 30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气直接制低碳烯烃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石油替代路线合成重要有机化学品的工艺之一。本文对该工艺的技术进展,包括催化剂和工艺的开发情况进行了综述,认为高催化活性、高选择性催化剂是打破产品分布受ASF规律限制的关键,而反应器和新工艺的开发也可提高低碳烯烃的收率,减少CO2排放,并通过与其它成熟技术的组合,推进该工艺的工业化进程。由初步的技术经济性分析可见,与传统蒸汽裂解和经甲醇制烯烃工艺相比,合成气直接制低碳烯烃工艺具有较强的经济竞争力。
    表面活性剂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掺Ba纳米MgO及其负载钌基氨合成催化剂
    潘美华,杜彦磊,霍 超,刘化章
    化工进展. 2012, 31(08):  1732-1735. 
    摘要 ( 23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PEG)、聚丙烯酸钠(PAAS)、聚乙烯醇(PVA)的辅助下,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掺Ba纳米MgO及其负载的氨合成Ru催化剂。并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粉末衍射、N2物理吸附-脱附、X射线能谱仪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添加可改善掺Ba纳米MgO的织构性质和表面性质,并增强钡、镁之间的相互作用,促使了钡在载体中的分散。其中,在10 MPa、425 ℃、10000 h-1的测试条件下,添加5%的PAAS时制得的2%Ru/Ba-MgO催化剂出口氨生成速率达65.9 mmol/(g?h)。
    MoVTeNbOx催化剂焙烧条件对丙烷氧化制丙烯酸的影响
    邴国强,王 鉴,李安莲,祝宝东,宋 军
    化工进展. 2012, 31(08):  1736-1740. 
    摘要 ( 18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制备了Mo1V0.25Te0.13Nb0.12Ox催化剂,研究了焙烧条件(焙烧方式、焙烧气氛和焙烧温度)对该催化剂在丙烷选择氧化制丙烯酸反应中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段间歇式焙烧要优于一段式连续焙烧所得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适宜的预焙烧温度既有利于脱除挥发性物质和化学结合水,又能避免活性组分氧化生成不利的晶相;在惰性气氛中焙烧所得催化剂的催化效果要优于在弱氧化性气氛中焙烧,丙烷转化率和丙烯酸收率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在600 ℃时达到最大值。
    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制备6,6' -二羟基-3,3,3' ,3' -四甲 基-1,1' -螺二氢茚的工艺研究
    许 平,陈 群,何明阳,孙富安,张益峰
    化工进展. 2012, 31(08):  1741-1744. 
    摘要 ( 26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双酚A结晶残液为原料,以磺化聚氯代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通过固定床连续催化制备6,6'-二羟基-3,3,3',3'-四甲基-1,1'-螺二氢茚。反应器中装填50mL(22 g,E=1.8 mmol H+/mL)干树脂,在T=150 ℃、WHVS=0.48 h-1条件下,连续反应1000 h,反应液中6,6'-二羟基-3,3,3',3'-四甲基-1,1'-螺二氢茚质量浓度可达43.5%,催化剂交换量保持为3.8 mmol/g。产物经重结晶纯化后熔点215~217 ℃,纯度≥99.98%(HPLC)。通过HPLC、IR、NMR等方法分析产物含量及结构,用STATISTIC统计软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对于改进双酚A生产工艺中的残液处理方式,填补国内在新型双酚类单体生产空白具有重要的意义。
    材料科学与技术
    液态超支化聚碳硅烷的合成及应用进展
    曹适意,王 军,王 浩
    化工进展. 2012, 31(08):  1745-1750. 
    摘要 ( 16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液态超支化聚碳硅烷(LHBPCS)作为一种SiC陶瓷前体,因具有流动性好、可自交联、陶瓷产率高及热解产物接近SiC化学计量比等优点而备受关注。本文在介绍液态超支化聚碳硅烷特点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它的合成方法,包括开环聚合法、Grignard偶合聚合法、Wurtz偶合聚合法、硅氢加成法等,并总结了液态超支化聚碳硅烷在碳化硅基复合材料、碳化硅纤维、碳化硅薄膜等领域的应用,最后指出液态超支化聚碳硅烷今后的研究重点是规模化合成及改性研究等。
    反应型含磷阻燃剂的应用研究进展
    李清英1,夏正斌1,范方强1,陈均炽2
    化工进展. 2012, 31(08):  1751-1755. 
    摘要 ( 28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含磷阻燃剂具有低烟无毒、阻燃效果好的特点,是典型的无卤阻燃剂。本文阐述了含磷阻燃剂的阻燃机理,综述了将反应型含磷阻燃剂引入聚氨酯、环氧树脂和丙烯酸树脂等体系中所采用的不同改性方法,这些反应型阻燃聚合物均是主链或侧链含磷。本文还对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含磷阻燃剂在这些体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提出未来应加深对阻燃剂协同机理及含磷阻燃剂水性化和光固化的研究。
    Cu纳米线的制备及应用进展
    张育新,黄 明,董 萌,郝晓东
    化工进展. 2012, 31(08):  1756-1766. 
    摘要 ( 26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Cu纳米线制备技术的最新进展,系统介绍了气相沉积法、模板法、反向胶束法、电场驱动自组装以及液相还原法制备Cu纳米线的原理和特点,比较了不同方法在Cu纳米线制备中的优缺点,并探讨了Cu纳米线在催化、光学、电学和力学方面的潜在应用,最后展望了Cu纳米线在光催化、微电子器件及传感器技术中的应用前景。
    纳米钡铁氧体制备新进展
    王二永1,2,罗驹华2
    化工进展. 2012, 31(08):  1767-1774. 
    摘要 ( 27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阐述了国内外纳米钡铁氧体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纳米钡铁氧体在磁性和吸波性能等方面都展现了优异的特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出现了很多纳米钡铁氧体制备新工艺,溶胶-凝胶法因其在控制产品的成分及均匀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而成为纳米钡铁氧体粉体和薄膜的主要制备方法,但有些新工艺的机理还需深入研究。分析表明纳米钡铁氧体的制备还需进一步完善,并提出纳米钡铁氧体与导电聚合物的复合、纳米钡铁氧体的掺杂及掺杂后与导电聚合物的复合是纳米钡铁氧体制备的研究方向。
    聚合物/有机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分散形态的制备影响因素
    宋国君,李培耀,谷 正,孙翠华,王 立
    化工进展. 2012, 31(08):  1775-1780. 
    摘要 ( 21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择不同种类的有机蒙脱土(OMMT)和不同聚合物种类,采用不同加工条件和工艺,利用机械混炼法或挤出法制备出了不同亚微观形态的聚合物/有机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首先通过研究具有不同的改性层间距的OMMT,发现改性后层间距的增大有利于聚合物分子的插层及蒙脱土片层的剥离,有利于制备剥离型纳米复合材料,并用示意图简要说明了形成过程;而同一种OMMT在具有不同分子结构的聚合物中,利用实例(高密度、低密度、线型低密度聚乙烯)以及简易示意图说明了聚合物分子链结构对于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的亚微观形态的影响机理。在加工工艺条件中,加工过程中的剪切力大小是主要影响因素,通过以挤出法和机械混炼法制备的PP/OMMT与EPDM/OMMT纳米复合材料的TEM结果对比分析,说明剪切力的增大有利于蒙脱土片层的分离,更倾向于制备出剥离型纳米复合材料。
    用热氧化法在微米丝上制备CuO纳米线
    宋 薛1,2,杨光成2,3,聂福德3
    化工进展. 2012, 31(08):  1781-1785. 
    摘要 ( 15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电镀和热氧化相结合的方法,在直径为30 ?m的丝上成功制备了直径为50~80 nm、长度在几个至十几个微米的CuO纳米线,并研究了温度和热氧化时间对其生长情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热氧化时间延长,纳米线长度增加,保温4 h后均匀性也得到较好保证。热氧化温度在450~500 ℃内CuO纳米线可以较好生长。在500 ℃下保温4 h后,自然冷却至室温,沿着微米丝表面垂直生长成均一排列的CuO纳米线阵列。
    HEC-g-P4VP的pH值诱导胶束化行为
    杨润苗,董观秀,赵德建,刘玉海,张纪霞,周 健
    化工进展. 2012, 31(08):  1786-1789. 
    摘要 ( 22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硝酸铈铵(CAN,Ce4+)自由基引发聚合合成了羟乙基纤维素接枝聚4-乙烯基吡啶(HEC-g-P4VP)聚合物。并用FTIR、1H NMR确证了共聚物结构。将这种纤维素接枝改性聚合物溶解在不同pH值的水溶液中,研究了它的胶束化行为。利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相结合,对胶束化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HEC-g-P4VP能够形成清晰的核壳结构。在不同pH值条件下,所形成的核壳结构有所变化。说明HEC-g-P4VP在溶液中具有一定的pH值诱导胶束化行为。最后,采用滴体积法对HEC-g-P4VP在水溶液中的表面张力进行了研究,随着接枝率的提高,其表面张力有降低的趋势。
    强氧化介质中碳纤维拉伸性能与微观结构的变化
    何昌飞,张学军
    化工进展. 2012, 31(08):  1790-1793. 
    摘要 ( 20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实验室自制碳纤维为原料,研究了碳纤维在浓HNO3及不同浓度的浓H2SO4/浓HNO3强氧化介质中的性能与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浓HNO3单独氧化时,碳纤维强度较未处理前有所增加,模量变化不大;在浓H2SO4和浓HNO3的共同氧化作用下,碳纤维强度和模量均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不断下降,且随着浓H2SO4体积分数的增加下降加快。XRD分析结果表明,浓HNO3的氧化作用主要影响平行于纤维轴向的微观尺寸,而浓H2SO4的氧化主要在纤维的片层堆叠方向起作用。
    生物化工
    海藻生物活性物质应用研究进展
    韩 玲,张淑平,刘晓慧
    化工进展. 2012, 31(08):  1794-1800. 
    摘要 ( 19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海藻中生物活性物质可应用于医药、功能食品、食品添加剂、生态保护、动物饲料等诸多领域。本文介绍了海藻中生物活性物质的种类,包括多糖类、蛋白类、萜类、甾醇类、多酚类、环状多硫化合物、大环内酯类等,综述了这些活性物质在药品、食品、工业及农业上的应用。指出国内在生物质活性物质在医药及工业上的应用有很大潜力,目前应注重对海藻中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方法研究,并对其生物结构、生物活性、作用机理等进行分析探讨。
    新型壳聚糖季铵盐抗菌剂的合成及其性能
    周盛全,辛梅华,李明春,宋宇宁,王 朝
    化工进展. 2012, 31(08):  1801-1805. 
    摘要 ( 33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先用两步法合成了无O-甲基化 N,N,N-三甲基壳聚糖季铵盐(TMC),再通过相转移催化合成了N,N,N-三甲基O-辛基壳聚糖季铵盐(TMOC),用 FTIR、1H NMR、EA、TG 等方法对产物进行表征,并研究其抗菌性能。结果表明,TMOC在pH值为5.5的抗菌活性优于pH值为7.2的抗菌活性;TMOC对革兰阳性菌S. aureus的抗菌活性比革兰阴性菌E. coli强。在不影响水溶性的前提下,O-烷基化改性能有效提高壳聚糖季铵盐的抗菌活性,并且抗菌活性随着O-烷基化度的提高而提高。研究结果为壳聚糖基抗菌剂的改性和制备提供了依据。
    精细化工
    纳米金属喷墨导电墨水研究进展
    吴美兰1,周雪琴1,李 巍1,莫黎昕1,2,刘东志1
    化工进展. 2012, 31(08):  1806-1810. 
    摘要 ( 19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喷墨印刷电子技术是电子及微电子行业未来的一种高效、绿色环保型生产技术。本文详细阐述了纳米金属喷墨导电墨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墨滴控制、涂层后处理与应用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说明了纳米金属喷墨导电墨水是未来喷墨印刷电子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指出了纳米金属喷墨导电墨水目前存在的不足,如固含量与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导电性能不理想等。并对喷墨印刷电子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展望,指出其在RFID天线、印刷线路板、印刷电子产业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激光彩色墨粉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商晓宇,梁 兵
    化工进展. 2012, 31(08):  1811-1815. 
    摘要 ( 15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对打印品质要求的提高,高质量彩色墨粉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本文综述了目前激光彩色墨粉的各种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介绍了聚合法中的乳液聚合和悬浮聚合制备彩色墨粉的方法及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悬浮聚合法制备墨粉的生产工艺方法及进展,最后对未来墨粉生产工艺及方法进行了展望。作者认为乳液聚合型彩色墨粉具有高分辨率、高色彩饱和度和适宜的固结性能,它将会取代悬浮聚合型彩色墨粉,成为未来墨粉市场的发展趋势。
    离子液体-铝盐催化蔗糖制乙酰丙酸甲酯
    茅 花,黄 和
    化工进展. 2012, 31(08):  1816-1819. 
    摘要 ( 27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发现铝盐及铝盐与咪唑的复合盐催化剂可以在甲醇中催化蔗糖反应生成乙酰丙酸甲酯,尤其是在铝盐中加入1,3-二甲基咪唑的硫酸氢盐时,可以明显地提高乙酰丙酸甲酯的收率。本研究工作考察了B酸型的离子液体1,3-二甲基咪唑硫酸氢盐与各种铝盐的协同催化作用,同时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用量对乙酰丙酸甲酯收率的影响,优化了反应条件。在反应温度为140 ℃下反应3 h,使用0.500 g的1,3-二甲基咪唑硫酸氢盐和0.500 g的甲基磺酸铝作催化剂,乙酰丙酸甲酯的摩尔收率达到70%。
    资源与环境工程
    污泥中典型新兴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现状及对污泥土地利用的影响
    罗景阳1,冯雷雨1,2,陈银广1
    化工进展. 2012, 31(08):  1820-1827. 
    摘要 ( 21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很多较强毒害作用的有机污染物转移到活性污泥中,进而影响了污泥的土地利用。本文依据对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以7种受关注度比较高的典型新兴有机污染物为对象,综述了其在污泥中的赋存状况,同时对这些污染物可能对污泥土地利用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对7种新兴有机污染物在污泥中的赋存状况进行了总结,并对相关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应继续分析和监测污泥中有机污染物,尤其是新兴有机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危害,并深入研究污泥中这些物质的有效降解途径与方法,使污泥能够安全地进行土地利用。
    四氯化硅残液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
    黄国强1,杨 劲1,王红星2
    化工进展. 2012, 31(08):  1828-1833. 
    摘要 ( 17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阐述了多晶硅行业的生产背景和现状,介绍了多晶硅行业现今所面临的困境和多晶硅生产中副产物四氯化硅的一般处理方法,并讨论了多晶硅生产中四氯化硅残液的组成和处理难点,概述了多晶硅生产中四氯化硅残液的各种处理方法,主要是水解法、过滤法、干燥法、燃烧法等。对各种处理方法进行了综合性的分类与讨论,并指出了现存方法的优缺点,展望了各种方法的应用前景。
    有机物作用的厌氧氨氧化菌代谢特性研究进展
    孙佳晶1,张 蕾1,张 超1,陈晓波2
    化工进展. 2012, 31(08):  1834-1837. 
    摘要 ( 21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厌氧氨氧化(Anammox)工艺是近年来废水生物脱氮领域的新技术,非常适合于处理含有机物的废水。本文介绍了厌氧氨氧化工艺的特点,详细介绍了有机物对厌氧氨氧化菌的抑制和促进机制。有机物对厌氧氨氧化菌的抑制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有机物促进异养菌反硝化菌的大量繁殖形成基质竞争抑制;二是废水中的醇类、抗生素等有毒有害有机物会对厌氧氨氧化菌产生毒性抑制。有机物对厌氧氨氧化菌代谢的促进作用也有两种:一是特定的有机物可作为能源被厌氧氨氧化菌利用,促进厌氧氨氧化菌的代谢;二是通过控制废水处理系统中的碳氮比,使厌氧氨氧化菌和反硝化菌在废水处理系统中协同互生。最后指出开发有毒有机废水预处理、驯化厌氧氨氧化污泥、菌种流加等是解决问题的途径。
    填料塔中AEE与MEA混胺对低浓度CO2的吸收
    燕 涛,陈绍云,张永春,陈 恒
    化工进展. 2012, 31(08):  1838-1842. 
    摘要 ( 25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常压下考察了体积分数20%乙醇胺(MEA)+2% N-甲基二乙醇胺(MDEA)与20%羟乙基乙二胺(AEE)+ 2% N-甲基二乙醇胺(MDEA)有机胺水溶液对CO2的吸收及解吸效果。考察了静态吸收和中试动态吸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吸收温度及解吸温度相同的条件下,20%羟乙基乙二胺(AEE)+2% N-甲基二乙醇胺(MDEA)吸收剂对CO2的吸收及解吸效果要好于20%乙醇胺(MEA)+2% N-甲基二乙醇胺(MDEA),而且不易降解。达到同样的解吸效果,20%羟乙基乙二胺(AEE)+2% N-甲基二乙醇胺(MDEA)吸收剂的能耗要低10%左右,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含醚键的四元共聚物防垢剂的制备及性能
    余兰兰,关晓燕,王宝辉,孙旭蕊
    化工进展. 2012, 31(08):  1843-1846. 
    摘要 ( 20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油田三元复合驱过程产生的硅垢和钙垢,本文以马来酸酐、次亚磷酸钠、丙烯酰胺、聚乙二醇4000为单体,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合成了一种新型四元共聚物防垢剂。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考察了防垢剂的防垢效果。结果表明,防垢剂加量100 mg/L、60 ℃时,测定硅垢防垢率为67.2%;70 ℃时,测定CaCO3垢防垢率为96.3%。指出四元共聚物防垢剂中的4种官能团的协同作用机理主要是晶格畸变与静电斥力作用;而由于聚乙二醇价格高,寻找价格低廉可降解的含醚键化合物是以后实验的主要研究方向。
    秸秆的改性及吸油能力
    李亚婧,孙晓锋,王广征,景占鑫,叶 青
    化工进展. 2012, 31(08):  1847-1851. 
    摘要 ( 24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处理海上溢油需要大量廉价的吸油材料。通过改性小麦秸秆,可以制得具有较高吸油性能的秸秆。考察了温度、时间、试剂、催化剂对秸秆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乙酸酐(AA)作反应物,二甲基甲酰胺(DMF)为反应溶剂,4-二甲氨基吡啶(DMAP)作催化剂,反应时间2 h,反应温度100 ℃,秸秆的吸油率达到13.9 g/g,比改性前提高了54.4%,并利用红外光谱对改性前后的秸秆化学结构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为这一工艺技术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应用技术
    油田用乳化剂乳化力的测定方法改进
    张 翼1,王德虎2,林庆霞1,朱友益1,龙 杭1
    化工进展. 2012, 31(08):  1852-1856. 
    摘要 ( 25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使油田用助剂的乳化力的评定与实际工作环境更为吻合,实验改进了原有的国家标准,采用光度法进行了实验研究。确立了分析方法的最佳波长为230 nm附近,标准曲线绘制时的油含量选在300 mg/L以下时线性关系良好,乳化剂的用量在0.05%(质量分数)以上时具有较好的乳化现象,便于操作。给出了操作步骤和溶液配制规程,验证了该方法的误差、重现性和实用性,表明该法可以有效地评定油田用表面活性剂的乳化力。
    微乳磨削液的制备及防锈性能
    刘汝锋,陈亿新,尚小琴,梁诗蕴,陈岳峰
    化工进展. 2012, 31(08):  1857-1860. 
    摘要 ( 14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磨削液中主要成分乳化剂的组成及用量,考察防锈剂种类及其用量对磨削液防锈性能的影响,确定乳化剂和防锈剂的配方组成,制备一种新型微乳磨削液,并检测其性能。实验结果显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乳化剂用量为6%,除油率可达95%;防锈剂单乙醇胺用量为8%、三乙醇胺用量为8%、苯并三氮唑用量为0.3%时,防锈性能达到GB6144—85标准。
京ICP备12046843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994号
版权所有 © 《化工进展》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邮编:100011
电子信箱:hgjz@cip.com.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