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4年 第33卷 第07期 刊出日期:2014-07-05
    特约评述
    2013年我国石油化工行业进展回顾与展望
    洪定一
    化工进展. 2014, 33(07):  1633-1658. 
    摘要 ( 18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我国石化行业2013年在高油价和经济减速条件下取得的一系列进展。一是全年石化行业运行态势平稳向好,石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两位数增加,炼油平稳,乙烯向好,经济效益明显改善,石化产业实现利润大幅增加。二是2013年石化生产取得良好业绩,原油加工量达到4.786亿吨,同比增加3.3%;生产成品油2.96亿吨,同比增长4.4%;乙烯产量1623万吨,增长8.5%,丙烯产量为1460万吨,年均增速11%;生产合成树脂5837万吨,增长11%;生产合成橡胶409万吨,增长6.3%,生产合成纤维3739万吨,同比增长7.1%;生产化肥7154万吨,同比增长4.9%。三是建设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取得新进展,原油加工能力保持世界第二,乙烯生产保持世界第二,芳烃产业链位列世界一流,三大合成材料生产位列前茅,大型炼油乙烯一体化装置首次实现“四年一修”。四是产业转型与产品升级取得新进展,现代煤化工顺利融入石油化工生产体系,国产生物航空煤油获得适航通行证。五是石化技术进步取得新进展,200万吨/年高能效(SHEER)加氢成套技术开发获得成功,200 万吨/年液相循环加氢装置生产出总硫含量为3mg/kg的精制柴油,第二代S-Zorb技术开发成功,将建成15套装置,首次采用拥有我国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乙烯技术建成的武汉石化80万吨/年大乙烯装置顺利投产,乙烯关键装备丙烯制冷压缩机组和CBL-R裂解炉双双取得突破,开发自主产权60万吨/年大型联合芳烃技术取得成功并在海南建成装置,节能二代苯乙烯技术开发成功,首套12万吨/年装置在巴陵石化运行,茂金属气相法耐热聚乙烯(PE-RT)管材料实现了工业生产并通过产品认证,我国首套3万吨/年溴化丁基橡胶生产装置在中国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建成,甲醇制芳烃流化床技术万吨级工业试验取得成功。六是高油价下石化产业降本增效模式取得新进展,我国石化产业采取降本增效措施,改进原油资源获取机制初见成效,调整装置结构,提高加工较低成本原油的能力,开展炼油全流程优化工程,提高渣油使用价值,渣油加工按效益分配,加大化工轻油的非油替代力度,降低乙烯原料成本。同时,也对2013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包括我国炼油产业显现产能过剩,需要爱护和坚持行之有效的中国特色石化运行模式,消除尾气排放、治理雾霾天气仍存软肋,页岩气重振美国石化产业对我国的启示以及PX 焦虑事件折射出石化科普的重要及企业的责任。 文章还分析了进入2014年,世界经济形势逐步缓慢向好,国际油价走势受美国经济数据提振保持高位振荡,我国经济将持续稳步发展,预计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与上年持平或略低,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这些宏观因素为包括成品油、乙烯、丙烯、芳烃、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在内的石化产品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催促石化产业加快向能源化工的转型进程。我国石化产业在2014年的实际运行中,将依托这些重要基础,遵循着重本质安全、重视节能减排、推行绿色低碳、加快结构调整的理念;继续创新运用行之有效的高油价下石化产业降本增效模式和经验,持续攻坚克难,克服产能过剩,决胜市场竞争,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取得新业绩;在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产品结构向基础加高端转变方面取得新进展;在践行可持续发展、加快原料结构向能源化工转变方面取得新突破。总之,石化产业2014年呈更加积极复苏态势几成定局,石化产业必将继续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支柱产业应有的贡献。
    生物甲烷系统技术评价与集成的研究进展
    武斌,张香平,许亚晶,黄莺
    化工进展. 2014, 33(07):  1659-1670. 
    摘要 ( 14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甲烷系统是实现生物质资源化高效转化利用和二氧化碳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符合我国国家战略的重大需求,但目前对该系统中的能量物质转化效率、经济环境性等问题的分析不够深入。为了深入认识生物甲烷系统的物质能量转化和利用情况,实现生烷甲烷体系结构的最优,本文从系统工程的思路出发,对影响整个生物甲烷系统的关键单元和子系统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对比,包括原料收集、发酵、甲烷提纯等过程,并结合实例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对生物甲烷系统中各单元的技术、经济、环境的影响评价和系统网络结构多目标优化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论述,提出了生物甲烷系统研究所面临的技术瓶颈和挑战。指出针对资源的特殊性,需要建立综合考虑过程模拟、能效分析、全生命周期及经济评价的系统集成方法,对生物甲烷反应、产物分离、储运、输送等各个环节的物质转化、能量利用效率及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和分析,发现影响其可持续性能的瓶颈;进一步考虑技术、经济和环境等指标进行多目标优化,获得优化策略,实现生物甲烷系统物质能量利用效率的最优化和能源资源的最优配置。
    化工过程与装备
    折流杆换热器的研究方法进展
    徐烨琨1,2,刘成1,2,李永辉1,2
    化工进展. 2014, 33(07):  1671-1676. 
    摘要 ( 11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实验研究法与模拟研究法在折流杆换热器研究方面的应用,同时介绍了二者在折流杆换热器结构改进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模拟研究法越来越多地被研究者所采纳,但模拟过程对计算设备的要求较高。重点介绍了模拟方法中多孔介质模型、周期性单元流道模型、周期性全截面模型以及“分段模拟,整体综合”思想等模型与方法在折流杆换热器研究方面的应用,详细分析了各种研究方法与模型的优点、缺点及适用范围。对于指定的研究目的,应使用相应的研究方法或模型;各种方法与模型需要相互配合,取长补短,才能为折流杆换热器的研究提供全面的流场、压力场和温度场等信息,正确有效地指导折流杆换热器结构改进的研究工作。
    浮阀塔板最新应用研究进展
    王少锋,项曙光
    化工进展. 2014, 33(07):  1677-1683. 
    摘要 ( 13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浮阀塔是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汽液传质设备,本文介绍了国内研究开发的新型浮阀塔板。这些浮阀塔板是在F1型浮阀塔板的基础上开发而成的,相比于F1型浮阀塔板,具有压降低、雾沫夹带量小、泄漏量小、处理量大等优点。本文以塔板的开发年代和塔板类型为主线,对这些浮阀塔板的结构特点、流体力学、传质性能、优缺点等进行了概括总结,对每个系列浮阀塔板的设计开发理念进行了总结概括,同时介绍了导向浮阀塔板在齐鲁石化公司丁二烯装置中应用的成功实例,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塔板负荷率和产品质量;并简单介绍了一些常用塔板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情况,阐述了这些新型浮阀塔板的发展思路,即浮阀形状以条形为主,并且大部分浮阀塔板都开有导向孔;最后指出了今后塔板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动向。
    动态旋风分离器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于洲,马春元
    化工进展. 2014, 33(07):  1684-1690. 
    摘要 ( 10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旋风分离器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等优点,但对于粒径10μm以下颗粒,分离效率较低。本文对普通旋风分离器进行改进,设计了带有旋转叶片的动态旋风分离装置,并进行了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数值模拟气相采用RNG k-ε模型与RSM模型相结合的算法,颗粒相与气相之间采用以欧拉-拉格朗日气固两相流耦合思想为基础的DPM模型进行模拟,主要研究了装置内部流场和颗粒分离效率与进口气速和转子转速之间的关系,并与实验中通过静电低压悬浮颗粒取样器(ELPI)获得的装置分离效率进行了对比。模拟和实验结果表明,装置切向速度场中转子部分的切向速度主要由叶片转速决定,转子外部区域的切向速度则主要由进口气速决定,且在一定的转速和进口气速下,动态旋风分离器对粒径在5μm以上的颗粒有良好的脱除效果。
    振荡流通过内插螺旋翅片管传热特性的数值模拟
    屈晓航,田茂诚,冷学礼
    化工进展. 2014, 33(07):  1691-1696. 
    摘要 ( 11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振荡折流换热器广泛应用在包含传热传质过程的化工过程中,本文对管内插入螺旋翅片的振荡折流换热器进行了三维非稳态数值模拟,模拟在斯特劳哈尔数St=2,4,8和振荡雷诺数Reo=20,40,80范围内进行。通过作出瞬时三维流线,以观察流动状态随时间变化规律,发现其中有纵向涡和横向涡的周期性形成和脱落;得到了圆管周向局部传热系数随时间变化规律,以及不同振荡参数(St和Reo)下周向平均传热系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局部传热系数沿周向不均匀分布,并在翅片斜对面达最大;周向平均传热系数随时间周期性变化,时间平均传热系数随振幅增大而增大,但受频率影响却不明显;在本文讨论的参数范围内,平均传热系数最大可达圆管层流的4倍。
    顶吹两相流影响熔池搅拌效果的水模型实验研究
    熊靓1,王华1,王冲1,2,王仕博1,杨濮亦1,刘泛函1
    化工进展. 2014, 33(07):  1697-1701. 
    摘要 ( 10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主要针对艾萨熔炼体系中贫化电炉的浸没式油气混合顶吹喷枪对熔池的搅拌效果影响进行实验。设计并搭建了一定相似比的贫化电炉水模型平台,通过计算所得的最佳深度范围设计三喷枪混合顶吹组合实验方案。在其他实验条件,如气含率、喷吹速度等与实际生产相似的前提下,实验研究改变喷枪插入深度对搅拌效果的影响,并对各条件下的实验现象及拍摄照片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当顶吹喷枪插入深度为渣层厚度的1/2~2/3时,两相流混合喷射对熔池的搅拌效果最佳,并应用于贫化电炉实际生产,取得了单枪8%以上的节油量。
    低阶煤低温热解半焦在模拟高炉喷吹条件下的燃烧性能
    何选明,付鹏睿,张杜,曾宪灿,程晓晗,易霜
    化工进展. 2014, 33(07):  1702-1706. 
    摘要 ( 11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自制固定床热解装置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制备神木长焰煤热解终温分别为400℃、450℃、500℃及550℃的热解半焦,利用管式沉降炉模拟高炉喷吹条件研究神木长焰煤低温热解半焦的燃烧性能,并考察了热解终温、半焦喷吹粒径以及燃烧反应温度对半焦燃烧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低温热解半焦的燃烧性能优于实验所选用无烟煤的燃烧性能,半焦的燃烧性能与其燃料比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燃料比越高,燃烧性能越差;降低热解终温、减小半焦喷吹粒径以及提高燃烧反应温度均能改善半焦的燃烧性能,当热解终温为400℃、喷吹粒径100~200目、燃烧反应温度为1100℃时半焦的燃尽度最佳为96%。本实验半焦制备及燃烧条件与现有低温热解和高炉喷吹工艺相符,且热解半焦各项性能均符合喷吹用煤指标。
    组合式搅拌器对疏水缔合聚合物溶解特性的影响
    林苏奔1,周国忠1,谢明辉1,郭鹏武2,杨海龙2
    化工进展. 2014, 33(07):  1707-1712. 
    摘要 ( 10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机械搅拌是目前加速疏水缔合聚合物溶解熟化所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然而,聚合物溶解是一个从多相到单相、从低黏到高黏的变化过程,单一搅拌器用于聚合物的溶解过程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采用适用中低黏度的翼型搅拌器(KCX)和适用高黏度的锚框式搅拌器(MS)的组合,通过实验研究了翼型搅拌器不同操作方式(上翻或下压)和锚框式搅拌器不同转速等操作工况对聚合物溶解熟化过程中的作用,并将翼型搅拌器功率的实验数据与数值模拟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翼型和锚框式搅拌器在聚合物不同的溶解熟化过程中其作用是不一样的;双搅拌器的同向运行可以促进罐内的流动和整体循环,加速聚合物的溶解和熟化;采用翼型搅拌器下压操作(KCXD)与MS搅拌器同向运转操作方式最利于聚合物的溶解和熟化。
    大型液化天然气储罐隔震减震措施分析
    屈长龙,张超,陈团海
    化工进展. 2014, 33(07):  1713-1717. 
    摘要 ( 11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更合适的大型液化天然气(LNG)储罐隔震减震方法,本文分析了现有大型建构筑的减震隔震措施,结合LNG储罐隔震工程设计的需求,基于物理隔震方法、隔震理论,总结了不同措施下的设计计算方法;分析了LNG储罐结构体系的组成及其特点,提出了用于LNG储罐反应谱分析的标准复合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各种物理隔震方法均可以在LNG储罐中得到应用,设置隔震装置后储罐固有频率的改变情况是影响隔震效果的关键,深入的隔震理论研究是LNG储罐抗震技术发展的基础条件,基于LNG储罐反应谱分析的标准复合模型为储罐抗震设计提供了一套简单有效的工程设计方法。
    能源加工与技术
    太阳能光-热-电化学耦合法理论及其化学利用新技术进展
    吴红军1,董维1,王宝辉1,马越1,洪美花2,利希特?斯图亚特3
    化工进展. 2014, 33(07):  1718-1724. 
    摘要 ( 13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太阳能光-热-电化学耦合法(solar thermal electrochemical production,简称STEP)合成含能分子的理论、实现方式及应用。简述了STEP过程以太阳能为能源,协同、耦合调控太阳能光-热-电利用效率和分子 光-热-电化学反应特性,高效、定向地将太阳能向含能分子转化与储存。指出STEP技术太阳能制氢反应中采用熔融氢氧化物为电解质、无碳排放的炼铁反应中采用含铁的熔融碳酸盐为电解质、制氯气和镁以熔融氯化物为电解质、碳捕获和无碳制水泥反应中采用熔融碳酸盐为电解质等化学方面的突破和利用前景。STEP过程为实现温室气体的减排和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途径。
    甲酸催化玉米芯水解生成木糖的动力学
    朱涛1,2,李凭力1,2,马赛1,2,王晓伟1,2
    化工进展. 2014, 33(07):  1725-1729. 
    摘要 ( 14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玉米芯是一种价格低廉、可再生的资源,其可以被用来生产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本文主要研究在甲酸质量分数3%、液固比为10mL/g、反应温度(120~150℃)、反应时间(0~240min)条件下玉米芯中半纤维素水解过程。采用两相模型对玉米芯水解过程中木糖浓度进行拟合并得到反应过程的动力学参数。木糖降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其生成反应的活化能,这表明高温不利于木糖的生产。对得到动力学方程进行分析,获得最佳的反应条件:甲酸质量分数3%、液固比10mL/g、反应温度140℃、反应时间180min。最佳反应条件下得到的木糖浓度为26.9 g/L。
    甘肃油页岩红外光谱分析及热解特性
    王擎,闫宇赫,贾春霞,朱玉成
    化工进展. 2014, 33(07):  1730-1734. 
    摘要 ( 12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热重分析仪(TG)、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和质谱分析仪(MS)三机联用对甘肃油页岩进行光谱和热解实验。通过分析光谱谱图,得到了样品中的化学成分和化学结构的相关信息。结果表明,其化学结构的特征在于相对较高量的脂肪族基团。在TG/FTIR/MS三联机上研究了甘肃油页岩的热解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整个热解过程主要有两个阶段,即低温段和高温段。大部分的热解行为发生在低温段(400~600℃),此阶段里油页岩的失重量占总失重量的70%,可挥发物质迅速热解,热解产生的气体有H2、H2O、CO2、CH4、CO、轻质烃等。而在高温段(600~850℃)的热解气体产率很小,失重量只占总重量的2.167%。这个阶段主要是含碳酸盐的矿物质分解而产生一定量的气体。本文主要研究两个热解阶段产生的气体。对产生气体的种类、时间和产生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得出热解的化学反应动力学参数。
    油页岩干馏过程中H2S释放的数值模拟
    秦宏,郑英伟,刘洪鹏,柏静儒,王擎,迟铭书
    化工进展. 2014, 33(07):  1735-1739. 
    摘要 ( 12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油页岩干馏过程中产生的以H2S为主的有害气体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针对干馏气中H2S的释放特性进行理论研究,结合试验数据进行油页岩干馏过程中H2S释放特性的数值模拟。所建立模型采用Aspen Plus进行模拟计算,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相符。通过模拟计算分析了干馏终温对H2S释放量和释放速率的影响。在特定温度段内,H2S气体释放量和总气体释放量均随干馏终温的升高而增加。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相近,可为研究油页岩干馏过程中硫的转化与分布特性提供有益参考。
    工业催化
    环氧乙烷法合成乙二醇的技术创新
    成卫国1,孙剑1,张军平1,张锁江1,华炜2
    化工进展. 2014, 33(07):  1740-1747. 
    摘要 ( 15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乙二醇(EG)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乙二醇工业涉及国民经济的多个领域,对支撑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本文简要阐述了环氧乙烷法生产乙二醇的技术进展,着重介绍了离子液体催化环氧乙烷生产乙二醇的创新工艺(ILC工艺)。该工艺是我国具有自主创新知识产权和自主运作权的乙二醇新技术,具有工艺简单、水比低、节能效果显著、原料适应性强、产品结构可调等优点,与现有乙二醇工业装置有良好相嵌性,推广应用前景广阔。甲醇制烯烃技术(MTO)的推广应用和多套EO/EG装置的投产使环氧乙烷的原料价格更加低廉,而且石化企业具有几十年大型装置的生产经验,因此,采用创新性技术以环氧乙烷为原料生产乙二醇的路线将在为今后较长的时期占主导地位。
    应用于环己酮氨肟化反应的TS-1研究进展
    任文杰1,周向葵1,贾会敏2,李识寒1,张卫峰1
    化工进展. 2014, 33(07):  1748-1752. 
    摘要 ( 13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环己酮氨肟化工艺是己内酰胺新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而钛硅分子筛TS-1的制备是环己酮氨肟化工艺的核心技术。但由于TS-1合成成本昂贵,合成条件苛刻,制备重复性差,制约了工业化的发展,仍需要不断的技术进步。本文针对这一主题,对环己酮氨肟化反应所需的TS-1催化剂的制备包括TS-1的改性、大颗粒TS-1的制备、复合TS-1的制备、TS-1的成型及其他的TS-1制备工艺等技术进行了系统综述。在环己酮氨肟化反应中,提高TS-1的催化活性、解决工业上TS-1的分离和回收难题、提高TS-1制备的稳定性和产量、降低成本等是未来TS-1研究的发展趋势。
    合成气制C2含氧化合物Rh基催化剂中的载体效应
    陈维苗1,丁云杰1,2,薛飞1,3,宋宪根1,朱何俊1,吕元1
    化工进展. 2014, 33(07):  1753-1762. 
    摘要 ( 13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负载型Rh基催化剂是实现由煤或生物质经合成气制乙醇等C2含氧化合物过程的最高效催化剂之一,其中载体的选择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硅胶、Al2O3、TiO2、多孔炭材料、分子筛和复合氧化物等载体负载的Rh基催化剂性能及其研究进展,阐明了载体中的杂质、孔道结构、酸碱性、表面基团性质和可还原性等性质如何影响催化剂活性组分的物化性质乃至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载体与活性组分(助剂)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和程度是理解载体效应的关键。因此,应设计和制备出具有适宜孔结构、表面活性和可还原性适中、略偏碱性的催化剂载体,同时细致优化催化剂制备和活化过程,以达到适宜的金属-载体相互作用,确保产生更多的催化活性位,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Rh的催化效率,推动该过程的工业化进程。
    新型树枝状镍系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及催化乙烯聚合的性能
    施伟光1,杨光1,王斯晗2,李翠勤1,王俊1
    化工进展. 2014, 33(07):  1763-1768. 
    摘要 ( 9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了一种含有强供电子、较大空间位阻的新型树枝状水杨醛亚胺配体及其镍配合物,利用1H NMR、元素分析、FT-IR、UV进行了表征。以配合物为催化剂,甲基铝氧烷(MAO)为助催化剂对乙烯齐聚反应进行了研究,详细考察了聚合反应温度、Al/Ni摩尔比、反应压力及时间对催化剂活性及产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齐聚产物为不同碳链的烯烃,在温度为25℃、Al/Ni=500、压力为0.5MPa、时间为0.5h的条件下,树枝状催化剂的活性最高,达到4.93?105g/(mol Ni?h),C10~C18的含量为54.17%。
    磷钨酸烷基甜菜碱催化氧化燃料油脱硫的性能
    张海燕,蔡蕾,周环宇
    化工进展. 2014, 33(07):  1769-1772. 
    摘要 ( 12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磷钨酸烷基甜菜碱为相转移催化剂,双氧水为氧化剂,在乳液体系下,催化氧化脱除燃料油中的硫化物,研究了磷钨酸十四烷基二甲基甜菜碱、磷钨酸十六烷基二甲基甜菜碱以及磷钨酸十八烷基二甲基甜菜碱的催化性能,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制乳时间、制乳转速以及氧硫比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烷基甜菜碱的烷基链越长,催化效果越好;在催化剂的用量为0.003(剂油比)、制乳时间8min、制乳转速2500r/min、氧硫比为11的条件下,脱硫率可达到91.23%。
    材料科学与技术
    接枝SBS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改性沥青中的应用
    高莉宁,李廷,夏慧芸,张怀强,王小蔓,陈华鑫
    化工进展. 2014, 33(07):  1773-1779. 
    摘要 ( 14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热塑性弹性体,已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聚合物沥青改性剂。本文针对SBS与沥青物化性质差异较大、相容性不足、制备的改性沥青易离析的应用缺陷,在阐释接枝SBS接枝原理的基础上,总结了以引发剂法和辐射接枝聚合法为代表的接枝方法,综述了不同单体接枝SBS作为沥青改性剂的研究现状,通过分析评价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即选择极性合适、不影响沥青性能的单体,综合研究物料用量、温度、时间等因素来严格控制接枝SBS合成过程,全面准确地表征接枝物结构及接枝率等参数,并深入研究其改性沥青机理,建立整套指标体系。
    碳微球的研究进展
    朱秋荣1,侯文生1,史晟2,张永芳1,2,牛梅1,牛振怀1
    化工进展. 2014, 33(07):  1780-1785. 
    摘要 ( 15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碳微球的制备方法着手,综述了各方法的制备原理、原料、影响因素以及所得碳微球的结构性能和形貌特征,并归纳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得出了溶剂热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和模板法3种相对有效的制备方法,由于溶剂热法的突出优点,在碳微球的多种制备方法中优势凸显,将成为未来制备碳微球的主要方法。详细评述了不同结构和性能的碳微球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深入开发碳微球的性能和拓展其应用领域将会成为今后的研究重点;进一步讨论了碳微球的结构对其性质和应用的影响,通过设计碳微球的结构来改变其性质,是碳微球制备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纤维素基高吸水材料研究进展
    马东卓,祝宝东,王鉴,张帅,潘宇亭,何乾坤
    化工进展. 2014, 33(07):  1786-1790. 
    摘要 ( 13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纤维素基高吸水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天然纤维素的预处理、接枝改性和复合改性,并介绍了菌类纤维素,主要阐述了碱化、醚化、离子液体和有机溶剂对纤维素的预处理,纤维素、纤维素衍生物接枝改性以及纤维素与硅酸盐矿物,金属纳米粒子和高聚物复合制备高吸水材料,指出纤维素基高吸水材料在农业、制药、环保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复合填料/聚丙烯酸酯导电压敏胶的制备与性能
    马缓,齐暑华,张帆,史金玲
    化工进展. 2014, 33(07):  1791-1795. 
    摘要 ( 13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导电胶黏剂(ECA)在实用中所遇到填料组分单一、易团聚、对基体力学性能影响较大等问题,本文利用不同组分填料间的架桥、插层等“协同”效应,将一定比例的碳黑(CB)、碳纤维(CF)、碳纳米管(CNTs)、纳米石墨微片(NanoG)复合作为导电填料加入到聚丙烯酸酯压敏胶(PSA)中,采用溶液共混法超声分散,得到填料添加量小、导电性能和力学性能良好的导电PSA。运用多种检测手段对导电PSA的电学性质、微观结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复合填料组成为CF 3%、NanoG 5%、CNTs 5%(均为质量分数)时,导电PSA的电导率达到3.0×10?2S/cm,180°剥离强度为0.38kN/m。
    柠檬酸交联纤维素凝胶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姜跃平1,2,李如燕1,2,孙可伟2,刘璇2
    化工进展. 2014, 33(07):  1796-1802. 
    摘要 ( 14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天然纤维素为原料,柠檬酸(CA)为交联剂,柠檬酸三钠(TSC)为催化剂,经“环酐-酯化”反应制备了一种具备空间化学交联结构的纤维素凝胶材料。使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别表征了该种凝胶材料的化学结构和微观结构,并研究了该种凝胶材料的相关性能。结果表明,纤维素大分子聚集体在制备过程中发生了重结晶;随着初始纤维素浓度增大,凝胶材料的堆积结构逐渐致密并出现明显的分型特质。凝胶材料的热分解温度为280~350℃;比热容为7.564~15.660J/(g?K);热导率为0.43~0.51W/(m?K);吸水率为72.6%~96.7%;储能模量为52.948~162.59MPa。良好的储热、隔热性能和储能模量使得该种材料有望应用在保温包装夹层材料领域。
    差示扫描量热法表征氯化镁乙醇醇合物结构
    岑为,夏先知,刘月祥,毛炳权
    化工进展. 2014, 33(07):  1803-1807. 
    摘要 ( 16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EtOH/MgCl2的摩尔比在1.5~2.8的氯化镁乙醇醇合物的结构。研究表明,该区间的氯化镁乙醇醇合物存在两种稳定的组分,经推断这两种组分分别是MgCl2?2.8EtOH和MgCl2?1.5EtOH,它们的熔融峰值分别在115℃和155℃附近,该区间的氯化镁醇合物是由这两种稳定的组分组成的混合物。另外,氯化镁醇合物的熔点对水分很敏感,微量的水分会使醇合物的熔点降低。热分析结果显示,在MgCl2?2.8EtOH醇合物中存在微量的水分时会在100℃形成特征峰。对具有微量水分且EtOH/MgCl2的摩尔比在1.55~2.64的氯化镁醇合物进行减压脱醇时,首先减少的是MgCl2?2.8EtOH组分,其次是MgCl2?2.8EtOH与微量水分形成的组分,并且没有水分被脱除掉。
    咪唑衍生物辅助合成金属有机骨架MIL-101及CO2吸附性能
    陈恒,陈绍云,苑兴洲,张永春
    化工进展. 2014, 33(07):  1808-1815. 
    摘要 ( 15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2-甲基咪唑、4-甲基咪唑和2-乙基-4-甲基咪唑作为添加剂水热法一步合成了金属有机骨架MIL-101,考察了合成条件对样品物相和收率的影响,采用XRD、N2物理吸附、SEM、UV-vis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分析,并在动态吸附装置上评价了样品的二氧化碳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以这3种咪唑衍生物作为添加剂,均可合成具有规则八面体形貌且尺寸均匀的MIL-101样品,合成温度低于180℃,样品最大收率可达70%。4-甲基咪唑辅助合成的MIL-101样品在1.0 MPa压力下对二氧化碳的饱和吸附量可达313mg/g。
    反相乳液共聚合制备高分子絮凝剂工艺及产物性能
    蒋姗,李夏倩,缪阳,俞强
    化工进展. 2014, 33(07):  1816-1821. 
    摘要 ( 11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丙烯酰胺(AM)和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DMDAAC)为共聚单体,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高相对分子质量和高阳离子结构单元含量的共聚物絮凝剂(PDA),比较了不同种类引发剂和分散剂等对聚合过程的影响,优化了聚合体系。考察了单体配比、引发剂浓度和乳化剂含量等因素对单体转化率和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对所得高分子絮凝剂进行了结构和性能表征。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黏度测试结果表明,丙烯酰胺和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进行了共聚合反应并得到了高分子产物,且产物中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组分含量远高于相应条件下水溶液聚合产物。当[DMDAAC]/[AM]=1∶4、引发剂浓度为30mmol/L、乳化剂含量为18%时,产物黏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达2.2×105,阳离子单元含量达17%。
    EVA熔体流动速率对PLA/EVA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葛丽丽1,吴集钱2,李锦春1
    化工进展. 2014, 33(07):  1822-1825. 
    摘要 ( 19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乳酸(PLA)/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共混物,采用SEM、DSC、旋转流变仪等研究了VA质量分数为28%,熔体流动速率(MFR)不同的EVA对PLA/EVA共混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VA熔体流动速率越小,其在PLA基体中分散越均匀,EVA颗粒粒径也越小。共混物的结晶度随EVA熔体流动速率的增大而增大,但PL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基本不受EVA的影响。PLA/EVA共混物的复数黏度和储能模量均随EVA的熔体流动速率的增高而减小。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EVA的质量分数为15%时,PLA的断裂伸长率明显升高,冲击强度约是纯PLA的2倍。
    生物与医药化工
    手性化合物酶法制备中辅酶再生体系的构建与应用进展
    彭益强,张曙伟
    化工进展. 2014, 33(07):  1826-1831. 
    摘要 ( 11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辅酶的再生与反复利用对氧化还原型生物催化剂在手性化合物中的生产具有重要作用。辅酶的酶催化法再生具有高效、专一的特点,根据其催化环境可分为单细胞内辅酶再生体系、双细胞耦合体系及胞外酶耦合体系。本文详细阐述了酶法再生中各种辅酶再生体系的构建方法,特别指出了辅酶再生体系使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方法,如利用离子液体解决有机底物低水溶性的问题,利用共价固定方法解决小分子辅酶的留存问题,无细胞抽提液中内源性辅酶再生酶的利用等。除此之外,对每种辅酶再生方法与体系在工业催化中应用的优势与局限性作了评述,特别关注了辅酶再生体系反复多批次利用的问题。
    肺部给药用高分子多孔微球的制备及改性研究进展
    朱利会1,陈爱政1,2,王士斌1,2
    化工进展. 2014, 33(07):  1832-1838. 
    摘要 ( 18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肺部给药作为一种非入侵式的给药方式,在蛋白质、多肽类药物的给药研究中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高分子多孔微球是最适合肺部给药的药物载体之一,本文首先阐述了高分子多孔微球的几种传统制备方法,分析了这些制备方法在不同的条件下存在的优点及缺点。随后本文针对传统的高分子多孔微球制备条件难以单独控制,药物不能有效包封等问题,对近年来研究者们为了提高多孔微球的性能对其进行的物理化学改性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观点。最后对肺部给药用高分子多孔微球不同的制备方法的相互结合以及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展望。
    化学酶法合成盐酸度洛西汀的研究进展
    李龙1,邱贵森2,蒋泰龙2,曾聪明2,姚其正1
    化工进展. 2014, 33(07):  1839-1843. 
    摘要 ( 15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抑郁症的发病率在全球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盐酸度洛西汀是较好的抗抑郁药物,目前工业上采用全化学合成方法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而酶催化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尤其对手性化合物的合成有极高的对映选择性,引入酶法能弥补化学合成的不足。本文针对化学法和酶法相结合制备手性药物盐酸度洛西汀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酶法拆分和生物催化不对称合成技术制备盐酸度洛西汀关键单一对映中间体:(S)-1-(噻 吩-2-基)-1-仲醇衍生物的策略,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展望了发展前景,指出筛选高催化性能和高稳定性的微生物是实现酶催化技术工业化应用的主要方向。
    卡维地洛的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卢定强1,2,解杰1,凌岫泉1,2,王维胞1,沈东1
    化工进展. 2014, 33(07):  1844-1849. 
    摘要 ( 13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卡维地洛是一种治疗高血压病的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同时兼具有选择性?1受体阻滞剂作用,是一种大品种的高效抗高血压药物,但是在现有的制备方法中卡维地洛的收率较低。目前国内外对卡维地洛的合成报道较多,但是对卡维地洛制备工艺路线的综述鲜有报道。根据起始原料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合成路线,本文着重分析了氮上含保护基团的反应和氮上不含保护基团的两种反应类型,保护氮的方式可通过分子间亲核取代反应引入苄基等保护基团和通过分子内反应形成环酰胺结构保护氮。通过分析及优化,指出以中间体4-羟基咔唑作为起始原料的反应,可以有效避免多种副产物的产生,从而能够显著提高卡维地洛的收率。
    组织工程多孔支架微管内流场数值模拟
    蒋静智,贾超,郭彦书
    化工进展. 2014, 33(07):  1850-1855. 
    摘要 ( 10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骨支架内部微管结构对营养液和细胞在其内部的流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利用流体计算软件Fluent对不同尺寸的人工骨微管结构内部营养液和细胞的流动状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几何结构骨支架内部流场的速度和压力分布图。结果表明,从进口到出口,主管道内流体流速随管道的深入不断减小。上端浮克曼管中流体流速比下端浮克曼管中流体流速高,但是比同一高度主管道内流体流速低。哈佛氏管与第一行浮克曼管交叉处下端的哈佛氏管内存在流动缓慢区,第三行浮克曼管与哈佛氏管交叉处开始,流体速度不断增大。随浮克曼管长度的增加,上端哈佛氏管中流体流动的缓慢区减小;随浮克曼管直径的增加,浮克曼管中的流速有所增加,并且各微管中流体的流速更为均匀;随浮克曼管与主管道夹角的增加,骨支架各微管内流体流速更加均匀,利于细胞和营养液在各管道的输运。本数值模拟范围内,最佳骨支架结构参数为浮克曼管长度3mm,直径0.6mm,浮克曼管与主管道夹角90°。
    精细化工
    松节油加成反应的研究进展
    廖圣良,商士斌,司红燕,饶小平,宋湛谦
    化工进展. 2014, 33(07):  1856-1863. 
    摘要 ( 13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松节油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植物精油,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α-蒎烯和β-蒎烯是松节油最主要的两个组成成分,以这两个化合物为原料,经过多种化学反应途径,可以合成众多具有高附加值的衍生化合物。然而,目前对上文提及的化学反应途径的系统介绍仍然比较缺乏。本文对α-蒎烯和β-蒎烯经过加成反应合成衍生物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α-蒎烯和β-蒎烯与氢气、水、氯化氢等8类化合物进行加成反应生成衍生物的合成方法的研究,并简述了这些衍生物的应用研究。展望了未来松节油衍生物合成研究的方向,指出合成具有特殊性能的衍生物具有重要意义。
    氟代烃类发泡剂的研究进展
    赵波,陆居有,毛伟,王博,吕剑
    化工进展. 2014, 33(07):  1864-1870. 
    摘要 ( 11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氟代烃类具有沸程短、发泡效率高、与发泡基质溶解性好等特点,因其独特的保温性能广泛应用于聚氨酯材料。由于CFCs、HCFCs发泡剂破坏臭氧层,而HFCs类发泡剂温室效应显著,新型发泡剂的设计研发备受氟化工行业关注。本文通过对氟代烃制备方法及降解过程的介绍,综述了此类发泡剂分子结构的演变历程,指出新型发泡分子可能具有的结构特征:①碳链更长;②具有C—O、C=C等键;③分子内氟原子含量更多。设计时,通过计算化学精确预估化合物的物化性能,减少实验工作量;合成时,采用酯化、加氢等新工艺高效引入C—O、C=C等键;改进氟化催化体系,提高氟源转化率等方面研究,是含氟发泡剂设计合成研究的发展方向。
    饱和腰果酚阴-非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表面活性
    王俊,张涛,李翠勤,王艳玲,施伟光,张志秋
    化工进展. 2014, 33(07):  1871-1874. 
    摘要 ( 12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饱和腰果酚为原料,通过缩合、开环、羧甲基化反应合成两种具有新型化学结构的饱和腰果酚Gemini聚氧乙烯醚羧酸钠(GSCPEC-8和GSCPEC-10),并研究其表面活性。FT-IR光谱和1H NMR证实饱和腰果酚Gemini聚氧乙烯醚羧酸钠结构。采用滴体积法测定了GSCPEC-8和GSCPEC-10水溶液的表面活性,结果表明:GSCPEC-8和GSCPEC-10水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分别为0.79mmol/L和0.69mmol/L,临界胶束浓度下的表面张力分别为36.56mN/m和39.37mN/m,最小单分子占有面积分别为1.9383nm2和1.1072nm2。GSCPEC水溶液的cmc值很低,具有较高的降低表面张力的效率;且随着EO基团的增加,形成胶束的能力与稳定性提高。
    C22-三元酸二丁一甲酯增塑剂的合成及其性能
    吕宗莹1,王克英1,曾桂凤1,周永生1,周金龙2,王建浩3,壮子恒3,程兴荣1,王车礼1
    化工进展. 2014, 33(07):  1875-879. 
    摘要 ( 12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废弃油脂脂肪酸甲酯为主要原料合成了C22-三元酸二丁一甲酯,产物经分子蒸馏分离提纯后加成物含量达到94.0%,并采用红外光谱和液质联用技术对产物结构进行了研究。对C22-三元酸二丁一甲酯的若干理化性能及其增塑PVC材料的各项性能与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OP)进行了比较测试。结果表明:C22-三元酸二丁一甲酯的闪点明显高于DOP,加热减量明显小于DOP;其增塑的PVC拉伸强度等力学性能、电绝缘性能和抗老化性能均优于DOP增塑的PVC材料。最后采用线虫实验比较了C22-三元酸二丁一甲酯和DOP的毒性大小,结果C22-三元酸二丁一甲酯对线虫的毒性小于DOP。
    木薯淀粉基十二烷基糖苷的制备及其表面性能
    邓加林1,尚小琴1,2,刘汝锋1,刘鹏1,2,武伦福3,李泽华1,伍密1
    化工进展. 2014, 33(07):  1880-1883. 
    摘要 ( 10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木薯淀粉为糖源,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采用转苷法制备木薯淀粉基十二烷基糖苷(APG),考察淀粉与乙二醇反应过程中反应体系糖浓度的变化规律,探讨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醇糖比等诸因素对十二烷基糖苷制备反应的影响,研究产品的表面性能。实验结果显示,在乙二醇糖苷的反应过程中,还原糖的浓度变化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十二烷基糖苷的制备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15℃,反应时间4h,催化剂用量0.8%,醇糖比为3.5∶1;制备的淀粉基十二烷基糖苷的表面张力为25.9 mN/m,临界胶束浓度(cmc)约为0.05%。
    资源与环境化工
    微藻固定转化烟气CO2强化技术
    姜加伟1,程丽华1,徐新华1,张林2,陈欢林2
    化工进展. 2014, 33(07):  1884-1894. 
    摘要 ( 12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是21世纪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问题。微藻由于具有利用太阳能、固定CO2并转化为油脂等产物的能力以及环境适应性强、光合效率高、繁殖快等优势,微藻固碳技术有望成为缓解温室效应和能源危机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该技术目前仍存在去除烟气CO2转化油脂效率低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微藻固碳过程中碳传递转化途径,介绍了强化微藻固定与转化烟气CO2的技术研究,包括微藻固碳与转化油脂的生物强化、微藻固定CO2的反应器强化、微藻固定与转化CO2技术的耦合,重点讨论了强化微藻固碳与转化的生物技术和膜技术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最后指出微藻固碳的生物技术、膜技术及其他多技术的耦合有望进一步提升烟气CO2的高效固定与转化,是强化微藻固定转化烟气CO2的重要研究方向。
    燃烧前CO2捕集技术研究进展
    桂霞1,王陈魏1,云志1,张玲1,汤志刚2
    化工进展. 2014, 33(07):  1895-1901. 
    摘要 ( 20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全球性气候变暖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社会、生存环境以及经济的发展,CO2减排问题刻不容缓。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IGCC)同燃烧前脱碳技术的联合应用,有望实现CO2的近零排放,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燃烧前脱碳技术的发展现状,简述了吸收法、吸附法、膜分离法等CO2分离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应性,为回收利用CO2提供了技术依据。根据IGCC排放源特征,文章重点阐述了几种典型物理分离工艺特点及其在燃烧前脱碳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前景,从新型高效CO2吸收剂的选择与应用、再生工艺的优化与创新以及耦合工艺的开发3个方向对CO2物理吸收法分离成本降低研究进行了论述,并对燃烧前脱碳技术所面临的挑战及其发展动向进行了深入讨论。
    超临界乙醇体系中苯酚催化加氢的降解规律
    孙梅娟1,黄晓典1,关清卿1,张春云2,柴欣生2,田森林1,宁平1,谷俊杰1
    化工进展. 2014, 33(07):  1902-1907. 
    摘要 ( 11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前,液化的生物油与石油粗油成分接近,通常环类化合物含量高,如煤焦油中酚及其衍生物含量占40%以上,急需加氢升级技术。超临界乙醇(243.1℃,6.38MPa)温度、压力条件低,具有良好的传质性能,且为绿色、可再生溶剂。在超临界乙醇体系下的催化加氢是一种油升级有效方式。本文以苯酚为生物油中环类化合物典型模型,在300~400℃、Pt/C催化剂下,探讨超临界乙醇体系下苯酚催化加氢过程。研究分析了超临界乙醇中温度、氢气压力和反应时间对苯酚催化加氢降解规律的影响,并建立了能很好地描述过程中苯酚转化率的动力学模型(R2 = 0.989)。实验表明:该体系下的苯酚催化加氢降解反应的级数为二级,反应的活化能为51.7kJ/mol;尽管升高温度和氢气压力均能提高苯酚的转化率,但温度对转化率的影响更为显著。本研究将为更好地控制反应过程和提高超临界乙醇体系中苯酚的转化率提供参考。
    光催化降解活性染料K-GL的动力学及其盐效应
    汤善康1,2,耿启金1,刘刚1,王笑1,杨认武1
    化工进展. 2014, 33(07):  1908-1912. 
    摘要 ( 15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分散态纳米TiO2为光催化剂,在鼓泡流化床光催化反应器中对活性翠兰K-GL染料溶液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研究。通过改变光催化剂投入量、染料溶液的初始浓度和Na2SO4与NaCl的掺加,探讨了影响光催化降解K-GL的因素,运用Langrmuir-Hinshelwood动力学方程对染料降解动力学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iO2光催化降解活性翠兰K-GL的反应遵循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且表观反应速率表常数随活性翠兰溶液初始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反应的催化剂最佳投入量为0.122g/L;光催化体系中的Na2SO4对于染料K-GL的降解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在较低浓度下,Na2SO4的最佳添加量为0.104mol/g,且随着其浓度的升高,表观反应速率常数随之增大;而掺加不同浓度的NaCl对光催化降解K-GL有抑止作用。
    矩形楞涡流发生器CaSO4污垢特性
    徐志明1,张一龙2,王冰洋1
    化工进展. 2014, 33(07):  1913-1918. 
    摘要 ( 12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涡流发生器的污垢沉积特性,运用Fortran汇编语言自主编程,引用析晶污垢模型模拟了CaSO4溶液流经矩形通道并在矩形楞涡流发生器表面生成污垢的过程。考察了涡流发生器楞的结构尺寸(横向排列间距、纵向高度)以及流动工况(入口速度、壁面温度、工质浓度)对污垢特性的影响。根据模拟数据给出的矩形楞涡流发生器表面CaSO4污垢沉积率、剥蚀率及污垢热阻随时间曲线的变化规律,得到了抑垢效果最佳时的结构尺寸x=40mm、h=0.3H,并总结出污垢沉积过程的影响趋势。通过模拟对比,发现加入涡流发生器后,流通壁面污垢沉积减少,大大提高了换热效率。
    有机蒙脱土对单宁酸的吸附性能
    周艳1,张建平2,3,罗学刚2,林晓艳2,许必军1
    化工进展. 2014, 33(07):  1919-1924. 
    摘要 ( 12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十六烷基二甲基羟乙基溴化铵对钠基蒙脱土(MMT)进行离子交换改性,制得有机蒙脱土(OMMT),并通过FT-IR、XRD对MMT改性前后的结构进行表征。通过静态吸附试验,探究OMMT对单宁酸(TA)的吸附条件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OMMT吸附TA对pH值有较大的依赖性,吸附最佳pH值在4.0左右;吸附平衡时间为6h,吸附动力学曲线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用Langmuir方程比Freundlich方程能更好地描述;在pH值为4.0、TA初始浓度为500 mg/L、温度为20℃时,最大吸附容量为181.6mg/g;热力学参数ΔG、ΔH均为负值表明吸附为自发的放热过程。在饱和吸附和解吸重复7次后,再生OMMT吸附容量下降不到20%。
    荔枝皮吸附水中孔雀绿的响应曲面法研究
    董光霞1,齐金秋2,潘新革2,李晓晨2
    化工进展. 2014, 33(07):  1925-1931. 
    摘要 ( 13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优化设计对荔枝皮吸附去除水中染料孔雀绿(MG)的影响因素(如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pH值)进行研究,建立了去除率和上述因素之间的二次多项式模型,得到荔枝皮吸附孔雀绿的最佳吸附条件为:温度25℃、吸附时间122.31min、吸附剂用量2.81g/L、pH=6.75、MG浓度为100mg/L,最优条件下荔枝皮对孔雀绿的吸附去除率可以达99.75%。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对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其中Langmuir方程拟合效果最好,其最大吸附量为142.86mg/g,且吸附过程符合假二次动力学模型。此外,热力学结果表明,荔枝皮对孔雀绿的吸附属于自发的吸热过程。结合吸附-解吸循环实验和对吸附的FT-IR表征,表明荔枝皮是一种极具潜力的高效的吸附剂,能有效去除水中的孔雀绿离子。
    应用技术
    镇海炼化PX装置脱烯烃改性催化剂工业应用试验
    黄朝晖1,刘乃旺2,施力2,王昕2
    化工进展. 2014, 33(07):  1932-1936. 
    摘要 ( 20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述了100t ROC-Z1催化剂在镇海炼化重整装置上取代工业白土的工业试验过程。工业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普通白土颗粒,催化剂ROC-Z1脱烯烃效果优异,使用寿命长,单操作周期内产品质量达标时长为普通白土的3.5倍,反应前后重整油组分中苯、甲苯、C8芳烃、C9芳烃以及非芳烃组分均无明显变化。ROC-Z1催化剂替代白土脱除PX生产原料中烯烃的新技术不但可以促进PX装置本身的清洁生产,而且将有力地减少白土的消耗,减轻对矿产资源的依赖,大幅度地减少废弃物的处置量。在催化剂脱除芳烃中烯烃的机理研究过程中,通过采用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分析了催化剂处理前后原料的变化,研究证实了ROC-Z1催化剂脱除芳烃中烯烃的反应为烷基化反应,遵循正碳离子机理。
    行业动态
    提高列管式换热器制造质量关键制造工序的管理和检测
    杜秀萍1,曹兵2
    化工进展. 2014, 33(07):  1937-1939. 
    摘要 ( 12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京ICP备12046843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994号
版权所有 © 《化工进展》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邮编:100011
电子信箱:hgjz@cip.com.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