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任忠宝,张华. 我国石油消费现状及需求预测分析[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9(1):31-33. [2] 郭菊娥,柴建,吕振东. 我国能源消费需求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理分析[J]. 管理学报,2008,5(5):651-654. [3] 姜学勤,邵理云,王琦. 石油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 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6,28(5):147-149. [4] 纪玉山,代栓平. 中国石油消费的动态影响因素分析[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1):26-30. [5] 邹愉,王高尚,于汶加,等. 典型国家部门石油消费轨迹及对中国的启示[J]. 地球学报,2010,31(5):666-672. [6] 高春雨. 2013年国内乙烯市场分析及2014年预测[J].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4(2):47-50. [7] 祁燕龙,刘振英,简书基. 我国对二甲苯产能和市场分析[J]. 河南化工,2015,32(4):7-8. [8] 罗艳托,徐英俊,汤湘华,等. 国内车用替代燃料的发展前景[J]. 国际石油经济,2013,21(10):77-86. [9] 李丽萍,侯平,王庆生,等. 我国车用替代燃料发展对汽柴油市场的影响研究[J]. 科技展望,2015(14):218-219. [10] 梅多斯 D 著. 李涛,王智勇译. 增长的极限:30年全球经典[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11] 冯连勇,唐旭,赵林. 基于峰值预测模型的中国石油产量合理规划[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7,34(4):497-501. [12] 纪玉山,代栓平. 中国石油消费动态影响因素分析[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1):26-30. [13] 王月,曹湘洪,冯连勇.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必须重视石油峰值问题[J]. 中国能源,2009,31(4):5-9. [14] 钱伯章. 我国乙烯工业现状与发展前景[J]. 上海化工,2014,39(10):38-43. [15] 赵文明,张倩. 丙烯国内市场发展趋势及原料多元化对市场的影响[J]. 化学工业,2013,31(11):1-5. [16] 梅相银. 近年国内外对二甲苯供需分析及发展建议[J]. 当代石油石化,2012(7):31-36. [17] 刘卓然,陈健,林凯,等. 国内外电动汽车发展现状与趋势[J]. 电力建设,2015,36(7):25-31. [18] 王敏. 对我国发展天然气汽车的建议[J]. 中外能源,2014,19(5):23-27. [19] 国务院. 中国制造2025[EB/OL]. [2015-5-8]. http://www.ndrc.gov.cn/zcfb/zcfbqt/201505/t20150520_692490.html. [20] 纪利群. 采用改进Logistic模型预测中国石油消费量[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5(4):177-180. [21] 李振宇,黄格省,黄晟. 推动我国能源消费革命的途径分析[J]. 化工进展,2016,35(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