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赵丽娟, 秦勇, WANG Geoff, 等. 高温高压条件下深部煤层气吸附行为[J]. 高校地质学报, 2013, 19(4):648-654.
[2] 张庆玲, 崔永君, 曹利戈. 煤的等温吸附实验中各因素影响分析[J].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4(2):16-19.
[3] 崔永君, 张庆玲, 杨锡禄. 不同煤的吸附性能及等量吸附热的变化规律[J]. 天然气工业, 2003(4):130-131.
[4] 梁冰, 刘建军. 煤和瓦斯突出发生过程中的温度作用机理研究[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0(1):82-85.
[5] 欧成华, 李士伦, 杜建芬, 等. 煤层气吸附机理研究的发展与展望[J].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2003(5):34-38, 89.
[6] 唐书恒, 杨起, 汤达祯. 二元混合气体等温吸附实验结果与扩展Langmuir方程预测值的比较[J]. 地质科技情报, 2003(2):68-70.
[7] 张群, 崔永君, 钟玲文, 等. 煤吸附甲烷的温度-压力综合吸附模型[J]. 煤炭学报, 2008(11):1272-1278.
[8] 钟玲文, 郑玉柱, 员争荣, 等. 煤在温度和压力综合影响下的吸附性能及气含量预测[J]. 煤炭学报, 2002(6):581-585.
[9] 张新民, 庄军, 张遂安. 中国煤层气地质与资源评价[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
[10] 张群, 桑树勋. 煤层吸附特征及储气机理[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3.
[11] ZHANG Qingling. Adsorption mechanism of different coal ranks under variable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conditions[J].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2008, 18(3):395-400.
[12] 李东, 郝静远. 变温变压下煤岩甲烷吸附变化量的研究——以陕西韩城下峪口煤为例[J]. 非常规油气, 2017, 4(2):8-12.
[13] 苗泽凯, 李东, 王震. 变温变压条件下不同深度煤层气吸附行为研究[J]. 煤质技术, 2017(3):25-28.
[14] 李东, 郝静远, 钱建峰, 等. 高阶煤变温变压吸附性能的数学分析-YQ4-15为例[J]. 中国煤层气, 2017, 14(4):3-6.
[15] 李东. 无烟煤变温变压吸附实验数据的数学分析[J]. 中国煤层气, 2017, 14(2):30-34, 42. |